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博客论文-刁艳阳

两会博客论文-刁艳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会博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殷殷期盼,一线技术工人,想当年,时光飞逝

两会博客论文文献综述

[1](2012)在《尽心尽职履职忙》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年一度的省两会已开幕,一些代表、委员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表达履职心情。在本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对什么话题最感兴趣,会提出哪些建议、提案,他们有怎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又是如何履行职责的?本报摘录部分代表委员在博客上的“两会日记”,窥斑见豹,一睹代表(本文来源于《浙江日报》期刊2012-01-12)

叶青[2](2008)在《叶青“两会”博客日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全国人大代表记录自己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感受、经历和与网友们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就是这众多人中的一位。他用"博客"记录了他的履职经历和在大会期间的见闻及感受。我们从他的"两会"博客日记里,可以从一个侧面同他一起见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真谛……(本文来源于《楚天主人》期刊2008年06期)

刁艳阳[3](2007)在《两会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风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两会博客的诞生是传媒界革新性 的事件之一,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它构建 上下对话的平台,促进民主政治的作用。值得 注意的是,除了这些作用,依托主流媒体的两 会博客还具备较强的舆论引导功能。两会博客(本文来源于《中华新闻报》期刊2007-05-30)

张怡[4](2007)在《博客传播的掣肘因素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T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深入,对其进行引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作为最新的媒介技术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2006年两会中出现的两会博客颇为引人注目。从两会博客实际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来看,它在传播的参与者、信(本文来源于《中华新闻报》期刊2007-05-30)

柳珊,张颖[5](2006)在《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领域作为当前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更是无法避免。与以往多数研究偏重从内容、体制的角度观察中国新闻改革事业不同,本文试图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探究中国新闻改革事业。本文以时政报道为切入点,对比了2006年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内容,从信息把关、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技术与民主政治叁个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对当前中国新闻改革事业带来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些影响存在的优点与弊端。(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06年04期)

柳珊,张颖[6](2006)在《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领域作为当前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更是无法避免。与以往多数研究偏重从内容、体制的角度观察中国新闻改革事业不同,本文试图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探究中国新闻改革事业。本文以时政报道为切入点,对比了2006年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内容,从信息把关、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技术与民主政治叁个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对当前中国新闻改革事业带来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些影响存在的优点与弊端。(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期刊2006-08-01)

张怡[7](2006)在《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将信息作为一种“公共财产”在社会上平均地分配,不仅应“内部化”有益于自己,还应“外部化”有益于他人。博客把出版的个人性和传播的公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打破了私人空间和公共领域的界限。这种兼具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为公众提供了进行有效政治传播和积极政治参与的全新方法和便捷渠道。本文正是以今年“两会”中的新生事物“两会”博客为研究对象,试图阐述其在公共事务中信息传播的模式及优势,并对其如何克服自身负面因素、营造和谐语境、促进多元表达,更大程度地发挥其作为政治传播工具的潜质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期刊2006-08-01)

柳珊,张颖[8](2006)在《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新闻传播领域作为当前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更是无法避免。与以往多数研究偏重从内容、体制的角度观察中国新闻改革事业不同,本文试图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探究中国新闻改革事业。本文以时政报道为切入点,对比了2006年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内容,从信息把关、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技术与民主政治叁个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对当前中国新闻改革事业带来的影响,并进而指出这些影响存在的优点与弊端。(本文来源于《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期刊2006-06-30)

余伟利,陈敏利[9](2006)在《从“两会”博客现象看博客的社会传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6年“两会”中,由于对博客这种新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与报道,形成了独特的“博客现象”。新传播媒介的出现,不但成为“两会”的新闻点,也改变了已有的传播形态。本文试图从“两会”的“博客现象”切入,分析博客这种新的传播渠道所具有的特质,及其对传播理论研究的承继与开拓,从而发现其社会传播价值,以期引起实务界的重视,以更好地利用并发挥其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蒋艳芳[10](2006)在《两会博客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会博客在中国的兴起2006年1月15日,浙江省政协九届第四次会议开幕。13点32分,政协委员肖锋的《我看到的政协开幕式盛况》在浙江博客网发表。接着,肖锋还发表了自己14日关于政协的提案,不少网友都在后面跟帖评论。据了解,这是第一个以政协委员提案为主题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06年10期)

两会博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网络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全国人大代表记录自己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感受、经历和与网友们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就是这众多人中的一位。他用"博客"记录了他的履职经历和在大会期间的见闻及感受。我们从他的"两会"博客日记里,可以从一个侧面同他一起见证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和真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会博客论文参考文献

[1]..尽心尽职履职忙[N].浙江日报.2012

[2].叶青.叶青“两会”博客日记[J].楚天主人.2008

[3].刁艳阳.两会博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风向[N].中华新闻报.2007

[4].张怡.博客传播的掣肘因素及应对措施[N].中华新闻报.2007

[5].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J].新闻大学.2006

[6].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C].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2006

[7].张怡.和谐语境中的多元表达——从“两会”博客看博客作为公共领域的政治传播功能[C].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2006

[8].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C].中国的前沿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2006

[9].余伟利,陈敏利.从“两会”博客现象看博客的社会传播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

[10].蒋艳芳.两会博客与公共领域的建构[J].青年.2006

标签:;  ;  ;  ;  

两会博客论文-刁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