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落聚类与排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小型土壤动物,等级聚合法,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土地利用类型
群落聚类与排序论文文献综述
章家恩,秦钟,李庆芳[1](2011)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聚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州天河城市化地区林地、草地和农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6个代表性的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623个,共26个类群,其中线虫纲(Nematoda)、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为优势类群,共占总捕获量的79.1%。不同样地生境中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总体来看,林地、农田、草地土壤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复杂性指数均依次降低,Pielou均匀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以林地为最高。对土壤动物的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小型土壤动物可划分为4大类,其中第1类由3种优势类群组成;第一、二排序轴分别反映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利用类型(以人类干扰程度不同为主要特征)对土壤动物组成及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厉红梅,蔡立哲,林丽珠,姚建彬[2](2001)在《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等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等级聚类与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两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1)底栖动物群落在深圳福田 A断面上与香港米埔 RB和 ET断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在 A断面高潮区与中、低潮区也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 .2 ) RB和 ET断面底栖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温度、盐度和潮汐是影响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3期)
王德艺,郭文增,周秀珍,冯学全[3](1997)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级聚合的最长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和PCA排序,并结合定性分析,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分类。结果将69个样地划分为12个群系和24个群丛组。(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1997年04期)
石根生,张孝羲[4](1991)在《单季稻区蜘蛛群落的研究——多样性、优势度、排序和聚类》一文中研究指出1987~1988年对江苏省江浦县和安徽省铜陵市两地单季稻区蜘蛛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蜘蛛群落组成共45种,分属于25属10科.群落主要成分是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secttceps、草间小黑蛛 Erigonidum graminicolum、拟水狼蛛 Pirata subpiraticus、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个体数以食虫沟瘤蛛占优势.冬作田中以油菜田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均匀度较高.从时间上看,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值在水稻移栽42 d(6月24日)和92 d(9月21日)分别达到高峰,其值分别是3.68531和3.96823,多样性值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高于前期,优势集中性指数则相反.从空间上看,迟栽田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高于早栽田,而优势度则相反;迟栽田的群落稳定性高于早栽田.对两地区蜘蛛群落进行排序和模糊聚类分析,表明群落组成的相似性与水稻移栽期关系密切,总体上看稻田蜘蛛群落组成的异值水平较小.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稻田间蜘蛛群落的差异比同地区相同年份的大.移栽期相同的稻田蜘蛛群落在阈值水平λ很高时就可归为一类.(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1991年03期)
王伯荪,余世孝,张宏达,胡玉佳,陆阳[5](1988)在《香港岛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聚类、极点排序、主分量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香港岛的森林群落进行了分类与排序。根据组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近邻体法等叁种聚类分析的结果,香港岛的森林群落可划分为叁个植被亚型和七个群系。极点排序较好地反映了植被的连续性,以及群落所在地的海拔、干湿程度、土壤类型等生境条件的梯度变化。主分量分析表示出13个森林群落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原来60个彼此相关的变量降为13个互相独立的变量。主分量分析的二维排序图较好地划分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低地林,低山林和山地林等叁个植被亚型。(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期刊1988年01期)
王伯荪,余世孝,张宏达,胡玉佳,陆阳[6](1987)在《香港岛森林群落的数量分析——模糊聚类、相互平均排序与R型主分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模糊聚类、相互平均排序及R型主分量分析,对香港岛13个森林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模糊聚类是一种可行的数值分类方法;二维的相互平均排序能很好地反映各森林群落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物种在森林群落中的分布关系;R型主分量分析则能直观地表明香港岛森林群落中优势种与伴生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7年04期)
群落聚类与排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等级聚类与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两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1)底栖动物群落在深圳福田 A断面上与香港米埔 RB和 ET断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在 A断面高潮区与中、低潮区也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 .2 ) RB和 ET断面底栖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温度、盐度和潮汐是影响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落聚类与排序论文参考文献
[1].章家恩,秦钟,李庆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聚类与排序[J].生态学杂志.2011
[2].厉红梅,蔡立哲,林丽珠,姚建彬.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等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3].王德艺,郭文增,周秀珍,冯学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J].河北林果研究.1997
[4].石根生,张孝羲.单季稻区蜘蛛群落的研究——多样性、优势度、排序和聚类[J].中国水稻科学.1991
[5].王伯荪,余世孝,张宏达,胡玉佳,陆阳.香港岛森林群落的聚类与排序[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
[6].王伯荪,余世孝,张宏达,胡玉佳,陆阳.香港岛森林群落的数量分析——模糊聚类、相互平均排序与R型主分量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