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远视性弱视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视性弱视,遮盖时间,立体视重建,视力
远视性弱视眼论文文献综述
谢素贞[1](2019)在《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配镜加健眼遮盖联合弱视训练进行治疗,连续随访12个月;根据遮盖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 h/d)、 B组(6 h/d)和C组(12 h/d)各35例。比较叁组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情况及患眼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 B组、 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 <0.05),但B组与C组的双眼立体视重建和患眼视力提高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采取中长时间的遮盖治疗,能有效提高双眼立体视重建效果和患眼视力。(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彭小维,殷小龙,杨洋,邓燕,于春红[2](2019)在《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弱视治疗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度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对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行常规弱视治疗,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成像仪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24个月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进行扫描,比较治疗前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12、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通过弱视治疗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变薄。(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燕平[3](2019)在《验光配镜联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光配镜联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内收诊的62例远视性弱视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验光配镜联合疗法治疗,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2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2.1%(35/38);11例斜视性弱视,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81.8%(9/11);1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6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76.9%(10/13)。结论:验光配镜联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借鉴。(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郭梦瑶,高海英[4](2019)在《远视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调节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治愈后的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功能,观察远视性弱视治愈儿童与同年龄段远视屈光不正儿童间调节功能参数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与患者初次就诊时的弱视程度、屈光度、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7例能够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治愈的儿童(单眼矫正视力≥1.0)使用负透镜法测量单(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李冠峰[5](2019)在《OCT在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结构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结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为研究组和同期、同年龄段视力正常的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体积。结果:研究组A1、A2、A3区视网膜明显厚于对照组,A1、A2、A3区视网膜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检测可准确检测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于洪峰[6](2018)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临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验光科接诊的共计16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取与研究儿童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的50例(100眼)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做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将16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其余50例正常视力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散瞳验光配镜操作,≤0.8是其矫正视力,对患儿确诊以后需保持每年一次的频率接受散瞳验光以及其他相关性质检查,随访期末矫正视力在≥0.9。结果:对高、中、轻度远视患者屈光度下降速度进行比对得出高度和轻度远视患儿下降速度较快的结果,中度远视屈光患者下降速度则相对缓慢一些,高、中、轻度各组远视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性较小,近视发展普遍存在于轻度远视患者群组内。结论:矫正远视性弱视情况以后近视情况出现相对比较容易,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大幅度降低,所以在对其进行矫正治疗过程中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做到近视预防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24期)
[7](2018)在《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统计,目前,弱视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生率为3.57%。其中,有近60%的弱视儿童伴有远视,属于远视性弱视;还有近20%的弱视儿童伴有近视,属于近视性弱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之间的区别。从发病机理上看,虽然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都是弱视,但近视性弱视一般是先发生近视,然后引发弱视。多为双侧性,一般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这种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兰霞[8](2018)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促进视觉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患眼正视化。方法选取屈光不正视儿童120例(169眼)采用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在散瞳状态下配镜,根据球镜度减低不同分为配镜度数不同的Ⅰ、Ⅱ、Ⅲ组,Ⅰ组儿童球镜减验光度数的3/4,Ⅱ组儿童减验光度数的1/2,Ⅲ组儿童减验光度数的2/3;之后每6个月进行散瞳检影验光,观察3年,比较患儿治疗情况。结果Ⅰ组儿童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85%,Ⅱ组儿童为86.21%,Ⅲ组儿童为84.00%,I组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远视度数明显减低,其中I组患儿平均每年递减度数明显低于Ⅱ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平均递减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变化I、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治愈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能够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眼球正视化有一定的影响,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能够暴露出完全的真实屈光度进行配镜,保留1/3的远视性光学离焦不仅达到屈光矫正的效果,并且更有利于患眼正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12期)
邬艳[9](2018)在《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的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通过回顾性研究,探寻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指导临床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其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方法:通过收集在2015年09月至2018年01月期间,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或视光中心复诊的治愈的远视性弱视患儿的资料,包括首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年龄、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远视屈光度、眼位等),及复诊眼科相关检查结果(裸眼远视力、眼压、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等)与调查问卷内容(出生年月日、父母是否近视、远视性弱视治愈疗程、弱视治疗期间是否遵医嘱规律戴镜、平均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家住农村或城市等)。共收集资料100例(200眼),其中男60例(120眼),女40例(80眼),首诊年龄3-12岁(平均年龄5.5岁)。根据复诊时的检查结果,将资料分为近视组和非近视组,其中近视组23例(46眼),非近视组77例(154眼)。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在首诊的年龄及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远视屈光度、眼位等,和性别、遗传、远视性弱视治愈疗程、戴镜依从性、平均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家住农村或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性。用Microsoft 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和逻辑检错,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均为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所得P<0.05将认为所检验的资料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α=0.05的水平上,首诊年龄、遗传、首诊远视屈光度、首诊眼位、戴镜依从性、家住农村或城市与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首诊玻璃体腔深度、首诊眼轴长度、远视性弱视治愈疗程、平均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与其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7-12岁组的患儿较3-6岁组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父母均有近视的患儿较父母均无近视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父母一方有近视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是父母均无近视者的0.3倍(因为该模型的剔除标准为0.1,若在α=0.05的水平上,此结论不成立,故该变量不予选取);首诊玻璃体腔深度越长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高;首诊远视屈光度越高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首诊眼位为正位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是首诊有隐斜者的0.202倍;戴镜依从性差的患儿较戴镜依从性好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越长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家住城市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是家住农村者的5.766倍。结论:一、首诊年龄、遗传(父母均有近视)、首诊玻璃体腔深度、戴镜依从性、家住农村或城市为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的危险因素。具体为首诊年龄为7-12岁的患儿较3-6岁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父母均有近视的患儿较父母均无近视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首诊玻璃体腔深度越长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高;戴镜依从性差的患儿较戴镜依从性好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高;家住城市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较家住农村的患儿高。二、首诊远视屈光度、首诊眼位、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为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的保护因素。具体为首诊远视屈光度越高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首诊眼位为正位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较首诊有隐斜者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越长的患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9)
王旭丽,刘小翠,丁赛赛[10](2018)在《通过调节训练辅助治疗高度远视性弱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节训练辅助传统弱视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视光中心2014年至2016年初始治疗年龄为6-8岁、等效球镜(SE)≥+5.00DS、散光度数<-2.00DC、双眼屈光参差<-2.00DS、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眼睛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和无全身疾病、理解力和配合度良好、资料完整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3-23)
远视性弱视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度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对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行常规弱视治疗,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成像仪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24个月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进行扫描,比较治疗前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68例(136眼)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3、6、12、24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12、24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通过弱视治疗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变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视性弱视眼论文参考文献
[1].谢素贞.不同遮盖时间对单眼远视性弱视患儿双眼立体视重建及患眼视力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2].彭小维,殷小龙,杨洋,邓燕,于春红.高度远视性弱视患者弱视治疗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9
[3].杨燕平.验光配镜联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J].饮食科学.2019
[4].郭梦瑶,高海英.远视性弱视儿童治愈后调节功能的研究[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5].李冠峰.OCT在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结构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
[6].于洪峰.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分析[J].人人健康.2018
[7]..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的区别[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8
[8].兰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眼球正视化过程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
[9].邬艳.儿童远视性弱视治愈后近视的相关因素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10].王旭丽,刘小翠,丁赛赛.通过调节训练辅助治疗高度远视性弱视[C].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眼科和视光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眼科和视光专业医院展示推广会论文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