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审美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弗洛姆,审美化生存,生产性人格,理想社会模式
生存审美化论文文献综述
顾红艳[1](2019)在《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是20世纪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综合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学说并建立了审美化生存理论,从人性角度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表象,在哲学范畴内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现象,揭示了异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并积极探索理想化生存社会的建构。弗洛姆审美化生存理论对现时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深化“以人为本”原则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弗洛姆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及现实背景。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说对弗洛姆的影响很大,个人的经历和时代的变迁使他积极地从哲学理论中寻找答案。弗洛姆通过对人的生存困境和社会的现实处境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生存危机的批判,这也是弗洛姆生存思想的现实背景。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建构。以人性为起点,首先分析了弗洛姆的人性生存论,积极探索实现审美化生存的基础——生产性人格,鼓励重生存的生活方式,并提出理想社会模式的建构。弗洛姆认为只有通过从内到外地全面改革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创建生产性人格,建构审美化生存社会。第叁部分介绍对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评价。首先从人性理论和异化理论分析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空想性。其次分析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理论意义。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创建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维度,并促进对人精神分析的新视角。最后介绍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深化对“以人为本”原则的认识,并积极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丰富和扩展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弗洛姆思想的形成受其生活时代的影响,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在不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全面改革也是改良式的。因此我们必须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审美化理论,积极地探索和解决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遇到的挑战。(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震[2](2018)在《身体的自我塑造与审美化生存——论福柯身体创造的伦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柯从古代道德哲学和医学保健等文献中寻找古人自我塑造的方式以及通过身体的自我塑造实现审美生存的可能。自我的身体产生于美学与伦理学的相遇中,不被道德规则束缚,并且以创造性为核心,追求独具风格的审美生存。对福柯而言,身体不只是审美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艺术品。更确切的说,是将身体感觉、身体经验作为艺术品来自由创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杨梅[3](2017)在《互联网时代的泛审美化生存》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与现代多媒体技术随时将世界文字化、音响化、图像化、影像化,展现在我们面前。漫游网络世界,如欣赏一部众声喧哗的多媒体文艺作品。它既有传统审美的基本特点,又有为传统审美所忽视或排斥的直接的欲望满足和感性快感,笔者称之为泛审美活动,称这种生存状态为泛审美化生存。其主要特点是泛审美活动的普及化、多元化、生活化、娱乐化、视觉化和交互化。我们应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营造健全的泛审美生态系统,在自由创造中寻求提高和突破,进一步提高泛审美化生存的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7年02期)
李芳[4](2015)在《论视觉文化时代下艺术文本结构的审美化生存——艺术家朱书贤、常陵艺术实践的多维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转向出发,结合中国画论与西方哲学等文艺理论,以艺术家朱书贤、常陵的艺术作品为具体切入点,讨论当今艺术文本结构的审美化生存,可以为之的路径与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5年13期)
时凤玲[5](2014)在《论审美化生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化生存"是西方理论界提出的一个论题。对此,在我国学界有着多重的阐释。本文认为,审美化生存既可以是指美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强调我们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种无功利的审美态度在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今天更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4年10期)
王艳杰[6](2014)在《论《美丽曲线》中同性恋者的审美化生存及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当代作家阿兰·霍林赫斯特的长篇小说惯用的一个主题是男性同性恋,然而他笔下的同性恋者又有其特殊性,他善于从审美的视角去书写同性恋者的生活,其审美性集中体现在第四部小说《美丽曲线》中。本文从身体美学、生存美学、行为艺术、生命体验等维度界定审美化生存,从尼克及其同性恋人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入手,结合小说的消费社会背景,探讨小说中同性恋者的审美化生存特征及困境。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背景及缘由、该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正文部分分为叁章:第一章审美化生存的载体:身体。本章结合身体美学着重分析小说中包含的身体意象即曲线美、审美意义上的同性欲望以及消费语境下的身体崇拜和身体消费。第二章审美化生存的实践演练。本章结合生存美学论述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以及身体欲望与享乐主义、生命关怀等主题在小说里的呈现。第叁章审美化生存的困境:孤独压抑的同性恋个体。本章结合社会背景从内心的孤独、出柜的焦虑和身体的局限叁个层面展开,论证小说里的同性恋者在进行审美化生存历程中所遇到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以及病患的困扰。结语部分总述小说中同性恋者的审美化生存及困境,并交代本论文所要达到的研究目的。文章旨在挖掘小说中出现的多种艺术形式与同性恋者生活状态之间的美学意义上的连结,探讨小说文本的艺术性,并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对该小说进行全面的解读。(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9)
