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生物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羟基磷灰石,ZnO,放电等离子烧结,力学性能
多孔生物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朱斌,何远怀,孟增东,张玉勤[1](2019)在《多孔ZnO/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多孔ZnO/羟基磷灰石(H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纳米ZnO含量对ZnO/HA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力学性能、矿化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ZnO/HA复合材料主要由HA相和ZnO相组成;随着ZnO含量提高,多孔ZnO/HA复合材料孔隙率缓慢增大,抗压强度略有减小,弹性模量变化不大;多孔ZnO/HA复合材料的孔隙率>40%,孔径在50~500μm之间,抗压强度>148MPa,弹性模量为6.5GPa左右,能够满足骨修复材料的要求;模拟人工体液中矿化和降解实验表明,多孔ZnO/HA复合材料浸泡7天后表面开始形成大量类骨磷灰石层,且随着ZnO含量增加,磷灰石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而降解速率加快。(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阚小清[2](2018)在《熔盐法制备生物遗态多孔碳化物/碳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碳化物是一类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化学稳定性强、耐酸碱腐蚀性好、超导和催化等优良性能的物质。其中,碳化铬在金属型碳化物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碳化钼和碳化钨以其类似贵金属的电子结构和催化特性被誉为“准铂催化剂”。本文以可自然再生的松木、竹子和藤条叁种天然植物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碳材料,采用熔盐法制备多孔碳化铬/碳、碳化钼/碳和碳化钨/碳复合材料,通过在具有独特孔结构的生物碳模板上原位生长过渡金属碳化物,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研究了碳化后的松木、竹子和藤条叁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模板的石墨化程度、显微形貌和孔径分布,并在空气气氛中进行了抗氧化性能测试。以金属铬粉、钼粉和钨粉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低温绿色制备多孔碳化铬/碳、碳化钼/碳和碳化钨/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混合盐种类及比例对复合材料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孔径分布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碳模板中的碳石墨化程度增加,并且碳模板继承了天然木材多孔的特征结构;(2)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都有利于碳化物的生长;(3)碳化铬/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活化能高于碳模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4)相比于NaF/NaCl熔盐介质,KF/KCl熔盐介质更有利于碳化钼和碳化钨的生成,且混合盐中KF的含量应相对较低;(5)原料金属粉体在熔盐介质中以两种状态参与反应:一种呈固体状态;一种溶解于液相熔盐中。随着盐的熔体的形成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加了金属粉体在反应体系中扩散速度,使原料颗粒能够充分与碳模板反应;另一方面提高了金属粉体在液相熔盐中的溶解度,进一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焦美琪,何远怀,邓霞,张玉勤,蒋业华[3](2019)在《表面多孔Ti-羟基磷灰石/Ti-Ag生物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表面多孔Ti-羟基磷灰石(HA)/Ti-Ag生物梯度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HA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界面结合、表面孔隙特征、力学性能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表面多孔Ti-HA/Ti-Ag复合材料中间基体合金主要由α-Ti和Ti2Ag相组成,表面多孔层主要由α-Ti和HA相组成,同时还存在少量CaO、CaTiO3、Ti5P3等反应相;表面多孔Ti-HA/Ti-Ag复合材料中间基体与表面多孔层形成稳定的冶金结合,但随着HA含量增加,反应相增多,界面结合变差,表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增大趋势,导致平均抗压强度减小且弹性模量降低,因此过高的HA含量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表面多孔Ti-HA/Ti-Ag复合材料在人工模拟体液中浸泡7天后表面生成大量类骨磷灰石层,并且随着HA含量的增大,磷灰石形成能力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S.Yallappa,Shoriya,Aruni,Abdul,Manaf,Gurumurthy,Hegde[4](2018)在《生物相溶性多孔炭-香豆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棕榈叶在惰性气氛中经一步热解过程制备出多孔炭(NPCs),并结合香豆素-6(C-6)形成NPCs-C-6复合荧光染料来进行癌细胞成像及靶向给药。通过XRD和Raman分析可知,NPCs具有高的含碳量。傅里叶红外分析表明棕榈叶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有利于NPCs的形成,以及香豆素-6为导航分子的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采用SEM和TEM观察NPCs结合前后的结构形貌,XPS表征元素组成。采用Zeta电位为初始指标来确定颗粒分散质量,以适合生物医学应用。NPCs-C-6分析细胞毒性和成像试验表明,对正常细胞系(MDCK:ATCCCCL-34~(TM))有高的生物相溶性,对人体癌细胞系(A-375∶ATCCCRL-1619TM与N2A∶ATCCCCL-131~(TM))有高的毒性。