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白冰[1](2022)在《创新 探索 思考——《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文中指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2021年初出版的一部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收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6683个常用词。文章对该词典的性质、规模、编纂动因等情况进行介绍,举例说明词典特色,并对编纂出版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詹超[2](2021)在《论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的题材》文中提出蒙古族汉语小说作为蒙古族汉语书写中的重要文学体裁,成为展示蒙古族民族生活的重要窗口。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立足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题材方面摆脱以草原题材为主的单一模式,广泛地涉足其他现代题材,体现出了对时代声音、文化根源、环境保护的探索和深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彭泽润,阳繁,蒋语嫣,吕可,胡湘宇[3](2021)在《中国共产党把愚民变成化民领导中国语言现代化事业》文中提出百年中国共产党推动了百年中国语言现代化,百年中国语言现代化助力了百年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总是想着人民的幸福,才能打倒国民党,建立新中国,才能把封建社会的愚民政策转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化民政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可以从7个语言现代化得到印证:语言关系和谐化,口头语言共同化,书面语言口语化,表意文字简便化,文字体制表音化,文本格式清晰化,信息处理电脑化。

李泉[4](2021)在《再论汉语国际化规划》文中研究说明伴随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汉语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汉语国际化规划就是对这种进程中学科内外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预判、指引方向,并提供相关的资源、策略和方案。汉语国际化规划是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和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本文探讨了汉语国际化规划的目标、原则和理念,并从国内规划、国外规划、模式规划、教法规划、应用规划等角度,进一步展示汉语国际化规划的问题与内容。文章还从学科规划的角度讨论了近来热议的学科名称问题,希望能有助于促进本学科名称与理解的共识形成,更好地构建本学科的学术话语体系。

张言军[5](2021)在《叠加、强化式“X以来”的构成限制、形成动因及其历时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通常情况下,"X以来"都是单一视角的表达,即X为单纯的时点,或为单纯的时段。而"时点1+时点2+以来"则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时点并置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种叠加式的组配格式;"时点+时段+以来"则是一种强化式的组配格式,即将"时点+以来"所表达的时间范围又以明确的时段词语在结构中重现出来,造成了语义上的强化。从构成上看,叠加式中"时点1"只能是名词性时点,"时点2"只能是动词性时点;强化式中"时点"只能是动词性时点,"时段"只能是名词性时段。说写者在叙述中采用这种叠加、强化式的组配格式,是为了满足不同的语用需求而做出的创新。从历时层面来看,叠加式在六朝时既已出现,而强化式则直到清代才形成。

张祺[6](2021)在《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文中提出边缘群体通常是他者再现和社会动员的对象,很少被看作媒介生产的主体。但是在社会转型和技术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自发的集体影像生产。例如贵州西部苗语方言区的群众使用族群自身语言、自行生产、在族群内部流通消费的苗语影像。这些自发的影像生产活动表明,边缘群体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力,改变了媒介生产和使用中的角色设定。本文基于在贵州、福建等地对苗语影像传播过程的多点民族志观察,描述了苗语影像的生产组织和传播过程;说明了西部苗族农民工群体借助苗语影像生产形成的跨空间族群网络;阐释了西部苗族农民工群体使用苗语影像重新想象和建构族群身份与族群"传统"的具体过程。通过对苗语影像的形态、产生的条件以及功能的探索,提出苗语影像是一种大众文化工业之外,也是在专业主义范畴之外的"草根媒介"的理解方式。研究表明,在大众媒介与另类媒介之外存在边缘群体自发的集体媒介生产——草根媒介的形态。作为媒介生产主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够利用影像生产和消费来自我建构族群身份,建构他们的集体身份。

刁晏斌[7](2021)在《论“汉语欧化史”》文中提出文章提出"汉语欧化史"概念,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提出依据,包括认识与事实两个方面的基础;二是意义和价值,主要涉及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三是研究内容,包括"完成时""进行时""起始时"和"将来时"的研究四个方面。汉语欧化史并非基于传统认识所作的划分,而是内涵非常丰富,同时也是非常独特的语言史类型。对汉语欧化史的建构,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赖丽琴,李红满,王媛媛[8](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对外汉语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中国知网中的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工具,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的11550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978~2019年间,对外汉语文献经历了从最初的恢复阶段,到快速增长阶段,到目前的发展减缓阶段。核心区的刊物有14种,共有71位核心作者,发文机构有152个。对外汉语的研究热点在近四十年中经历了从学科定位到教学对象研究,再到教材编写、语言要素教学的变化,近些年的研究主要倾向于课堂教学中的情况。

成航,张子如[9](2021)在《新时期日源外来词语言特点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日源外来词传入中国可分为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至五四运动时期,另一个是1978年之后,即改革开放至今。中日间语言的相互影响是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一种体现,本文着眼于日源外来词流入的第二个高潮时期,从词性、分布领域、构词类型以及借入类型四个方面对日源词新词的语言特点进行探讨分析。

谢留文[10](2021)在《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汉语方言事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我国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汉语方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二、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论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的题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与民族:传统主题的新突破
    (一)新时代的号角:为时代而歌
        1. 揭露历史浩劫伤害
        2. 描写时代变革步伐
    (二)新草原的旋律:为民族谱曲
二.寻根与现代:新问题下的民族焦虑
    (一)寻找民族根源
    (二)都市中的蒙古人
    (三)荒漠的草原和草原文化的荒漠

