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分布论文-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

个体分布论文-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脑血管功能

个体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1](2019)在《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卒中的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脑血管功能检测者9690名,纳入其中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脑功分)<75分的体检者1472名,年龄23~89岁。测量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按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及各指标的分布特征;询问既往病史,分析不同程度卒中风险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脑卒中高危个体检出率为15.19%。脑功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中,超重居于首位。其次,在男性中依次为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心脏病(36.44%、35.44%、17.91%、17.28%、10.59%、10.47%、5.93%、1.01%);女性中依次为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心脏病和饮酒(35.79%、25.18%、9.57%、6.63%、3.83%、0.44%、0.19%)。单因素分析中,不同年龄组SBP、DBP、BMI、血糖、TG、TC、H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个体中,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者居多;年龄50~59岁者为脑血管功能受损的集中人群;控制体重,加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定期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卒中的早期预防中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李小玉,方浩存,李沂韦,任宝平,和鑫明[2](2018)在《滇金丝猴群移动时的个体空间分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3月至9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的一个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群在移动时猴群个体的空间结构都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央、前中位、中后位和前位。滇金丝猴各年龄性别组在群中的空间位置符合它们在群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情况的移动也表明了滇金丝猴成员的空间模式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意义。(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焕东,赵书民,陈玉祥,李成涛[3](2018)在《推导IBS评分在无关个体对人群中概率分布的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推导通过STR等位基因频率计算无关个体对间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评分概率分布的计算公式。方法比较两名无关个体间某一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可以得到叁种相互排斥的组合:(1)有2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此时令a_2=1(否则a_2=0);(2)有1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此时令a_1=1(否则a_1=0);(3)有0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此时令a_0=1(否则a_0=0);则该无关个体对在这1个STR基因座的IBS评分可采用ibs=2a_2+a_1计算。推导通过ST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计算a_2=1、a_1=1和a_0=1的概率(p_2、p_1和p0)和的通用表达式,继而当该无关个体对得到n个相互独立的STR基因座分型结果时,可通过p_(2l)和P_(1l)计算该多重分型系统IBS评分的二项分布参数(l=1,2,…,n)。结果从p_2、p_1和p_0的基本概念出发,以f_i表示STR基因座第i个等位基因的频率(i=1,2,…,m),则p_2的通用计算公式为p_2=2(sum(f_i~2) from i=1 to m)~2-sum(f_i~4) from i=1 to m;p_1的通用计算公式为P_1=4sum(f_i~2) from i=1 to m-4sum(f_i~3) from i=1 to m+4sum(f_i~4) from i=1 to m;p_0的通用计算公式为p_0=1-4sum(f_i~2) from i=1 to m+2(sum(f_i~2) from i=1 to m)~2+4sum(f_i~3) from i=1 to m-3sum(f_i~4) from i=1 to m,p_2、p_1、p_0的和为1。IBS评分符合二项分布:IBS~B(2n,π)。其中总体率π的通用计算公式为π=1/n sum(p_(2l)) from l=1 to m+1/2n sum(p_(1l)) from l=1 to m。结论生物学全同胞鉴定中的原假设为两名被鉴定人系无关个体,对任意IBS评分所对应的原假设概率均可通过本文所推导的公式进行直接计算,计算结果是进行证据解释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王大伟,国庆喜[4](2018)在《阔叶红松林大径级个体对树木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森林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林分中大径级个体直接影响周围林分的空间格局,当大径级个体成为倒木或枯立木时会造成较大林隙,这也将导致周围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利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10.4 hm2样地的调查数据,统计了样地内乔木树种组成,分析计算样地内树木个体间的分布规律,探究大径级个体对周围邻木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乔木24种,共计7412株(去除分株),隶属于11科18属,林分中大径级个体周围存在由小径级树木聚集生长形成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随着邻木径级的变化而变化,2级邻木(5.0 cm≤DBH<10.0 cm)主要在距离大径级个体3—7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3级邻木(10.0 cm≤DBH<30.0 cm)主要在距离大径级个体3—6 m范围内形成环形结构,而1级邻木(1.0 cm≤DBH<5.0 cm)与4级邻木(30.0 cm≤DBH<50.0 cm)并未形成环形结构,经分析环形结构的产生与林分内个体间的竞争存在密切关系,并且该结构与林隙斑块动态理论间存在内在联系,该结构是森林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会伴随林木的生长产生或消失。研究表明大径级个体胸径的变化对邻木的环形结构分布范围也有一定影响,当大径级个体胸径增加时邻木的聚集范围有收缩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武延庆[5](2018)在《人体尿液中代谢物的分布个体变异性与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标志物可作为正常生物过程、病理过程和药物评价的客观测量和评估指标。个体生理状态(例如体质指数、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参数)影响人体尿液中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各种代谢物。本研究对183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采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进行定量代谢组学分析,测定了其109种尿液代谢物的变异系数(CV)。叁个尿液代谢物(如硫酸脱氢表雄酮,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对茴香酸)的CV_(183)>0.3,说明具有高度可变性,这在代谢组学目前研究中是罕见的。我们确定了30个年龄相关的代谢物,18个体质指数相关的代谢物,以及42个性别相关的代谢物。在这些鉴定的代谢物中,发现3种尿液代谢物硫酸脱氢表雄酮、3-甲基巴豆酰基甘氨酸和N-乙酰天冬氨酸,与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相关的所有叁种生理参数紧密关联。皮尔森系数表明这些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相关化合物的关联性是强相关,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对该类相关尿液代谢物影响明显。此外,发现不同生理状态的尿液代谢物差异与多种代谢途径(如咖啡因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有关。以上发现可为发展分子水平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发病机制新认识提供关键依据,并进一步扩展到药物疗效评价领域。(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9-01)

