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主动照明论文-艾磊

激光主动照明论文-艾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主动照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成像,近红外,激光,夜视

激光主动照明论文文献综述

艾磊[1](2018)在《近红外激光主动夜视照明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激光技术、光电探测器及电子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激光主动成像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激光主动夜视的照明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近红外激光主动夜视的照明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法,涉及到近红外激光主动夜视的照明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这对实际研究应用有很大的参考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罗文[2](2018)在《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主动照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主动照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遥感成像、探测跟踪等领域。然而,大气湍流折射率随机起伏影响主动照明激光波前相位,导致主动照明激光远场光斑呈现随机的散斑分布,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差,照射到目标上的光能量时强时弱,回光光子数强烈起伏,严重影响系统对目标的清晰成像和精确探测、识别、跟踪。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主动照明方法,建立了物理模型并推导了远场光斑分布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单光束和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照明远场光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验证该方法改善(本文来源于《2017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8-04-01)

许倩,鲁伟,卢智勇,奚越力,周煜[3](2017)在《激光主动照明叁维相干偏振成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照明主动偏振成像以自身发射的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可以实现全天时工作,并可以获取被测目标的固有偏振特性,在遥感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光相干叁维全偏振成像系统,与传统的直接探测方式相比,接收机灵敏度有较大提升,获取了回波目标的两路正交偏振图像,为进一步获取目标复反射全偏振特性建立了基础;同时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结合偏振图像,增加了目标探测与识别的新维度。(本文来源于《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9-20)

刘韬,胡玥,董健,申军立[4](2016)在《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跟踪测量系统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设计一套自动化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对跟踪测量视场范围进行主动辅助照明。该系统在0.2~5 km距离处的照明直径均为10 m,计算出其在-20℃及+45℃的温度调焦量,照明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照明不均匀性<15%。通过研究系统像差对照明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设计的调光组进行分析,得到调光组移动量与照明距离之间的理论关系,表明自动调节调光组位置即可实现不同照明距离处的均匀照明。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主动照明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调光组位置,实现跟踪测量视场内的均匀照明,有利于跟踪测量系统对于暗弱目标的探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灿进,石宁宁,孙涛,王锐[5](2016)在《基于光纹特征的激光主动照明图像去模糊》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光学系统离焦、大气扰动、平台振动的影响,激光主动照明系统捕获的图像容易被模糊,而传统的去模糊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复原效果,故本文提出基于光纹特征的盲解卷积复原方法来实现图像去模糊。首先将模糊图像降采样,建立尺度金字塔,在尺度空间查找光纹特征图像块。随后基于激光主动照明图像饱和像素较多的特点,提出新的图像退化模型。最后针对模糊核估计、光纹参数更新、清晰图像复原3个步骤,提出适用的能量函数,迭代复原出无噪清晰图像。搭建了主动照明系统,在捕获的激光主动照明图像上进行了实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复原出清晰图像,而且能有效抑制振铃效应,其客观评价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优于已有的其他算法。(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付益,李沼云,覃良标,童章伟,管宝军[6](2015)在《激光主动照明成像光束整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束整形是实现激光主动照明高质量成像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光束整形技术原理,分析了其光束整形效果,比较了技术方案的优缺点。这对激光主动照明成像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孙涛,王灿进,王锐,王挺峰[7](2015)在《轮廓特征包在激光主动照明识别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结合轮廓转动惯量和特征包(Bo F)算法的激光主动照明目标识别方法。介绍了转动惯量的定义,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轮廓转动惯量特征区域检测方法和轮廓转动惯量局部不变特征提取方法。多尺度轮廓转动惯量特征区域检测方法能够提取出包含轮廓的最小特征区域,而轮廓转动惯量局部不变特征能够很好地描述轮廓的大小、位置、规则度等信息,对于各种图像变换具有不变性,并且计算效率较高。使用Bo F算法统计图像的轮廓转动惯量局部不变特征,生成归一化特征直方图作为整幅图像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Hu矩和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在旋转和仿射变换下的识别率分别提高7.33%和19.08%。(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1期)

陈林,毛茗,林熙烨[8](2014)在《激光辅助照明主动近红外成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激光辅助照明主动近红外成像组件。该组件使用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器件作为夜视光源,通过其在暗场自然环境下的成像验证了光源补光性能和选用的CCD芯片对特定波段光源具有较高的响应度。该组件可实现全天候成像,不受外界照度的制约,可广泛应用于科研、监控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4年03期)