因此,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生物基功能NPCs作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王磊[5](2017)在《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共价骨架高分子材料(Microporous Organic Materials,MOMs)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面临很多的问题,包括粒径控制、功能分子引入、生物安全性和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等。我们以"基于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成像剂和光疗剂"为研究目标,以生物友好的多孔复合材料的纳米化、功能分子的高效引入和表面后改性为突破口,首先借助调制剂辅助合成策略实现以金属-有机框架为代表的无机多孔材料的纳米化,之后以无机纳米材料为"自模板(Self-template)"实现共价骨架高分子的纳米化和功能的引入,最终发展出兼具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特性的多孔纳米复合材料,用于肿瘤治疗成像。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确认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功能分子的含量等。通过细胞实验考查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为多孔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积累经验,为新型的诊断治疗纳米体系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期刊2017-10-10)
王楠楠[6](2017)在《生物矿化多孔碳微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快速充放电,长久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器逐渐作为能源储存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然而其较低的容量性质以及较低的能量密度成为制约超级电容器发展的主要因素。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好坏主要由电极材料自身的性质及其结构所决定。电极材料的选择以及电极结构的合理设计将有利于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提高。本论文以天然生物质作为前驱体,将高温煅烧得到的中空碳微管,分别通过KOH与空气活化的方式获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材料,并与具有高导电性的金属硫化物进行复合,设计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提高电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以灯芯草作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煅烧获得叁维中空的生物碳微管,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KOH活化以及空气活化的方式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活性炭。并将其应用于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研究发现,通过空气活化得到的多孔碳管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持材料原有的骨架结构,实现对双电层电容性质的改善。(2)以上述制得的生物碳微管作为基底,采用两步水热法,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C/Ni Co2S4复合材料。基于柯肯达尔效应,通过改变第二步水热的反应时间,控制合成具有管中管结构的复合材料。对该电极的结构以及组成进行详细的表征,研究发现Ni、Co、S均匀的分布在碳管的周围,而Ni Co2S4纳米管像草一样附着在碳管的内侧与外壁。通过BET表征发现其复合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孔洞分布。将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探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含特殊管状结构的C/Ni Co2S4表现出较快的反应动力学,受益于结构的优势,管中管复合材料可获得较高的容量以及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项研究为特殊形貌结构的设计以及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3)以上述制得的多孔碳微管作为基底,通过水热法以及高温硫化法,控制Ni/Co的摩尔比例,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C/NixCo1-x S1.097(0≤x<1)复合材料。相关的物相表征表明,当x值为0.6时,C/Ni0.6Co0.4S1.097具有稳定的纳米线结构和较高的结晶度。将C/NixCo1-x S1.097(0≤x<1)分别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叁电极体系电化学表征对比发现,C/Ni0.6Co0.4S1.097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将其组装为器件,结果表明C/Ni0.6Co0.4S1.097//AC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作为一种新的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器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磊[7](2017)在《高强低模多孔NiTi-H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iTi合金凭借其形状记忆效应与超弹性、优异的力学性能、高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临床医疗特别是作为骨植入物、脊柱矫形医疗器械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合金弹性模量与人骨相差较大,植入体内会产生"应力-屏蔽"现象,容易导致植入体松动或断裂;合金呈生物惰性,生物活性较差,难以与骨组织形成紧密骨性结合。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 NiTi合金的性能提高和应用推广。