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线阵列校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assive,MIMO,5G,校准
天线阵列校准论文文献综述
王波,栾帅,邱涛,郭爽楠[1](2019)在《5G Massive MIMO天线阵列校准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Massive MIMO天线是5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通过3D波束赋形技术实现系统按需覆盖,为保证赋形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天线阵列的校准成为5G Massive MIMO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目前行业内容的研究进展,探讨适用于5G天线的校准方法,并探讨了引起校准误差的主要因素,可为后续校准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邮电设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于文,陈昌年[2](2018)在《射频仿真实验室阵列天线物理校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射频仿真实验室建设的需要,针对射频仿真实验室阵列天线位置和姿态的物理校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物理校准方法。首先,建立了射频仿真实验室阵面坐标系,对球形阵面叁元组阵列天线坐标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阵列天线球面坐标的严密算法;其次,围绕物理校准流程,对全站仪的安装方式、观测方法、测试数据归算方法及阵列天线六自由度的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以球形阵面半径为18 m和30 m两个大型射频仿真实验室的物理校准结果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精确位置计算方面的效果。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工程应用价值,已在多个此类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李阳,左芝勇,彭涛,康荣雷[3](2018)在《导航卫星阵列天线的快速现场系统校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列天线接收处理全球卫星导航信号时,由于天线和射频前端的非理想性,会在不同方向卫星信号中引入不同的载波相位偏差,从而破坏卫星导航接收机距离观测量准确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卫星导航阵列天线的快速现场系统校准算法。校准过程分为通道校准和天线校准:通过开机和周期进行的通道校准实现阵列天线接收射频前端的通道响应测量;通过与接收处理不同卫星基带数据的数字接收机配合,实现阵列天线的现场阵列流形矢量校准。仿真验证了所提校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游红[4](2018)在《存在相位校准误差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角度估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微波频段的频谱资源紧张,毫米波通信技术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毫米波频段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实现Gbps级别的无线传输速率;其波长短的特性使可其在较小的物理尺寸上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实现波束赋形,从而获得高增益以弥补高频段上的严重路损和衰落。由于波束赋形技术需要精确的方位信息,因此角度估计成为毫米波通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的天线阵列普遍存在较大的阵元初始相位校准误差,这将严重影响角度估计与波束赋形的性能。本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重点研究在毫米波通信中,天线阵列存在较大的相位校准误差条件下的角度估计。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1)分析了常见阵列误差的来源与表现形式,并重点对相位校准误差进行建模,获得相位误差条件下的天线接收信号模型;基于上述信号模型,分析了相位误差对经典的子空间类角度估计算法—MUSIC算法和ESPRIT算法的性能影响;然后以ESPRIT算法为基本算法,理论分析角度估计误差与天线阵元数、角度分布和相位校准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2)通过分析相位误差自校正算法存在的性能对初始相位值敏感的缺陷,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一是初始相位改进方案:根据接收数据的协方差矩阵斜对角线上相邻元素包含相同的角度信息和不同的相位误差信息这一特性,建立方程组求解相位误差(文中称作协方差自校正算法),并以求得的结果作为迭代自校正算法的初始相位值,此改进方案可在大相位误差下仍获得更好的性能。二是重构性能改进方案:通过判断重构性能的好坏从零相位和协方差自校正算法估计值中选取更合适的值作为迭代初始相位,此方案可在不同相位误差下均获得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4)