亓宝,李姝,彭雪嫣,王琦,李玉[6](2018)在《内细菌在黏菌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有饲培养获得了Badhamia sp.个体发育多个阶段的材料,对原生质团、幼子实体、成熟子实体进行冷冻切片,分别用荧光染料DiI、DAPI对黏菌细胞膜及细胞核进行染色,同时使用非核酸染料Green Bacterial Stain对细菌进行特异性荧光染色,置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经观察发现,黏菌内细菌主要分布于原生质团扇形前端,而在原生质团的网脉中则分布较少;在幼子实体阶段中,黏菌内细菌集中分布于未成熟的孢囊原生质中,在形成柄部分的原生质团中存在着少量细菌;在成熟子实体中,可以观察到黏菌内细菌主要分布于孢子中,而其它非细胞结构中仅有极少数细菌分布。孢子萌发过程中,黏菌内细菌分布于孢子壁与细胞膜之间,游动胞离开孢子后,仍可见孢子内部有细菌分布,而游动胞则未携带或极少携带孢子内细菌。此外,课题组对绒泡菌目、团毛菌目、无丝菌目及发网菌目代表物种的成熟黏菌子实体进行了冷冻切片、荧光染色观察,均发现黏菌内细菌未分布或极少分布于子实体的非细胞结构,主要分布于黏菌孢子内。同时,在部分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中,发现孢子内细菌分布较新鲜孢子减少,推测黏菌内细菌可能为子实体内孢子提供持续营养。(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秦鹏,顾琪,王舒悰,曹俊杰,王福升[7](2018)在《4种地被竹大个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植物个体大小存在的差异,是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探究大个体在种群空间中分布的类型、大小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城市绿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翠竹(Pleioblastus pygmaeus)、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菲白竹(P.fortunei)和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4种地被竹种,依据竹株高度分为大个体组(观测组)和小个体组(控制组),运用空间聚集性的二阶分析法,并结合Monte-Carlo检验,分析大个体的空间分布类型,使用估计的方法计算空间强度趋势面。【结果】翠竹、髯毛箬竹、铺地竹的大个体竹株分别在其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显着的随机分布,未表现出聚集性特征;菲白竹大个体则在给定的距离尺度下呈现出较弱的随机分布;4种地被竹在各自样地内的分布存在不同特征上的理论强度。【结论】地被竹个体大小的差异影响个体在生长空间、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大个体的空间分布是地被竹种群在生境中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自然环境中,地被竹种群在个体差异基础上,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和一系列生态过程,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利平,安尼瓦尔·买买提,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努尔佳玛丽·沙尔巴依,万华伟[8](2017)在《新疆山地森林乔木和草地草本植物个体大小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大小是植物重要的特征之一,目前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基于样地实际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新疆山地森林乔木和草地草本植物个体大小的特征(统称为乔木和草本,分别以平均胸径和平均株高表示),并在物种和区域尺度,分析了其与分布区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物种尺度上,森林植被中乔木物种的个体大小与其分布区特征正相关,即分布范围较广的乔木倾向于个体更大;草地植被中草本植物的特征与此类似;(2)在区域尺度上,乔木平均个体越大,区域植物平均分布区越小,反之亦然;草本植物的平均个体大小与区域植物分布区特征无显着相关性;(3)在区域尺度上,森林乔木和草地草本植物的个体大小与植物多样性均呈正相关关系,即森林乔木和草地草本植物平均个体较大时,其区域多样性更高。(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7年11期)

