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报要把握与满足读者心理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如[1](2021)在《《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研究(2015-2020)》文中认为“十三五”期间,《江西日报》紧密联系江西省的实际发展情况,以权威和专业的视角对江西经济发展作了可圈可点的经济报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以《江西日报》2015—2020年经济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从新闻领域、新闻篇幅、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体裁、新闻来源、高频词及新闻语言等多个方面,分析《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及其形成原因、产生效果及可供其他媒体借鉴的启示,并针对其框架特点提出优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具有以下特征:在版面分布上,主要刊登在头版、要闻版等重要版面;报道内容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政策的稳步推进,经济新闻报道数量大,以政经和产经新闻为主;新闻领域全面多样,新闻主题关注民生,紧扣经济建设;报道篇幅以短篇和中篇报道为主;结构上重视“主要事件”,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通讯为辅;新闻来源具有多样性,以官方来源为主;报道倾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并对经济新闻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解读;高频词呈现积极向好态势,新闻语言修辞多元,数据多用在消息和通讯体裁中。《江西日报》在经济报道中紧跟经济政策,报道内容聚焦江西发展并从多方面呈现经济发展情况,重点信息放在重要版面,影响范围广,权威性高,报道领域多元,满足受众需求。《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性实践,为其他省级党报经济新闻报道提供实践示范与借鉴,改善了舆论环境,提升了自身传播力,使经济新闻报道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仍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表现形式上还不够丰富、创新策划力度还不够。其经济新闻报道可通过如下路径予以优化:做足深度报道,回应热点;重视报道策划,增强经济新闻社会性和指导性;提升记者经济知识水平,提高经济报道质量。
李徽[2](2016)在《地市级党报发展战略研究 ——以呼伦贝尔日报为例》文中提出地市级党报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受众最多、分布最广的媒体,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近年来,地市级党报的发展处于严峻的困境。随着各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社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中,将地市级党报通过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是地市级党报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地市级党报发展困境的主要表现、所处的大环境,进而探索解决党报发展困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帮助党报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解决党报发展的困境问题。只有研究出有效的战略和方法,才能使地市级党报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使地市级党报在新时期不落后于其他媒体。
李雪[3](2015)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党报公信力的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报作为我国中央党委的机关报,在大众传播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报作为党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责任,也是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主要阵地,还是分析国家重大发展形势和重大时政新闻的舆论场地。长期以来,党报凭借其较高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着舆论引导,在传媒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主流媒体的地位。但是,随着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由于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强等优势,使得原本就已矛盾重重的传媒市场更加地激烈。面对这一来势迅猛的新媒体,党报慢慢地凸显出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问题,使得党报的公信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虽然这几年来,党报从内容、版面和发行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用报网互动、报网融合的新形式来提升党报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办好党报?如何让党报更好地为党和政府服务,同时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党报如何利用新媒体提升公信力,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依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冲击的大背景,立足于党报,针对党报公信力这一现状,试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融合之道,让党报在新媒体时代迅速站稳脚跟,并提出一些提升党报公信力的路径和方法。