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贯通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脏贯通伤,急救,基层医院
心脏贯通伤论文文献综述
舒新华,祝发金,吴军[1](2011)在《基层医院成功抢救心脏贯通伤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贯通伤因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心包填塞极易导致伤者死亡。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缺乏相应条件,稍有怠慢即贻误抢救时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有2例(其中1例因出血量较大,心包填塞严重,心跳反复停止3次),由于处理果断,及时、大胆(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1年11期)
刘红,张晓阳,李小六,杜国君,邢小燕[2](2011)在《康复治疗心脏贯通伤术后偏瘫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心脏术后存在的心功能、呼吸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方法:运动疗法。结果:心功能:1级;呼吸功能:0级;Barthel指数:95分。结论:此病例采用运动疗法是心功能、呼吸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最佳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1年18期)
郭光宇,谢昭华[3](2010)在《心脏贯通伤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女34岁,因"心前区刀刺伤后流血、烦躁不安2小时"人院。入院后体查:T 35.1℃,P 128次/分,R 34次/分,80/50mmHg。神志恍惚,面色口唇苍白。胸骨右缘见长约2cm横斜型裂口,探查伤道斜向内上,已入胸。右胸叩实,呼吸音消失,心音低钝遥远。腹稍隆,移动性浊音(±)。诊断性穿刺右侧胸腔及腹(本文来源于《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0)
宋霞[4](2009)在《心脏贯通伤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贯通伤常为刃器,弹片等所伤。因伤势紧急,危重,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快速诊治,常能挽回病人的生命。我院成功地抢救了已濒死状态的心脏穿透刀伤2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典型病历:患者男,13岁,学生。因左胸刀伤15分钟急诊就医。查体(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09年02期)
刘鑫[5](2009)在《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贯通伤(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PCT)以其伤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而曾被认为是“无法可医”的致死性损伤,直到十九世纪末(1896年),德国外科医生Ludwing Rhen才成功地对1例右心室刀刺伤进行缝合修补。在以后100年的发展中,PCT的预后得到逐步改观,但PCT仍然是胸外伤的危急重症,据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的相关报道,PCT的总死亡率为25%-65%。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通讯和交通的发展,更多伤情危重的患者可被送到医院得到抢救。心脏贯通伤的抢救成功率虽有所提高,但死亡率仍比较高。外科手术是心脏贯通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心脏贯通伤手术患者由于受伤机制、开胸地点和患者的其它临床情况不同而使手术结果千差万别。手术前和手术中很多与疾病相关的因素或与手术相关的因素可以对术后早期死亡率产生显着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存在诸多争议,各家意见并不一致。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将针对这一临床问题而开展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的系统评价。我们在对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心脏贯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一种新型的、可靠的文献综合评价方法(Meta分析)来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外科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期望对今后的临床治疗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再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将国外多个小样本研究综合起来,定量研究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各种因素,为心脏贯通伤早期死亡的防治提出更加可靠的结论,建立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回顾性分析我院过去20年间27例心脏贯通伤患者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通过全面收集、严格评价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有关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对可能影响心脏贯通伤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以确定这些因素对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的变量包括:受伤机制、开胸地点、受伤涉及的心腔数、心包填塞、联合伤、修订创伤评分、入院血压、生理学指数。结果:1.第一部分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为41%(11/27)。在单因素分析中:1.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2.入院时的修正创伤评分≤2、3.伴有主动脉损伤、4.第一个24小时的输血量≥12单位、5.急诊室开胸等5个指标是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2.第二部分结果2.1受伤机制的影响结果11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急诊室开胸组与手术室开胸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22.26(95%CI:13.87-35.73,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50)。2.2开胸地点的影响结果3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急诊室开胸组患者发生早期死亡的OR_(合并)为22.26(95%CI:13.87-35.73,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17)。2.3受伤涉及的心腔数的影响结果3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涉及心腔数(n=1)与涉及心腔数(n≥2)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0.19(95%CI:0.11-0.32,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32)。2.4心包填塞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心包填塞组与无心包填塞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0.68(95%CI:0.47-0.97,P=0.93);同质性检验显示存在异质性(P=0.005)。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成。2.5联合伤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联合伤组与无联合伤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3.31(95%CI:1.17-9.35,P=0.02);同质性检验显示存在异质性(P=0.02)。