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古思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纲,复古,《张由墓志》,由唐入晋
复古思潮论文文献综述
包文运[1](2019)在《由唐入晋:两宋之际书法复古思潮的嬗变——以《张由墓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由墓志》书刻俱佳,且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见不多的宋碑精品。通过对《张由墓志》的考证,可进一步推动目前对德兴张氏家族的研究。观墓志书法,其笔法和气息均明显带有晋唐楷书的特征,为两宋交替之际士人楷书"由唐入晋"提供了实物佐证,客观上也证明了南宋"复古"风潮,是北宋末年孕育产生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9年12期)
毛劲羽[2](2019)在《从张以宁看元末明初复古思潮对诗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以宁是一位历经元明两代的文人,在元代后期的文坛上就有较大影响,入明以后,在明初的文坛和政坛也名噪一时,是闽中派的先导。本文主要从元末明初的复古思潮和社会背景出发,研究其对张以宁诗文及文学主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3期)
陈昌云,张迪迪[3](2019)在《论明代徽州的文学复古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叁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鹤[4](2019)在《赵孟俯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赵孟俯可谓是书坛旗帜,是元代书法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他以官居一品、名满四海、荣际五朝的权威地位,成为当时书坛的主流,整个元代书法受他的书风笼罩。赵孟俯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矫正了南宋书法时风的流弊,赵孟俯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元代书家大多受其宗法晋人书法观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赵氏书家群。(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02期)
王斯怡[5](2018)在《文学复古思潮对古代文学发展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时期的祭祀、先祖崇拜和神话传说,是复古思想的起源,后来历史文学复古运动者的革新,都是打着复古之名而进行的,复古与革新和谐共存。在中国文学史上,复古思潮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儒家思想信奉的是文学复古的来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8期)
张明[6](2017)在《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是指供职于翰林国史院、集贤院、秘书监、国子监以及奎章阁、宣文阁等文化机构中的文人群体。在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元代馆阁机构中聚集了一大批各民族文人菁英,他们凭借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逐渐发展成为元代文化艺术的主导者,是元代书法复古思潮的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更是元代书法发展的主力军。本文以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各个时期馆阁文人群体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元代书法发展的真实面貌。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于元代以前的馆阁文人群体在书法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追本溯源,指出历代馆阁文人均以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卓越的书法成就,代表着官方的书法审美倾向,也引领着书法时代风尚,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章分析了元代馆阁机构的设置、职能以及馆阁文人群体的构成。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是多民族、多文化形态的混融,不仅在缓和民族矛盾、调和社会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各族文人的精神领袖,是元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风向标。第叁章通过考察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艺术成就和书学思想,认为元初北方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创作及理念已经具有明确的“复古”倾向,与江南文人不谋而合,为元代中后期书法全面“复古”奠定了基础。第四章以考察元代馆阁文人群体政治地位的确立以及南北文人融合进程为基础,分析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与差异,梳理出书法复古思潮从兴起到延续的发展脉络,进而对各个时期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复古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之所以能够从元初一直沿续到元末,九十余年来书法风尚基本保持不变,馆阁文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章是针对元代书法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进行的反思,包括颜真卿书法在元代书法复古思潮中的作用、书法尚“熟”现象探析以及赵孟俯书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第六章专门探讨了元代馆阁文人群体的书法鉴藏活动,以王恽、袁桷、柯九思等人为例考察元代馆阁文人的书法鉴藏成就,并分析其在书法复古思潮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2-01)
吴安宇[7](2017)在《乾隆中晚期“琴乐复古思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取得重大成果的"四库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学、史学和文学等领域,音乐学领域较少。通过相关史料的检索和解读可知,乾隆和四库馆臣们兴起了一场"琴乐复古思潮",批判琴乐为"俗""淫""靡""非古",提出"一字一音""主散声""尚齐撮"等演奏标准。关于为何会要对琴乐进行如此严苛而荒谬的批评,乾隆之言前后矛盾,四库馆臣们则"万马齐喑"。本文联系《四库全书》时代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政策,提出"名为复古、实为禁锢"之思考,求证于方家。(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7年03期)
余智鸣[8](2016)在《从赵孟的复古思潮看元人临古》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摹作为掌握书法技巧、理解古人用笔的方式,自古就受到书家的重视。在元代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元人的临帖呈现出一种法意相参、法多于意的时代风貌,显示出与宋、明异乎其趣的审美取向。但即使身处复古思潮之中,元人的临古也并非追求不失毫厘的境界。通过对元朝临古现象的概述,或许可以对当今书坛的临古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24期)
刘竞[9](2016)在《论复古思潮下的明代戏曲尊体本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戏曲理论受复古思潮影响,具有明显的尊体意识。但对于戏曲本体艺术标准"本色"的理解,不同的立场却有不同的理解。曲家的尊体本色观认为,戏曲语言应以元曲为标的,宜于通俗,但因受复古思潮的影响,曲家也开始注意到戏曲与诗文之间的关系;而传统文人的尊体本色观则更侧重用诗文的眼光看待戏曲艺术要素,强调戏曲的词采和才力,希望将戏曲这一晚熟文学体式的艺术标准提高到诗文的层次,以实现戏曲文体价值的真正提高。与此同时,两种本色观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王晓毅[10](2016)在《《人物志》官才理论与汉魏之际复古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卲《人物志》的官才与任职的学说之所以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原因是其官才分类的理论为黄老道家,而官职分类则来自儒家《周礼》。与汉魏时期实际运作的官僚制度及其人才实践存在较大反差。这一现象反映了汉魏之际中国思想界在"复古"的旗帜下,试图融合儒道学说,进行学术创新与制度变革的努力。(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6年11期)
复古思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以宁是一位历经元明两代的文人,在元代后期的文坛上就有较大影响,入明以后,在明初的文坛和政坛也名噪一时,是闽中派的先导。本文主要从元末明初的复古思潮和社会背景出发,研究其对张以宁诗文及文学主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古思潮论文参考文献
[1].包文运.由唐入晋:两宋之际书法复古思潮的嬗变——以《张由墓志》为例[J].中国书法.2019
[2].毛劲羽.从张以宁看元末明初复古思潮对诗歌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
[3].陈昌云,张迪迪.论明代徽州的文学复古思潮[J].中州学刊.2019
[4].王鹤.赵孟俯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风[J].山海经.2019
[5].王斯怡.文学复古思潮对古代文学发展影响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6].张明.元代馆阁文人群体与书法复古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吴安宇.乾隆中晚期“琴乐复古思潮”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7
[8].余智鸣.从赵孟的复古思潮看元人临古[J].中国书法.2016
[9].刘竞.论复古思潮下的明代戏曲尊体本色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王晓毅.《人物志》官才理论与汉魏之际复古思潮[J].学术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