本文导言首先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选题意义,对新媒体、党报及党报公信力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当前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介绍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媒介传播环境与党报公信力的构建。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传统媒体环境,梳理党报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另一方面,和传统媒介环境相比,新媒体出现后,党报公信力的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第二章:新媒体时代党报公信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针对第一部分反映的新媒体出现后党报公信力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国外环境、党报自身以及媒介本身三个方面分析党报公信力面临的挑战,同时又指出其各因素带来的机遇。第三章:新媒体时代党报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针对党报公信力面临的各个方面的冲击,笔者以新媒体为出发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报与新媒体相融合,寻求一条合理的、科学的党报公信力的提升路径。文章最后是结语。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的概括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在媒介的融合中,新媒体的“新”只是相对的。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各种媒介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党报作为特殊的媒介,要扬长避短,要依托新媒体壮大自己,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自身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李鹏[4](2015)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播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微博舆论场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各大国家级媒体也纷纷抓住时机,进军微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众多的媒体账号中一枝独秀,被称之为近年来中国新闻界“走转改”活动号召下最接地气、最具灵气的一次微变革。它在开通以来的表现,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受众对于《人民日报》以往的“刻板印象”。这个官方微博账号及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尤其值得关注,探讨和研究。本文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诞生背景和诞生原因入手,依照传播学中经典的“5W”模式对它进行宏观观察,分析总体特征。接着,选取样本,引入荷兰学者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的【人民微议】和【你好,明天】两个常规板块进行深入解析。最后,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价值意义出发,探讨它对其它党报微博的启示。党报的改革要呼应时代,力求创新。各大党报要在现有的操作空间内借鉴和思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创意和风格,走出自己的路子,这也将是媒介融合环境下中国传媒改革的必经之路。
汪家驷[5](2013)在《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践行党报群众观》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要多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作为党的宣传主阵地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党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办报实践中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肩负起党报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党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马溪[6](2012)在《云南州市党报转型研究 ——以《玉溪日报》为例》文中认为地市党报是我国党报系统的中坚力量,也是当代报业结构中的区域性强势媒体。随着省级强势媒体的渗入、区域媒体格局的转换以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市党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态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大多数地市党报在当地的优势地位仍在,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目前云南省州市党报改革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玉溪日报》成功转型,成为了云南省除省会日报外第一家非财政投入超过财政投入的州市党报。本文在对全国地市党报以及云南州市党报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以《玉溪日报》为研究个案,从媒体定位的转变、新闻理念的重塑、新闻资源的开发、媒介平台的建构、经营模式的突破以及改革中遭遇到的矛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深入探究该报的转型之路,进而提出云南州市党报转型的四条路径,即打造区域性第一媒体、形成多向度盈利模式、构建本土化文化传播模式和实现无缝化全媒体对接,以期从学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为云南州市的党报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闫婷婷[7](2012)在《从《辽宁日报》改版看省级党报市场化下的新闻生产》文中指出在媒介市场化背景下,业界评价一份党报办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是“进亭”了?