故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成。2.6修订创伤评分的影响结果2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修订创伤评分0组与修订创伤评分1+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5.26(95%CI:2.00-13.83,P=0.0008);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51)。2.7入院血压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入院血压<90mmHg组与入院血压>90mmHg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6.52(95%CI:3.39-12.52,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27)。2.8生理学指数的影响结果4个回顾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生理学指数(PI≤10)组与生理学指数(PI>10)组对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的OR_(合并)为0.10(95%CI:0.06-0.17,P<0.00001);同质性检验显示异质性不显着(P=0.07)。结论:1、从本单位心脏贯通伤外科治疗的经验,得出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入院时的修正创伤评分≤2、伴有主动脉损伤、第一个24小时的输血量≥12单位、急诊室开胸等可以对术后早期死亡率产生显着影响。2、Meta分析结果显示:枪伤、急诊室开胸、伴有联合伤、修订创伤评分为0以及入院血压<90mmHg是心脏贯通伤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涉及心腔数(n=1)、心包填塞以及生理学指数(PI≤10)是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的保护因素。3、Meta分析通过对多个同类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合并分析,增大样本含量,提高统计学检验效能,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Meta分析可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4、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心脏贯通伤患者的手术治疗的危险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这些危险因素以改善外科治疗效果;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因此,本研究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吴品,潘厚坦,王学闽,曾朋,陶丽芬[6](2007)在《心脏贯通伤并肝、胰裂伤抢救成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因胸腹部刀刺伤后2小时入急诊科。床旁B超示:(1)脾回声欠均,不排外包膜下血肿;(2)脾窝积血;(3)腹腔积液(中量);(4)肝、双肾未见异常。CT示:(1)肺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2)心脏包膜下积液;(3)肝左叶裂伤伴包(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07年02期)
刘永春,黄健辉,韦成信,曹健斌,韦高翔[7](2007)在《心脏贯通伤31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贯通伤并不多见,抢救机会少,成功率低,1994~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31例,经救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30例,女1例;年龄15~38岁,平均24岁;伤后2h内入院者21例,>2h入院者7例,>4h3例。(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07年03期)
张兆国[8](2006)在《心脏贯通伤存活一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姜某,男,30岁,农民,2006年3月29日在我区某镇一饭店内被人用刀捅伤胸部致右心室贯通性损伤,经抢救治愈出院。住院病历摘录患者于20分钟前被他用刀刺伤胸部、腹部及双手指,伤后胸闷、呼吸急促,伤口流血、疼痛,无昏迷及抽搐。体格检查:T:36.5℃/P:124次/分R:25次/分Bp:100/6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呼吸急(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8-01)
徐世伟,文亮,尹昌林,楚军,任晓葆[9](2006)在《9例心脏贯通伤急诊救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贯通伤的快速诊断和有效抢救的组织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以来急诊科进行抢救的9例心脏贯通伤的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开胸复苏,心脏修补手术等措施。结果:2例治愈;7例死亡,其中5例心搏恢复,2例复苏失败。结论:快速诊断,及早开胸心脏按压复苏、心脏修补手术是抢救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期刊2006-05-01)
李秀华,刘艳芹,刘艳霞[10](2006)在《心脏贯通伤的急救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与探讨心脏贯通伤的急救及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针对心脏贯通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贯通伤患者行开胸手术后,抢救成功,效果良好.结论:早期准确诊断治疗,采取迅速有利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尽早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术后病情观察及全面护理是抢救成功的保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心脏贯通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心脏术后存在的心功能、呼吸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方法:运动疗法。结果:心功能:1级;呼吸功能:0级;Barthel指数:95分。结论:此病例采用运动疗法是心功能、呼吸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最佳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贯通伤论文参考文献
[1].舒新华,祝发金,吴军.基层医院成功抢救心脏贯通伤2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11
[2].刘红,张晓阳,李小六,杜国君,邢小燕.康复治疗心脏贯通伤术后偏瘫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
[3].郭光宇,谢昭华.心脏贯通伤1例报告[C].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4].宋霞.心脏贯通伤的手术配合[J].中国伤残医学.2009
[5].刘鑫.影响心脏贯通伤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09
[6].吴品,潘厚坦,王学闽,曾朋,陶丽芬.心脏贯通伤并肝、胰裂伤抢救成功1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
[7].刘永春,黄健辉,韦成信,曹健斌,韦高翔.心脏贯通伤31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7
[8].张兆国.心脏贯通伤存活一例分析[C].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9].徐世伟,文亮,尹昌林,楚军,任晓葆.9例心脏贯通伤急诊救治分析[C].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06
[10].李秀华,刘艳芹,刘艳霞.心脏贯通伤的急救护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