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树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树鼩,精原干细胞,转基因,载体
转基因树鼩论文文献综述
班文赞[1](2016)在《树鼩精原干细胞转基因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树鼩在东南亚各国及中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在遗传上是介于小鼠和猕猴之间的小型哺乳动物,曾一度在分类学上归类为低等灵长类。树鼩在免疫学、病毒学、肿瘤学等方面均与人非常相似,并且具有体型小、生殖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优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然而,树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遗传操作手段的缺乏是制约树鼩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最早使用也是比较常用的慢病毒感染法也是效率比较高的遗传操作方法。为了进行转基因树鼩的研究,我们将对不同的慢病毒载体进行改造和筛选,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高感染效率高表达外源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本文通过分子克隆以及慢病毒包装等手段,构建出多种慢病毒表达载体,得到多种慢病毒。最后通过筛选出来的慢病毒成功感染树鼩精原干细胞,具有高感染效率以及高表达效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高保真PCR反应获得EFla启动子和PGK启动子的基因片段,通过连接反应构建不同启动子的克隆载体。经过测序验证后,进行双酶切和连接实验成功得到新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Tomo-EF1a、SIV-EF1a以及SIV-PGK。2.对慢病毒表达质粒进行扩增,并利用不同的转染试剂对不同的慢病毒表达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通过收集和浓缩最后获得多种不同种类的高浓度慢病毒。3.使用不同种类的慢病毒对树鼩原代精原干细胞进行感染测试,其中SIV和SIV-EF1a病毒的感染效率比较高。4.使用筛选出来的慢病毒感染树鼩精原干细胞,并获得转基因的树鼩精原干细胞。5.利用转基因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转基因的树鼩,证明慢病毒载体的高表达效率。(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11-01)
张晶晶[2](2008)在《树鼩、小鼠HBx、ras转基因模型及体外HBV感染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病因学方面,目前倾向于多因素、多步骤发生且多个因素间交互作用的观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全世界大约有53%,我国约90%的HCC病例与HBV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发生HCC的机率是非感染者的25~37倍。因此,研究HBV的感染和致癌机理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缺乏体外的增殖系统和易获得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HBV感染肝脏的早期机理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本研究尝试用睾丸介导基因转移法(TMGT),构建转HBx、ras基因树鼩和小鼠,为从整体水平研究HBV感染诱发肝癌作用的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另一方面,选用树鼩作为原代肝细胞的供体,成功构建了HBV感染树鼩肝细胞的体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HBx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抗病毒药物干扰素-a的作用靶点。第一部分HBx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通过HBx基因的克隆、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以及pc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用Oliga6.0结合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血清中(血清型Adrq~+)分离得到的病毒株构建的HBxAg质粒中扩增HBx基因。用DNA star5.01和Vector NTISuite 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经双酶切将HBx基因定向插入到pcDNA3.1(+)质粒中。结果成功克隆了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并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新基因被GeneBank接受,在GeneBank上登录号为AY839630。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克隆的基因与野生基因型C型有高度的同源性(97.8%),2.2%的变异。结论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病毒株(血清型Adrq~+)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mutant genotype C)。pc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为进一步构建转HBx基因树鼩模型并研究HBx基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第二部分K-ras突变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不同来源肝细胞株中的表达目的构建携带突变K-ras基因,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两种不同的肝细胞株中表达。方法PCR扩增突变K-ras目的基因,将该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并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uh7.5和鸡肝癌细胞株LMH,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EGFP在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K-ras-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K-ra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突变的K-ras基因的3'端;在Huh 7.5和LMH中均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转染率分别为19%和53%;Western blot也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pEGFP-N1-K-ra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Huh7.5和LMH中均稳定表达,为下一步构建K-ras转基因树鼩及研究K-ras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精原干细胞转染法制备转基因小鼠、树鼩的研究目的探索树鼩人工繁殖和育幼的方法和以精原干细胞转染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HBx)及突变ras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雌树鼩按1∶1或1∶2配对,根据动物间的适应和受孕情况调整成相对固定的繁殖对。