面对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以往靠“吃皇粮”的省级党报显得水土不服,流失了大量的广告和受众群体,被迫处于边缘化状态。在挑战和机遇面前,省级党报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深入挖掘市场化下党报生存规律和竞争策略。省级党报走市场,需要内容先行,在改版大潮中辽宁日报大胆创新,围绕省级党报的新闻内容,抽丝剥茧分析报道、包装、营销过程中,省级党报应该如何生产新闻,做强新闻,从而为新时期的省级党报真正走向市场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运用媒介生态学考察市场化下的省级党报媒介生态环境,意图构建出党报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轮廓;然后,利用SWOT法分析出省级党报在媒体竞争中遭遇到的新闻生产困境,为后文的策略分析提供借鉴;第三,通过研究2009年《辽宁日报》两次成功改版策略和方案,把实践成果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分析总结辽报成功经验;最后,重点论述市场化下省级党报的新闻生产策略,从新闻生产的理念、报道方式、包装策略三个角度入手,总结出可供其它省级党报改革的经验和方法。大胆探讨新形势下省级党报如何做好新闻内容,提升党报的内容品味和质量,发挥出党报的新闻优势;如何通过新闻内容的改革提高党报权威性、关注度和发行量,让省级党报走入报亭零售,走进百姓家庭,让百姓爱看党报。
姚志辉[8](2012)在《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舆论学和新闻学等理论,创新地将经济学中“内生型”概念引渡到党报人才概念中来。通过研究《人民日报》与《湖南日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状况,发现党报较少直接对外招聘人才,而是内部培养,我国党报人才成长是典型的内生型人才成长:由于党报特殊的政治属性,对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有着特殊要求,党报人才只有在内部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党报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这不仅能满足报社人才发展的需要,也能加强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和对报纸的忠诚度及归属感,还能有利于形成内在动力,激励报社内部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斗志,节约党报从外部选拔人才的时间、费用等成本。并且研究发现,党报内生型人才存在对党报高度的认同感、必备的政治鉴别力、整体意识和大局观等特质,这些特质可以从对内生型人才进行报业文化培训、记者走基层、理论学习和素质培养三方面来培养;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模式对党报发展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既保证了党报政治宣传任务的完成和党报办报的社会主义方向,又使党报办报思路严肃有余灵活不足、使党报缺乏办报创新意识;党报内生型人才的规律包括循序渐进规律、政治素质决定规律和业务素质积累规律。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规律为党报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启示主要体现在应确定党报内生型人才公务员编制、制定内生型人才职业规划和构建内生型人才培训机制,通过这些措施,以期培养既熟悉党报文化与运作又了解新闻媒体发展趋势,既精通新闻业务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党报内生型人才。
宋益琮[9](2011)在《从群众视角入手提高党报服务功能》文中认为在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往党报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受众有了较之过去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自由,作为地市党委的机关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对报业市场竞争形势
陈斯雅[10](2011)在《党报人文关怀的探索 ——以《人民日报》1998年洪灾和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为例》文中提出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传媒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目前现在很多党报都存在内容呆板,语言晦涩,题材群众不爱看的缺陷,这与党报的报道过程中不注重考虑对读者的人文关怀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党报报道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日报》对1998年抗洪救灾的报道和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为例,从报道内容、形式和写作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样板分析,总结其报道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合理性和不足,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思考和改进的措施,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从中探讨建立起一种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的模式,发挥党报应有的社会责任,以实现其积极的社会效果。
二、党报要把握与满足读者心理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报要把握与满足读者心理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研究(2015-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
1.2.2 框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1.2.3 《江西日报》及其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
1.3 研究思路、理论与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新闻框架理论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内容 |
