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次雾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黏弹性,气流式雾化,破裂模式,不稳定波长
初次雾化论文文献综述
侯妍冰,田秀山,赵辉,李伟锋,许建良[1](2013)在《黏弹性对液体初次雾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糖浆溶液和糖浆聚合物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研究黏弹性对液体初次雾化特性的影响,根据高速摄像拍摄的图片对雾化模式进行研究,并重点探讨了液柱表面的不稳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液相介质的初次雾化可分为非轴对称振荡模式、膜破裂模式和拉丝破裂模式,糖浆聚合物溶液各个破裂模式的边界Weber数大于同等黏度的糖浆溶液。液体表面的不稳定波长与气速及液体自身的黏弹性密切相关,在考虑边界层影响的不稳定波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弹性参数Wi,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新的不稳定波长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程维,赵辉,孟沁玮,李伟锋,许建良[2](2011)在《水煤浆气流雾化的初次破裂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煤浆和空气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仪对同轴双通道喷嘴水煤浆气流雾化的初次破裂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在喷嘴出口附近水煤浆的射流核心长度和振荡频率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实验中水煤浆的破裂模式为非轴对称雷利破裂模式,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浆体的量纲1射流核心长度与气速和液速之间的关系式。雾化过程中浆滴的产生与水煤浆射流振荡有关,研究了其Strouhal数与Weber数和液体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曹显奎,许建良,李伟锋,刘海峰,于遵宏[3](2006)在《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初次雾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的初次雾化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初次雾化过程中,初始微小扰动经过一段距离(即未扰动长度)后,在液体射流表面发展成为可以观察到的不稳定波.当气速Ug超过一临界值(大约25m·s-1)时,在不稳定波的波峰附近,形成小的突起,这些突起迅速被拉成细长液丝,液丝进一步破裂成液滴,最终导致液体的初次雾化.同时得到不稳定波长λm与环隙通道出口气速Ug、中心通道出口水速UL的关系为λm=68·60Ug-0·79UL-0·24;未扰动长度Lu与气速Ug、水速UL的关系为Lu=783·8Ug-1·54UL-0·16.(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初次雾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煤浆和空气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像仪对同轴双通道喷嘴水煤浆气流雾化的初次破裂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在喷嘴出口附近水煤浆的射流核心长度和振荡频率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实验中水煤浆的破裂模式为非轴对称雷利破裂模式,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浆体的量纲1射流核心长度与气速和液速之间的关系式。雾化过程中浆滴的产生与水煤浆射流振荡有关,研究了其Strouhal数与Weber数和液体Reynolds数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次雾化论文参考文献
[1].侯妍冰,田秀山,赵辉,李伟锋,许建良.黏弹性对液体初次雾化特性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3
[2].程维,赵辉,孟沁玮,李伟锋,许建良.水煤浆气流雾化的初次破裂特性[J].化工学报.2011
[3].曹显奎,许建良,李伟锋,刘海峰,于遵宏.同轴双通道气流式雾化喷嘴初次雾化过程[J].化工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