给所有动物建立档案,记录树鼩的生产情况,记录仔动物的每日体重、进食量和健康情况。对仔树鼩用叁种方法进行人工喂养,即配方乳喂养、被动和主动母乳喂养。将构建携带HBx基因和突变ra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及pEGFP-N1-K-ras用脂质体包被,注入5只雄性小鼠和14只雄性树鼩睾丸组织中。注射后4周,将上述处理过的雄性动物与雌性动物合笼交配。小鼠出生后2~4周后剪其尾尖,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入基因组DNA。结果注射的小鼠和树鼩都具有繁殖能力,共产仔小鼠35只,仔树鼩33只。3只仔鼠PCR结果阳性(阳性率8.6%),其中两只仔鼠HBx基因阳性,1只仔鼠HBx、ras基因均为阳性。2只仔树鼩HBx基因阳性(阳性率6.1%)。结论表明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HBx及ras基因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HBx及K-ras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两种原代树鼩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原代树购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以成年树鼩和新生树鼩做为肝供体,分别采用体外两步灌流法和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获取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结果分离收获成年树鼩肝细胞较新生树鼩肝细胞存活率高;培养过程中,新生树鼩肝细胞较成年树鼩肝细胞生长快,增殖能力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观察,新生树鼩和成年树鼩肝细胞中充满大量糖原颗粒,两者差异无显着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原代树鼩肝细胞的体外培养。第五部分人乙肝病毒体外感染树鼩肝原代细胞的研究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类乙肝病毒(HBV)提供接近自然感染状态的理想细胞模型。方法体外二步灌流法分离树鼩原代肝细胞,纯化后的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感染上述肝细胞,用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内的DNA和RNA,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的HBsAg,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sAg的表达。结果可检测出肝细胞内cccDNA、ssDNA、pgRNA和sgRNA,感染后第7天,信号开始增强,持续到实验结束的第14天。细胞上清中HBsAg自第1天到第5天S/CO值逐渐下降,随后S/CO值逐渐升高。感染后14天,用免疫组化法可检测到树鼩肝细胞胞浆内的HBsAg抗原表达,阳性率约10%。结论HBV可在原代树鼩肝细胞中稳定复制和表达。第六部分人乙肝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应用第一章HBx失活的乙肝病毒可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目的研究HBx蛋白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含有HBX21(HBx基因的起始端插入终止密码子而失活)的HBV质粒瞬时转染Huh7.5肝细胞株,用South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内的HBV DNA,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Bx蛋白的表达。收集转染后第5天的细胞上清并用PEG2000纯化后,接种到体外培养的树鼩原代肝细胞中,收集感染后第8天的树鼩肝细胞,提取细胞总DNA后用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结果转染HBV(HBX21)质粒的Huh 7.5细胞中未检测到HBx蛋白的表达,可检测到ssDNA,感染后的树鼩原代细胞中可以检测到cccDNA。结论HBV复制中间体的出现证明HBx失活的HBV以转染和感染两种方式进入细胞后都可以在胞内复制,HBx在HBV复制循环中没有起到关键作用。第二章干扰素-α抑制人类乙肝病毒复制的研究目的在体外感染HBV的模型中研究IFN-a对HBV复制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靶点。方法不同剂量IFN-a作用于感染HBV的树鼩原代肝细胞5天后,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中HBsAg的分泌表达水平,用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MxA和HBV RNA。结果IFN-a可以诱导MxA的生成,抑制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BsAg的分泌和复制中间体pgRNA和sgRNA的生成,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对cccDNA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IFN-a在体外HBV感染的PTH模型中可抑制病毒复制。(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8-06-01)
岳惠芬,陈茂伟,曹骥,苏建家,李瑗[3](2006)在《精原细胞介导法建立HBx转基因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慢性感染与各种肝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HBV X基因 (HBx)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在人类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应用很广。本项目拟以精原细胞介导法,建立带HB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材料:试剂质粒pcDNA3.1,宿主菌DH5 α,含有HBV 全长X基因的质粒均为第二军医大学王皓博士提供。T4DNA 连接酶,HindⅢ及Not I限制性内切酶、胶回收试剂盒、 PGEM-T载体系统均购于Promega公司,氨苄青霉素DNA 标准分子参照物购于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质粒抽提试剂盒购于上海华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物合成及DNA序列分析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脂质体试剂Lipfetamine2000 购于Invitrogen公司。动物:采用成年树鼩,(中缅树鼩种滇西亚种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雄性13只,雌性8 只,购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经HBV感染的两对半指标检测全部结果为阴性。