第2章《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及其类目建构 |
2.1 2015 年至2020 年《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 |
2.1.1 版面分布:主要刊登在重要版面 |
2.1.2 报道内容:数量较多,以政经和产经为主 |
2.2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类目建构 |
2.2.1 高层框架类目 |
2.2.2 中层框架类目 |
2.2.3 低层框架类目 |
第3章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高层次结构分析 |
3.1 新闻领域:行业广泛,商贸服务和经济政策报道较多 |
3.2 新闻主题:关注民生,紧扣经济建设 |
3.3 新闻篇幅:以短篇和中篇为主 |
第4章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中层次结构分析 |
4.1 报道结构:重视“主要事件” |
4.2 新闻体裁:消息为主,通讯为辅 |
4.3 新闻来源:渠道多元,自采为主 |
第5章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的低层次结构分析 |
5.1 高频词:注重各行业经济发展 |
5.2 新闻语言:善用修辞,活用数据 |
第6章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形成原因及产生效果 |
6.1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形成原因 |
6.1.1 社会经济发展变革 |
6.1.2 党报融合发展 |
6.1.3 民众生产生活需要 |
6.2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产生效果 |
6.2.1 重点信息突出,增强了传播效果 |
6.2.2 密切联系群众,增加新闻可读性 |
6.2.3 满足受众需求,提升了阅读体验 |
第7章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的启示及优化路径 |
7.1 《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的启示 |
7.1.1 紧跟政府政策,将经济报道“本土化” |
7.1.2 数据和图表有机结合增加了可看性 |
7.2 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的优化路径 |
7.2.1 做足深度报道,回应热点 |
7.2.2 重视报道策划,增强经济新闻社会性和指导性 |
7.2.3 提升记者经济知识水平,增强经济报道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地市级党报发展战略研究 ——以呼伦贝尔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地市级党报概述 |
第一节 地市级党报的含义与特点 |
一、地市级党报的含义 |
二、地市级党报的特点 |
第二节 地市级党报的功能属性 |
一、党报的环境监视功能 |
二、党报的信息功能 |
三、党报的监督功能 |
四、党报的宣传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地市级党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影响因素——以呼伦贝尔日报为例 |
第一节 呼伦贝尔日报发展概况 |
一、创立时期的呼伦贝尔日报 |
二、发展中的呼伦贝尔日报 |
第二节 地市级党报的发展困境 |
一、发行范围小、发行量下降 |
二、采编人员队伍不稳定且呈现老龄化现象 |
三、采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四、缺乏严格的人才管理制度 |
五、广告经营艰难 |
第三节 影响地市级党报发展的因素 |
一、政治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三、文化因素 |
四、经济因素 |
五、全媒体时代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市级党报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明确地市级党报的发展方向 |
一、坚持党报本质和舆论导向 |
二、坚持以地区特色为依托 |
三、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功能 |
第二节 开拓地市级党报发展思路 |
一、更新办报理念 |
二、纸媒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展 |
三、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
第三节 创新地市级党报经营策略 |
一、策划活动以扩大传播力 |
二、提高新媒体传播平台运营质量 |
三、开发新闻本土化办报方法 |
四、优化新闻报道模式 |
第四节 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 |
一、充分运用团队激励机制 |
二、改革内部质量考评机制 |
三、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
四、制定岗位培训制度 |
五、制定荣誉激励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新媒体时代提升党报公信力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现状 |
(一)新媒体研究 |
(二)党报研究 |
(三)党报公信力研究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媒介传播环境与党报公信力的构建 |
第一节 传统媒体环境下党报公信力的现状及来源 |
一、党的权威性 |
二、党报的信源优势 |
三、党报的正确行为 |
四、党报的亲和力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
一、虚假报道 |
二、有偿新闻 |
三、“低俗之风” |
四、不良发行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党报公信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一节 从外部环境来看 |
第二节 从党报自身的发展看 |
一、党报自我定位不清晰 |
二、党报部分话语权丢失 |
三、党报从业人员的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容乐观 |
四、采编、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三节 从媒介发展本身来看 |
一、不同信源、传播者对党报公信力的影响 |
二、不同类型的媒介对党报公信力的影响 |
三、媒介与受众的双向传播对党报公信力的影响 |
四、社会环境对党报公信力的影响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提升党报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构建党报公信力 |
