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貌,药物载体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1](2019)在《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多嵌段共聚物,通过分子设计调控共聚物的亲疏水比例,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证实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了聚合物的热降解与结晶性能,发现随着组分中亲水嵌段的增加,热降解温度略有升高,且亲疏水嵌段中含量较少的一种嵌段的结晶行为会受到抑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聚合物自组装体的粒径和形貌,发现共聚物中疏水嵌段比例增加使自组装体由胶束转变为囊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试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嵌段的增加有利于药物载体的提高胞内释放速率及抗肿瘤效果。(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李汉红,程珍琪,张玉红,孙争光[2](2019)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在眼用装置、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9年03期)

阳彩霞,孙芬,梁焱,王国祥,梁恩湘[3](2019)在《pH/葡萄糖双重响应含苯硼酸两亲嵌段共聚物的RAFT合成及自组装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制得PNIPAM-macroCTA大分子引发剂(2); 2与苯硼酸(PBA)衍生物单体(3)直接共聚合成了含苯硼酸的嵌段共聚物PNIPAM-b-PPBA(4),其结构经~1H NMR和GPC确证。采用~1H NMR和动态光散射(DLS)对4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具有p H和糖双重响应性,可形成以PPBA为核,PNIPAM为壳的胶束。(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玲梅,赵英,王悦恺,于乃森[4](2019)在《用杂化粒子场分子动力学模拟嵌段共聚物在本体中的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杂化粒子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大体系(约56nm)长时间(100μs)的嵌段共聚物在本体中的自组装,以避免小体系的有限尺寸效应.通过调控嵌段共聚物中的嵌段数目、嵌段比例及嵌段间的相互作用参数,获得两嵌段共聚物和叁嵌段共聚物在本体中的自组装结构.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自洽场理论、Monte-Carlo方法、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的模拟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朱宏艳[5](2019)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与界面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是获取新颖纳米材料的重要途经,其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与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最近几十年来,不论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理论研究,还是实验发展,均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果与进步,特别是针对溶液自组装和本体自组装中关于胶束结构和相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路径、机理、结构等。但是,复杂的化学合成、繁琐的组装过程极大的限制了嵌段共聚物材料结构的有效制备,而快速的组装过程也不利于对自组装形成机理的研究,此外,对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路径、机理、结构等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足,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仍然需要不懈的挖掘与探索,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本课题工作主要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研究对象,对自组装方法、路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论文总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包括:组装方法、形成机理和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成果。第二章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运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分散度较低的聚合物;第叁至第六章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的设计和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运用合成好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研究:稀溶液中胶束结构和复合结构的形成,浓溶液中的相行为以及界面上的胶束结构;最后一章是总结和展望。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运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氩气氛围的手套箱中,低温条件下,以四氢呋喃为聚合反应溶剂体系,仲丁基锂为引发剂,通过改变加入的单体的组分和调节引发剂和单体的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的PS-b-P2VP、PS-b-PMMA、PB-b-P2VP、PI-b-P2VP和PS-b-PB-b-P2VP嵌段共聚物,确认了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组成、各个链段的聚合度、分子量的分散度。