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尾气排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尾气排放,干道车队,相位差模型
尾气排放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智,卢凯,首艳芳,徐建闽[1](2019)在《面向最小尾气排放的干道车队协调控制模型及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车队在干道交叉口的尾气排放,本文根据比功率排放模型,构建了尾气排放量与延误时间、停车次数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干道协调控制下延误时间、停车次数与相位差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种以干道车队尾气排放总量最小为目标的干道双向信号协调控制模型,并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实现了信号周期与相位差的优化;最后应用该模型对相邻信号交叉口进行了算例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饱和状态下,双向车队尾气排放总量与其总的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尾气排放总量最小是延误时间最短和停车次数最少的综合表现。(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唐旭,程建川[2](2018)在《基于LIBSVM的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LNG公交车尾气排放与多种可量化的行驶状态的指标有关。目前,预测模型变量单一,大多经过分类假设,预测精度较低。为进一步提高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建立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尾气排放量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尾气排放模型。实验采集镇江市LNG公交车的CO,CO2,HC,NOx这4类尾气的排放数据和行驶状态信息。将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通过反复的验算,寻找支持向量回归分析模型中适用于LNG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最佳参数。建立基于LIBSVM的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NG公交车尾气模型对于CO,CO2,HC,NOx这4类尾气的平方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944,0.872,0.964。与公交车尾气预测的其他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8年05期)
马越[3](2018)在《基于车联网环境的stop and go模型尾气排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控制和研究机动车的排放状况,构建了stop and go模型,并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由目标车的运动状况可以获悉主车的实时运动情况,将车联网与stop and go模型相结合,利用车联网的通讯手段,更加便捷、安全、可靠地获取车辆间的交互状况。以速度最优和行程时间最短为控制目标,这两个控制目标的权重不同时,主车的运动状态也各不相同。以微观层面的机动车排放模型CMEM为结合点,将主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况当做输入参数,从而获得行驶车辆的各种典型污染物排放量。选取CO、NOx及HC等作为污染排放的参考指标,对不同的控制目标权重状态下的排放状况进行了模拟,从而使排放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03期)
严钰[4](2018)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车辆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节能减排领域且效果显着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车辆运行数据、交通排放数据,借助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数学建模的常用算法,研究两种收费系统(ETC系统和人工收费系统)处不同类型车辆的交通运行特性和排放特征,通过不同建模方法构建车辆四种尾气CO、HC、NOx、CO2的排放测算模型,并进行模型对比和评价。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无人机航拍采集高平峰时段四种车型(小客车、大客车、小货车和大货车)在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和人工收费车道处的车辆运行视频,以获得交通流特征参数,包括速度、加速度、交通量、排队长度、延误等。利用对比分析方法和显着性检验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TC车道较人工收费车道更高效、影响区间更小、延误更小、排队更少,能显着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和收费站服务水平。(2)在排放特性研究模块,通过AUTOplus汽车尾气测试仪和手持GPS跟车实测,获取不同车辆类型、载重、排放标准、燃油类型的运行车辆的实时尾气排放质量(g/s)及车辆实时速度、加速度信息。从不同工况、车辆尾气排放空间变化规律以及车辆运行特性(包括速度和加速度指标)对尾气排放水平的影响叁方面入手,探究车辆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处的排放特性,得到如下结论:1)相较于人工收费车道,ETC车道具有车辆变速距离短(比人工收费车道缩短40-60m)、总排放量小(针对不同尾气,可以减少一半不止)、空间排放较均匀的特点;2)高速区间的各尾气排放水平基本高于低速度区间,高加速区间的各尾气排放水平基本高于低加速区间;3)ETC车道处尾气排放因子随加速度增加而增加,且在加速度为0处未出现显着高峰,而人工收费车道处怠速收费区域内排放聚集较为明显。(3)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车辆尾气排放预测建模模块,引入车辆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参数建立收费站影响区内各尾气单车排放预测模型及排放总量预测模型,与传统VT-Micro模型相比,所提出的VSPBin与排放率均值二次多项式拟合构造的排放模型能够精准地预测收费站影响区内的各车辆实时质量排放率(g/s)和尾气排放总质量(g),随着车辆比功率VSP值的升高,四种尾气的质量排放率普遍呈波动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1-25)
徐钊,张伟英[5](2017)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渔船尾气排放政府干预模型理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MARPOL73/78公约附则VI的要求及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现状,以浙江省渔业船舶造成尾气污染调查数据结果为支撑,在斯蒂格利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政府干预模型,尝试进行渔船尾气排放市场理论设计,建立闭环管控结构,并依据该闭环管控结构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和措施,作为政府干预理论在防止渔船造成空气污染方面应用的理论先导,期使我国能发挥后发国家的优势,切实降低渔船对海洋大气的污染,使行业、政府、社会叁者协调发展,达到帕累托最优。(本文来源于《渔业信息与战略》期刊2017年04期)
