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话语重构,记忆建构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1](2019)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民间传说的话语重构与记忆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文化的积淀,不仅仅凝聚在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于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中。民间传说作为文化记忆的一种载体,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民间传说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民间的想象与智慧,是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思想文化的变迁兴衰与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变革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文学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说自然受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的影响。因此在传播过程中,民间传说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话语重构中向前发展,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对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中可以发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牛郎织女故事在流传中有了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牛郎织女故事在传播中也反向改变了民众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记忆。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思考,探讨从起源到定型再到不同话语体系下的改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与文本话语是如何不断重构的?牛郎织女在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中从哪些方面加固了民众的文化记忆?这些记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些话语和记忆变迁的背后是否有时代变迁对于民间传说改造的需求?笔者以牛郎织女故事的个案出发,借用文化记忆理论关照,分析牛郎织女故事流传中的话语重构,探寻牛郎织女故事演变过程中的文化记忆的建构与重塑,从而反思时代变迁对于民间传说话语与记忆改造的需求,试图窥探时代变迁对于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思路等内容。论文的第二章,笔者在研读古代牛郎织女故事的相关文本后,按故事的发展过程纵向梳理了牛郎织女故事从先秦时期的萌芽、两汉时期的雏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化、唐宋时期的传承,以及明清时期的写定这一完整的民间传说演变过程。基于不同时期牛郎织女故事情节与文本形态的变迁,再现牛郎织女由星象神话到民间传说的流变历程,勾勒多重文化语境中牛郎织女故事话语的动态变迁,剖析民间话语、主流话语与宗教话语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合力建构。论文的第叁章,沿着第二章的思路,继续梳理民国以来牛郎织女故事在不同时代下、不同话语体系下的传承与解构。受文化思潮的影响,民国时期民间戏剧、报纸副刊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内容、主题进行重新改写,表达时代诉求,牛郎织女成为现实中生活困顿、追求自由与爱情的普通百姓。新中国成立,如何利用民间文艺来宣传新的意识形态是新政权面临的问题,政治话语逐渐成为文艺创作的主导因素,建国初年的戏曲改革以及之后的教材收录都明确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反封建主题。新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轻松娱乐的商业话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影视作品和广告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改写也呈现出娱乐化与商业化的倾向。借助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新媒介,牛郎织女故事的创作者与改编者们将自我话语融入到故事的创作与传播中,使其不断适应时代变迁下的要求。论文的第四章,立足前两章牛郎织女故事的话语重构过程分析其文化记忆的建构与重塑,从民间信仰、劳动生产、七夕节日和民族遗产四个维度刻画民众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认同与接受。牛郎织女既是天上的星辰,也是人间供奉的神明;既体现了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也有自古至今对勤劳精神的歌颂;还描摹了从带有禁忌色彩、民俗中兴到过于商业化的七夕节日的异变;作为民间传说的代表,牛郎织女在民间力量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成为了经典的爱情模范,也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建构,这些维度中的牛郎织女文化记忆共同促进了民间与主流对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接受与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原始的星辰想象走来,牛郎织女故事受到政治力量、商业话语、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历经从民间到主流、从神圣到日常、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流变过程,深深植根于我国民间文化的土壤中,成为我们民族异常珍贵的历史遗产与文化记忆。(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长林[2](2017)在《论民间传说的再造——以牛郎织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传说的变异是传说再造的客观规律,需要是传说再造的内在动力,唯美是再造的终极目标。牛郎织女传说从产生、完整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异过程中,但其中某些情节与现代价值观相悖,不但影响审美而且阻碍道德教化,因此必须进行适应现代核心价值观的再造。(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23期)
叶涛[3](2016)在《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传说如何由全国性的公共知识在地化而进入地方话语,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的织女洞和牛郎官庄村一带的牛郎织女传说作为讨论这一话题的案例。在当地碑刻、族谱等民间文献的交互参证中,牛郎织女传说经由"沂源牛女风物传说的形成""孙氏家族与牛女传说"与"‘非遗’运动对牛女传说在地化的催化作用"叁个阶段逐步"在地化"而进入地方话语的历史建构过程得以展现。(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6年04期)
王芳[4](2015)在《从民间传说到民歌演唱的经典范例——《牛郎织女》的演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作曲家王志信先生在这个领域尤为突出。其中,他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牛郎织女》就是以感人的民间传说故事背景为依托,使用中国民间传统作曲技法融汇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一首该题材类型的经典范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2期)
余家友[5](2015)在《民间传说课程价值探微——以《牛郎织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源自民众口头创作的民间传说,以其奇特的幻想和虚构与丰厚的社会文化价值、审美艺术价值、语言交际价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民间传说编人语文教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的"前活动"中,教师对民间传说的解读,一定要体现语言的真、道德的善和文学的美,这样才不会偏离语文课程的基本方向。(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5年01期)
段瑞成,许文胜[6](2010)在《方寸见证千古爱情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寻千古爱情源地,情定牛郎织女之乡;书天上人间真情,方寸印证天地良缘。”8月16日,山东省沂源县的沂河岸边,大贤山下,数万宾客聚集在牛郎织女景区,见证《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首发式的盛况,把浪漫中国七夕情侣节活动推向了高潮。现场游客摩肩接(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0-08-20)
张志丽[7](2010)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在和顺首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8月16日,农历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当天上午,由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邮政公司、省文明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首发式,在“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和顺县举行。该特种邮票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本文来源于《晋中日报》期刊2010-08-17)
裴雨[8](2010)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图稿的四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TPcjiy20100817005.1.0052060012.cutBP〗 《中国集邮报》于2010年7月27日刊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关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的新邮预报,上面公布了2010年8月16日发行的2010-20《民间(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0-08-17)
苏向阳,任鸣,左效强[9](2010)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将在沂源首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从沂源县邮政局获悉,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将于8月16日(七夕节)在沂源首发。 此次发行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一套共四枚,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本文来源于《淄博日报》期刊2010-07-28)
李昕[10](2010)在《方寸演绎中国式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牛郎织女”是我小时候就常听说的一个词,它所包含的意思是夫妻或相爱的人,感情深厚却因种种原因身处两地,相隔遥远,长久不能团聚,使得彼此都受到心灵的煎熬。所以这个词似乎是“分离”与“痛苦”的代名词。还有一种潜在的含义就是希望与祝福天各一方的有情人终能团圆,(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0-07-20)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间传说的变异是传说再造的客观规律,需要是传说再造的内在动力,唯美是再造的终极目标。牛郎织女传说从产生、完整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异过程中,但其中某些情节与现代价值观相悖,不但影响审美而且阻碍道德教化,因此必须进行适应现代核心价值观的再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论文参考文献
[1].王悦.牛郎织女故事的过去与现在:民间传说的话语重构与记忆变迁[D].安徽大学.2019
[2].李长林.论民间传说的再造——以牛郎织女为例[J].青春岁月.2017
[3].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J].民族艺术.2016
[4].王芳.从民间传说到民歌演唱的经典范例——《牛郎织女》的演唱研究[J].大众文艺.2015
[5].余家友.民间传说课程价值探微——以《牛郎织女》为例[J].新教育.2015
[6].段瑞成,许文胜.方寸见证千古爱情故事[N].中国集邮报.2010
[7].张志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在和顺首发[N].晋中日报.2010
[8].裴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图稿的四处调整[N].中国集邮报.2010
[9].苏向阳,任鸣,左效强.《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将在沂源首发[N].淄博日报.2010
[10].李昕.方寸演绎中国式爱情[N].中国集邮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