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面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铸坯端面,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提取,字符识别系统
端面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梅,黄风山,刘咪[1](2019)在《连铸坯端面信息码智能识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钢厂企业连铸坯信息跟踪的问题,以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搭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连铸坯端面信息码智能识别系统,并重点研究了该系统的识别方法。由于车间环境或连铸坯表面质量等因素对成像问题的影响,连铸坯端面信息码智能识别难度很大,针对现存的字符识别方法难以满足现场实际产线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方向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字符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像素之间存在的灰度关系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特征模板库,通过特征值比对进行连铸坯端面信息码的实时智能识别,并详细给出了该识别方法的原理及步骤。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解决连铸坯端面信息码的自动识别问题,提高了钢厂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刘咪[2](2018)在《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字符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文字或数字等进行处理,并智能化的获取识别结果。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智能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崇,如交通行业的车牌号识别,工作中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活中的证件识别、票据识别和条码识别等。由于该技术具有独特的智能性,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钢铁领域趋于人工智能化的一种字符识别技术。本论文主要从信息码区域定位、连铸坯端面信息码的倾斜校正以及标识信息识别算法等叁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工作及创新性研究包括:1)基于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识别原理,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重点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备的选型和系统搭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根据现场车间环境和连铸坯端面固有的特点,采集到的图像中有效字符信息很难从背景环境中切分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角点检测和膨胀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的提取到方钢封闭区域的坐标位置,并准确无误的将有效字符区域定位出来;3)针对方坯输送辊道上的实际情况,方坯端面存在垂直和倒立的倾斜现象,提出了一种重心坐标差值特征和水平分析法相结合的矫正方法,解决了倾斜校正的问题;4)针对圆钢端面字符倾斜情况,研发了一种圆钢端面标志点像面坐标的提取方法,计算倾斜前后的像面坐标,完成初始角度的矫正,提出了一种统计垂直投影列数和最小值的矫正算法,完成圆钢端面字符任意倾斜角度的最终矫正;5)针对手写信息编码粘连现象,提出一种分步切分的方法,来消除字符粘连问题;6)在信息码识别过程中,提出一种提取图像特征信息并对特征进行参数描述来进行匹配的算法,来确保识别的准确率;7)为了能够实现自动化识别,以MATLAB为开发平台完成了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识别系统与方法,准确地识别出钢坯端面的编码信息,为制造过程中的信息识别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表明,该端面信息码识别方法能够满足连铸坯信息追踪化,为连铸坯端面信息追溯作业实现自动化、提高准确率和提高产线效率提供了前期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李建设[3](2016)在《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结构光纤由于其灵活的结构设计而具有优异的非线性特性及高度可调的色散特性,开启了非线性光纤光学研究领域的新篇章。但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拉丝温度、拉丝速度特别是温度场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微结构光纤端面往往出现不规则空气孔塌缩或位置偏移等问题,对具有这种不规则结构光纤进行建模模拟传统技术显得力不从心,这也给获取微结构光纤特性参数、进一步揭示激光脉冲在微结构光纤中传输的非线性机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端面信息提取、处理、建模的一体化方案,可有效提供完全忠于实物特征的微结构光纤结构建模;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备的微结构光纤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飞秒脉冲从光纤的正常色散区泵浦时产生的非线性现象,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独特的非线性机理。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实际微结构光纤端面特征复杂、噪声来源广等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端面信息提取和处理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对端面图中常见噪声的“弱化”处理,方便得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图,从而为有限元法的运用提供完全忠于实物特征的结构建模。具体地,布特沃斯高通滤波器及阈值化处理手段被成功引入到方案中,构成了优化的多参数组合处理图片的核心实施方略,这为顺利处理复杂图片,在图片处理过程中良好兼容由各种不同类型显微镜拍摄得到的图片提供了完全可能性。本方案进一步给出了图像处理效果评判依据,并提供了处理后的气孔边缘与原始图像迭加进行对比显示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果的评价直观性和端面建模的准确性。方案中还分析了完美匹配层的选取及曲线拟合条件的选取对色散系数模拟的影响。通过提取微结构光纤端面结构信息、建模并模拟其色散系数,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二者吻合的很好,证明了本方法的高效和可靠性。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案在对光纤端面图像来源的高适应性、对图像复杂度的高耐受性,以及对处理效果的高评判性和超准确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次,针对实验室制备的微结构光纤开展了在远离零色散波长的正常色散区入射飞秒脉冲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正常色散区泵浦产生孤子效应的机理,发现了由负的四阶色散参量引起的四波混频效应。