其中,两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散度均在1.12以下,对于PS-b-P2VP,它的嵌段比在(P2VP/PS)0.2~37之间,PS的聚合度范围在80~1130之间,P2VP的聚合度范围在300~3300之间。二、嵌段共聚物低曲率胶束结构的溶液自组装行为研究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组装得到不同的胶束结构。以PS-b-P2VP两嵌段共聚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PS-b-P2VP两嵌段共聚物的嵌段比,成功组装得到了球状胶束、蠕虫状胶束、片层结构、环状和囊泡结构,这表明:成核链段和壳链段的嵌段比对胶束构象的形成有强烈的影响。进一步的,运用PS-b-PB-b-P2VP叁嵌段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其在丙酮和环己烷混合溶剂体系中的自组装行为。通过改变丙酮和环己烷混合溶剂的体积比,成功组装得到了碟片阵列、碟片团簇、单个碟片胶束和穿孔的碟片状胶束结构。如果把溶剂体系换成异丙醇和环己烷,组装得到的均是球状胶束。研究表明,这一系列碟片状胶束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丙酮和环己烷对PS、PB和P2VP叁个嵌段独特的溶解性特征决定的。其中,PS的θ溶剂(丙酮和环己烷)及其混合溶剂的共溶性是低曲率碟片状胶束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叁、嵌段共聚物浓溶液的结晶与相转变行为研究以甲苯中的PI-b-P2VP球形胶束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了球形胶束在不同浓度下的的堆迭结构及其在热退火过程的相转变行为。稀溶液中,球形胶束是无规分布的;随着浓度的增加,球形胶束间的相干效应增加,依次形成了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以及纯的体心立方结构。原位的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表明,在热退火过程中,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逐渐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和无序结构(升温),最后稳定在体心立方结构(降温)。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这个球堆体系中,体心立方结构比面心立方结构更稳定,而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混合结构是其中的一个亚稳态。四、嵌段共聚物胶束在界面上的顺序自组装行为研究以核壳结构胶束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溶液和界面顺序自组装方法,在界面上获得了一系列复杂的纳米结构,研究发现,PS_(700)-b-P2VP_(960)在甲苯中自组装得到以P2VP为核,以PS为壳的球形胶束,把它滴入乙醇溶剂中得到的是反相的球形胶束。但是,若把甲苯中的球形胶束放到一个基底上,通过乙醇溶剂进行退火,球状胶束却转变成环状胶束;环状胶束经环己烷溶剂退火得到的是同心环状胶束结构;同心环状胶束结构在乙醇中退火得到花环状结构。这个方法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二嵌段和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与基底的性质以及重力无关。因此,具有简单形状结构的嵌段共聚物胶束可以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在表面上构建新的纳米结构。五、嵌段共聚物球状胶束与无机纳米粒子共组装行为研究合成了尺寸均一的PS-b-P2VP球形胶束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改变球形胶束的核壳结构尺寸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尺寸,它们可以共组装得到CO_2型、SO_3型和CH_4型等胶体分子结构,进一步的,通过控制两种纳米粒子的数量比,它们可以共组装得到一维的纳米线、二维的网状结构和叁维的堆迭结构。通过球形胶束的P2VP壳层结构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的硅羟基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用于构建复杂的胶体分子及其超级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宝林[6](2019)在《基于新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BCPs-DSA)光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50年期间,光刻技术是促进先进集成电路设计及其器件更新换代的核心技术之一,每一代新的集成电路种类的出现,总是以光刻工艺实现更小特征尺寸为主要技术标志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一直沿着摩尔定律预言的速度迅速发展,其战略核心就是通过工艺技术科学研究上的创新实现半导体器件关键尺寸的不断缩小。光刻技术是实现器件小型化战略的关键所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光刻的成本与工艺复杂度也是与日俱增。目前,工业界、学术界及其他许多科研院所采用193nm/EUV光刻,并结合浸没式光刻技术、双(多)重图形曝光技术,193nm/EUV光刻技术已经将半导体技术节点延伸到32nm、20nm、16nm、14nm、10nm,甚至到7nm量产,并继续推进了5/3nm研发,常规的光刻技术几乎到达了其物理极限。然而,极高的工艺研发成本、工艺复杂性、光刻本身的物理限制以及许多光刻胶材料本身设计的缺陷等,都制约着现有光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面临推进越来越小纳米尺寸的图形化制作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以及缺陷性,工业界和学术界和其他科研院所正急需一种能兼顾精度与成本的解决方案。