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β-catenin,雌激素受体,生存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敏,秦凤霞,黄勇,马勇杰[1](2018)在《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73例IDC-NOS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与IDC-NOS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状态(ER)显着负相关(r_s=-0.134,P=0.027),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均不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的IDC-NOS患者预后差。在ER阳性的IDC-NOS患者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的患者预后差;在ER阴性的IDC-NOS患者中,β-catenin的表达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的IDC-NOS患者预后差。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ER状态呈显着负相关。β-catenin的表达情况能够影响ER阳性IDC-NOS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秦珍珠,王丹,张玉文[2](2016)在《Survivin和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urvivin和E-cadherin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E-cadherin在120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1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组)及12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B组和C组(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B组和C组(P<0.05);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中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癌转移、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A组中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存在负相关(r=-0.697,P<0.05)。结论 Survivin和E-cadherin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王建军,程凯,周晓蝶,陈辉,王璇[3](2016)在《Wntless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组织中Wntless(WL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及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179例IDC-NOS患者的肿瘤标本和完整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组织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er 2,HER-2)、Ki-67及WLS表达,分析IDC-NOS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情况及ER、PR、HER-2、Ki-67表达结果与WLS表达的关系。结果:IDC-NOS组织中的WLS表达水平与正常乳腺中WL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与否及ER表达与WLS表达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IDC-NOS组织中WLS表达与ER呈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WLS阴性者术后无病生存期有短于WLS阳性表达者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WLS阴性者总生存时间较WLS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WLS阳性表达是提示IDC-NOS患者预后较好的因素(P<0.01)。结论:WLS表达可能与IDC-NO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但目前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分析。(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3期)
袁媛[4](2016)在《低氧诱导因子1α、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及钙结合蛋白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相关蛋白及钙结合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叁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 RNA)HIF-1α后EMT相关蛋白、S100A4的表达变化和侵袭迁移能力改变,探讨HIF-1α、EMT及S100A4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IDC-NOS浸润转移中的作用,以及HIF-1α促进三阴型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依照《St.Gallen共识》,对123例乳腺IDC-NOS行乳腺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EMT相关蛋白及S100A4的表达并相关性分析;叁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转染针对HIF-1α的si RNA,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S100A4 m RNA和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1)HIF-1α和EMT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及叁阴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型及Luminal B(HER2+)型(P<0.05),S100A4在叁阴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型及Luminal B(HER2+)型(P<0.05),HIF-1α与Luminal A型负相关、与HER2过表达型及叁阴型乳腺癌正相关(P<0.05),EMT与Luminal A型负相关、与叁阴型乳腺癌正相关(P<0.05),S100A4的表达与叁阴型乳腺癌正相关(P<0.05);(2)本组乳腺IDC-NOS中HIF-1α与EMT、HIF-1α与S100A4表达相关(P<0.05),在叁阴型乳腺癌中不相关(P>0.05);(3)与对照组相比,MDA-MB-231细胞HIF-1αsi RNA组E-cadher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49%和67%(P<0.05),Viment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37%和32%(P<0.05),S100A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显示HIF-1αsi RNA组吸光度(OD)分别降低了40%和42%(P<0.05)。结论:HIF-1α、EMT及S100A4可能在叁阴型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表达HIF-1α的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可通过调控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促进EMT形成,增加了癌细胞的浸润转移能力。HIF-1α可能不是引起三阴型乳腺癌S100A4表达上调的上游分子事件。(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6-05-26)