陈柏燊[5](2017)在《阵列天线设计及非线性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雷达系统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气动布局和隐身性能,要求相应的天线阵列与载体表面齐平,甚至嵌入到载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天线阵列的辐射范围只能覆盖到与载体表面垂直的方向,而很难在前后方向产生有效的辐射。同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还需要阵列天线有一定的前向或后向辐射抑制。根据以上的指标,本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圆柱载体的共形微带阵列,该阵列具有低剖面、良好的辐射前后比,并与载体共形等优点。在该设计中,选择以微带八木天线为阵列的基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PSO粒子群优化算法,改善端射性能。同时着重研究了馈电网络辐射泄漏对阵列方向图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相关的电磁仿真软件,完成了阵列天线的设计。另一方面,相控阵天线的校准对于保证相控阵天线的辐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改良的新型校准算法。在这些算法中,直接测试的数据和最后所要求解的物理量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所以可以把这些方法统称为非线性校准算法。校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阵列单元激励误差对方向图的影响众所周知,激励单元的误差会对方向图产生影响。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切比雪阵列为例,讨论了不同情况的激励误差(幅度误差、相位误差、幅相误差)对方向图的影响。2、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旋转电矢量法快速傅里叶变换能够将离散的点变换成连续的曲线,将快速傅里叶变换引入旋转电矢量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移相器和外界噪声引入的误差。提高测试精度。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3、互耦旋转电矢量法将互耦校准法和旋转电矢量法相结合,使该方法同时具有在线校准和只需要测量电场幅度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便捷性。4、基于余弦定理的相位测试法基于余弦定理的测试方法利用叁角形余弦定理测试出各单元的相位,测量一个单元通道只需要测试四次。相比于传统的旋转电矢量法,大大减小测试时间,同时也保留了只需要幅度测量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31)
唐晓雷,张令坤,陈飞[6](2016)在《通道幅相误差对数字阵列天线性能影响及校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低副瓣数字阵列天线性能,需要对阵面通道幅相误差进行校准。针对此问题,定性分析了通道幅相误差、阵面通道数与数字阵列天线主要性能(副瓣电平、波束指向、增益)的相对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通道间幅相误差越大,副瓣电平、波束指向、增益越差;通道数越多,副瓣电平、波束指向受通道误差影响越小,而增益受通道幅相误差的影响与阵面通道数无关。结合数字阵雷达实际使用中阵面通道幅相误差修调问题,重点研究了通道误差测量方法。给出了利用内监测法和中场测量法进行通道误差测量的原理、实现方法及适用条件,该2种通道误差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互补手段使用。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数字阵列幅相误差校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校准前后,通道幅相误差分别由2 d B和20°变为0.4 d B和2°,满足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鲍健慧[7](2015)在《自适应阵列天线互耦校准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列天线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众多领域。然而,随着小型化及宽带化需求的增加,互耦对阵列性能的影响不容忽略。由于互耦的影响,可能导致雷达分辨力降低、测向误差增大、干扰零陷抬高以及波束指向偏离等不良后果。为了提高阵列天线的性能并适应更广泛的应用,研究互耦校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上研究背景开展了阵列天线互耦校准方法的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阵列互耦产生的机理及分析方法,总结了已有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互耦校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宽带阵列互耦校准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分析了互耦机理及已有互耦校准方法的基础上,从电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互耦校准方法——单元方向图重建法。该方法利用单元孤立方向图和单元阵中方向图的差异,建立互耦矩阵的求解方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实现互耦校准矩阵的求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阵列单元形式一致的简化单元方向图重建法表达式。2.针对全向天线及定向天线阵列开展了互耦校准的研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阵列天线的互耦校准。实现了对不同阵列单元、不同阵列形式的互耦校准研究。具体研究了全向、定向及线极化、圆极化等天线单元形式。研究的阵列形式包括线阵、圆阵及共形阵等。并将单元方向图重建法运用到一维和二维DOA估计算法中,实现了对阵列接收信号的校准,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互耦校准方法的有效性。3.在单元方向图重建法的基础上,结合自校正方法的思想,提出了根据来波信号方向自适应的选择拟合区域对信号进行互耦校准的方法。该方法与MUSIC算法相结合,通过交替迭代实现了宽角度DOA估计。在此基础上,将提出的方法用于一维线阵、二维L形阵列的互耦校准,实现了一维和二维DOA的精确估计。4.提出了采用插值法实现宽带阵列互耦校准的方法。针对宽带信号耦合矩阵参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基于单元方向图重建法,提出采用保形分段Hermite插值法实现宽带互耦校准。