方法:首先将含有HBV全长X基因的质粒, 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引物序列为:HBx sense: 5’-ataagctgccgccaccatggctgctagggtgtg-3’,HBx Antisense :5’-gagcggccgcttaggcaggggaaaaagttg-3’),PCR产物从电泳胶回收后,克隆至PGEM—T载体,转染到DH5 α菌扩增,经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纯化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成带HBx基因的pcDNA3.1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2000包被之。以微量注射器将此复合物注入雄性树鼩之睾丸曲细精管组织中;1周后,再重复注射1次。第一次注射后6周,将处理过的雄树鼩分别与雌性树鼩合笼交配。在雌性树鼩产仔后第1个月末,取仔树鼩的肝组织进行活检;并对肝组织经酚-氯仿-异戊醇法抽提DNA 后,以PCR法进行DNA检测和病理学观察。结果:8只经 HBx处理过的雄性树鼩,经合笼交配后,其配偶产出了仔树鼠句共11只;对仔树鼩的肝组织进行活检,其中1只肝组织HBx 基因阳性(阳性率9.09%),基因测序证实,待检基因与HBx 基因的同源性为95%。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该仔树鼩肝组织发生肝细胞坏死及围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仔树鼩未再进行传代观察。结论:经典的制备转基因动物采用的是原核显微注射法,但是显微注射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而本实验是在体外将外源DNA用脂质体包裹后,将DNA/脂质体混合液直接注射到成熟的雄性树鼩睾丸曲细精管中,使其渗透到睾丸其他部位,完成对生殖细胞的转染。本实验以第一次转染后6周再进行交配,说明是以精原干细胞介导X基因的转移, 被转染的精原干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发育、分化,生成含X基因的精子,并通过自然交配,产生转基因动物。树鼩是低等小型灵长类动物,其与人类在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和基因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近,树鼩作为转HBV基因动物,能比啮齿类动物更好地显示HBV在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HBx转基因树鼩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HBV生活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研究, 对HBV的感染、肝细胞癌变的发生等致病机制的研究也有意义。继续传代产生HBx基因在肝细胞表达的树鼩动物模型的可能性,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0-01)
岳惠芬,陈茂伟,曹骥,张晶晶,苏建家[4](2006)在《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树鼩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构建带乙肝病毒pcDNA3.1-HBx基因的表达载体;然后以脂质体2000包被之。将此复合物以微量注射器注入8只雄性树鼩之睾丸组织中,1周后重复注射1次。注射后6周,使处理过的雄树鼩与雌性树鼩交配。在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其DNA表达进行鉴定,观察其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X基因。结果:处理的8只雄性树鼩中,6只具有生育能力,产仔树鼩11只。其中,1只仔树鼩乙肝病毒X基因阳性(阳性率9.09%)。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为乙肝病毒X基因。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仔树鼩肝组织的改变包括:肝细胞坏死、慢性炎细胞在汇管区的浸润。结论:以精原干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乙肝病毒X基因的树鼩转基因动物模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转基因树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病因学方面,目前倾向于多因素、多步骤发生且多个因素间交互作用的观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最重要的病因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全世界大约有53%,我国约90%的HCC病例与HBV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发生HCC的机率是非感染者的25~37倍。因此,研究HBV的感染和致癌机理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缺乏体外的增殖系统和易获得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HBV感染肝脏的早期机理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乙型肝炎及其相关肝病的研究。本研究尝试用睾丸介导基因转移法(TMGT),构建转HBx、ras基因树鼩和小鼠,为从整体水平研究HBV感染诱发肝癌作用的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另一方面,选用树鼩作为原代肝细胞的供体,成功构建了HBV感染树鼩肝细胞的体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HBx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抗病毒药物干扰素-a的作用靶点。第一部分HBx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通过HBx基因的克隆、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以及pc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用Oliga6.0结合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血清中(血清型Adrq~+)分离得到的病毒株构建的HBxAg质粒中扩增HBx基因。用DNA star5.01和Vector NTISuite 8.0软件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经双酶切将HBx基因定向插入到pcDNA3.1(+)质粒中。结果成功克隆了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并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新基因被GeneBank接受,在GeneBank上登录号为AY839630。序列对比和进化树分析表明,新克隆的基因与野生基因型C型有高度的同源性(97.8%),2.2%的变异。结论从广西HBsAg阳性病人病毒株(血清型Adrq~+)中发现了新的基因型C型突变型HBx基因(mutant genotype C)。pcDNA3.1(+)-HBx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为进一步构建转HBx基因树鼩模型并研究HBx基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打下基础。第二部分K-ras突变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不同来源肝细胞株中的表达目的构建携带突变K-ras基因,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两种不同的肝细胞株中表达。