王建军[5](2016)在《Wntless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non-special type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NOS)组织Wntless表达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995年1月至2015年7月44例原发性IDC-NOS及对应转移部位标本以及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179例IDC-NOS标本及获取其完整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R、PR、Her-2、Ki-67、Wntless的表达情况;其中56例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Her-2扩增状态以及Oncomine数据库查询乳腺癌、正常乳腺及癌旁组织中Wntless mRNA的表达;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月经状态、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死亡情况及ER、PR、HER-2和Ki-67表达结果与Wntless表达的关系。结果:组织学特征:IDC-NOS镜下可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肿瘤细胞可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小梁状或实性片状浸润性生长,可见间质显着促纤维反应,部分区域可见局灶性坏死;细胞形态上可出现不同程度轻微到明显的细胞多形性和核异性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Wntless在正常乳腺中腺腔上皮细胞呈阴性表达、肌上皮细胞胞质均呈恒定强阳性表达,Wntless在乳腺IDC-NOS中肿瘤细胞胞质不同程度表达。179例IDC-NOS中Wntless蛋白的总阳性表达率为58.7%。Wntless在IDC-NOS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腺上皮表达明显升高(P<0.01);Wntless与ER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χ2检验显示:ER、PR、Her-2、Ki-67和Wntless在44例原发性IDC-NOS及对应转移病例阳性表达率无关。综合分析179例IDC-NOS中有完整随访资料者以及44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复发者原发部位中的未复发与复发时的Wntles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Wntless表达与ER (r=-0.162, P=0.030)呈负相关(相关性较弱),而与PR、Ki-67、Her-2表达、分子分型以及临床相关参数如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是否复发、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检查结果分析:179例中56例乳腺IDC-NOS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neu扩增结果阳性23例。χ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均提示Her-2 FISH扩增结果与Wntless表达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Oncomine数据挖掘分析:Wntless mRNA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及癌旁组织,在乳腺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粘液性癌和乳腺混合性导管-小叶癌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并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中的Wntless mRNA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以及混合性导管-小叶癌明显降低(P<0.05),且基底样型浸润性乳腺癌较乳Luminal型浸润性乳腺癌中Wntless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Wntless低表达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短于Wntless高表达者(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85)以及Wntless低表达者总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中发现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组织学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ER、PR、Her-2、Ki-67、Wntless均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有关(P<0.05);患者绝经状态、临床病理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Ki-67和Wntless均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ER、PR、Wntless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患者绝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数、ER和Wntless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1) Wntless蛋白在IDC-NOS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腺上皮,表明其在IDC-NOS恶性转化中及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2) Wntless在IDC-NOS中与ER呈负相关,而与PR、Her-2,Ki-67和其他临床相关参数意义不显着。(3) Wntless表达与IDC-NOS的预后密切有关,高表达预示着IDC-NOS患者存在较低的复发风险以及较好的预后,而且可能作为IDC-NOS预后较好的一项指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18)
彭娟,谭学贤,熊中堂,熊汉真,刘少颜[6](2015)在《miR-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 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qRT-PCR检测miR-7表达。结果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细胞增殖是IDC-N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者和Her2基因扩增者的生存时间显着缩短(P<0.05,P<0.01)。miR-7在IDC-NOS中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1),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r=-0.450);miR-7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预后呈显着负相关(r=-0.236、-0.215、-0.368),且miR-7高表达较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显着延长(P<0.01)。结论 miR-7表达与IDC-NOS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潜在的预后指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5年07期)
曹颖,张赟,吴倩,曹莉,童英[7](2014)在《146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t.Gallen共识》对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依照《St.Gallen共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R2 CISH方法对146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及Ki-67表达进行检测,行乳腺癌分子分型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6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腔面A型(Luminal A型)42.5%(62/146),Luminal B(HER2阴性)型12.3%(18/146),Luminal B(HER2阳性)型15.1%(22/146),HER2过表达型17.1%(25/146),叁阴型13.0%(19/146)。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学分级在各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及Ki-67表达可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分成不同的分子分型,对临床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4年02期)
蓝晓珊,庞丹梅,张翼[8](2013)在《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研究近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是哺乳器官,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汗腺组织,也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左右[1-3]。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4-6]。本文(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3年35期)