鲍伟东,巴特尔,张书理,李桂林[9](2017)在《中华斑羚的家域利用和个体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于自然保护区隔离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无论活动空间还是潜在繁殖对象资源均受到限制,研究家域利用和个体空间分布是了解种群社会组织结构、繁殖策略的重要内容。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GPS跟踪项圈和非损伤分子鉴定技术对5只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家域利用和61只个体的空间分布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斑羚家域集中于裸岩周围(<3ha),体现出(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王震,崔光海,曹珊珊[10](2017)在《博弈资源分布异质性对囚徒困境博弈中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通常假定个体能够发起的博弈次数取决于其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邻居数量,然而,网络中个体与其邻居之间的链接通常仅表示他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互关系,并不决定个体发起或参与的交互(博弈)的数量。为了研究个体博弈发起能力的不均匀分布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引入了考虑个体博弈资源异质性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模型中每个个体在特定时间步能够发起的博弈次数只取决于其拥有的博弈资源。其次,研究了正常、均匀和指数叁种博弈资源分布下个体合作行为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博弈资源的异质性分布对个体的合作行为有促进作用,且当存在小部分合作者的非理性策略选择行为时,合作者比例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另外,通过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微观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合作者团簇中的少量拥有较多博弈资源的纯合作者对于合作者团簇的维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G)》期刊2017-07-26)

个体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3月至9月,采用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的一个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群在移动时猴群个体的空间结构都不是一个标准的圆形。移动时的成员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央、前中位、中后位和前位。滇金丝猴各年龄性别组在群中的空间位置符合它们在群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情况的移动也表明了滇金丝猴成员的空间模式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分布特征[J].贵州医药.2019

[2].李小玉,方浩存,李沂韦,任宝平,和鑫明.滇金丝猴群移动时的个体空间分布模式[J].普洱学院学报.2018

[3].赵焕东,赵书民,陈玉祥,李成涛.推导IBS评分在无关个体对人群中概率分布的计算公式[J].法医学杂志.2018

[4].王大伟,国庆喜.阔叶红松林大径级个体对树木空间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5].武延庆.人体尿液中代谢物的分布个体变异性与年龄、体质指数和性别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亓宝,李姝,彭雪嫣,王琦,李玉.内细菌在黏菌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分布[C].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7].秦鹏,顾琪,王舒悰,曹俊杰,王福升.4种地被竹大个体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李利平,安尼瓦尔·买买提,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努尔佳玛丽·沙尔巴依,万华伟.新疆山地森林乔木和草地草本植物个体大小分布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7

[9].鲍伟东,巴特尔,张书理,李桂林.中华斑羚的家域利用和个体空间分布[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10].王震,崔光海,曹珊珊.博弈资源分布异质性对囚徒困境博弈中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C].第36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G).2017

标签:;  ;  ;  

个体分布论文-刘帝,冉利梅,聂四平,辛林明,金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