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田瑜

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田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柳穿鱼酸,结构改造,抗脑缺血活性,神经保护作用

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田瑜[1](2012)在《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脑缺血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最为常见。由缺血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以及脑组织损伤,目前在临床上仍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从根源上寻找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靶点,并从中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依然任重而道远。(-)柳穿鱼酸(Linarinicacid,LA),是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化教研室,从中草药柳穿鱼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全新的手性天然产物,属于叁环喹唑啉类生物碱。用PASS程序(Prediction of Activity Spectra for Substances)对柳穿鱼酸可能具有的药理活性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柳穿鱼酸可能同时具备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以脑神经保护剂、益智药、脑血管扩张剂和心血管兴奋剂等活性为主。体内及体外动物模型下的抗脑缺血活性实验表明,(-)-柳穿鱼酸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显着降低老年大鼠脑部和肝中的MDA(丙二醛)含量,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体外抗脑缺血缺氧缺糖复灌注SH-SY5Y细胞模型下的实验结果显示,(-)-柳穿鱼酸在100 nM、1μM和10 μM叁个浓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基于天然产物(-)-柳穿鱼酸在抗脑缺血方面所表现出的良好性质,本论文以(-)-柳穿鱼酸为先导化合物,在保留其四氢吡咯并喹唑啉母核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拼合原理和局部修饰等方法,设计并合成了 78个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包括7-噻吩基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1-氰基及1-四氮唑基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1-(1,2,4-叁嗪)基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1位为酰胺的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1-酰氧亚甲基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以及3-芳基亚甲基四氢吡咯并喹唑啉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索柳穿鱼酸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并获得结构新颖的抗脑缺血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 2个以四氢-6H-吡啶并喹唑啉为母核的化合物。上述合成得到的两类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过ESI-MS和1H-NMR的结构确证,并测量了其比旋光度值和熔点,部分化合物还测试了 HRMS、13C-NMR和IR。以SH-SY5Y缺氧缺糖细胞系为测试模型,以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为对照,疏血通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针对所合成的40个柳穿鱼酸衍生物,分别在100 pM,1nM,10 nM,100nM, 1μM以及10μM六个浓度下,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脑缺血活性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40个化合物中,大部分的化合物都能够表现出较好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 TY-A-25、TY-A-29、TY-A-30 和 TY-A-34 在四个浓度(1nM, 10nM,100nM,以及1μM)水平下的存活均率达到了 90%以上,活性最好的化合物TY-A-29甚至均高达95%以上,其活性明显优于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而在100 nM,1 μM以及10μM这叁个浓度水平上,化合物TY-A-03和TY-A-31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存活率均在90%以上,且均具有显着性意义。根据活性筛选结果对几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探讨:柳穿鱼酸7位引入噻吩环有助于化合物活性的提高;1位为氰基、四氮唑基、1,2,4-叁嗪以及1位为酰胺的部分柳穿鱼酸衍生物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活性;而3位为芳基亚甲基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则整体活性较差。本论文是以发现新型抗脑缺血药物为目标,选用活性较好的天然产物(-)-柳穿鱼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几类柳穿鱼酸衍生物。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脑缺血活性,其中,化合物 TY-A-03、TY-A-25、TY-A-29、TY-A-30、TY-A-31 和 TY-A-34 因具有显着的抗脑缺血活性而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对几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12-06-01)