仿真设计了宽带对称振子并用其构成八元均匀圆阵,DOA效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5.研究了互耦对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利用加载枝节和改变地板缝隙的方法分别设计了两款小型化多频缝隙天线,并用其构成MIMO阵列。利用单元方向图重建法实现对MIMO阵列天线互耦矩阵的求解,针对瑞利衰落信道开展互耦对信道容量影响的研究。6.搭建了系统实验平台,利用DOA估计实验完成对单元方向图重建法的验证。该实验平台包括天线阵列、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等。针对单极子天线阵列及微带天线阵列,进行DOA估计实验,分析对比了不同情况下的DOA估计结果,验证了单元方向图重建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11-01)
严文发,贾全,刘诗虎,余想[8](2014)在《未校准天线阵列对其覆盖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列天线以其良好的空间复用与分集特性,成为TD-SCDMA、LTE、LTE-A以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天线阵列位置偏差以及相位抖动,极易带来有效信号波束主瓣指向的偏差,在缩小有效覆盖的同时,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分析天线阵元间距变化与所加载信号矢量相位偏差对覆盖性能的影响,对于未来多用户系统网络规划与布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杨博,刘宁,李南京,陈卫军[9](2014)在《无人机共形阵列天线的自校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人机机身和机翼上共形安装天线阵列时,由于形变和振动的影响,阵列天线阵元位置将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引入阵元相位误差,导致天线性能显着下降。本文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可以在不增加任何附加设备的情况下对阵元相位误差进行估计,适合于对地观测雷达系统,通过对各阵元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即可估计出相位误差并进行补偿。仿真试验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2014(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09-15)
杨雷明,李强,孙广俊[10](2014)在《阵列天线近场校准方法及在波束形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相控阵天线阵列由于天线口径很大,给天线远场测试带来很多困难,天线近场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在实际工程中利用天线近场测试方法对大型天线阵列的幅相误差进行了测试及校准。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阵列天线的一致性。波束形成后,相对于接收机闭环校准,天线误差校准可以明显降低旁瓣,并且测角偏差明显减少,在短波低频段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天线阵列校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射频仿真实验室建设的需要,针对射频仿真实验室阵列天线位置和姿态的物理校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物理校准方法。首先,建立了射频仿真实验室阵面坐标系,对球形阵面叁元组阵列天线坐标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阵列天线球面坐标的严密算法;其次,围绕物理校准流程,对全站仪的安装方式、观测方法、测试数据归算方法及阵列天线六自由度的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以球形阵面半径为18 m和30 m两个大型射频仿真实验室的物理校准结果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精确位置计算方面的效果。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工程应用价值,已在多个此类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线阵列校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波,栾帅,邱涛,郭爽楠.5GMassiveMIMO天线阵列校准方法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9
[2].于文,陈昌年.射频仿真实验室阵列天线物理校准方法[J].测控技术.2018
[3].李阳,左芝勇,彭涛,康荣雷.导航卫星阵列天线的快速现场系统校准算法[J].电讯技术.2018
[4].游红.存在相位校准误差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列角度估计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5].陈柏燊.阵列天线设计及非线性校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唐晓雷,张令坤,陈飞.通道幅相误差对数字阵列天线性能影响及校准[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6
[7].鲍健慧.自适应阵列天线互耦校准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8].严文发,贾全,刘诗虎,余想.未校准天线阵列对其覆盖性能的影响分析[J].通信技术.2014
[9].杨博,刘宁,李南京,陈卫军.无人机共形阵列天线的自校准算法[C].2014(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大会论文集.2014
[10].杨雷明,李强,孙广俊.阵列天线近场校准方法及在波束形成中的应用[J].火控雷达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