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和目的语论文-高莹

母语和目的语论文-高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母语和目的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语教学,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协调发展

母语和目的语论文文献综述

高莹[1](2019)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工具,是文化进步的象征。在如今这个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追求文化多元性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的目标,因为只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使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了解其他文化的途径就是先了解他们的语言,我国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在对外语的教学上也不断开创新的模式。而如何平衡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成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协调发展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0期)

龚恺悦[2](2019)在《目的语环境对英语母语者习得请求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语学习者选择去海外留学,目的语环境对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目的语环境,有效提高语言能力,是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语用能力,能够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地运用二语进行交际,是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目标。请求策略作为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用策略,是学习者迫切需要掌握的语用能力。本研究关注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请求策略的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细化目的语环境的诸多要素(居住时长、教学指导、语言接触和使用等),来探讨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者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帮助来华留学生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习得汉语,为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教学指导。结果发现,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其请求策略相较于外语环境中的学习者有更接近汉语母语者的趋势。另外,对于同处于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通过其请求策略所表现出的语用能力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别。调查与访谈研究表明汉语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的居住时长,与汉语母语者的具体交流活动:课外书籍与影视作品;课堂讲解与及时操练;学习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影响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请求策略的具体因素。本文针对研究结果对教师课堂语用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学习习惯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二宁[3](2017)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失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从2000年提出以来(从丛,2000),外语教学届逐渐认识到既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介绍,也要重视母语文化的讲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增强祖国意识、爱国主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倾向,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学生出现祖国意识和爱国主义情绪较弱的问题究竟出自哪里?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最直观的一个环节,它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了解外语及其文化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了解教师对两种文化的教学态度,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中西文化的介绍在内容,程度以及用时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探究造成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忽视中国文化的缘由。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学生问卷,了解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其次,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如何理解中西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掌握文化教学的方法。然后,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记录教师对中西文化的讲解在内容上是如何处理的以及两种不同文化所用的时间有何差别。进而得出结论:第一,教师不能全面理解中西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第二,教师没有全面掌握文化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能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文化敏感度,最终促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第叁,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不能达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于文化意识的要求,在补充的文化内容中,教师一般补充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对母语文化的讲解却涉及一些中国的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优化西方的同时贬低了中国文化。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补充,实践上有相应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7-06-01)

邬爱琴[4](2016)在《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都很重要。综述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同等重要作用。只有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观,才能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一平[5](2016)在《从教师话语看教学:母语还是目的语?——基于叁名非华裔美国在华儿童汉语教学个案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叁名非华裔美国在华儿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课堂实录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搜集了研究资料,针对目的语环境下对外汉语少儿(非华裔)初级课堂教师话语进行研究。首先对研究对象(即叁名非华裔美国在华儿童)从其学习环境、学习目的、学习性质以及汉语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叁名学习者的特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其次简要介绍研究步骤。本次行动研究步骤主要包括:提出问题、行动、观察、反思、第二阶段行动、第二阶段观察、第二阶段反思。第叁为研究过程。教学初期,研究者发现学生出现目的语输出率低的问题。为此,研究者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第一阶段将教师话语调整为单一目的语,并通过奖励策略鼓励学生减少母语输出。不过,实践发现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一定有效,甚至产生了反向效果。于是,研究者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行动,开展了新的教学实践:将母语与目的语混合输出、借助体态语、营造有利于汉语输出的课堂环境。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后,观察教学效果,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教师话语的选择是复杂的,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比如,学生个性因素、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这样才能对教师课堂话语有全面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东亚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九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5-07)

杨晓红,柳文芳[6](2015)在《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构建了提高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包括语言输入和技能输出两个阶段。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培养模式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学生双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提升,并且输入难度和输出难度、输入量和输出量、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等相关因素会影响培养模式的效应。(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34期)