田瑜[2](2009)在《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但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从新的先导化合物出发,寻找活性配体分子,对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学机制,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柳穿鱼酸(Linarinic acid, LA)是从柳穿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旋光性的天然产物。利用类药性原则(五倍律,rule of five)和PASS(Prediction of Activity Spectra for Substances)程序对柳穿鱼酸进行类药性评价和活性预测,结果显示柳穿鱼酸可能具有潜在的心脑血管方面活性。本论文是以天然产物柳穿鱼酸为先导化合物,以取代的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采用四条合成路线,合成了22个柳穿鱼酸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过ESI-MS、1H-NMR、比旋光度和熔点等测试,确证其结构正确。运用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和1H,1H-NOESY图谱的测试,对其中部分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进行了双键顺反式的结构确证。同时对所合成的6个柳穿鱼酸衍生物(TY-01、TY-02、TY-03、TY-04、TY-05和TY-06)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脑缺血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TY-03-06具有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肝中MDA(丙二醛)含量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间接地证明了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脑缺血活性。其中4个化合物的活性均优于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LA),按其IC50值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TY-06、TY-05、TY-03、TY-04、LA。其他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正在进行当中。(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马超[3](2008)在《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柳穿鱼酸是在柳穿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旋光的新化合物。使用PASS(Prediction of Activity Spectra for Substances)程序对柳穿鱼酸进行了活性预测,结果显示柳穿鱼酸可能具有心血管系统作用,因此我们对柳穿鱼酸进行了初步的抗脑缺血活性研究。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柳穿鱼酸在体外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的含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本课题是基于对柳穿鱼酸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合成新型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并进行深入的抗脑缺血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本文以柳穿鱼酸为先导化合物,经8条合成路线合成了4类共59个柳穿鱼酸衍生物,即苯环上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1位不同取代基的柳穿鱼酸衍生物、9位羰基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3位苯甲叉基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合成的59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MS、~1H-NMR确证,其中58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其中27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脑缺血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7个目标化合物中有24个化合物具有抑制老年大鼠肝中的MDA含量作用,其中17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其中化合物LA-005、LA-007、LA-010、LA-012、LA-017、LA-020、LA-023、LA-027、LA-036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均小于1nmol。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均有显着降低大鼠肝MDA含量的作用,间接证明了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脑缺血活性。3位苯甲叉基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水溶性都很差,难以进行体外药理实验。挑选了1个目标化合物(R)-(-)-3-苯甲叉基-7-溴-1,2,9-叁氢吡咯并[2,1-b]喹唑啉-1-羧酸乙酯(LA-053)进行了体内抗脑缺血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A-053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可以抑制小鼠脑和肝中的MDA含量,证明3位苯甲叉基取代的柳穿鱼酸衍生物有近一步研究的价值。其它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合成柳穿鱼酸及其衍生物的同时,我们合成了吡咯并苯并二氮杂(艹卓)类化合物。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的母体化合物(S)-2,3,5,10,11,11a,-六氢-1氢-吡咯并苯并二氮杂(艹卓)-3,11-二酮同样具有抗脑缺血活性。目前设计并合成该类化合物24个,其结构均经MS、~1H-NMR确证,除一个化合物是已知化合物外,其余23个均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由于该类化合物的水溶性都很差,难以进行体外药理试验,所以挑选了其中两个化合物(11aS)-7-溴-2,3,5,10,11,11a,-六氢-1H-吡咯[2,1-c][1,4]苯并二氮杂(艹卓)-3,11-二酮(PBD-007)和(11aR)-7-溴-2,3,5,10,11,11-a,-六氢-1H-吡咯[2,1-c][1,4]苯并二氮杂(艹卓)-3,11-二酮(PBD-008)进行了体内药理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都可以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可以抑制小鼠脑和肝中的MDA含量,初步证明该类化合物都具有抗脑缺血活性。证明该类化合物有近一步研究的价值,其它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研究结果表明柳穿鱼酸衍生物的初步构效关系如下:苯环上7位被卤素或氨基取代的衍生物活性显着增强,苯环上6位和7位被甲氧基取代,7位被硝基取代的衍生物活性减弱;1位羧基被改造为酯基、酰氨基、醇羟基后活性显着增强;9位改造为羰基后活性减弱;3位被苯甲叉基取代后活性显着增强。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和吡咯并苯并二氮杂(艹卓)-3,11-二酮类衍生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脑缺血活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06-01)

