肺胃湿热证论文-黄应龙,吕培霖,李琳

肺胃湿热证论文-黄应龙,吕培霖,李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胃湿热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消痤贴,痤疮,肺胃湿热证,临床疗效

肺胃湿热证论文文献综述

黄应龙,吕培霖,李琳[1](2014)在《复方消痤贴治疗肺胃湿热证痤疮13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消痤贴治疗肺胃湿热证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30例肺胃湿热证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外用自制复方消痤贴治疗;对照组95例,外涂1%氯酊(自制)配合口服维胺脂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复发率16.4%;对照组总有效率61.0%,复发率1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消痤贴治疗肺胃湿热证痤疮疗效显着、复发率低,处方及制备工艺合理,适宜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高连庆[2](2012)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分为叁篇。第一篇为“中医治疗痤疮近况”,主要论述中药汤剂配合多种外治之法综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西医治疗痤疮近况”,概括介绍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第叁篇为“耳穴治疗痤疮”,全面论述了耳穴治疗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基础,并列举多种耳穴治疗痤疮的方法。临床研究部分,旨在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法的优势及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寻常性痤疮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肺胃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中药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口服,治疗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同时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皮损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6周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汤剂组36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6例,占16.7%;有效4例,占11.1%;显效20例,占55.6%。对照组单纯运用中药34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0.6%。其中,痊愈3例,占8.8%;有效2例,占5.9%;显效19例,占55.9%。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两组间炎性皮损积分比较p<0.01,皮损总积分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总体疗效,以及其对皮损的总体改善,尤其是对炎性皮损的改善,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可见,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着,安全无毒作用,简便可行,痛苦小。刺激耳部穴位治疗痤疮,可调整相应经脉,脏腑的功能,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崔晗,姚春海,赵一丁,佘远遥,黄尧洲[3](2011)在《内外合治治疗肺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除湿解毒汤内服联合外敷中药倒膜治疗肺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予清热除湿解毒汤,早晚各服用100mL,外敷中药倒膜,1次/周;对照组61例予丹参酮胶囊,3次/d,0.3%维胺酯乳膏外用,2次/d。连续治疗6周。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43.55%;对照组18.64%。治疗组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除湿解毒汤内服联合外敷中药倒膜治疗肺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肖鹏[4](2011)在《“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校2009年5月-2010年12月附属门诊的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以内服清热解毒利湿汤药,一剂每日,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次。联合耳穴治疗,每周一次。内外联合治疗,一个疗程治疗为十四天,持续治疗四十二天。给予对照组以口服丹参酮胶囊,四粒每次,叁次每日。外搽0.3%维胺酯乳膏,每天二次。一个疗程治疗为十四天,持续治疗一个半月。根据观察病人的非炎性皮损(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和炎性皮损(丘疹、脓疱及结节)在初诊及治疗后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第四十二天的数目及其总数,并且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按量用药以及不良反应,记录并且分别填写观察表格。疗效评价参考一九九七年十月由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制定的《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观察。根据患者在治疗后的前后皮损在第十四天,第二十八天,第四十二天的数目并计数,计算疗效指数,并依据综合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根据每十四天患者治疗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并且观察患者与入组时比较,治疗过程中新出现或加重的症状、体征和疾病进行记录。结果:1.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显效率为17.39%,有效率78.26%,总有效率为95.65%,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14.29%,有效率71.26%,总有效率为85.71%,经卡方检验,两组间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说明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疗效。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指数比较,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3.安全性评价:根据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尿常规、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安全等级均为1级,说明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为临床安全药物。结论:1.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炎型及非炎型皮损。2.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法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20)