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在2013年提出,下一代光刻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有极紫外光刻(EUV)、纳米压印(NIL)、无掩模光刻(Maskless Lithography)和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DSA)四种,再到2016年3月最新报告将ITRS改名为IRDS(国际器件及系统技术蓝图),不在像过去偏重如何继续提升运行速度与效率,而是关注如何让所设计芯片发展更符合智能型手机、穿戴式装置与数据中心交换的需要。在2017 IRDS光刻路线图中,其任务用于预测(15年)制造图案技术(HVM);确定关键图案的挑战和障碍;为更多的摩尔提供有挑战性的意见;为行业提供可用的参数路线图;对于近些年来说,所有以上都需要应用于高性能的内存芯片深入研究和快速应用各行各业芯片需求发展。与多图案化相比,EUV技术的成本对于小批量零件数量更有利,但大多数EUV的应用还是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其中,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Directed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 Lithography)简称DSA,采用的是由化学性质不同的两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作为原材料,在“非场”条件下(热退火、溶剂退火、机械力、氢键驱动,亲水/疏水作用驱动、表面张力驱动等)和“场”条件下(电场驱动、磁场驱动等)分相成纳米尺度的图形,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图形诱导成规则化的纳米线阵列、纳米孔阵列,纳米球阵列,从而形成刻蚀模板进行纳米结构以及相关半导体器件的制造。与其他几种相关技术相比,DSA因无需光源、掩膜版及复杂的工艺条件,具有低成本、高分辨率、高产率、也可大规模应用的优势,快速得到半导体行业广泛关注,包括IBM、Intel、JSR、陶氏化学、IMEC、IMEICAS、复旦大学等在内的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与科研院所机构都已对此项技术开展了相应而富有成果的研究。本文依托北京中科院微电子所(IMEICAS)科研平台,并主要负责DSA项目,进行了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技术(BCPs-DSA)的相关研究,在“非场”条件下对新型嵌段共聚物(PS-b-PC)合成、其薄膜自组装工艺研发、无中性层垂直分相的创新研究、定向自组装工艺研究、图形转移工艺研发以及在“场”条件下的自组装到定向自组装的研究六个主要关键工艺模块进行系统的研究,解决了其中一些关键问题与挑战,建立一套与现有CMOS,FinFET工艺相兼容的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光刻基线工艺流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一种新型高-?、低分子量的苯乙烯-碳酸酯嵌段共聚物(Polystyrene-b-Polycarbonate,PS-b-PC)被成功合成;它在PS嵌段和PC嵌段之间的的聚合物骨架上含有活性-NH-基团,在“非场”条件下,也无需中性层,在衬底上成功实验了垂直分相。2.嵌段共聚物(PS-b-PC)薄膜自组装工艺及分相特性的研究:研究了周期sub-20(16.8nm)的非对称性嵌段共聚物PS-b-PC在薄膜中垂直自组装的性质,优化了自组装关键工艺条件,包括衬底处理方式、嵌段共聚物膜厚、退化温度与时间等,最终整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低缺陷密度、高产率等优势的薄膜自组装工艺流程方案,为后续定向自组装光刻技术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与工艺窗口;3.嵌段共聚物在无中性层的条件,PS-b-PC也在不同的衬底(Si、SiO_2和Si_3N_4)上研究并实现垂直分相;4.通过版图设计(K-layout)设计不同纳米尺度的版图,到最终在硅衬底上实现所需的版图。特别是衬底侧壁对PS-b-PC诱导成定向自组装图案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发现了PS-b-PC线条数目和图形形态随沟槽宽度值增长渐变规律并建立了理论模型。靠近版图侧壁的薄膜中的该嵌段分子拉向侧壁区域,会引起靠近侧壁区域中的嵌段组分发生变化,组分的变化引起了图形尺寸的形态的变化,而这一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从而形成线条宽度值增长渐变结构,这一结构在沟槽宽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达到稳定状态,然后沟槽中间会出现线条尺寸均一的周期纳米结构图形。5.图形转移技术研发:通过实验优化及工艺方案的改进,建立了嵌段共聚物无需中性层实现垂直图形转移,也建立了一种新型原子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与硬掩膜(Hard Mask)相结合的图形转移技术,使用Al_2O_3增强PC嵌段抗刻蚀性,并使用Hard Mask减少缺陷密度,解决了超薄嵌段共聚物薄膜抗蚀性选择比低、抗刻蚀性弱的问题,在硅衬底上实现了周期16.8nm纳米线结构的刻蚀转移图案,确立了一套适用于尺寸20nm及以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图形转移工艺流程。6.电场、磁场这种“场”条件对新型嵌段共聚物(PS-b-PC)自组装以及定向自组装行为的影响,发现PS-b-PC在其膜厚为34nm并在硅片上无需中性层,也即PS-b-PC微观分相周期的2倍(2.0L_0)时,并且施加的电场强度为4kV/mm,时间为半小时,其分相结果最好,其他工艺条件下均为不理想的分相结果。另一种“场”方案设置的磁场强度(特斯拉)范围为(0.5T-1.0T),使得PS-b-PC样品初步分相。(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早锦,许占文,林嘉平[7](2019)在《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自组装杂化结构的光吸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两嵌段共聚物(AB)/纳米粒子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及其光吸收性能,分析了纳米粒子与嵌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纳米粒子大小和共聚物结构对纳米粒子在杂化结构中的分布及其光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纳米粒子共混体系可形成层状杂化结构,并且调节相互作用参数、纳米粒子大小可以控制纳米粒子分布在A、B相界面或B相,另外共聚物结构也会影响纳米粒子在B相中的分布。当杂化结构中纳米粒子分布不同时,其光吸收率存在显着差异。