刘经红[4](2008)在《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柳穿鱼酸是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化教研室从柳穿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旋光的新化合物。利用PASS(Prediction of Activity Spectra for Substances)程序对柳穿鱼酸进行的活性预测结果显示:柳穿鱼酸可能具有很强的心血管兴奋作用。本论文简要介绍了新型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和吡咯并苯并二氮杂革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脑缺血活性的研究。柳穿鱼酸是一个结构新颖的具有手性的叁环喹唑啉类生物碱,我们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合成了苯环上带有供电基的柳穿鱼酸衍生物、柳穿鱼酸酰胺类衍生物、9位带有羰基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和3位连有苯甲烯基的柳穿鱼酸衍生物。在合成柳穿鱼酸及其衍生物的同时,我们意外的得到了吡咯并苯并二氮杂(艹卓)类化合物。具相关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的母体化合物(S)-2,3,5,10,11,11a,-六氢-1H-吡咯并苯并二氮杂革-3,11-二酮具有抗脑缺血活性。采用改进的柳穿鱼酸的全合成方法,我们设计并合成了12个柳穿鱼酸和11个吡咯并苯并二氮杂革类衍生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目标化合物均采用相应的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所有最终产物的化学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证,并测定了其比旋光度。对其中的5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脑缺血活性研究。4个化合物的体外药理实验结果表明,4个受试物在体外均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肝组织中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3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化合物LA-10的体内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以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可以抑制小鼠脑和肝中的MDA含量,具有抗脑缺血活性。证明该类化合物有近一步研究的价值,其它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化合物抗脑缺血活性筛选结果将为寻找高活性的抗脑缺血先导化合物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8-05-01)

何艳[5](2006)在《柳穿鱼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柳穿鱼酸是一个结构新颖的具有手性的叁环喹唑啉类生物碱,本论文主要包括柳穿鱼酸的研究进展综述,已报道的全合成路线的探讨和优化,柳穿鱼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生物活性研究等几个方面。根据已报道的柳穿鱼酸的全合成方法,我们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重结晶的方法代替柱层析来分离纯化最终产品,使反应的收率由35%提高至50%。另外,我们还对全合成路线中最后一步环合反应所涉及的反应试剂进行了考察。采用改进的柳穿鱼酸的全合成方法,我们设计并合成了25个柳穿鱼酸衍生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中,通过硝化反应成功地在柳穿鱼酸的苯环上引入硝基,经~1H-NMR和H,H-NOESY核磁共振这两种方法确定了硝化反应的位点是柳穿鱼酸的C-7;将得到的7-硝基柳穿鱼酸还原即可得到7-氨基柳穿鱼酸。其他目标化合物均采用相应的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合成。所有最终产物及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证,最终产物测定了其比旋光度。对其中的5个化合物及柳穿鱼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LA-1,LA-3,LA-4,LA-6,LA-7以及柳穿鱼酸(LA)均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LA-6的活性最高,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957nM。其它衍生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6-05-01)

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但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从新的先导化合物出发,寻找活性配体分子,对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学机制,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柳穿鱼酸(Linarinic acid, LA)是从柳穿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旋光性的天然产物。利用类药性原则(五倍律,rule of five)和PASS(Prediction of Activity Spectra for Substances)程序对柳穿鱼酸进行类药性评价和活性预测,结果显示柳穿鱼酸可能具有潜在的心脑血管方面活性。本论文是以天然产物柳穿鱼酸为先导化合物,以取代的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采用四条合成路线,合成了22个柳穿鱼酸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过ESI-MS、1H-NMR、比旋光度和熔点等测试,确证其结构正确。运用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和1H,1H-NOESY图谱的测试,对其中部分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进行了双键顺反式的结构确证。同时对所合成的6个柳穿鱼酸衍生物(TY-01、TY-02、TY-03、TY-04、TY-05和TY-06)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脑缺血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TY-03-06具有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肝中MDA(丙二醛)含量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间接地证明了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脑缺血活性。其中4个化合物的活性均优于先导化合物柳穿鱼酸(LA),按其IC50值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是:TY-06、TY-05、TY-03、TY-04、LA。其他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正在进行当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田瑜.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脑缺血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

[2].田瑜.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3].马超.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脑缺血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4].刘经红.柳穿鱼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

[5].何艳.柳穿鱼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

标签:;  ;  ;  ;  

柳穿鱼酸衍生物论文-田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