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坛论文-林静

初唐诗坛论文-林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唐诗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杰,入蜀,复古,陈子昂

初唐诗坛论文文献综述

林静[1](2018)在《四杰入蜀后诗风与初唐诗坛复古潮流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四杰先后进入蜀中游历的共同经验对其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发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入蜀后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古趋向。在唐人看来,复古的诗学范畴包括指向多种古诗范式的丰富内涵,而陈子昂之前的初唐诗坛已经存在转向古体的创作潜流,四杰便是重要力量。作为初唐宫廷诗风与陈子昂高倡复古旗帜的中间一环,四杰入蜀后诗风呈现的复古趋向可视为陈子昂复古诗学理念的预先实践,对初唐诗坛复古潮流的发生具有导向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袁媛,方艳霞,周晓辉[2](2016)在《小议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初唐诗坛,毫无疑问,宫廷诗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审视,都居于主流地位,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整个初唐宫廷诗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19期)

李静[3](2016)在《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创作了各种题材的诗歌,现存世的有47首。她注重诗歌的革新,所创作的诗歌视野开阔,富有激情气势,对扭转当时的轻靡诗风,律诗的完善定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在她执政期间,采取了各种有利于诗歌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培养了一定规模的诗歌创作队伍,促进了初唐文人喜好诗歌的风尚,为后来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姜琦雪[4](2016)在《宋之问诗歌在初唐诗坛上的创新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之问是初唐时期一位诗人,虽然其诗词写作创新且文笔飞扬,但是并没有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小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唐诗300首,也对李白等诗人很熟悉,但是很少人会去背诵宋之问的佳作,但是他的作用仍旧不可忽略,他对律诗的定位以及创新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时候会忽视那些有着改变局势的决定性人物,因此本文就着重对宋之问的生平以及其诗歌在初唐诗坛上的创新意义进行探讨,希望可以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并使得读者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01期)

林静[5](2015)在《初唐文士入蜀现象的诗坛反响论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入蜀是初唐时期渐成规模的文士区域性游历现象,包括知名诗人、文坛盟主在内的众多文士出入蜀地,创作出大量入蜀题材的诗歌,引发一系列诗坛反响。其一,初唐诗坛呈现诗分朝野的格局,入蜀诗人的蜀中诗作呈现特有风貌,加剧了朝、野两路的格局表征。其二,蜀中形成了若干文人群体,宴集交游唱和活动是其沟通情感、切磋诗艺的重要平台,诗风相互影响。其叁,入蜀朝官游走在宫廷与蜀地之间,使朝野诗坛形成沟通互动,对初唐诗坛摆脱宫体诗风的阴影,产生突破性进展有一定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玉娥[6](2014)在《从嵩山武则天诗碑看初唐诗坛盛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也是古代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她与嵩山因缘际会,留下诸多遗迹与碑刻,其中一些诗歌正史阙载,是靠碑刻传下来的,可补正史之不足。对嵩山武则天诗碑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武则天嵩山活动、文学素养以及对初唐诗坛的引领和激荡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世中[7](2013)在《浅谈王绩对初唐诗坛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人之唐朝诗歌研究,每论及初唐诗坛必赞"四杰"、陈子昂,言必称复古革新,力矫"上官体"之江左余绪,而对于初唐高蹈超脱之诗人王绩的创作,则于文学批评史之外鲜有专章论及。考王绩之诗文创作上承魏晋质朴古风,下启有唐一代风尚,时人已多有论赞,惜其所作今存不多,现存比较完整的诗文集版本当为《王无功文集》五卷本。本文拟结合其个人品格和具体作品,从继承与超越两个方面,来谈一下王绩的诗歌创作在初唐诗坛的异质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吴蔚[8](2011)在《武则天之文学观与初唐洛阳诗坛》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则天是一位特殊的洛阳诗人。对于文学,她"尚文"、"尚用",鼓励提拔文学之士,促使了洛阳"仕诗人"群的产生;她崇尚自然,带领群臣"石淙会饮",开拓了初唐诗歌创作的题材,主张模山范水而不"滞"于山水,为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她的颂诗"追求气势",在初唐洛阳契合了时代的潮流,引领了时代的风范,促成了初唐新精神的萌发,为唐诗盛唐气象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许维娣[9](2007)在《南北文风融合与文化政策对初唐诗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诗歌历时为有唐一代最长的,然而它的发展却非常的缓慢,这其中南北两派文风因面临一次空前的大融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产生前所未有的长期的激荡纷乱。初唐时期政府颁行的文化纲领和政策,因其实施中的局限及其所促生的文学感应具有相对的滞后性都影响唐诗国高潮的降临。(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7年S1期)

付兴林[10](2005)在《论《春江花月夜》在初唐诗坛的开拓之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学嬗变史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脱胎于宫体诗轻艳、细巧之窠臼,成为旧体与新制之间的一道界碑和开启盛唐气象的一座丰碑。从审美价值看,《春江花月夜》第一次集中凸显了五个传统意象——春、江、花、月、夜正面与背面的双重意蕴,并将其精巧而和谐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优美、深美、凄美的意境。从文化层面看,《春江花月夜》对男女之情复归传统又超越传统的演绎,彰显了纯净的生命情怀和这种情怀之于人的生命的动人魅力和永恒价值。(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初唐诗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整个初唐诗坛,毫无疑问,宫廷诗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审视,都居于主流地位,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重新认识整个初唐宫廷诗的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唐诗坛论文参考文献

[1].林静.四杰入蜀后诗风与初唐诗坛复古潮流的发生[J].中国文化研究.2018

[2].袁媛,方艳霞,周晓辉.小议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J].北方文学.2016

[3].李静.武则天的诗歌创作及对初唐诗坛的影响[J].吕梁学院学报.2016

[4].姜琦雪.宋之问诗歌在初唐诗坛上的创新意义[J].山西青年.2016

[5].林静.初唐文士入蜀现象的诗坛反响论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刘玉娥.从嵩山武则天诗碑看初唐诗坛盛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7].李世中.浅谈王绩对初唐诗坛的超越[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8].吴蔚.武则天之文学观与初唐洛阳诗坛[J].湖南社会科学.2011

[9].许维娣.南北文风融合与文化政策对初唐诗坛的影响[J].语文学刊.2007

[10].付兴林.论《春江花月夜》在初唐诗坛的开拓之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  ;  ;  ;  

初唐诗坛论文-林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