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寄生螨论文-廖思米

内寄生螨论文-廖思米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寄生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熊蜂,人工繁育,内寄生螨,EM原露

内寄生螨论文文献综述

廖思米[1](2008)在《果葡糖浆、EM原露及内寄生螨对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人工繁育熊蜂蜂群发育变异的影响因素——食物及病虫害为主要研究内容,阐明涉及研究因素对蜂群的影响。通过对蜂群及个体发育特征的考察,明确蔗糖,果葡糖浆,EM原露添加剂对熊蜂蜂王生长发育及蜂群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对野外采集蜂王的考察,初步明确野生蜂王感螨情况,寄生螨寄生状况,及其对蜂王的影响。用蔗糖,蔗糖+果糖,果葡糖浆F42,及蔗糖+花粉,蔗糖+果糖+花粉,果葡糖浆F42+花粉喂养熊蜂工蜂,研究单糖,双糖及蛋白质源对其寿命的影响,及工蜂体型大小与其寿命的关系;用蔗糖+花粉,果葡糖浆F42+花粉2种食料饲喂复苏蜂王,研究果葡糖浆F42对熊蜂蜂王生长发育及蜂群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无授粉危险)下,花粉有或无时,果葡糖浆F42饲喂熊蜂工蜂均具有最大生存时间中值(t=50.00天;t=21.00天),单喂蔗糖熊蜂工蜂生存时间中值均最短(t=43.00天;t=19.00天);叁种糖液饲喂熊蜂工蜂,对其生存曲线均无显着性影响(P=0.527,P=0.201)。无论用单糖,双糖或单糖+双糖饲喂养,无花粉时熊蜂工蜂寿命显着低于有花粉时工蜂寿命(P=0.000)。同时,排除授粉危险性,营养充足情况下,熊蜂工蜂寿命与其体型大小显着相关。果葡糖浆F42对熊蜂蜂王寿命影响不显着。同时其对熊蜂蜂王后期的影响如产卵率、工蜂始出日、转箱率、成群率、产出新王数等特征亦影响不显着。但果葡糖浆F42显着降低新生熊蜂蜂王的体重及大小(P=0.006,P=0.000)。用60%蔗糖,60%蔗糖加EM原露,60%蔗糖加花粉,60%蔗糖加花粉加EM原露4种食料饲喂复苏蜂王,研究EM原露对复苏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影响;用60%蔗糖加花粉,60%蔗糖加花粉加EM原露2种食料饲喂复苏蜂王,研究EM原露对熊蜂蜂王生长发育及蜂群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EM原露对熊蜂蜂王产卵前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表现出一定抑制性,但影响不显着。虽然于第2天,EM原露对其开始发生显着抑制性影响(P=0.047),且EM原露与花粉的交互作用对其发育促进影响亦显着(P=0.014),但从第5天始,EM原露对其影响下降为不显着,而花粉开始表现出显着性促进熊蜂蜂王卵巢发育(P=0.000)。EM原露显着抑制熊蜂蜂王生长发育,降低蜂王寿命(P=0.004),提高其死亡率(P=0.0.015),降低其产卵率(P=0.001),转箱率(P=0.001)。同时EM原露对熊蜂蜂群如竞争点发生日,转折点发生日,工蜂始出日、成群率等特征影响不显着。但EM原露对新生蜂王产量有显着增加作用(P=0.042),使用EM原露饲喂7日后新生蜂王体重亦得到显着提高(P=0.000)。最后对新疆与河北地区野生明亮熊蜂及小峰熊蜂蜂王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Locustacarus buchne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观察,其结果表明:该螨对两种熊蜂的寄生率分别为10.43%和8.3%,寄生部位为气管与气囊。室内饲养至30天的蜂王体内寄生螨量明显高于饲养至60天的蜂王。未被螨寄生的蜂王与被寄生者比较,前者体重显着高于后者(P=0.012),但二者间产卵始期、产卵率、食卵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2](2007)在《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与河北地区野生明亮熊蜂及小峰熊蜂蜂王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Locustacarus buchne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螨对两种熊蜂的寄生率分别为10.43%和8.3%,寄生部位为气管与气囊。室内饲养至30天的蜂王体内寄生螨量明显高于饲养至60天的蜂王。未被螨寄生的蜂王与被寄生者比较,前者体重显着高于后者,但二者间产卵始期、产卵率、食卵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3](2007)在《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疆与河北地区野生明亮熊蜂及小峰熊蜂蜂王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 Locustacarus buchneri 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螨对两种熊蜂的寄生率分别为10.43%和8.3%,寄生部位为气管与气囊。室内饲养至30天的蜂王体内寄生螨量明显高于饲养至60天的蜂王。未被螨寄生的蜂王与被寄生者比较,前者体重显着高于后者,但二者间产卵始期、产卵率、食卵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养蜂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0-01)

丛恕增[4](2003)在《鸡内寄生螨的诊断与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白条鸡的卫生检验中,常能在鸡的皮下结缔组织及肌膜中(即所谓“皮里肉外”部位),发现有多少不等的粟粒大至芝麻大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小结节,通过病理剖检及虫体鉴定,为由鸡内寄生螨,即气囊胞螨与禽皮膜螨的寄生所引起。鸡内寄生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多呈散在的集团性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其检出在0.2%~0.5%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03年12期)

石伟[5](1987)在《鸡内寄生螨的诊断与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白条鸡的卫生检验中,常能在鸡的皮下结缔组织及肌膜中(即所谓皮里肉外的部位),发现有多少不等的粟粒至芝麻粒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小结节.关于这种小结节的起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产物;有的说是加工过程中拔毛不净残留的毛根。新疆石河子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姜悦平等同志,通过病理剖检及虫体鉴定,确诊为由鸡内寄生螨,即气囊胞螨与禽皮膜螨的寄生所引起.鸡内寄生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多呈散在的集团性发生.(即有时一个商贩出售的白条鸡中能检出多只,而(本文来源于《商业科技》期刊1987年09期)

姜悦平,刘继荣,刘长书,过家玉[6](1984)在《鸡的内寄生螨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的内寄生螨病,国外早有报道,但对病原的分类、形态、生态及其致病性、流行因素、防制等方面的研究很不细致,还有许多疑点。目前国内对该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近期,我们在进行鸡的活体屠宰检验时,发现了鸡的内寄生螨寄生‘感染量很大,鸡体内多达数万条虫体。经过虫体标本的反复观察研究,现将所发现的两种内寄生螨的形态记述如后。(本文来源于《兽医科技杂志》期刊1984年11期)

内寄生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新疆与河北地区野生明亮熊蜂及小峰熊蜂蜂王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Locustacarus buchner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螨对两种熊蜂的寄生率分别为10.43%和8.3%,寄生部位为气管与气囊。室内饲养至30天的蜂王体内寄生螨量明显高于饲养至60天的蜂王。未被螨寄生的蜂王与被寄生者比较,前者体重显着高于后者,但二者间产卵始期、产卵率、食卵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寄生螨论文参考文献

[1].廖思米.果葡糖浆、EM原露及内寄生螨对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

[2].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昆虫学报.2007

[3].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王凤鹤,周祖基.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C].中国养蜂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2007

[4].丛恕增.鸡内寄生螨的诊断与鉴别[J].中国动物检疫.2003

[5].石伟.鸡内寄生螨的诊断与鉴别[J].商业科技.1987

[6].姜悦平,刘继荣,刘长书,过家玉.鸡的内寄生螨形态的研究[J].兽医科技杂志.1984

标签:;  ;  ;  ;  

内寄生螨论文-廖思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