一、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二、通过重大典型、突发性事件和热点新闻的报道塑造党报公信力 |
三、通过显示先进化的格调和气派加强党报公信力 |
第二节 明确党报自身定位,提升党报品牌理念 |
一、从内容上:专题报道,立体生动 |
二、从经营上:品牌维护,资本规范 |
三、从管理上:公开用人,监督财物 |
第三节 整合媒介,实现党报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
一、发挥党报的优势,增强党报社会影响力 |
二、规避党报的劣势,实现媒介资源共享 |
三、完善传播方式,实现党报数字化转型 |
第四节 落实各个环节 ,构建完善的党报公信力评估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4)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诞生 |
一、外因:外部环境改变和微博舆论场崛起 |
二、内因:报社内部的创新要求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运作现状 |
一、传播主体 |
二、传播内容 |
三、传播渠道 |
四、传播客体 |
五、传播技巧 |
六、传播效果 |
七、传播噪音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整体特点 |
一、平等挺进,凝聚共识 |
二、设置议程,引导舆论 |
三、关注民生,语态清新 |
四、报博互动,增加活力 |
第三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话语方式分析 |
第一节 理论基础: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 |
一、关于学者梵·迪克 |
二、关于新闻话语分析理论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话语方式分析——文本视角 |
一、体裁:140 字的“言微义重” |
二、词汇:“公”、“民”、“法”至上 |
三、句式:充满感情,明确立场 |
四、修辞:造成张力,以“势”服人 |
第三节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话语方式分析——语境视角 |
一、议题选定:构建共识,聚焦法治民生 |
二、发布时机:转变宣传姿态,引导舆论 |
三、评论视角:公民视角优先,建议批评居多 |
四、评论思想:公民启蒙,坚守理性表达 |
第四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存在的问题及探析 |
第一节 双轨制话语表达的潜在冲突 |
第二节 突发性灾难事件处理不足 |
一、微博新闻信息把关的问题 |
二、独家和核心信息缺失的问题 |
三、报道煽情过度的问题 |
四、小结 |
第三节“政绩观”漩涡中的粉丝数 |
第五章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我国党报微博运作的启示 |
第一节 制度策略 |
一、把微博当成媒体来做 |
二、建立团队和制度保障 |
三、把握好时机和初期情绪 |
第二节 内容策略 |
一、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
二、更适应微博传播 |
三、话语方式得当 |
第三节 运营策略 |
一、注重微博互动 |
二、提升广告的创意 |
第四节 品牌策略 |
一、坚守党报品牌定位 |
二、打造党报微博矩阵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云南州市党报转型研究 ——以《玉溪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云南州市党报的现状描述 |
一、 全国地市党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二. 云南州市党报的发展现状 |
三. 地市党报发展步入转型期 |
第三章 《玉溪日报》的个案解读 |
一、 《玉溪日报》的历史与现实 |
二、 《玉溪日报》的转型实践 |
(一) 媒体定位的转变 |
(二) 新闻理念的重塑 |
(三) 新闻资源的开发 |
(四) 媒介平台的建构 |
(五) 经营模式的突破 |
三、 《玉溪日报》在转型中的冲突与相容 |
(一) 公共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冲突与相容 |
(二) 事业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冲突与相容 |
(三) 新闻属性与宣传属性的冲突与相容 |
第四章 云南州市党报转型路径分析 |
一、 打造区域性第一媒体 |
二、 形成多向度盈利模式 |
三、 构建本土化文化传播模式 |
四、 实现无缝化全媒体对接 |
结论 |
附录一:《玉溪日报》发展纪事 |
附录二:《玉溪日报》部分人员访谈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从《辽宁日报》改版看省级党报市场化下的新闻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文献综述 |
(二) 选题意义和目的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特色 |
(五) 发展趋势 |
一、 省级党报的生态环境分析 |
(一) 政治环境 |
(二) 经济环境 |
(三) 文化环境 |
(四) 技术环境 |
二、 市场化下省级党报的新闻生产困境 |
(一) 《辽宁日报》SWOT 市场竞争力分析 |
1、 优势方面 |
2、 劣势方面 |
3、 机会分析 |
4、 威胁分析 |
(二) 市场化下省级党报的新闻生产困境 |
三、 《辽宁日报》改版背后的新闻变革 |
(一) 第一次版面变革——视觉冲击 |
1、 版面设计:彰显持重感 |
2、 看点导读:提升注意力 |
(二) 第二次内容+传播方式变革——质量提升 |
1、 改进文风,增加信息量 |
2、 策划热点,提高关注度 |
3、 关注文化,重塑责任感 |
4、 报网互动,扩大传播面 |
5、 “一报两版”,创新发行渠道 |
四、 市场化下省级党报的新闻生产策略 |
(一) 新闻生产的理念:三重属性与市场定位 |
1、 三重属性及关系探讨 |
2、 明确市场定位 |
(二) 新闻内容的报道:高度、亲切、责任 |
1、 权威新闻树立党报高度 |
2、 民生新闻体现党报贴近性 |
3、 文化新闻体现党报责任感 |
(三) 新闻生产的包装与发行:创新设计、有效发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8)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
1.4.1 内容框架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党报内生型人才概念的提出及其成长的必然性 |
2.1 《人民日报》的人才成长状况 |
2.1.1 《人民日报》人才流动情况 |
2.1.2 《人民日报》人才成长方式 |
2.2 《湖南日报》的人才成长状况 |
2.2.1 《湖南日报》人才流动情况 |
