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系百姓 执政为民(论文文献综述)
侯蕊[1](2021)在《习近平的共产党人信仰观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产党人信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重要性”“构建何种共产党人信仰体系”以及“共产党人如何践行信仰”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与知行合一的研习视野作出了严整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习近平的共产党人信仰观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论文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尝试对习近平的共产党人信仰思想进行系统性、整体性探讨,以期推动对该思想的深入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信仰的相关学理进行解读。一是从基本概念入手,对信仰的内涵、特征及类型辨明分析;二是阐释了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部分,厘清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信仰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信仰的思想;二是现实境遇,即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必然选择、消除共产党人信仰危机的应为之举、破解全面从严治党困境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考量;三是习近平个人的优秀品质,深入提炼习近平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精忠报国的博大情怀、扎实厚重的理论素养、沉毅笃行的工作作风、励精图治的为政品格等五种优良品质。第三部分,解读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多维架构,也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共产党人信仰的重要地位、共产党人信仰的核心内容、共产党人信仰的衡量标准、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路径四个角度展开梳理。第四部分,探寻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鲜明特征。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的特征。第五部分,探寻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价值上看,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丰富,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与发展。从实践价值上看,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为祛除共产党人思想“软骨病”提供了思想指导,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思想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为世界其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刘燕梅,向强[2](2020)在《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蕴》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的群众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旨在构建人民满意的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我们需继续以习近平群众观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段光鹏[3](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与优化思路》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本质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价值判断的统一,是由党的建设质量、党的执政绩效、民众的感知评价、中国的国家形象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追梦、情系百姓、自我革命、自信开放、维护光辉历史的具体形象目标。新时代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需要正视执政党建设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聚焦党建"强主体",注重绩效"促发展",联系群众"为人民",创新载体"发声音"。
李小三[4](2020)在《领导干部之修炼(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肩负时代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品德、素养、格局、境界、情怀、智慧、本领、方法,更要把不断修炼作为终身课题。修炼是什么?本义是指一个人修身、炼性,即心理更加积极向上,身体更加强壮健康。领导干部的修炼是什么?是指领导干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
古亦新[5](2020)在《习近平人民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人民观。本论文以“习近平人民观研究”为题,通过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拓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发展空间,逻辑地再现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深刻把握其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以期在新时代提高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介绍,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从习近平人民观的来源着手,探索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发展过程。第三部分,论述习近平人民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人民观的理论特点,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总结习近平人民观的当代价值,包括理论意义、实践借鉴以及方法论指导。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全文。要言之,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深入探究了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发掘了习近平人民观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特点,从而阐发了习近平人民观对于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坚持习近平人民观,要求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习近平人民观,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习近平人民观,要求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确保党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威县人社局[6](2019)在《情系百姓好党员 肩担正义监察员——记威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李东超》文中提出近年来,河北省威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李东超本着执法为民的宗旨,恪尽职守,公正执法,忠实履行劳动保障监察员职责,处理维权突发事件百余起,为威县农民工讨薪5000余万元,涉及农民工人数4000余人,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守护神。他以刚直不阿的性格和过硬的业务素质,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他是一名情系百姓的好党员,是一名肩担正义的监察员。立足本职,甘当劳动监察急先锋随着河北省威县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迅猛
樊爱霞[7](2016)在《“右玉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文中认为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体现了以人为本、政绩在民的政绩观;体现了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的生态观。