杨晓红,邢莉娜[7](2015)在《英语专业学生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根据英语专业的特殊性,构建了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验证。培养模式包括语言输入和技能输出两个阶段,学生通过语言输入建立双语文化的认知系统,然后通过技能输出将已有认知系统加以实施和完善。在培养模式的实施中需要协调好双向文化之间、多种模态之间、语料内容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左静妮[8](2015)在《语法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对比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在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目的语的范围内,在语法学习中主要从心理特征与信息认知方式分析、刺激反应与母语正负迁移影响、思维表达方式与目的语语法特征、语法知识与能力实践应用对比等四个方面分析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策略。希望读者在母语与目的语交织的中级学习阶段能理解其深层次关系,以此提高学者们的语法思维能力与语法意识,为学好语法,学好英语做一必要的心理思维准备。(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周文华[9](2014)在《母语语序类型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以汉语介词语序偏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较大规模的语料库数据,考察母语为SVO型、SOV型语言的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及其短语的语序偏误,本文发现,两种语序类型语言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不会坚持其母语语序策略不变,只在初期阶段受到某些母语语序的影响,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调整其语序策略,向目的语的语序规则靠近。总体而言,与目的语基本语序类型接近的学生语序策略调整较快,而与目的语基本语序类型相差较远的学生语序策略调整较慢。(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于芳芳[10](2014)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很多学者就致力于阅读策略使用的研究。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近年更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以中国学生为被试去研究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研究很少。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本研究参照了O’Malley,Chamot和Mokhtari,Sheorey对阅读策略的分类,把阅读策略分为元认知阅读策略,认知阅读策略和辅助策略。本研究主要是对叁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读者在阅读目的语和母语时最经常使用的和最不经常使用的阅读策略分别是什么?(2)在目的语和母语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使用了哪些相同的以及不同的阅读策略?(3)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的使用与它们各自的阅读成绩有什么关系?本研究调查了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55名英语学习者,通过对问卷结果和阅读测试分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总体上来说,在目的语和母语的阅读过程中,被试使用了问卷所呈现的26个策略,并且使用这26个策略的频率相同。其次,目的语阅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认知策略,然后是辅助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而母语阅读时最常使用的是元认知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最后是辅助策略。最后,阅读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的高低在目的语和母语阅读上都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证实,在目的语和母语阅读过程中成绩高的学生使用的策略都比成绩差的学生多,并且分数高的学生不管是在目的语还是母语阅读时都使用元认知策略最多。本研究对教学改革,教师语言教学方法,学生目的语和母语的学习均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母语和目的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语学习者选择去海外留学,目的语环境对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目的语环境,有效提高语言能力,是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语用能力,能够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地运用二语进行交际,是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目标。请求策略作为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用策略,是学习者迫切需要掌握的语用能力。本研究关注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请求策略的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细化目的语环境的诸多要素(居住时长、教学指导、语言接触和使用等),来探讨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者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帮助来华留学生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习得汉语,为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教学指导。结果发现,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其请求策略相较于外语环境中的学习者有更接近汉语母语者的趋势。另外,对于同处于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通过其请求策略所表现出的语用能力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别。调查与访谈研究表明汉语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的居住时长,与汉语母语者的具体交流活动:课外书籍与影视作品;课堂讲解与及时操练;学习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影响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请求策略的具体因素。本文针对研究结果对教师课堂语用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学习习惯提出几点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语和目的语论文参考文献

[1].高莹.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协调发展[J].校园英语.2019

[2].龚恺悦.目的语环境对英语母语者习得请求策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张二宁.高中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失衡研究[D].延安大学.2017

[4].邬爱琴.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J].新课程(中学).2016

[5].张一平.从教师话语看教学:母语还是目的语?——基于叁名非华裔美国在华儿童汉语教学个案的行动研究[C].第六届东亚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暨第九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6

[6].杨晓红,柳文芳.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校园英语.2015

[7].杨晓红,邢莉娜.英语专业学生母语与目的语双向文化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左静妮.语法学习中母语与目的语对比策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9].周文华.母语语序类型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以汉语介词语序偏误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

[10].于芳芳.中国英语学习者目的语和母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母语和目的语论文-高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