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同理论,有序性,经济熵,经济能
经济熵论文文献综述
刘会[1](2014)在《经济系统协同作用研究中有序性度量方法的思考——基于协同论及王恒君经济熵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协同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应用协同理论研究问题的前提是系统存在由无序性向有序性过渡的过程.因此,建立经济系统有序性度量指标是必要的.基于协同理论在经济学科已有的应用研究成果,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旨在构建科学的指标,以便于协同理论更科学的被应用于经济系统分析.(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李晓冬[2](2008)在《经济熵的提出和数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经济行为的有序化(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重要的热学定律,指明了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实际宏观过程的演进方向。熵:熵是热力学系统的一个态函数,在任意微小的可逆过程中,熵的增量dS等于系统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dQ与热源的绝对温度T的比值。一般熵(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期刊2008年12期)
郭俊峰,戴天宇,段科锋[3](2006)在《宏观经济冲击与经济熵》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经济体系是一个几率支配的非决定论的复杂巨系统,只存在最可几分布,而不能准确预测。如果没有外部输入,宏观经济体系就会逐渐陷于无序和混乱。作为序参量,经济熵反映了经济系统的有序程度。经济冲击带给宏观经济的熵流为正值,这种熵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给定公式计算出来。(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06年06期)
李晓冬[4](2006)在《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熵是对系统内微观粒子热运动杂乱程度的度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的熵趋向增大,即系统的有序程度趋向降低,而薛定谔则指出开放有机系统由于从外界汲取“负熵”从而系统的有序程度趋向增加。区域经济作为开放有机系统,依据薛定谔的理论,从系统秩序的角度看,其有序程度趋向增加。区域经济有序程度增加的内在要求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其外在表现为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区域福利水平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有序程度。基于这一思想,论文首先提出经济微观态、经济序和经济有序化概念,以描述区域经济在有序化过程中某时刻所处的状态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定义经济熵,以经济序作为测度指标,以经济序的变化度量区域经济有序程度,即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和各子系统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系统整体发展效率和速度的协调水平,而微观度量则是指该度量是从个体福利水平的角度进行的;接着对经济熵进行了数学分析,证明其反映了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变化趋势,即在波动中趋向增加,并用经济增长理论验证了该结论。在数学分析和理论验证后,论文对经济熵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应用经济熵对区域经济的研究符合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经济熵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观基础、基本内涵、波动性和周期性。其中,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观基础是经济熵的基本意义之一,这为研究区域经济这门应用经济学提供了更坚实的微观基础和新的理论方法;接下来,应用经济熵分析了区域存在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区域的本质、区域差异的演化过程。在结论中,总结了经济熵的意义及其理论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王恒君[5](2002)在《经济能·经济熵·经济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运行经常出现紊乱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把物理学中能和熵的概念引入到经济研究中来,提出了经济能、经济熵、经济熵率等概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熵经济危机理论。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是产生熵经济危机的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是产生熵经济危机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熵经济危机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李红岩[6](2000)在《论经济熵增的系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是一个由无序、混乱走向有序、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克服经济运行中的无序、混乱现象 ,必须通过系统控制的途径 ,不断解决经济熵增问题。为此 ,需要构建良好、有效的市场控制机制、政府控制机制和伦理控制机制 ,并使它们相互协调 ,形成系统控制的有机整体。(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经济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经济行为的有序化(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重要的热学定律,指明了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实际宏观过程的演进方向。熵:熵是热力学系统的一个态函数,在任意微小的可逆过程中,熵的增量dS等于系统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dQ与热源的绝对温度T的比值。一般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熵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会.经济系统协同作用研究中有序性度量方法的思考——基于协同论及王恒君经济熵论[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李晓冬.经济熵的提出和数学分析[J].金融经济.2008
[3].郭俊峰,戴天宇,段科锋.宏观经济冲击与经济熵[J].特区经济.2006
[4].李晓冬.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王恒君.经济能·经济熵·经济危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
[6].李红岩.论经济熵增的系统控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