代红阳[7](2014)在《泛审美化生存对房地产视觉品牌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品牌的视觉营销在推出项目时,有意或无意地在推广项目所赋予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所支撑的生活价值观念。而这种理念正是泛审美化生存对商业房产品牌的视觉作用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4年03期)
马赛[8](2013)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它包含两个核心的关键词:一为日常生活,一为审美化,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浪潮横扫大江南北,相当一部分地区在消费社会的路上迈进。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美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占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美不在虚无飘渺间,美就在女士婀娜的线条中,诗意就在楼盘销售的广告间,美渗透到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街头巷尾以色彩线条而独赋创意的各种广告,还是小到家居、鞋帽等令人赏心悦目的独特设计产品,让美的发现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的影响,人们发现书斋里的形而上学的美学离现实太过遥远,我们应该关注生活中的审美化倾向,由此不得不提及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争论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南京周宪老师于2001年发表的《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文中他认为消费社会带来所谓的"视觉文化"崛起,其显着特征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倾向,(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10)
张晓丽[9](2013)在《虚静而游》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的生存哲学是以理性地思考人的生存困境为基础的。以生命个体在生存的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负累为出发点,如何在艰难的困境中避祸保身,如何在乱世中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如何在混沌的俗世中不断地升华自身,最终达到逍遥自由的境界,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庄子思考的中心和重心。庄子对上述的一系列的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思考的结果便是提出了“虚静而游”的修养实践功夫,这样的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准确来说,是一个去“累”的过程,以“心斋”、“坐忘”、“游”的修养方式对“人间世”的种种人生负累采取了“忘”、“外”、“去”、“弃”等的层层否定,层层消解,层层剥离,直至最终的“无”,“无”之后的纯粹,就是个体精神的无限自由,无古无今,无形无迹。可以说,追求自由自在精神的《庄子》一书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审美气息,而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庄子生存哲学审美化的过程。本文第一章主要论述庄子的生存境界。庄子的生存哲学起于纷乱的“人间世”,目光始终关注着个体生存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困境,即“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现实困境和“以形逐物,德性不纯”的精神困境,庄子思考的中心便是如何超越这样的困境。因此,提出了“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两种方式来实现超越,以达“无所待”的逍遥境界,即庄子的理想的生存境界。本文第二章论述了庄子生存境界的审美化。此为文章重点论述的部分,庄子生存境界是怎么样走向审美的?这是一个逐渐转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庄子由感受“人间世”的困境,即“累”,然后思考去“累”的方法。从“心斋”、“坐忘”的功夫实践到“心游”的自由体验,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修养过程,修养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丰盈的心理体验,如“朝彻”、“见独”、“吉祥止止”等,而这样的心理体验恰恰契合于艺术的审美体验。因此,“虚静而游”的修养实践过程,也是庄子生存境界走向审美的过程。本文第叁章论述了庄子生存修养中呈现的审美特质。庄子进行一系列修养实践功夫,旨在跳脱现实的困境,超越个体,进而获得自由而愉悦的心灵境界。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样的审美体验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质,即“至人”、“神人”、“圣人”、“真人”的审美人格以及“至乐无乐、自适其适”的审美境界。(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侯胜川[10](2013)在《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勃兴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勃兴使人们开始了视觉文化转向,以此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代社会中国武术发展的实际,指出竞技武术是视觉文化转向的产物。研究认为,大众文化的视觉审美特征使竞技武术一开始就走向了表演性的审美趋向;大众文化的勃兴使武术出现了"类像"现象,消解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二者之间的等级次序;大众文化审美化生存中的武术发展也造成了人文思考缺失。(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生存审美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柯从古代道德哲学和医学保健等文献中寻找古人自我塑造的方式以及通过身体的自我塑造实现审美生存的可能。自我的身体产生于美学与伦理学的相遇中,不被道德规则束缚,并且以创造性为核心,追求独具风格的审美生存。对福柯而言,身体不只是审美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艺术品。更确切的说,是将身体感觉、身体经验作为艺术品来自由创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审美化论文参考文献
[1].顾红艳.弗洛姆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当代意义[D].郑州大学.2019
[2].李震.身体的自我塑造与审美化生存——论福柯身体创造的伦理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杨梅.互联网时代的泛审美化生存[J].中国文化论衡.2017
[4].李芳.论视觉文化时代下艺术文本结构的审美化生存——艺术家朱书贤、常陵艺术实践的多维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5
[5].时凤玲.论审美化生存[J].参花(下).2014
[6].王艳杰.论《美丽曲线》中同性恋者的审美化生存及困境[D].首都师范大学.2014
[7].代红阳.泛审美化生存对房地产视觉品牌风格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4
[8].马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C].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2013
[9].张晓丽.虚静而游[D].重庆师范大学.2013
[10].侯胜川.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勃兴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化生存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