具体地,通过模拟获得了微结构光纤的特性参数,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进一步与文献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合理解释了实验中各个波带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即使在远离零色散波长的正常色散区泵浦亦可以产生孤子效应和由负的四阶色散参量引起的四波混频效应。这为合理利用微结构光纤的非线性效应提供了重要例证和实现思路。同时,还通过对比研究,深度剖析了叁阶色散的符号变化对色散波产生方向的影响。最后,针对一根自制的简单结构石英基光子晶体光纤,利用中心波长0.822μm的飞秒激光进行泵浦,发现了由叁阶色散诱导的受激四波混频效应。利用本文提出的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技术获得了该光纤的特性参数,通过对四波混频相位匹配曲线的分析,考虑到不同阶色散时的时域振幅随传输距离变化的分析,以及与从零色散波长及反常色散区泵浦时输出光谱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在特定条件下四波混频也可以由叁阶色散诱导发生,并据此提出了受激四波混频的概念。这是对J.Santhanam和Govind P.Agrawal的理论推导的实验证明,也是对传统四波混频效应发生机理理解的颠覆和再认识。其结果对深入理解微结构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开展飞秒激光频率转移和光纤激光器研制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志军[4](2009)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的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离心泵,压缩机,机动船和其它高性能旋转机械。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特性是决定机械密封工作寿命和密封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密封端面动态信息(如端面间隙、温度等)对正确判断机械密封运行状态,控制机械密封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总结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监控技术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参照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原则,确定了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结合虚拟仪器技术(VI),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利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组建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监测系统。系统可对非接触式机械密封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监测参数为密封端面的温度、膜厚等,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存储和回放。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时域分析(自相关分析、互相关分析、特征参数提取)、频域分析(幅值谱、功率谱、带窗函数选择、谐波失真分析)、STFT分析、膜厚分析等,并对系统数据分析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对标准信号的分析验证了系统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监测系统灵活性好,可完成对密封端面信息的自动测试,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5-01)
毕卫红,刘二格,郝科卿,王帅[5](2009)在《PCF熔接过程中端面信息定位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PCF熔接前的端面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和定位,达到识别待熔接PCF类型和校正其位置的目的。首先采用Canny算法进行图像边缘检测,然后采用非线性拟合结合交叉参考的Hough定位方法来精确对准两根待熔pcf的中心轴和包层空气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获得更小的误差和更高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杨志军,郝木明[6](2009)在《基于LabVIEW的机械密封端面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是在LabVIEW环境下开发的,针对机械密封端面的摩擦工况信息编写了数据采集及存储模块,并通过对硬件控制程序的编写实现了对非NI驱动硬件的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并对系统数据分析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介绍了数据储存和回放、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模块。并通过对标准信号的分析验证了系统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9年03期)
胡小云[7](2004)在《机械密封端面信息采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密封是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液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机械密封使用于许多场合密封各种流体,是当今泵和压缩机中流体密封的支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机械密封接触面间存在液膜这一事实早己为实验所证实,但对机械密封的润滑机理尚未完全搞清,不能完全以设计参数来准确预测密封的运转性能。因此,对端面间摩擦工况及机理、端面的温度分布、密封组件的动力学特性等进行研究,将对改进机械密封的设计意义重大。针对机械密封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现状,本文就机械密封的端面信息分类、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以及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机械密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第一次利用信息论的理论,对机械密封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机械密封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概念,并就各种信息的采集测试方法分别作了比较说明。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分布是影响机械密封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综合比较国内外端面温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端面温度计算方法,该方法改变了过去对热传导角以及散热系数的经验设定,采用公式确定的方法,能针对不同密封摩擦副尺寸和操作工况计算相应的系数,具有更强的说服力。通过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对各种温度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该方法在节省时间效率的情况下,与试验测试结果更为接近,从而为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依据和比较。温度的理论分析计算中由于边界条件的确定很难符合实际,试验测试依然是机械密封端面温度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各种温度测试方法后,选择了用热电偶来测量端面的温度。