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连接论文-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

摩擦连接论文-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部分自复位连接,摩擦耗能型连接,残余变形,新型PEC柱

摩擦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1](2019)在《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PEC柱在弱轴布置条件下与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同时考察参数:摩擦耗能T形件腹板长圆孔尺寸、T形件翼缘对穿螺栓的布排方式、柱底连接方式的影响,按1∶2的尺缩比设计了4个1榀两层的框架结构试件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建模,基于经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低周往复水平加载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基于模拟数据,分析各试件模型在加载过程中的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节点区传力机理。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在加载至相对侧移角0. 035 rad时,其卸载后的残余转角仍小于0. 005 rad,该框架结构具有优良的自复位效果;在结构进入设计预定的承压型受力模式前,结构的耗能由连接处摩擦耗能提供,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后,结构主体构件进一步发挥作用并开始发挥材料耗能,较好实现了结构设计性态目标;柱脚固接试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抗侧刚度,其受力发展进程更快;采用在T形件翼缘内外侧布置螺栓的实际工程做法可缓解T形件翼缘的翘曲变形,从而更有利于自复位连接受力进程的发挥;对于不同建筑功能的建筑,其要求的性态设计目标可通过T形件上长圆孔的尺寸来实现;采用摩擦T形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组合框架试件均有效实现了自复位效果、耗能能力和结构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张亮,梁明明,王军[2](2019)在《铝-铜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连接机理与断裂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飞机蒙皮连接强度,采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FSSW)技术对飞机蒙皮材料2524-T3进行了焊接试验。采用体式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接头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拉剪试验和拉脱试验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对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接头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RFSSW接头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焊点形成4个不同显微组织区域;RFSSW接头力学性能普遍高于铆接,焊接接头剪切性能达到7.233 kN,较铆接提高113.4%,焊接接头拉脱性能达到3.172 kN,较铆接提高6.16%;接头断裂呈现为焊核剥离断裂和塞型断裂两种模式,当接头下扎深度较浅,焊点内部搅拌不足时产生焊核剥离断裂,随着套筒下扎深度的增加,塞型断裂由上板塞型断裂转变为下板塞型断裂,拉剪和拉脱焊核剥离断裂均为韧性断裂,塞型断裂均为混合型断裂。通过对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分析,为搅拌摩擦点焊代替铆接在航空结构件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有珍,季云,陈军,孙国华[3](2019)在《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修复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T形件螺栓长圆孔合理设置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发挥自复位连接性能和大震设计水平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进而发挥主体构件材料耗能自复位性能设计理念;摩擦耗能T形件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将梁端受拉侧拉力转为对节点区混凝土的压力,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压力带传力,且节点区加强盖板设置使得节点区混凝土处于叁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更好满足了"强节点"的抗震要求;在设计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11%和0.13%,满足了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基本实现完全复位,而在罕遇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且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42%和0.44%,仍小于小震层间侧移限值0.5%,试件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仅通过简单修复,即可实现受力发展进程、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和损伤耗能演化机理的基本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可修复性。(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朱丽华,吉翠茹,李鸿雕,花成龙[4](2019)在《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形式。介绍了自复位节点的基本构造,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ABAQUS建立了9个边节点模型,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耗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绞线初始预应力、预应力钢绞线距离及数量、螺栓预紧力、摩擦片与梁腹板之间的摩擦系数等参数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和自复位能力;节点的初始刚度、临界开口弯矩和自复位能力随着钢绞线初始预应力、钢绞线的数量的增大而提高;节点耗能能力随着螺栓预紧力、摩擦片与梁腹板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增大而提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5期)

王翔宇,卢剑伟,张洁[5](2019)在《考虑粗糙结合面的摩擦连接建模与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Kragelsky-Demkin接触理论推导出粗糙结合面上的临界摩擦力分布,并结合Iwan迟滞非线性模型建立了一种能够描述粗糙结合面切向上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摩擦连接结构力学模型;针对结构运动呈分段线性的特点对运动进行逐段求解,结合运动在各段边界处的连续性条件,由Runge-Kutta法得到运动在整个时域的响应,并探究了激励幅值、Jenkins单元数量和接触界面粗糙度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在考虑界面粗糙度的情况下描述界面非线性动力学的行为特征;随着外界激励幅值的增加,接触面发生滑移,结构固有频率降低,摩擦能耗所占比重上升;结构滑移量较小时,用较多数量的Jenkins单元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力学行为描述;界面粗糙度参数增大时,结构发生滑移的概率降低,单位周期的能量耗散也降低。(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周燕,雷宏刚,李铁英[6](2019)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研究进展及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高强度螺栓的连接性能及经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对影响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评述;在中国、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相关规范比较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计算了8.8S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承载能力的设计值,比较了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和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最后,指出了当前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性能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其未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4期)