汪如磊[8](2016)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论文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历史、现实的理论和对策研究。论文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升执政绩效,优化执政体制、机制,增强党的政治社会化能力,在民众中树立、维护和巩固良好的执政形象问题。论文紧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这一主题,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思路,总结经验、梳理理论、提出对策。论文从基本理论解析入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开展研究。论文由导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导论主要阐释了执政形象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研究的难点、创新、限度。第一章是理论解析部分。本章是论文的逻辑起点。围绕“是什么、为什么”的思维逻辑,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阐述。1.政党执政是党的执政形象的逻辑前提。分析现代政治条件下政党执政的内在逻辑及其规定性,认为,在社会-国家-政党分析框架下,政党执政具有内在规定性,赢得社会支持,实现有效治理,推动社会进步,解决执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问题,既是政党执政的逻辑,也是政党执政形象的逻辑前提。2.党的执政形象原理分析。对“形象”、“政党形象”、“政党执政形象”、“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内涵、外延及其影响要素进行学理剖析。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掌握、运用国家政权,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政治、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的进程中,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执政实践、执政绩效,党的执政体制、执政机制等在民众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关于党的整体性的评价和认识,是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和软实力,是民众对党内化于心的一种情感反应,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和具体化、现实化。论文从执政形象主体、执政形象构成内容、执政形象发展、执政形象效应范围及相关重要范畴等五个维度对党的执政形象的外延进行总结;从理论上归纳概括了影响党的执政形象的四个主要要素,即,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执政绩效、党的执政体制、执政机制和党的政治社会化。第二章是历史探析部分。本章分三个大的时期对党的执政形象进行历史考察、梳理。建国前的局部执政时期是党执政形象的初创时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党执政形象曲折发展、异化时期,主要考察从革命理念向执政理念的艰难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国家制度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政党支配国家和社会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形象的修复、重塑,主要考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探求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形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形象。第三章是问题剖析部分。本章把视野放在当代中国,通过对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执政绩效、党的执政体制、执政机制、党的政治社会化状况的分析,探讨党的执政形象面临的现实挑战。第四章是对策研析部分。围绕党的执政形象的要素内涵,探讨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形象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党的形象主体建设;二是加强执政绩效建设;三是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四是尊重传播规律,形塑良好形象。结语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呼应,李翠兰[9](2014)在《努力培养党政干部的家国情怀》文中指出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塑造和弘扬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新形势下,党政干部要自觉弘扬家国情怀,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忠实履行好执政为民的职责。
文尚卿[10](2009)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举措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使根据地内政通人和,民心大顺,社会关系平等和谐。学习和借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基本经验,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情系百姓 执政为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情系百姓 执政为民(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的共产党人信仰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研究现状评析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信仰相关学理探究 |
(一)信仰的内涵、特征、类型 |
1.信仰的内涵 |
2.信仰的特征 |
3.信仰的类型 |
(二)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
1.信仰与理想的关系 |
2.信仰与信念的关系 |
二、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生成逻辑 |
(一)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生成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信仰思想 |
2.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思想 |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信仰的思想 |
(二)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生成的现实境遇 |
1.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必然选择 |
2.消除共产党人信仰危机的应为之举 |
3.破解全面从严治党困境的关键所在 |
4.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现实考量 |
(三)习近平个人的优秀品质 |
1.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
2.精忠报国的博大情怀 |
3.扎实厚重的理论素养 |
4.沉毅笃行的工作作风 |
5.励精图治的为政品格 |
三、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多维架构 |
(一)共产党人信仰的重要地位 |
1.“革命理想高于天” |
2.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 |
3.“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
(二)共产党人信仰的核心内容 |
1.立党信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2.重要抓手:“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
3.精神支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
4.价值引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
5.时代主旨: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守 |
(三)共产党人信仰的衡量标准 |
1.首要标准:是否坚持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2.根本标准:是否对党忠诚 |
3.基本标准:四个“能否”、六个“是否” |
(四)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路径 |
1.求知:理论学习与革命传统教育、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多措并举 |
2.修德:以修“政德”为核心,强化党性修养 |
3.明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4.促改: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
5.笃行: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
四、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鲜明特征 |
(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