把市场购得的罗钉热电偶经过改装,导入到背部钻有盲孔的静环中,便做成了本文端面温度的测量装置。经试验证明,该方法制备的热电偶输出线性好,与理论输出最大误差不超过9%。端面扭矩是端面摩擦状态的直接反映,也是机械密封端面的重要动态信息之一。本文放弃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端面扭矩测量方法,对传统的机械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装,设计了一个既可安装静环,又可便于扭矩测量的带薄壁圆筒的压盖。本文中所用的在薄壁圆筒外圆周对称贴上应变计来测量端面扭矩的方法,是一种新的端面扭矩测量方法。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制备的扭矩传感器输出线性好,能方便直观地观测端面扭矩的动态变化。本文针对不同工况下对端面温度信息和端面扭矩信息进行了采集测量。对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温度结果的偏差只是理论温升的6. 3%,扭矩测量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偏差也仅是理论扭矩的5. 8%,说明了端面温度和端面扭矩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还对机械密封在无水和有水两种情况下的温升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水(干摩擦)状态下的温升增长率是有水状态下的6-7倍,而且温度呈现无限升高趋势;相比较而言,在有水状态下,端面温升在4分钟左右就趋于稳定。这为进一步利用温升增长率来判断端面的摩擦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本文对机械密封的端面信息进行了综合考虑,研究了机械密封的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的潜在关系,利用润滑数L考虑表面信息的特点,得到了涉及润滑数L的温升与端面扭矩之间的关系式。拓 最后,本文针对机械密封的端面信息(如表面粗糙度、端面温度以及端面扭矩等)在热变形计算、摩擦状态判断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探索,为以后的机械密封理论与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主要成果为: (l)利用信息论的知识,首次系统地对机械密封的各种参数进行了分类,并就各种端面信息的测试方法以及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 (2)综合国内外的端面温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温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在需要确定温度的情况下能快速计算出结果,摆脱了数值算法的繁琐性,同时又不失一定的准确性。 (3)在众多的温度测量方法中选择了用热电偶测取端面的温度。通过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验发现,用热电偶测温方便、直接,特别适合机械密封这种点状温度测量。 (4)对传统的机械密封结构进行改装,提出了一种新的端面扭矩测量方法。该方法只是借助常用的电阻应变片,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繁琐和不准确性,对研究机械密封的端面摩擦状态是一次新的尝试。 (5)应用涉及端面粗糙度信息的润滑数对具有流体静压润滑和微凸体接触的混合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得到了温升与润滑数之间的关系式,为利用温升来判断端面的摩擦状态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端面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字符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文字或数字等进行处理,并智能化的获取识别结果。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智能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崇,如交通行业的车牌号识别,工作中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活中的证件识别、票据识别和条码识别等。由于该技术具有独特的智能性,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也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钢铁领域趋于人工智能化的一种字符识别技术。本论文主要从信息码区域定位、连铸坯端面信息码的倾斜校正以及标识信息识别算法等叁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工作及创新性研究包括:1)基于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识别原理,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重点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设备的选型和系统搭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根据现场车间环境和连铸坯端面固有的特点,采集到的图像中有效字符信息很难从背景环境中切分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角点检测和膨胀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的提取到方钢封闭区域的坐标位置,并准确无误的将有效字符区域定位出来;3)针对方坯输送辊道上的实际情况,方坯端面存在垂直和倒立的倾斜现象,提出了一种重心坐标差值特征和水平分析法相结合的矫正方法,解决了倾斜校正的问题;4)针对圆钢端面字符倾斜情况,研发了一种圆钢端面标志点像面坐标的提取方法,计算倾斜前后的像面坐标,完成初始角度的矫正,提出了一种统计垂直投影列数和最小值的矫正算法,完成圆钢端面字符任意倾斜角度的最终矫正;5)针对手写信息编码粘连现象,提出一种分步切分的方法,来消除字符粘连问题;6)在信息码识别过程中,提出一种提取图像特征信息并对特征进行参数描述来进行匹配的算法,来确保识别的准确率;7)为了能够实现自动化识别,以MATLAB为开发平台完成了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了本文研究内容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识别系统与方法,准确地识别出钢坯端面的编码信息,为制造过程中的信息识别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表明,该端面信息码识别方法能够满足连铸坯信息追踪化,为连铸坯端面信息追溯作业实现自动化、提高准确率和提高产线效率提供了前期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面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梅,黄风山,刘咪.连铸坯端面信息码智能识别系统[J].中国冶金.2019
[2].刘咪.连铸坯端面信息码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3].李建设.微结构光纤端面信息提取及超短脉冲传输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
[4].杨志军.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信息的监测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5].毕卫红,刘二格,郝科卿,王帅.PCF熔接过程中端面信息定位方法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9
[6].杨志军,郝木明.基于LabVIEW的机械密封端面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
[7].胡小云.机械密封端面信息采集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