(3)中国共产党把愚民变成化民领导中国语言现代化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语言现代化的性质和7大任务
二、党的心中有人民才会高度重视中国语言现代化
三、语言生活和谐化促成中华民族融合实现复兴
四、口头语言共同化促成中国人民出现共同心声
五、书面语言口语化促成国家文化载体充满活力
六、表意文字简便化促使文盲古国走向文化强国
七、文字体制表音化为古老汉字增添新的翅膀
八、文本格式清晰化促进文字还原口语更加逼真
九、信息处理电脑化促进汉语追赶智能时代脚步

(5)叠加、强化式“X以来”的构成限制、形成动因及其历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〇 引 言
一 使用频率及其构成限制
    1.1 叠加式“时点1+时点2+以来”的使用频率及其构成限制
        1.1.1 使用频率
        1.1.2 构成限制
    1.2 强化组合“时点+时段+以来”的使用频率及其构成限制
        1.2.1 使用频率
        1.2.2 构成限制
二 叠加、强化式组配格式的形成动因
    2.1 “时点1+时点2+以来”双时点组配格式的形成动因
    2.2 强化式组合“时点+时段+以来”的形成动因
三 叠加、强化式组配格式的历时发展
    3.1 叠加式组配格式“时点1+时点2+以来”的历时发展
    3.2 强化式组合“时点+时段+以来”的历时发展
四 结 语

(6)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转型与技术变迁中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
    (一)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与传播
        1. 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
        2. 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与传播研究
    (二)影像生产与边缘群体
        1. 技术变迁打破影像工业化生产壁垒
        2.“民间影像”中的边缘群体
        3. 影像行动主义中的边缘群体
        4. 国内农民工群体自发的媒介生产
    (三)社会转型与边缘群体集体身份建构
二、苗语影像与“我们家这种族”
    (一)“发现”苗语影像
    (二)语言与族群边界
    (三)文本与族群身份
        1. 苗语影像文本内容特征
        2. 苗语影像文本的影像叙事特征
    (四)流通与族群网络
        1. 流通范围:跨地域族群网络
        2. 接受过程:使用情境与族群身份
三、苗语影像与集体身份建构过程
    (一)获取:以社会创新突破结构限制
        1. 技术采用:嵌入本地文化资源的适宜技术组合
        2. 生产组织形式:以有偿交换为核心的合作生产
    (二)产用过程:朝向集体行动者的媒介生产
    (三)挑战:以自我建构消解他者建构
        1. 对他者建构族群身份的意义翻转
        2. 传承与创新:被谁发明的族群传统?
        3. 学习与利用族群身份改变群体形象
四、草根媒介与集体身份建构
    (一)苗语影像个案拓展:草根媒介的提出
    (二)草根媒介:自我身份的生产空间
    (三)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建议

(7)论“汉语欧化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语欧化史的提出依据
    (一)汉语欧化史的认识基础
    (二)汉语欧化史的事实基础
二、汉语欧化史的意义和价值
    (一)汉语欧化史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第一,对汉语欧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对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汉语欧化史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三、汉语欧化史的研究内容
    (一)“完成时”研究
    (二)“进行时”研究
    (三)“起始时”研究
    (四)“将来时”研究
四、结 语

(8)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对外汉语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文献来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筛选
        (2)分析工具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研究文献增长与分布情况
    (一)文献数量及阶段分析
        1.1978~2019年对外汉语研究文献增长情况
        2.1978~2019年对外汉语文献阶段划分
        (1)1978~1989年:恢复和初步发展阶段,一共发文125篇。
        (2)1990~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一共发文6182篇。
        (3)2013~2019年:发展放缓阶段,一共发文5368篇。
    (二)文献所在刊物分布
    (三)文献的发文机构分布
四、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研究作者发文情况
    (一)作者发文量分析
    (二)作者文献被引分析
    (三)作者合作情况分析
五、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分析
    (一)研究的热点
        1.高频关键词
        (1)留学生
        (2)教学、汉语教学
        (3)汉语国际教育
        2.高中心度关键词
        3.关键词聚类
    (二)研究的方向
六、小结与展望

(9)新时期日源外来词语言特点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日源外来词
    (一)日源外来词的概念界定
    (二)日源外来词传入的两次高潮
        1. 第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
        2. 第二次:改革开放至今
三、新时期日源外来词的语言特点
    (一)语法特点
    (二)语义特点
    (三)构词特点
    (四)借入类型
四、结语

(10)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汉语方言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汉语方言调查
贰 汉语方言普查与汉语方言学科体系的建立
叁 改革开放与汉语方言事业的发展壮大
    一. 绘制《中国语言地图集》。
    二. 编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三. 首次出版汉语方言有声资料。
    四. 大型方言志丛书和综合调查报告大量出版。
    五. 汉语方言的多维度研究。
肆 新世纪汉语方言事业的繁荣发展
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汉语方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四、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 探索 思考——《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J]. 白冰. 辞书研究, 2022(01)
  • [2]论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的题材[J]. 詹超. 文学教育(上), 2021(12)
  • [3]中国共产党把愚民变成化民领导中国语言现代化事业[J]. 彭泽润,阳繁,蒋语嫣,吕可,胡湘宇. 大理大学学报, 2021
  • [4]再论汉语国际化规划[J]. 李泉. 语言教育, 2021(04)
  • [5]叠加、强化式“X以来”的构成限制、形成动因及其历时发展[J]. 张言军. 汉语学报, 2021(04)
  • [6]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 张祺.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1(01)
  • [7]论“汉语欧化史”[J]. 刁晏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8]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对外汉语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赖丽琴,李红满,王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05)
  • [9]新时期日源外来词语言特点考察[J]. 成航,张子如. 今古文创, 2021(35)
  • [10]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汉语方言事业[J]. 谢留文. 方言, 2021(03)

标签:;  ;  ;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