多孔化在保持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与超弹性的同时,不仅有效降低了NiTi合金弹性模量,使之与骨组织较为匹配,而且还可使骨细胞更好的在材料表面粘附并长入孔隙,获得更稳定的生物锁合,为NiTi合金在骨植入物和脊柱矫形医疗器械方面带来了崭新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多孔NiTi的制备工艺难以获得有利于骨细胞长入的高孔隙参量下的高强度和优异超弹性的共存;而且多孔NiTi合金生物活性低,缺乏对骨损伤的主动修复功能。通过在多孔NiTi合金表面制备生物活性涂层可改善材料的生物活性。但在临床试验中发现活性陶瓷层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溶解、剥脱或被吸收现象,导致骨结合性能下降。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以探索在高孔隙参量(孔隙率和孔隙尺度)条件下提高多孔NiTi生物材料的强度、活性、超弹性,获得与人骨匹配的低模量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为目标。将具有良好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超弹性的NiTi合金与具有优异生物活性和骨结合能力的HA陶瓷材料相结合进行功能复合化,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获得高孔隙参量、低模量、高活性的多孔NiTi-HA复合材料。并且根据仿生多级结构设计依据,进一步通过结构和功能化设计,利用SPS烧结技术的优势制备出高活性下,低模、高强的径向梯度多孔NiTi-HA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SPS预制孔隙的结构特点和成孔机制,建立并阐明了制备工艺和HA陶瓷含量对孔隙特征演变、力学性能、超弹性、耐腐蚀性以及生物活性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讨论SPS过程中径向梯度多孔复合材料的电流分布及成型过程。利用筛分后粒径均匀的NH4HCO3作为造孔剂,采用SPS在不添加粘结剂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的烧结温度和调控造孔剂含量(5~20wt.%)制备出孔隙率在39%~61%,平均孔隙尺寸在100~415 μm范围,弹性模量(7.5~18.1 GPa)与人骨相匹配和接近人骨抗压强度(260~1183 MPa)的多孔NiTi合金。采用SPS制备的多孔NiTi合金大孔与小孔并存且部分孔隙之间互相连通,在高孔隙率下的物相结构仍然由NiTi主相(B2相和B19相)组成。研究表明,SPS电场作用下增强的元素扩散作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颗粒联结强度和均匀的NiTi相。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颗粒间联结程度增强,多孔NiTi合金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超弹性不断升高。进一步通过引入不同含量的HA活性陶瓷制备出孔隙率在29%~37%,平均孔径超过100μm,弹性模量在5.6~8.1 GPa,抗压强度在57~225 MPa范围的多孔NiTi-HA生物复合材料。在多孔NiTi合金基体中添加HA陶瓷赋予了多孔NiTi合金优良的生物活性,随HA含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生物活性不断增强,Ni离子溶出速率减慢。生物学评价表明,多孔NiTi-HA复合材料对ROS1728成骨细胞显示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HA活性陶瓷与高的孔隙率以及大的孔隙可以诱导周围的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增殖,甚至长入孔隙内部。细胞炎症因子评价表明材料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两周后在成骨细胞粘附、增殖的过程中不会引起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随多孔NiTi基体中HA陶瓷含量的增加,SPS制备多孔NiTTi-HA复合材料与相同孔隙参量的多孔NiTi合金相比,其强度和超弹性均有所降低。研究发现,过量增加热膨胀系数和导电系数与基体(Ni-Ti金属)相差很大的第二成分相(HA陶瓷)会改变在SPS过程中的电流路径和分布,不利于复合粉体的快速烧结成型。根据仿生多级结构设计,制备出径向梯度多孔NiTi-HA生物复合材料,材料中心为微孔的NiTi合金;外层为高孔隙参量的多孔NiTi-HA复合材料。材料的孔隙和元素均具有径向的梯度分布,中心与外层具有均匀的过渡界面。径向梯度复合材料与全孔的NiTi-HA复合材料一样,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材料在49%孔隙率和380μm的孔径下拥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弹性模量(16.9 GPa),其抗压强度(1300 MPa)和超弹性均远高于人骨和相同孔隙参量的NiTi-HA复合材料。径向梯度多孔材料同时包含了两种变形方式,随应力的传导出现了从中心结构的脆性断裂过渡到多孔结构的塑性剪切断裂,通过调整中心结构和外层多孔结构的比例可以起到调控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SPS结合造孔剂技术,优化了 SPS制备多孔NiTi材料的工艺,克服了 SPS制备多孔材料孔隙率低、孔隙特征不易控制和制备过程需要添加粘结剂的缺点,制备出高孔隙参量、高活性的多孔NiTi生物复合材料。并且根据仿生多级结构设计依据,通过孔隙结构和功能化元素设计,在高活性的前提下,实现高强、低模统一的径向梯度多孔NiTi-HA复合材料的制备。该材料能够同时拥有高的孔隙参量、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及与人骨匹配的弹性模量和远高于人骨的强度和超弹性,有望为骨植入物、脊柱矫形医疗器械方面提供潜在的应用前景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巧[8](2016)在《生物医用多孔Ti-Mg复合材料的微波烧结制备及降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及其合金具备良好的耐蚀性和力学性能,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作人体植入体的替代材料,而缺点是缺乏生物活性且弹性模量过大。镁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而缺点是人体体液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快速腐蚀降解。综合考虑二者各自的优缺点,尝试制备一种具有与人体骨组织力学性能相近、能避免常规植入体的应力屏蔽现象的多孔Ti-Mg复合材料,同时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本文采用微波烧结制备多孔Ti-Mg复合材料,研究烧结工艺参数(如烧结温度、压制压力、镁含量等)及造孔剂含量、粒径对其的相组织、孔隙率、孔径和孔形态等显微组织结构和压缩强度、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耐磨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多孔Ti-Mg复合材料在SBF溶液的耐蚀性和降解行为及降解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波烧结制备的多孔Ti-Mg复合材料其物相组成主要是Ti相和Mg相,烧结试样以钛为基体,镁分布的比较均匀。