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学,水声通信,高速通信,正交频分复用
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论文文献综述
马旭卓,方尔正[1](2014)在《单矢量差分幅度相移键控正交频分复用水声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不牺牲通信带宽利用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水声通信质量,在描述高阶差分幅度相移键控调制技术和单矢量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基于矢量水听器和高阶差分调制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体制中的高速水声通信系统。根据实际水域声速梯度真值,利用信道仿真软件建模实际水声信道,仿真研究通信系统在此信道下的通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矢量水听器采集的声压和振速通道信号进行p+3vc线性联合处理可获得增益,单矢量差分幅度相移键控OFDM通信系统比标量差分幅度相移键控OFDM系统的通信效果有明显改善,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毕伟,席丽霞,张晓光,张文博[2](2014)在《用π旋转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提升100Gb/s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光通信系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π旋转型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应用于100Gb/s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PDM-DQPSK)光通信系统中,进行了相应的数值仿真和性能分析比较,其中采用打孔技术得到了高码率的改进码型,并在纠错性能方面与原始码型进行了对比。在译码方面,推导了PDM-DQPSK系统的卡方统计模型,并与高斯统计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码率为0.5的π旋转型LDPC码在采用卡方统计信道概率模型时性能最佳,可使系统光信噪比(OSNR)在14.2dB时保证误码率(BER)在10-9以下;在2dB的OSNR代价情况下,系统可容忍102ps/nm的色度色散(CD)、18ps的一阶偏振模色散(PMD),以及4.88×10-2 rad的非线性引起的最大相位偏移,由此可知π旋转型LDPC码可以极大地提高高速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4年01期)
刘磊,肖江南,唐进,何晶,陈林[3](2013)在《相干光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系统中改进的Gardner定时恢复方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由于色散(CD)和采集信号时钟偏差导致了位同步的不准确,影响整个数字接收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相干光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QPSK)信号的改进型Gardner定时恢复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自身特点以及由传输系统中色散而产生的码间干扰的特征,融合了信号时域和频域信息,来降低色散和噪声对时钟恢复的干扰。对40Gb/s偏振复用相移键控(PM-DQPSK)信号传输相干检测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抵抗色散影响,具有较好的抖动性能。(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熊勇[4](2011)在《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光纤到户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现有的光传输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需求,单信道100Gbps及以上的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开关键控调制格式受限于自身特性并不能满足高速传输系统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新型调制格式相继出现并迅速成为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PDM-DQPSK)由于具备很多优势,已经成为下一代高速光传输系统中最受关注的调制格式。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了PDM-DQPSK信号传输特性的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文献报道,综述了PDM-DQPSK调制格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介绍光调制技术和偏振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PDM-DQP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作了分析,并比较了偏振态不同的表示方法。(2)理论上研究和分析了偏振模色散(PMD)和偏振相关损耗(PDL)对偏振复用信号产生的影响。其中,PMD加剧了信号偏振态的随机性,而PDL破坏了偏振正交性,都会增加偏振解复用的难度。(3)基于VPI仿真软件比较了时隙对准和时隙间插的PDM-DQPSK信号在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和非线性等不同传输损伤单独和同时作用下的传输特性,分别考虑了单信道和多信道工作的情况。结果表明,时隙间插信号由于非线性容限高,更适合长距离传输。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还对单信道时隙对准的PDM-DQPSK传输系统链路中色散和非线性等参数的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系统的传输性能得到很大改善。(4)实验研究了时隙对准和时隙间插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PDM-DPSK)信号的传输特性,并实验验证了偏振解复用信号的射频谱与解复用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偏振跟踪技术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文爱军,吕亮,杨蕾,尚磊,李晓军[5](2010)在《一种新的光反转归零码-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光反转归零码-差分正交相移键控(IRZ-DQPSK)调制方案,该方案所产生的IRZ信号相位连续,易于与相位调制信号相结合,占空比和消光比均可调。并仿真分析了单信道40 Gb/s长距离传输时,自相位调制(SPM)对幅移键控-差分正交相移键控(ASK-DQPSK)与IRZ-DQPSK两种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40 Gb/s长距离传输时,IRZ-DQPSK具有更好的抗SPM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0年11期)
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π旋转型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应用于100Gb/s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PDM-DQPSK)光通信系统中,进行了相应的数值仿真和性能分析比较,其中采用打孔技术得到了高码率的改进码型,并在纠错性能方面与原始码型进行了对比。在译码方面,推导了PDM-DQPSK系统的卡方统计模型,并与高斯统计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码率为0.5的π旋转型LDPC码在采用卡方统计信道概率模型时性能最佳,可使系统光信噪比(OSNR)在14.2dB时保证误码率(BER)在10-9以下;在2dB的OSNR代价情况下,系统可容忍102ps/nm的色度色散(CD)、18ps的一阶偏振模色散(PMD),以及4.88×10-2 rad的非线性引起的最大相位偏移,由此可知π旋转型LDPC码可以极大地提高高速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论文参考文献
[1].马旭卓,方尔正.单矢量差分幅度相移键控正交频分复用水声通信研究[J].兵工学报.2014
[2].毕伟,席丽霞,张晓光,张文博.用π旋转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提升100Gb/s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光通信系统性能[J].中国激光.2014
[3].刘磊,肖江南,唐进,何晶,陈林.相干光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系统中改进的Gardner定时恢复方法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3
[4].熊勇.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文爱军,吕亮,杨蕾,尚磊,李晓军.一种新的光反转归零码-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案[J].中国激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