1.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 |
2.人民性:“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
(二)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 |
1.全面性:信仰主体辐射全体共产党人 |
2.重点性: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
(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
1.继承性: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一脉相承 |
2.创新性:诠释彻底生动,彰显浓郁“习式”色彩 |
五、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价值意蕴 |
(一)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理论价值 |
1.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丰富 |
3.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与发展 |
(二)习近平共产党人信仰观的实践价值 |
1.为祛除共产党人思想“软骨病”提供思想指导 |
2.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思想基石 |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
4.为世界其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2)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树立人民“主人翁”意识 |
2 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保持和群众的血肉关系 |
3 构建人民满意的美好生活:改善民生福祉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与优化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基本概念 |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要素 |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 |
(一)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勇于追梦的执政形象 |
(二)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情系百姓的执政形象 |
(三)提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展现自我革命的执政形象 |
(四)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自信开放的执政形象 |
(五)科学评价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 |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优化思路 |
(一)聚焦党建“强主体” |
(二)注重绩效“促发展” |
(三)联系群众“为人民” |
(四)创新载体“发声音” |
(5)习近平人民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习近平人民观的历史形成 |
2.1 习近平人民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国际“四化”形势的深入发展 |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2 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奠基 |
2.2.2 中华优秀传统民本观的文化滋养 |
2.2.3 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观的理论传承 |
2.3 习近平人民观的形成发展过程 |
2.3.1 习近平人民观的萌芽阶段 |
2.3.2 习近平人民观的初步形成 |
2.3.3 习近平人民观的基本形成 |
2.3.4 习近平人民观的成熟发展 |
第3章 习近平人民观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特点 |
3.1 “人民观”的相关概念界定 |
3.2 习近平人民观的主要内容 |
3.2.1 坚持人民政治立场 |
3.2.2 坚持人民主体力量 |
3.2.3 坚持人民价值目标 |
3.2.4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
3.2.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3.2.6 坚持人民评判标准 |
3.3 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特点 |
3.3.1 人民情怀 |
3.3.2 文化底蕴 |
3.3.3 务实作风 |
3.3.4 时代精神 |
第4章 习近平人民观的当代价值 |
4.1 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意义 |
4.1.1 习近平人民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
4.1.2 习近平人民观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论 |
4.1.3 习近平人民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4.2 习近平人民观的实践借鉴 |
4.2.1 习近平人民观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具有指导作用 |
4.2.2 习近平人民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 |
4.2.3 习近平人民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力量之源 |
4.3 习近平人民观的方法论指导 |
4.3.1 习近平人民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新运用 |
4.3.2 习近平人民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创新运用 |
4.3.3 习近平人民观是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关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情系百姓好党员 肩担正义监察员——记威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李东超(论文提纲范文)
立足本职, 甘当劳动监察急先锋 |
执法为民, 勇当职工利益守护神 |
服务大局, 争当构建和谐排头兵 |
(7)“右玉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右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观 |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观的核心与宗旨 |
(二)“右玉精神”的主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二、“右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政绩观 |
(一)以人为本是党的领导干部政绩观的灵魂与统领 |
(二)“右玉精神”的主脉就是以人为本、政绩在民 |
三、“右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生态观 |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生态观的出发点与归宿 |
(二)“右玉精神”的主题是以人为本、改善生态 |
(8)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四、研究目的、思路、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五、研究难点、创新、限度 |
(一)研究难点 |
(二) 创新之处 |
(三) 研究限度 |
第一章 党的执政形象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党的执政形象的内涵分析 |
一、形象 |
二、政党形象 |
三、政党执政形象 |
四、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 |
第二节 党的执政形象的外延、影响要素 |
一、党的执政形象的外延 |
(一)从主体角度看,党的执政形象包括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形象 |
(二)从构成内容看,党的执政形象分为执政绩效形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形象、作风形象 |
(三)从发展过程看,党的执政形象分为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和未来形象 |
(四)从效应范围看,党的执政形象分为整体形象和局部形象 |
(五)从涉及重要范畴看,党的执政形象与国家形象、政府形象紧密相关 |
二、党的执政形象的影响要素 |
(一)党的自身建设 |
(二)党的执政绩效 |
(三)党的执政体制、机制 |
(四)党的政治社会化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局部执政”时期党的执政形象 |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形象 |
二、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的执政形象 |
三、代表工农劳苦群众利益的执政形象 |