杨岚,瞿幸[5](2010)在《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从中药体外抑菌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痤疮合剂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34例,与当归苦参丸治疗28例作对照,观察4周后疗效;用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组34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综合疗效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皮损消退率、综合证候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1.41g/L;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结论: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治疗肺胃湿热型寻常痤疮有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张婉容[6](2009)在《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进行临床研究,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本研究按纳入病例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对照组。2.治疗方法:试验组32例,内服清热除湿解毒汤,1日1剂,分2次服用。合并外用中药消炎面膜,1次/周。内服外治,2周为1个疗程,连用6周。对照组31例,内服丹参酮胶囊,1次4粒,1日3次。外涂0.3%维胺酯乳膏,2次/日。2周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6周。3.观察方法:患者在初诊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分别填写观察表格,记录非炎性皮损(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和炎性皮损(丘疹、脓疱及结节)的数目及其总数。询问用药的依从性,记录不良反应。4.疗效评价方法:参考1997年10月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分会皮肤美容学组制定的《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观察。根据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前后皮损数目计数计算疗效指数,并依据综合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根据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的数目变化,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对两类皮损的影响。每2周进行一次疗效评价及比较。同时根据与入组时比较,试验过程中患者新出现或加重的症状、体征和疾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显效率为12.50%,有效率84.38%,总有效率为96.9%,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9.68%,有效率80.65%,总有效率为90.32%,经卡方检验,两组间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说明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总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指数比较,经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安全性评价: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安全等级均为1级,说明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为临床安全方药。结论:1.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炎型及非炎型皮损。2.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杨岚[7](2008)在《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①通过观察痤疮患者皮损和综合证候的改善情况,比较痤疮合剂与当归苦参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客观性评价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②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经派克墨水染色直接镜检,对糠秕马拉色菌与本病的相关性进行探讨。③用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2.研究方法:2.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内服痤疮合剂30ml,每日2次;对照组内服当归苦参丸6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局部外用痤疮合剂,每日2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皮损情况(包括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情况)和综合证候疗效(包括皮损积分和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价疗效,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2.2实验研究:2.2.1痤疮患者皮损处糠秕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研究对痤疮患者皮损内糠秕马拉色菌用派克墨水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检查。2.2.2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标准菌株传代培养,制成菌悬液,用不同浓度的痤疮合剂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3.研究结果3.1临床研究:治疗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皮损积分、综合疗效积分在治疗前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均有较好的改善皮损和综合证候的作用。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皮损消退率为61.31%,高于对照组皮损消退率,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皮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积分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综合证候疗效率为62.77%,高于对照组综合证候疗效率,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痤疮患者主要为油性、混合性皮肤类型,分别占患者总数48.39%、41.94%;发病部位主要在额(42例,占67.74%)、面颊(59例,占95.16%)、口周(38例,占61.29%);61.29%患者性情急躁,显示精神情绪因素与本病有一定相关性; 71.11%的女性患者皮疹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3.2实验研究:3.2.1痤疮患者皮损处糠秕马拉色菌带菌情况研究共检测117例痤疮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总带菌率为23.08%;其中男性患者30例,7例糠秕马拉色菌阳性,带菌率23.33%;女性患者87例,20例糠秕马拉色菌阳性,带菌率22.99%。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6~25岁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检出率占患者总数80%以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中度(Ⅱ级)痤疮患者糠秕马拉色菌检出18例,检出率为66.67%。3.2.2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实验研究。将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转种于厌氧血平皿,取次代培养的杆菌制成菌悬液,中药倍比稀释后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经72h厌氧培养后,对照管中有细菌生长。中药液自1:2倍比稀释,稀释度至1:128时未见细菌生长,为该药最小抑菌浓度,即MIC为11.41mg/ml。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痤疮合剂对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实验研究。将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传代培养2次,制备菌悬液,均匀涂于橄榄油固体培养基平皿上;将痤疮合剂用无菌蒸馏水分别稀释成浓度为100%、60%、50%、40%、30%、20%、10%、5%、0%(生长对照)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 48小时菌落生长及抑菌环出现,在100%药物浓度抑菌环直径为14mm,30%药物浓度抑菌环直径为10mm。痤疮合剂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4.结论:4.1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有较好效果,适用对象为中度痤疮(皮损主要为炎性丘疹、脓疱)肺胃湿热之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皮损情况和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4.2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处可检出糠秕马拉色菌;体外抑菌实验证实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MIC为11.41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证明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肺胃湿热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分为叁篇。第一篇为“中医治疗痤疮近况”,主要论述中药汤剂配合多种外治之法综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西医治疗痤疮近况”,概括介绍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第叁篇为“耳穴治疗痤疮”,全面论述了耳穴治疗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基础,并列举多种耳穴治疗痤疮的方法。临床研究部分,旨在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法的优势及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寻常性痤疮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肺胃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中药枇杷清肺饮合茵陈蒿汤口服,治疗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同时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的皮损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6周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汤剂组36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其中,痊愈6例,占16.7%;有效4例,占11.1%;显效20例,占55.6%。对照组单纯运用中药34例,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0.6%。其中,痊愈3例,占8.8%;有效2例,占5.9%;显效19例,占55.9%。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两组间炎性皮损积分比较p<0.01,皮损总积分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研究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贴压总体疗效,以及其对皮损的总体改善,尤其是对炎性皮损的改善,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汤剂。可见,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着,安全无毒作用,简便可行,痛苦小。刺激耳部穴位治疗痤疮,可调整相应经脉,脏腑的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胃湿热证论文参考文献

[1].黄应龙,吕培霖,李琳.复方消痤贴治疗肺胃湿热证痤疮135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

[2].高连庆.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寻常性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崔晗,姚春海,赵一丁,佘远遥,黄尧洲.内外合治治疗肺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

[4].肖鹏.“清热解毒利湿方联合耳穴”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5].杨岚,瞿幸.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

[6].张婉容.中医药内外合治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7].杨岚.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肺胃湿热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肺胃湿热证论文-黄应龙,吕培霖,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