烧结温度增加时,孔隙率增加;增大压制压力时,试样表面富镁区较明显,孔隙率降低;随着Mg含量增加,孔隙率降低,其孔隙率变化范围在5%~30%之间。添加造孔剂后烧结试样并没有产生新的物相,但造孔剂含量增加试样的孔隙率明显增加。试样孔径随着造孔剂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孔隙率无变化明显。随烧结温度增加,试样压缩强度、抗弯强度均逐渐增加;压制压力增大时,试样压缩强度、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压制压力为450MPa达到最大值。镁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压缩强度增加,抗弯强度降低。试样孔隙率增大,压缩强度、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均降低。镁含量增加时试样的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在镁添加量为20 wt.%取得最大值。未添加造孔剂试样的磨损率为2.54×10-3mm3/Nm,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并有少量的粘着磨损。对比发现添加造孔剂使得孔隙率增加后,磨痕宽度约为未添加造孔剂试样的50%,磨损率也明显降低,其磨损机理主要为黏着磨损。提高烧结温度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能;压制压力增加,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在压制压力为450MPa时耐蚀性最强;镁含量越多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越差;而孔隙率对耐蚀性影响不大。试样在SBF溶液中浸泡时,先是Mg的大量降解,随后出现HA的沉积,最终以HA的沉积为主;试样镁含量越多,降解速率越快。试样浸泡时,溶液的PH值先逐渐增加,随后变化较为平缓。试样在SBF溶液中浸泡后,力学性能随着下降,浸泡一个月左右,压缩强度值在150MPa左右区域稳定,只有浸泡前试样压缩强度的45%。Ti-Mg试样的交流阻抗谱在浸泡初期出现感抗弧,随时间延长感抗消失,试样表面有大量的CaP沉积,并且高频区相位角有所增大,最大值接近75°。(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6-11-01)
栗智,张磊,张玉勤,蒋业华,周荣[9](2017)在《表面多孔NiTi-羟基磷灰石/NiTi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表面多孔NiTi-羟基磷灰石(HA)/NiTi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宏观形貌、微观结构、表面孔隙特征、力学性能及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800℃提高到950℃,NiTi-HA/NiTi复合材料由复杂的Ti、Ni、Ti_2Ni、Ni_3Ti、HA混合相逐渐转变为单一的NiTi+HA相,内外层界面形成稳定的冶金结合且表面孔隙率与平均孔径呈缓慢减小趋势;同时抗压强度显着提高而弹性模量变化不明显。与传统NiTi、多孔NiTi及多孔NiTi-HA材料相比,950℃温度下制备的NiTi-HA/NiTi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和表面孔隙特征(孔隙率45.6%、平均孔径393μm)、较高的抗压强度(1 301MPa)、较低的弹性模量(10.2GPa)以及优异的超弹性行为(超弹性恢复应变>4%)的最佳匹配,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谢岁岁[10](2016)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梯度多孔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非常活跃的一种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它的基本结构是由硅氧四面体([SiO_4]~(4-))和铝氧四面体([AlO_4]~(5-))通过共用氧原子相互交联聚合形成Si-O-Al-O叁维网络骨架结构。地质聚合物有很多优点,如强度高,耐酸腐蚀,耐久性优良,耐高温等,而且它的原料丰富廉价,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因此在生物材料、建筑结构材料、防火材料及涂层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偏高岭土为原材料,研究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力学性能改善途径及生物活性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工作如下:(1)以组成及结构较单一的偏高岭土为原料,以液体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作为碱激发剂,以叁聚磷酸铝为促进剂制备了增强的促进剂/地质聚合物。对增强的地质聚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A-DSC)、抗压强度等表征,研究促进剂对地质聚合物结构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剂参与了聚合反应,并且进入到了地质聚合物的结构中,使地质聚合物的凝胶相向颗粒状转变;而且,促进剂的加入显着提高了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与未加促进剂的地质聚合物的77 MPa抗压强度相比,当添加0.5wt.%(相对于偏高岭土)促进剂,增强的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为156 MPa,增加了102.6%。(2)以偏高岭土为原料,以液体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作为碱激发剂,以碳化硅作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碳化硅/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抗压强度等表征,研究碳化硅增强材料对地质聚合物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SiC_p)在地质聚合物中的紧密堆积使SiC_p/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表观密度和较低的孔隙率。而碳化硅晶须(SiC_w)的桥架效应使SiC_w/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孔隙率。