四、“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执政形象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执政形象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形象 |
(一)力争社会主义前途的执政形象 |
(二)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的执政形象 |
(三) 构建有利的国内外执政环境形象 |
(四) 狠抓“执政党”建设的形象 |
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执政形象 |
(一) 坚定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执政形象 |
(二)“政党支配社会”的执政模式形象 |
(三)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敢于承担责任的作风形象 |
三、十年“文革”时期党的执政形象的破坏 |
(一)执政理念严重扭曲 |
(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
(三)执政党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形象 |
一、邓小平党的执政形象思想 |
(一) 建设一个“全党成熟”的执政党形象 |
(二)锐意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执政形象 |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执政形象 |
(四)“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执政形象 |
(五) 开创党风建设新路子,坚决惩治腐败的执政形象 |
二、江泽民党的执政形象思想 |
(一)鲜明的旗帜形象 |
(二)提出“两个先锋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执政形象 |
(三)提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
三、胡锦涛党的执政形象思想 |
(一) 推动科学发展的执政形象 |
(二) 提出“执政理论建设”命题,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形象 |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形象 |
(四)保持党的纯洁性形象 |
四、习近平党的执政形象思想 |
(一)提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形象 |
(二)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三)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民族力量的形象 |
(四)提出“适应新常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形象 |
(五)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形象 |
第三章 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执政形象的现实挑战 |
第一节 党的自身建设存在诸多不适应 |
一、党的思想建设方面 |
二、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
三、党的作风建设方面 |
四、党的反腐倡廉方面 |
五、党的制度建设方面 |
第二节 党的执政绩效存在诸多不协调 |
一、经济新常态的挑战 |
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
三、执政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 |
第三节 党的执政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健全 |
一、执政体制不够优化 |
二、执政机制不够健全 |
第四节 党的政治社会化存在诸多不习惯 |
一、政治文化变迁的挑战 |
二、政治社会化呈现新特点 |
三、政治社会化的新挑战 |
第四章 巩固党的执政形象的思路探析 |
第一节 加强党的形象主体建设 |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
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
三、抓好党的基层建设 |
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绩效建设 |
一、坚持科学的执政理念 |
二、牢固树立执政成本意识 |
第三节 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 |
一、把握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新特点 |
二、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 |
第四节 尊重传播规律,形塑良好形象 |
一、发挥党媒的政治传播功能 |
二、重视媒体的社会舆论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努力培养党政干部的家国情怀(论文提纲范文)
一、家国情怀的文化底蕴 |
1、家国情怀是民族认同的情感归属。 |
2、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 |
3、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 |
二、家国情怀的道德根基 |
1、以德修身是培育家国情怀的立足点。 |
2、为政以德是家国情怀的政治信念。 |
3、仁政爱民是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 |
三、家国情怀的现实追求 |
1、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
2、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 |
3、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 |
(10)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举措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主要举措 |
(一) 平均分配土地, 缩小贫富差距 |
(二) 制定铁的纪律, 建立良好军民关系 |
(三) 实行民主主义制度, 建立官兵平等关系 |
(四) 由士兵民主管理伙食、监督经济开支, 实现经济平等 |
(五) 发展基层民主, 实现士兵和群众政治上当家作主 |
(六)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健全党内民主 |
(七) 实行党政分开, 正确地处理党与政府的关系 |
二、井冈山根据地社会关系平等和谐的主要表现 |
(一) 政治上平等 |
(二) 经济上平等 |
(三) 受教育机会平等 |
(四) 官兵关系平等 |
(五) 军民关系和谐 |
(六) 党群关系亲密无间 |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历史启示 |
(一) 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实践党的宗旨 |
(二)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三) 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团结 |
(四) 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加强基层民主监督 |
(五)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正确处理党群关系 |
(六) 必须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四、情系百姓 执政为民(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的共产党人信仰观研究[D]. 侯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蕴[J]. 刘燕梅,向强. 现代商贸工业, 2020(14)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与优化思路[J]. 段光鹏. 理论导刊, 2020(04)
- [4]领导干部之修炼(上)[J]. 李小三. 云岭先锋, 2020(01)
- [5]习近平人民观研究[D]. 古亦新.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6]情系百姓好党员 肩担正义监察员——记威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副队长李东超[J]. 威县人社局.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9(03)
- [7]“右玉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 樊爱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11)
- [8]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问题研究[D]. 汪如磊.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9]努力培养党政干部的家国情怀[J]. 呼应,李翠兰.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3)
- [10]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防止两极分化构建平等和谐社会关系的举措及启示[J]. 文尚卿. 党史文苑,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