在可见光范围内,纳米粒子聚集在B相的杂化结构的光吸收率显着高于纳米粒子分布在A、B相界面处的光吸收率,最高可提升75%。改变纳米粒子的分布调控杂化结构的光吸收率,为设计具有优异光吸收性能的杂化材料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郑玲飞,王铮,尹玉华,蒋润,李宝会[8](2019)在《ABA叁嵌段共聚物在油/水乳化液滴中自组装行为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溶剂蒸发条件下对称ABA叁嵌段共聚物在油/水乳化液滴中的自组装行为,并与AB双嵌段共聚物体系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构建了随表面活性剂浓度(φ)和B嵌段体积分数(f B)变化的相图;观察到无孔粒子、闭孔粒子、开孔粒子、胶囊和胶束等形态,以及不同f B下bridge链的比例随φ的变化.研究表明,当f B≤1/2时,随着φ的增大,体系出现从无孔粒子到闭孔粒子再到开孔粒子的形态转变;当f B> 1/2时,在较大的φ区间范围内形成胶束.上述形态中bridge链的比例均远小于对应的体相值.由于链构象的影响,当f B≤1/2时,ABA叁嵌段共聚物体系中没有出现胶囊结构,这与AB双嵌段共聚物体系不同.相同形态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致落在相同的p区间内,表明粒子的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比表面积;而通过计算粒子的形成能,证实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是多孔粒子形成的关键.这些均与AB双嵌段共聚物体系相同.(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明[9](2019)在《RAFT发剂的制备及PCL-b-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制备含有双官能团的引发剂2-(苄基硫烷基硫羰基硫烷基)乙醇(BSTSE),而后以BSTSE为引发剂,分两步合成了聚己内酯-b-聚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羧基(PCL-b-PEG),并进行自组装。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氢谱(~1H-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ZS-90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产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合成的BSTSE引发剂纯度为83.3%,形成胶束性能最好的PCL-b-PEG嵌段共聚物的嵌段比为25∶45。DLS、SEM和TEM测试表明其形成的胶束粒径分布均一,尺寸在100 nm左右。(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苏志鹏,谈梦婷,曹艳玲,石艳,付志峰[10](2019)在《“一锅法”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锅法"合成了聚4-乙烯基吡啶-b-聚(4-乙烯基吡啶-r-苯乙烯)(P4VP-b-P(4VP-r-St))两亲性共聚物纳米粒子.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结构明确的P4VP叁硫代碳酸酯(P4VPTTC);以P4VP-TTC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在醇/水混合溶剂中进行St和4VP的RAFT分散共聚合反应,得到了球状、蠕虫状和囊泡状的共聚物胶束;考察了亲溶剂链段和疏溶剂链段的聚合度之比、P(4VP-rSt)嵌段中共聚单体4VP的用量、溶剂组成对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形貌、尺寸及形貌发展过程的影响.与相同条件下St的分散聚合相比,亲溶剂单体4VP和St的分散共聚能有效调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更易发展出囊泡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光散射(DL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组成和纳米粒子结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在眼用装置、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两亲性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李汉红,程珍琪,张玉红,孙争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19

[3].阳彩霞,孙芬,梁焱,王国祥,梁恩湘.pH/葡萄糖双重响应含苯硼酸两亲嵌段共聚物的RAFT合成及自组装行为[J].合成化学.2019

[4].李玲梅,赵英,王悦恺,于乃森.用杂化粒子场分子动力学模拟嵌段共聚物在本体中的自组装[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5].朱宏艳.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与界面自组装[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6].张宝林.基于新型嵌段共聚物定向自组装(BCPs-DSA)光刻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9

[7].刘早锦,许占文,林嘉平.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自组装杂化结构的光吸收性能[J].中国材料进展.2019

[8].郑玲飞,王铮,尹玉华,蒋润,李宝会.ABA叁嵌段共聚物在油/水乳化液滴中自组装行为的MonteCarlo模拟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9

[9].王明.RAFT发剂的制备及PCL-b-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自组装[J].山东化工.2019

[10].苏志鹏,谈梦婷,曹艳玲,石艳,付志峰.“一锅法”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J].高分子学报.2019

标签:;  ;  ;  ;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论文-成澄,杨瑞,郑毅,杨昌跃,周天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