张兰怡,胡喜生,邱荣祖[6](2017)在《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模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了探索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分析污染物的影响因素、获取污染物排放因子,并建立排放模型。本文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将应用较广泛的排放模型划分为侧重于宏观、中观层面的排放模型(基于车队平均速度)和侧重于中观、微观层面的排放模型(基于机动车瞬态逐秒行驶工况)两类,分别从模型原理、应用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排放模型的研究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基于行驶工况的排放模型是开发趋势;可利用车载测试排放系统(PEMS)开发/修正基于行驶工况的排放模型;应开发具有当地/本国特色的排放模型;当需要测算大面积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时,排放模型可以同交通仿真模型相结合。(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7年04期)
柳青,刘宇,徐晋涛[7](2016)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的经济影响与减排效果——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利用CHINAGEM模型,对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产生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整汽油精炼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税税率,发现国Ⅳ、国Ⅴ新标准实施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GDP略有下降,利于出口导向型行业发展。新标准一旦全面实施,会抑制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整体发展,国产车产量将有所下降,从而增加进口汽车对国产汽车的替代。研究发现,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及汽车产量增速的减缓,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会有所缓解。根据模型对载客汽车和载货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预测,新标准实施后2018年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总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减少3952.03,3751.34,1163.23和166.27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32%,36%,63%和87%,表明该政策的实施可以产生十分可观的减排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郭幸运[8](2016)在《基于IVE模型的城市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与扩散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热点地区,因此研究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实际行驶工况下的排放与扩散特征,分析交通排放对城市交叉口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建立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策略、缓解城市空气污染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基于对IVE机动车排放模型的本地化修正和CAL3QHC交叉口尾气扩散模式的改进,深入研究了城市道路机动车在城市交叉口附近实际行驶工况下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扩散特征,并以此分析了在实际路网中基于排放的信号配时优化策略对交叉口周围微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目前广泛应用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便于本地化修正应用的IVE模型作为本文的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选取基于VSP区间基础排放率的修正方法,计算杭州市机动车主要在用车型在IVE模型中默认基础排放因子的本地化修正系数;(2)通过台架实验的测试方法,分析了杭州市在用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得到测试车辆在实验工况下基于VSP区间的CO和NOx排放率及其怠速排放率,实现对IVE模型默认基础排放因子的修正。结果表明,本地化修正后模型排放因子模拟值比修正前更加接近台架实测值,验证了本文采用修正方法的可行性;(3)选取杭州市实际信号交叉口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本地化修正后的IVE模型和CAL3QHC模型模拟分析了交叉口周围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与扩散特征,并与实验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针对CAL3QHC模型中与实际状况的不符之处,基于分段线源的思想对模型的线源源强计算方法提出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排放源强计算方法更加接近城市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真实状况,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模拟计算和交通排放对交叉口周围微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4)选择杭州市典型交叉路口作为实例分析对象,根据车流在交叉口附近的排放特征,以CO为例,设计了基于尾气污染物排放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借助改进后的IVE模型和CAL3QHC模式分析了信号配时优化策略对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以及周围微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尾气污染物排放和车辆平均延误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策略在不改变交叉口路网配置的情况下是改善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郭园园,王乾,曹罡[9](2015)在《基于MOVES模型的深圳市某路段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掌握不同交通走廊和交通区域的尾气排放量是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美国EPA开发的新一代综合移动源排放模型MOVES对深圳市某典型道路机动车排放因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实现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评估。(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期刊2015-08-06)
