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谐小波变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小波变换,随机模型,时变谱
谐小波变换论文文献综述
樊剑,袁涌,曾志和[1](2010)在《基于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非平稳随机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谐小波变换对实际强震记录的时变谱进行估计,并统计分析了与抗震规范相容的3类不同场地上地震波的时变谱特征,分析发现对于较硬场地上的地震波在时域内平稳段较短,下降段衰减较快,而在频域内具有较大的中心频率和较宽的频带;利用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模型模拟地震波的时变谱,把非线性函数的参数识别问题转化成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利用拟牛顿迭代法求最优解,得到3类不同场地上地震波的均匀调制非平稳随机模型中各谱参数和时间包络中各参数的具体数值,为了定量地确定模拟模型的精度,定义了误差函数,验证了所提时变谱参数识别方法的精度;最后给出了与建筑抗震规范相对应的不同场地、不同烈度下多遇和罕遇地震的谱强度因子.(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樊剑,吕超,张辉[2](2009)在《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及非平稳地震波人工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频域内具有极好紧支性和盒形特性的谐小波作为母小波,推导了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谱,并给出了不同尺度下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包络函数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文中以Northridge地震波为例分析了时频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对于自振频率为f的结构,其地震反应与输入地震波的时变谱在f处的时域最大值(即maxt∈Tp[p(f,t)])以及地震波在f频率点附近的信号分量在时域内的能量集中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与db4小波基相比,利用谐小波作为母小波的小波变换,其频域具有较好的分辨率,但时域分辨率却较差.最后提出了两种基于离散谐小波逆变换的人工非平稳地震波仿真方法.(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樊剑,吕超,张辉[3](2008)在《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结构非平稳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频域内具有极好紧支性和盒形特性的谐小波作为母小波,推导出基于离散小波的地震波时变谱连续解析表达式;利用不同尺度下小波函数的正交性,建立了结构地震反应的离散小波系数与输入地震波的离散小波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EL-centro地震波的时频分布特征;以此为输入,研究了结构地震反应时变谱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结构地震反应的时频分布特征与地震波时频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谐小波变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在频域内具有极好紧支性和盒形特性的谐小波作为母小波,推导了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谱,并给出了不同尺度下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包络函数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文中以Northridge地震波为例分析了时频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对于自振频率为f的结构,其地震反应与输入地震波的时变谱在f处的时域最大值(即maxt∈Tp[p(f,t)])以及地震波在f频率点附近的信号分量在时域内的能量集中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与db4小波基相比,利用谐小波作为母小波的小波变换,其频域具有较好的分辨率,但时域分辨率却较差.最后提出了两种基于离散谐小波逆变换的人工非平稳地震波仿真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小波变换论文参考文献
[1].樊剑,袁涌,曾志和.基于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非平稳随机模型建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樊剑,吕超,张辉.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地震波时变谱估计及非平稳地震波人工合成[J].地震学报.2009
[3].樊剑,吕超,张辉.基于离散谐小波变换的结构非平稳地震反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