具有较高表观密度和较低孔隙率的SiC_p/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高于纯地质聚合物及SiC_w/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但是晶须的增强增韧机制使SiC_w/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优于SiC_p/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加入10wt.%SiC_p时,SiC_p/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55 MPa,与纯地质聚合物的77 MPa相比,增加了101.3%。加入5 wt.%SiC_w时,SiC_w/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6.8 MPa,与纯地质聚合物的4.4 MPa相比,增加了54.5%。(3)以偏高岭土为原料,以液体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作为碱激发剂,以羟基磷灰石(HA)粉末作为活性填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过氧化氢作为混合发泡剂,制备了多孔地质聚合物/HA复合材料,并且,利用迭层浇铸法制备了梯度多孔地质聚合物/HA复合材料。对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抗压强度等表征,研究混合发泡剂对地质聚合物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发泡成分含量增多,多孔材料的表观密度下降、孔隙率增大。抗压强度也随发泡剂含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采用含发泡成分最少的混合发泡剂制备的多孔地质聚合物/HA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5.41 MPa,孔隙率为9.16%;而采用发泡成分最多的混合发泡剂制备的多孔地质聚合物/HA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8.93 MPa,孔隙率为49.07%。通过层迭浇铸法制备了抗压强度为12.24MPa、孔隙率为28.38%梯度多孔地质聚合物/HA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03-30)
多孔生物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渡金属碳化物是一类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化学稳定性强、耐酸碱腐蚀性好、超导和催化等优良性能的物质。其中,碳化铬在金属型碳化物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碳化钼和碳化钨以其类似贵金属的电子结构和催化特性被誉为“准铂催化剂”。本文以可自然再生的松木、竹子和藤条叁种天然植物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碳材料,采用熔盐法制备多孔碳化铬/碳、碳化钼/碳和碳化钨/碳复合材料,通过在具有独特孔结构的生物碳模板上原位生长过渡金属碳化物,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研究了碳化后的松木、竹子和藤条叁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模板的石墨化程度、显微形貌和孔径分布,并在空气气氛中进行了抗氧化性能测试。以金属铬粉、钼粉和钨粉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低温绿色制备多孔碳化铬/碳、碳化钼/碳和碳化钨/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混合盐种类及比例对复合材料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对产物的孔径分布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碳模板中的碳石墨化程度增加,并且碳模板继承了天然木材多孔的特征结构;(2)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都有利于碳化物的生长;(3)碳化铬/碳复合材料的氧化反应活化能高于碳模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4)相比于NaF/NaCl熔盐介质,KF/KCl熔盐介质更有利于碳化钼和碳化钨的生成,且混合盐中KF的含量应相对较低;(5)原料金属粉体在熔盐介质中以两种状态参与反应:一种呈固体状态;一种溶解于液相熔盐中。随着盐的熔体的形成和反应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加了金属粉体在反应体系中扩散速度,使原料颗粒能够充分与碳模板反应;另一方面提高了金属粉体在液相熔盐中的溶解度,进一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生物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斌,何远怀,孟增东,张玉勤.多孔ZnO/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9
[2].阚小清.熔盐法制备生物遗态多孔碳化物/碳复合材料[D].武汉科技大学.2018
[3].焦美琪,何远怀,邓霞,张玉勤,蒋业华.表面多孔Ti-羟基磷灰石/Ti-Ag生物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9
[4].S.Yallappa,Shoriya,Aruni,Abdul,Manaf,Gurumurthy,Hegde.生物相溶性多孔炭-香豆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和靶向给药(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8
[5].王磊.纳米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O:共价骨架高分子与二维高分子.2017
[6].王楠楠.生物矿化多孔碳微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7].张磊.高强低模多孔NiTi-H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8].王巧.生物医用多孔Ti-Mg复合材料的微波烧结制备及降解行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9].栗智,张磊,张玉勤,蒋业华,周荣.表面多孔NiTi-羟基磷灰石/NiTi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7
[10].谢岁岁.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梯度多孔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D].武汉工程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