王聪[10](2015)在《基于COPERT4模型的山东省汽车尾气排放特征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山东省汽车数量在过去的13年中年均增长20.42%。由此带来了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贡献率达到40-70%。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居民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COPERT4模型对山东省汽车的CO、NOx、NMVOC、PM等主要污染的排放因子和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排放因子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OPERT4模型适用于山东省汽车CO排放因子的模拟。国Ⅲ排放标准车辆的各种排放因子相对国Ⅰ排放标准都有了较大的减小。以重型柴油货车的NOx为例,国Ⅲ比国Ⅰ前降低42.9%,PM的控制效果也比较明显,国Ⅲ比国Ⅰ前降低75%。国Ⅳ汽油小客车的CO排放因子比国Ⅰ前降低96.8%。结合车辆行驶里程和汽车数量计算了山东省2000、2005、2007、2011、2013年的污染物排放量,CO、NOx、NMVOC和PM的排放量分别从2000年的32.32万吨、17.69万吨、6.91万吨、0.8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99.92万吨、76.42万吨、23.81万吨和2.66万吨,分别增加了209%、332%、245%和233%,年均增长9.07%、11.91%、9.98%、9.68%。2000-2013年CO、NMVOC、NOx和PM分车型的排放特征:CO排放量较大的是小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平均年排放占比35.19%和19.64%。客车中除大客车外的CO排放量基本都呈增长趋势,货车中除重货车外CO都呈减小趋势。NOx的排放主要是由货车产生的,2000年主要由轻型货车排放,排放占比达35.32%,紧随其后的是中型货车排放,分担率为26.38%。2013年NOx的排放则主要是由重型货车产生,占比达到47.71%,客车中NOx排放量较大的是小型客车,分担率为20.26%。只有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的排放分担率在逐年增长,其它车型的NOx的排放分担率都在减小。排放量最小的是微型货车。NMVOC的排放中分担率较大的是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2013年分别占55.13%和22.16%。在过去的13年里,除了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之外,其它类型的车辆的NMVOC排放量都在减小。PM的排放则主要来源于货车,以重型货车最为严重,并且重型货车的PM分担率越来越大,2013年占55.83%。其它类型车辆的PM排放都呈缓慢减小的趋势。在汽车污染控制中应该重点控制小型客车、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利用2002-2013年的原始车辆数据,建立了各车型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结合外推预测法和线性预测法预测出2014-2018年山东省汽车保有量。结果显示2018年时山东省汽车总量将达到2967.2359万辆,其中小型客车占比85.56%,将达到2538.6503万辆。轻型货车占比7.01%,重型货车占比3.63%。小型客车和重型货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0%和14.37%。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呈现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00%和-20.99%。利用COPERT 4模型计算2014-2018年的CO、NOX、NMVOC、PM2.5的排放量。结果显示2018年时CO、NOx、NMVOC、PM2.5的排放量分别为1026993吨、152013吨、466532吨和23949吨。但是随着更为严格的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的实施,未来5年CO、NMVOC、NOx以及PM2.5年均减少10.62%、11.74%、13.16%和5.12%。与2013年相比,NOx和NMVOC的排放减少了39%和36%。并对铅、铬、镉、硒、铜、锌、镍的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2)
尾气排放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LNG公交车尾气排放与多种可量化的行驶状态的指标有关。目前,预测模型变量单一,大多经过分类假设,预测精度较低。为进一步提高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建立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尾气排放量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尾气排放模型。实验采集镇江市LNG公交车的CO,CO2,HC,NOx这4类尾气的排放数据和行驶状态信息。将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提高模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通过反复的验算,寻找支持向量回归分析模型中适用于LNG公交车尾气排放的最佳参数。建立基于LIBSVM的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NG公交车尾气模型对于CO,CO2,HC,NOx这4类尾气的平方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0.944,0.872,0.964。与公交车尾气预测的其他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尾气排放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智,卢凯,首艳芳,徐建闽.面向最小尾气排放的干道车队协调控制模型及算法[J].公路工程.2019
[2].唐旭,程建川.基于LIBSVM的LNG公交车尾气排放预测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8
[3].马越.基于车联网环境的stopandgo模型尾气排放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4].严钰.高速公路收费站车辆尾气排放预测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8
[5].徐钊,张伟英.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渔船尾气排放政府干预模型理论设计[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7
[6].张兰怡,胡喜生,邱荣祖.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模型研究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7
[7].柳青,刘宇,徐晋涛.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的经济影响与减排效果——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郭幸运.基于IVE模型的城市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与扩散特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9].郭园园,王乾,曹罡.基于MOVES模型的深圳市某路段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5
[10].王聪.基于COPERT4模型的山东省汽车尾气排放特征及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