耿翔,方有珍,纪杰,徐晓光[7](2019)在《基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子结构的层间受力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受力机理,首先对采用有限元建模进行试验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再用后续试验试件为基础试件,考虑摩擦T形连接件螺栓布置方式、预拉杆预紧力及摩擦T形连接件长圆孔尺寸等设计参数,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6个试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低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应力云图及相关滞回曲线,并分析各个参数对试件的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残余转角及框架受力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摩擦T形连接件翼缘与PEC柱单边螺栓连接试件的面外翘曲变形较大,延缓了摩擦滑移耗能的发挥;增大预拉杆预紧力能够提高试件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摩擦T形连接件长圆孔尺寸影响试件耗能能力的发挥及试件连接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的进程;所有试件层间模拟加载至侧移角0.035 rad,即超过大震层间侧移角限值1/30时,层间残余侧移角和连接残余转角均未超过0.005 rad,表明试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鲍雷[8](2019)在《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连接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1年在英国焊接研究所(TWI)发明出一种新型焊接技术—搅拌摩擦连接技术(Friction Stir Joining,FSJ)。传统的铝合金连接方法中,连接区比较容易出现气孔、裂纹和飞溅等问题。搅拌摩擦连接技术在轻合金连接领域上与其他熔化连接方法相比有着诸多的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车辆制造和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温度场对控制搅拌摩擦连接接头的质量有关键影响,不同温度场分布会对连接缝表面成形、接头应力以及缺陷的形成都有影响。以前绝大部分是对中厚板铝合金进行温度场仿真研究,对薄板铝合金有限元分析较少。因此,对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连接温度场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使用ABAQUS仿真软件建立6061-T6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连接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对搅拌摩擦连接不同位置(焊接前端、中段、尾段)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所选特征点的焊接时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利用搅拌摩擦连接技术对2mm厚6061-T6铝合金薄板进行平板拼接实验,根据前人研究和自己试验结合选择试验参数,利用K型热电偶对其FSJ过程中温度场进行实测,绘制温度曲线。通过实验发现,在连接过程中,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轴间下方位置,温度峰值一直处在6061-T6铝合金熔点80%左右。连接起始处后退侧的峰值温度比前进侧的峰值温度高;之后处于连接区位置,前进侧的峰值温度比后退侧的稍大;沿前进垂直方向,温度随着距离增加峰值温度快速降低。研究了连接参数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头前进速度一定时,测温点峰值温度会随搅拌头旋转速度增加而增加。但是旋转速度加快,FSJ整个过程中,沿着搅拌头前进方向的峰值温度基本无太大变化。当搅拌头转速一定时,测温点峰值温度会随搅拌头前进速度增加而增加。但是前进速度加快,FSJ整个过程中,沿着搅拌头前进方向的峰值温度逐渐降低,并且随着前进速度的加快,温度梯度变化加快。通过双因素无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可以得出转速对温度的影响较前进速度对温度的影响大。图[30]表[8]参[63](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5)