田玉珍[9](2014)在《激光照明主动成像光场闪烁及散斑抑制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照明主动成像,以激光作为发射光源,经大气湍流传输照明目标进行成像。由于照明光源的高相干性,使得其具有指向性好、发散角小以及作用距离远等特点;但同样是由于其相干性,照明光场必须经历大气湍流的微扰以及目标粗糙表面的调制,最终导致目标光场强度在空间域和时间域的随机起伏,光场均匀性被破坏,严重的影响主动成像系统性能,降低系统分辨率。为了提升系统性能,有效的抑制大气引入的湍流闪烁和粗糙目标引入的散斑现象,本论文对目标光场强度不均匀性的统计特性作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抑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以Born和Rytov微扰近似理论为基础,将激光照明主动成像光场的研究分解为两个独立过程:第一,分析由发射光场经Kolmogorov谱弱湍流传输形成照明光场的湍流效应,给出了照明光场的强度均值、相干长度以及闪烁指数;第二,分析自由空间照明光场被粗糙表面目标调制后反射散斑场的统计特性,得到了回波散斑场对比度随表面粗糙度变化的关系,并且建立了对比度关于表面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的函数表达式。(2)以照明光场和回波散斑场统计矩分析结果为基础,从引起光场强度不均匀性的本质出发,利用多光束破坏发射光场相干性及增加目标光场偏振多样性的方法,抑制照明光场湍流闪烁及回波光场散斑现象,建立了能量可调偏振态可调的多光束照明发射光场模型。以迭加场统计分布为基础,讨论了多光束和偏振多样性对照明光场湍流闪烁及回波光场散斑现象的影响,从统计学的角度解释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理论上证明多光束等能量发射,对光场不均匀性的抑制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照明光场闪烁指数减小为单光束的1/N,回波光场的散斑对比度减小为单光束的1/√N;同样分析了照明光场的偏振多样性对湍流闪烁和散斑现象的影响。(3)在理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可变采样的split-step数值仿真光场传输模型。根据折射率起伏变量功率谱密度,以FFT相位屏为基础,形成了Kolmogorov谱大气湍流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计算了照明光场湍流效应;以表面随机高度函数为基础,形成了具有不同粗糙度的高斯型目标表面模型,利用该模型仿真计算了回波散斑场统计特性。在单光束照明光场和回波光场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光束迭加光场的研究,并且与单光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多光束对湍流闪烁和散斑现象的抑制效果。(4)以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计算结果作为依据,搭建了能量可调偏振态可调的多光束照明发射实验系统,以及大气湍流模拟实验系统,并且利用两实验系统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单光束完全偏振照明湍流效应和散斑现象研究;二,多光束完全偏振照明湍流效应和散斑现象研究;叁,多光束部分偏振照明湍流效应和散斑现象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预期相吻合,证明等能量分光对光场不均匀性可以起到最佳抑制效果,并且利用多光束增加光场偏振多样性,将会在多光束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回波光场散斑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4-04-01)

杜睿[10](2013)在《激光主动照明系统仿真平台理论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主动照明是利用采用近红外波段的多束激光对远距离暗目标进行照射的方式,能够为后续系统探测目标提供信标。由于激光能量集中,定向性好,且近红外波段激光隐蔽性好,因而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激光武器和自适应信标等多个领域。由于照明激光在大气中传输,受到大气湍流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波前畸变,影响到靶功率和靶上光斑均匀性;而远场光斑随湍流的时间变化会引起闪烁现象。由于大气传输试验受到大气特性和试验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可重复性低,难以进行探究性的试验研究,利用数值计算对激光主动照明试验进行仿真成为了研究激光照明特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激光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相关理论出发,研究激光照明物理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几种主要算法的性能,并编制仿真程序与外场试验结果进行对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激光大气传输数值计算,从大气湍流相位屏理论出发,研究了在仿真中生成相位屏的叁种主要方法的理论依据,对其生成相位屏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湍流的时间演化条件下,由分型法生成的相位屏最贴近Kolmogorov谱模型,且有着最小的计算时间复杂度;而当考虑相位屏随时间演化时,傅里叶谱迭加法最符合理论模型且运算速度最快。此外在对激光大气传输数值计算得到的波前相位进行分析时,会遇到相位包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AOV网络规划法,较之以前的几种主要解决方法,在高分辨率相位面解包裹情况下有着最佳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其误差率小于1%.2.编制了激光主动照明仿真程序,并将仿真结果同多束照明试验进行对比,从到靶光斑均匀性和闪烁特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果在统计规律上能够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对应,其中仿真计算得到的光强空间分布方差均值为0.2514,时间分布方差均值为0.4292,与试验数据中的0.2746、0.4521相比较为接近。推测引起仿真与试验主要误差的原因是数值计算中用相位屏对大气湍流的近似模拟以及实际试验中光束并非理想高斯光束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3.激光大气传输的仿真属于密集型计算,当仿真分辨率增加时,计算时间将平方级增长。为拓展仿真计算的应用范畴,加快运算速度,设计了利用GPU计算和分布式计算两种加速方案设计,并通由初步尝试,实现傅里叶变换过程的加速,利用GPU加速,计算时间缩短至原有的19.6%;利用4台个人计算机组建局域网进行分布式计算,时间缩短至原有的43%(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激光主动照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主动照明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遥感成像、探测跟踪等领域。然而,大气湍流折射率随机起伏影响主动照明激光波前相位,导致主动照明激光远场光斑呈现随机的散斑分布,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差,照射到目标上的光能量时强时弱,回光光子数强烈起伏,严重影响系统对目标的清晰成像和精确探测、识别、跟踪。本课题提出一种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主动照明方法,建立了物理模型并推导了远场光斑分布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单光束和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照明远场光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验证该方法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主动照明论文参考文献

[1].艾磊.近红外激光主动夜视照明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法[J].照明工程学报.2018

[2].罗文.基于光梯的窄谱激光主动照明技术研究[C].2017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8

[3].许倩,鲁伟,卢智勇,奚越力,周煜.激光主动照明叁维相干偏振成像技术研究[C].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2017

[4].刘韬,胡玥,董健,申军立.激光主动照明光学系统设计[J].中国光学.2016

[5].王灿进,石宁宁,孙涛,王锐.基于光纹特征的激光主动照明图像去模糊[J].光学精密工程.2016

[6].付益,李沼云,覃良标,童章伟,管宝军.激光主动照明成像光束整形技术[J].广东通信技术.2015

[7].孙涛,王灿进,王锐,王挺峰.轮廓特征包在激光主动照明识别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激光.2015

[8].陈林,毛茗,林熙烨.激光辅助照明主动近红外成像系统[J].半导体光电.2014

[9].田玉珍.激光照明主动成像光场闪烁及散斑抑制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

[10].杜睿.激光主动照明系统仿真平台理论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标签:;  ;  ;  ;  

激光主动照明论文-艾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