2.2.2 《湖南日报》人才成长方式 |
2.3 党报内生型人才概念的提出 |
2.4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的必然性 |
2.4.1 政治素质决定内生型人才成长 |
2.4.2 严谨的理论修养决定内生型人才成长 |
2.4.3 党报文化决定内生型人才成长 |
第3章 党报内生型人才特质及其成长环境 |
3.1 党报内生型人才的特质 |
3.1.1 对党报文化高度的认同感 |
3.1.2 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
3.1.3 整体意识和大局观 |
3.2 党报内生型人才特质的形成 |
3.2.1 报业文化培训 |
3.2.2 记者走基层 |
3.2.3 理论学习和素质培养 |
3.3 党报内生型人才的成长环境 |
3.3.1 党报内部的政治环境 |
3.3.2 党报内部的管理环境 |
3.3.3 党报内部的文化环境 |
第4章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动力与规律 |
4.1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动力 |
4.1.1 党报赋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
4.1.2 党报工作的稳定性 |
4.2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规律 |
4.2.1 循序渐进规律 |
4.2.2 政治素养决定规律 |
4.2.3 业务素质积累规律 |
第5章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模式对党报发展的作用 |
5.1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模式对党报发展的积极作用 |
5.1.1 保证党报政治宣传任务的完成 |
5.1.2 保证党报办报的社会主义方向 |
5.1.3 促使党报办报风格的形成 |
5.2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模式对党报发展的消极作用 |
5.2.1 使党报办报思路严肃有余灵活不足 |
5.2.2 使党报缺乏办报创新意识 |
第6章 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规律带来的启示 |
6.1 确定党报内生型人才公务员编制 |
6.2 制定内生型人才职业规划 |
6.2.1 内生型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
6.2.2 内生型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
6.3 构建内生型人才培训机制 |
6.3.1 内生型人才成长培训方式 |
6.3.2 加强党报内生型人才忠诚度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从群众视角入手提高党报服务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从群众视角入手, 写“活”会议新闻, 让群众喜欢读, 从而提高地方党报的服务功能。 |
二、从群众视角入手贴近生活, 关注社会新闻, 提高地方党报服务群众的功能。 |
(10)党报人文关怀的探索 ——以《人民日报》1998年洪灾和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文献综述 |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2章 党报人文关怀的内涵 |
2.1 人文关怀的内涵 |
2.1.1 目前业界的理解 |
2.1.2 笔者的观点 |
2.2 党报的人文关怀 |
2.2.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 |
2.2.2 党报在报道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
第3章 党报人文关怀的个案分析 |
3.1 时间的界定 |
3.2 报道内容 |
3.2.1 报道的重点放在政府关怀和部委措施以及救援安置、灾后重建上 |
3.2.2 普通群众的力量在近年的报道中得到有力的凸显 |
3.2.3 迅速通报受灾情况,但是对于灾情的报道还是较少 |
3.2.4 跳出灾难的本身,更关注灾难后人们的成长和发展 |
3.3 报道类型 |
3.3.1 消息的采写 |
3.3.2 通讯的采写 |
3.3.3 评论的采写 |
3.3.4 图片的运用 |
3.4 写作风格 |
3.4.1 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更有技巧地在事件中渗透国家的方针政策 |
3.4.2 第一人称叙述、引语的使用增加了报道真实性和可信性 |
第4章 党报更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建议与思考 |
4.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报体现人文关怀的基石 |
4.2 及时做到信息公开,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
4.3 用平等的视角来加强报道的贴近性 |
4.4 扩大党报的深度和内涵 |
4.4.1 加强深度报道意识 |
4.4.2 充分发挥党报评论的作用 |
4.5 报道手法要不断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党报要把握与满足读者心理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日报》经济新闻报道框架研究(2015-2020)[D]. 李少如.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地市级党报发展战略研究 ——以呼伦贝尔日报为例[D]. 李徽. 黑龙江大学, 2016(06)
- [3]新媒体时代提升党报公信力的路径研究[D]. 李雪. 华东政法大学, 2015(05)
- [4]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播问题研究[D]. 李鹏. 广西民族大学, 2015(11)
- [5]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践行党报群众观[J]. 汪家驷. 党建, 2013(09)
- [6]云南州市党报转型研究 ——以《玉溪日报》为例[D]. 马溪. 云南大学, 2012(06)
- [7]从《辽宁日报》改版看省级党报市场化下的新闻生产[D]. 闫婷婷. 渤海大学, 2012(10)
- [8]党报内生型人才成长研究[D]. 姚志辉. 湖南大学, 2012(03)
- [9]从群众视角入手提高党报服务功能[J]. 宋益琮. 城市党报研究, 2011(05)
- [10]党报人文关怀的探索 ——以《人民日报》1998年洪灾和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为例[D]. 陈斯雅. 广西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