田来[9](2019)在《搅拌摩擦连接专用测力仪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摩连接,是一种新型连接方法,可以连接铝,镁,铜,铁等合金,应用范围广。因其无污染,无需任何填充材料,因其连接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控制,使用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汽车,航空等领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环保的连接技术。深入研究搅拌摩擦连接机理,提高连接质量,成为搅拌摩擦连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搅拌摩擦连接过程中的叁向力进行测量分析是深入研究搅拌摩擦连接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论文以搅拌摩擦连接过程中搅拌头所受作用力为研究课题,根据搅拌摩擦连接的特性开发出搅拌摩擦连接专用测力仪,实现对搅拌摩擦连接叁向力的实时测量,主要研究部分如下:(1)分析了搅拌摩擦连接搅拌头作用力的物理特性,制定了测力仪的性能指标。对测力仪做了主体结构的设计,在夹具板下表面设计了浮动支架以消除夹具板与承重板之间的摩擦力,同理在其他会与夹具板产生摩擦且接触面较小的地方设计安装了牛眼轴承。对承重板及挡板等关键受力位置做了尺寸做了优化,以提高测力仪固有频率减小其变形量为目的选取了最优尺寸。确定了夹具板与承重板的先开粗在精铣最后进行打磨抛光的加工方法。(2)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3D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测力仪做了模态仿真分析,获得了前六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3)结合搅拌摩擦连接的特点对搅拌摩擦连接叁向力测力仪进行了生产装配,对装配完成的测力仪的各向性能做了测试,测力仪各个方向上的最大误差仅为2.8%,且在对各个方向施加标准载荷力时对其他方向的交叉影响误差值最大为2.4%,各项性能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4)采用不同参数对6061铝板进行搅拌摩擦连接,使用自制叁向力测力仪测出不同参数下的搅拌摩擦连接叁向力的变化曲线。对不同参数影响下的连接叁向力做了系统性研究,得出不同参数下叁向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搅拌摩擦连接搅拌头所受作用力的数学模型。对搅拌摩擦连接后的板材做了变形量的检测,得出不同作用力下的板材变形规律。这对进一步研究搅拌摩擦连接机理及大型结构件的搅拌摩擦连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图[47]表[19]参[70](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蒲家飞[10](2019)在《AZ31B镁合金搅拌摩擦连接区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是当前制造工业中作为结构材料最轻的金属。它具有强度高、密度小、比模数高、易于切削加工和回收等优点,在航海、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中得到了普及。作为一种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遇到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搅拌摩擦连接是一种新型的固相连接方法。主要应用于低熔点金属及其合金的固态连接,打破了传统镁焊接的制约,避免了连接区疏松和热裂纹等缺陷。本文针对10mm厚AZ31B镁合金搅拌连接区性能分析,通过一定的连接工艺参数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表面成型良好的连接区。分析工艺参数对连接区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搅拌头选用轴肩表面整体呈凹形附有同心圆凹槽环,搅拌针带有螺旋状螺纹整体呈圆台状,轴肩下压量为0.2mm,主轴倾角为2.6°。在搅拌头旋转速度为600~1000r/min,前进速度为100~120mm/min参数下,实现了10mm厚AZ31B镁合金的连接,得到了表面成型质量高内部无缺的连接区;(2)不同参数下的连接区晶粒细化显着,随着搅拌头旋转速度的增加晶粒尺寸呈增大趋势,随着前进速度的增加晶粒大小均匀性得到改善,部分区域晶粒有拉长变形,并出现了明显晶粒错位现象;(3)在旋转速度和前进速度分别为800、1000r/min和120mm/min时抗冲击性最佳,约是母材94.2%。旋转速度为1000r/min前进速度为150mm/min时,其抗拉强度最大,可达到母材的85.8%,其断后伸长率是母材的1.9倍。断口表面整体韧窝大小均匀分布,方向上呈一致性,经过搅拌连接后的接头断裂机制主要为韧性断裂;(4)连接区显微硬度整体变化曲线呈“W”形,以焊核区为中心大致呈对称,当前进速度为100mm/min时,旋转速度为600r/min时其接头硬度最大为69.5HV略高于母材,平均硬度低于母材。随着距冠状层距离的增加连接区显微硬度有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在连接区冠状层硬度较低,距离连接区表面约8mm出现降低的现象。随着旋转速度的提高连接区显微硬度有降低的趋势;(5)连接区耐腐蚀性相比母材较差。电化学腐蚀表面通过电镜扫面发现连接区凸起表面腐蚀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纹,平坦表面出现大量的小腐蚀窝,腐蚀窝中存在密集细小颗粒状。经过12h和24h盐雾腐蚀,发现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连接区腐蚀速率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摩擦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飞机蒙皮连接强度,采用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RFSSW)技术对飞机蒙皮材料2524-T3进行了焊接试验。采用体式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接头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拉剪试验和拉脱试验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对断口进行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接头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RFSSW接头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焊点形成4个不同显微组织区域;RFSSW接头力学性能普遍高于铆接,焊接接头剪切性能达到7.233 kN,较铆接提高113.4%,焊接接头拉脱性能达到3.172 kN,较铆接提高6.16%;接头断裂呈现为焊核剥离断裂和塞型断裂两种模式,当接头下扎深度较浅,焊点内部搅拌不足时产生焊核剥离断裂,随着套筒下扎深度的增加,塞型断裂由上板塞型断裂转变为下板塞型断裂,拉剪和拉脱焊核剥离断裂均为韧性断裂,塞型断裂均为混合型断裂。通过对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分析,为搅拌摩擦点焊代替铆接在航空结构件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新型卷边PEC柱(弱轴)-钢梁部分自复位摩擦耗能型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2].张亮,梁明明,王军.铝-铜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连接机理与断裂模式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

[3].方有珍,季云,陈军,孙国华.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修复性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4].朱丽华,吉翠茹,李鸿雕,花成龙.腹板摩擦式自复位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5].王翔宇,卢剑伟,张洁.考虑粗糙结合面的摩擦连接建模与动力学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周燕,雷宏刚,李铁英.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研究进展及评述[J].建筑结构.2019

[7].耿翔,方有珍,纪杰,徐晓光.基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子结构的层间受力机理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8].鲍雷.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连接温度场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9

[9].田来.搅拌摩擦连接专用测力仪的研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9

[10].蒲家飞.AZ31B镁合金搅拌摩擦连接区性能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摩擦连接论文-黄志豪,方有珍,季云,张志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