方法PCR扩增突变K-ras目的基因,将该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并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uh7.5和鸡肝癌细胞株LMH,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EGFP在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K-ras-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K-ra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突变的K-ras基因的3'端;在Huh 7.5和LMH中均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转染率分别为19%和53%;Western blot也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pEGFP-N1-K-ra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Huh7.5和LMH中均稳定表达,为下一步构建K-ras转基因树鼩及研究K-ras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精原干细胞转染法制备转基因小鼠、树鼩的研究目的探索树鼩人工繁殖和育幼的方法和以精原干细胞转染法制备乙肝病毒X基因(HBx)及突变ras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雌树鼩按1∶1或1∶2配对,根据动物间的适应和受孕情况调整成相对固定的繁殖对。给所有动物建立档案,记录树鼩的生产情况,记录仔动物的每日体重、进食量和健康情况。对仔树鼩用叁种方法进行人工喂养,即配方乳喂养、被动和主动母乳喂养。将构建携带HBx基因和突变ras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及pEGFP-N1-K-ras用脂质体包被,注入5只雄性小鼠和14只雄性树鼩睾丸组织中。注射后4周,将上述处理过的雄性动物与雌性动物合笼交配。小鼠出生后2~4周后剪其尾尖,仔树鼩出生后1个月取其肝组织作活检,并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入基因组DNA。结果注射的小鼠和树鼩都具有繁殖能力,共产仔小鼠35只,仔树鼩33只。3只仔鼠PCR结果阳性(阳性率8.6%),其中两只仔鼠HBx基因阳性,1只仔鼠HBx、ras基因均为阳性。2只仔树鼩HBx基因阳性(阳性率6.1%)。结论表明以精原细胞作为载体,建立带HBx及ras基因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HBx及K-ras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两种原代树鼩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原代树购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以成年树鼩和新生树鼩做为肝供体,分别采用体外两步灌流法和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获取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采用PAS染色法鉴定。结果分离收获成年树鼩肝细胞较新生树鼩肝细胞存活率高;培养过程中,新生树鼩肝细胞较成年树鼩肝细胞生长快,增殖能力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AS染色观察,新生树鼩和成年树鼩肝细胞中充满大量糖原颗粒,两者差异无显着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原代树鼩肝细胞的体外培养。第五部分人乙肝病毒体外感染树鼩肝原代细胞的研究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人类乙肝病毒(HBV)提供接近自然感染状态的理想细胞模型。方法体外二步灌流法分离树鼩原代肝细胞,纯化后的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感染上述肝细胞,用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内的DNA和RNA,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的HBsAg,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sAg的表达。结果可检测出肝细胞内cccDNA、ssDNA、pgRNA和sgRNA,感染后第7天,信号开始增强,持续到实验结束的第14天。细胞上清中HBsAg自第1天到第5天S/CO值逐渐下降,随后S/CO值逐渐升高。感染后14天,用免疫组化法可检测到树鼩肝细胞胞浆内的HBsAg抗原表达,阳性率约10%。结论HBV可在原代树鼩肝细胞中稳定复制和表达。第六部分人乙肝病毒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应用第一章HBx失活的乙肝病毒可感染树鼩原代肝细胞目的研究HBx蛋白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含有HBX21(HBx基因的起始端插入终止密码子而失活)的HBV质粒瞬时转染Huh7.5肝细胞株,用South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内的HBV DNA,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Bx蛋白的表达。收集转染后第5天的细胞上清并用PEG2000纯化后,接种到体外培养的树鼩原代肝细胞中,收集感染后第8天的树鼩肝细胞,提取细胞总DNA后用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结果转染HBV(HBX21)质粒的Huh 7.5细胞中未检测到HBx蛋白的表达,可检测到ssDNA,感染后的树鼩原代细胞中可以检测到cccDNA。结论HBV复制中间体的出现证明HBx失活的HBV以转染和感染两种方式进入细胞后都可以在胞内复制,HBx在HBV复制循环中没有起到关键作用。第二章干扰素-α抑制人类乙肝病毒复制的研究目的在体外感染HBV的模型中研究IFN-a对HBV复制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靶点。方法不同剂量IFN-a作用于感染HBV的树鼩原代肝细胞5天后,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中HBsAg的分泌表达水平,用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MxA和HBV RNA。结果IFN-a可以诱导MxA的生成,抑制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BsAg的分泌和复制中间体pgRNA和sgRNA的生成,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对cccDNA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IFN-a在体外HBV感染的PTH模型中可抑制病毒复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树鼩论文参考文献
[1].班文赞.树鼩精原干细胞转基因载体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6
[2].张晶晶.树鼩、小鼠HBx、ras转基因模型及体外HBV感染模型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
[3].岳惠芬,陈茂伟,曹骥,苏建家,李瑗.精原细胞介导法建立HBx转基因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C].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4].岳惠芬,陈茂伟,曹骥,张晶晶,苏建家.乙肝病毒X基因转基因树鼩模型的建立和病理学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