李玉红,贾爱华,鲁庆阳,任玉波[9](2011)在《E-钙黏蛋白和Ki-67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和增殖指数抗原Ki-67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钙黏蛋白和Ki-67在100份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及20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纤维腺瘤组)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E-钙黏蛋白的阳性率(67%)明显低于纤维腺瘤组(100%),Ki-67的阳性率(59%)高于纤维腺瘤组(25%),P均<0.05;E-钙黏蛋白和Ki-67表达与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Ki-67表达升高与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两者有助于判断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1年11期)
张淑平[10](2010)在《不同于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于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几种少见乳腺肿瘤(包括乳腺上皮型肿瘤中的黏液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纤维上皮型肿瘤中的叶状肿瘤)MRI表现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特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MRI对其术前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信息,真正达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资料与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叶状肿瘤,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 (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强度、动态增强特征和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MR检查均在GE 1.5T Signa Infinity EXCITEⅡ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应用4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所有数据测量及图像处理在GE AW 4.2工作站上利用FunctoolⅡ软件完成。结果:(1)15例乳腺黏液腺癌(12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肿瘤最大径1.2~5.5cm,黏液含量60%~90%。MR平扫T1WI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检查,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其余所有肿块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其中2例还可见肿块内结节样强化,随时间延长肿块内部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有边缘环状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DWI上病变均呈高信号,b值为500s/mm2时,平均ADC值为2.25±0.24(×10-3mm2/s),b值为1000s/mm2时,平均ADC值为2.02±0.19(×10-3mm2/s)。(2)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单纯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乳头状瘤伴继发改变2例(1例伴梗死,1例伴淤血)。肿瘤最大径0.3cm~2.0cm。MRI上肿瘤形态学表现为9例类圆形或卵圆形,6例不规则形,病变边界11例清晰,4例欠清。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及较高信号13例,等信号2例。动态增强检查15例均表现为早期时相明显强化,8例较均匀,7例不均匀,延迟期13例呈边缘部分较明显的环形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平均早期强化率为158.28%±21.95%,低于小乳腺癌的早期强化率(P<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3例Ⅲ型(流出型),2例Ⅱ型(平台型)。b值为1000s/mm2时,平均ADC值为1.12±0.30(×10-3mm2/s)。(3)5例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MRI上肿瘤形态学表现为4例分叶状,1例卵圆形;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内有低信号分隔;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于动态增强早中期(增强后第一至第叁时相)呈快速渐进性强化,中后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例平台型,1例轻度流出型;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3例行MRS检查,均可见胆碱峰。结论:(1)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乳腺癌,平扫T2WI呈明显高信号;DWI上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ADC值较高;在动态增强MRI上,肿块呈不均匀强化且边缘强化较显着,强化方式有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的向心样强化趋势。这些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特点,MRI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MRI表现不同于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MRI形态学上多具有良性肿瘤的特征,边缘光滑,边界清晰。MR动态增强检查上,导管内乳头状瘤于早期时相即明显强化,延迟期以边缘强化较为显着,有一定特征性,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恶性病变表现的Ⅲ型为主,但早期强化率相对于乳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低。DWI上ADC值明显减低。由于乳头状瘤动态增强MRI表现及DWI表现与乳腺恶性肿瘤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根据MRI征象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时需要与乳腺癌尤其是小乳腺癌鉴别,并且应建议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3)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根据其分叶状形态、动态增强早中期呈快速渐进性强化,中后期TIC多表现为平台型以及DWI上ADC值较正常乳腺组织低等表现做出诊断或提示临床考虑此病,而确诊仍依靠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Survivin和E-cadherin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E-cadherin在120例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A组)、1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组)及120例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E-cadherin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B组和C组(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B组和C组(P<0.05);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中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癌转移、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A组中Surviv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存在负相关(r=-0.697,P<0.05)。结论 Survivin和E-cadherin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丽敏,秦凤霞,黄勇,马勇杰.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8
[2].秦珍珠,王丹,张玉文.Survivin和E-cadherin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6
[3].王建军,程凯,周晓蝶,陈辉,王璇.Wntless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
[4].袁媛.低氧诱导因子1α、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及钙结合蛋白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
[5].王建军.Wntless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D].南京大学.2016
[6].彭娟,谭学贤,熊中堂,熊汉真,刘少颜.miR-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5
[7].曹颖,张赟,吴倩,曹莉,童英.146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
[8].蓝晓珊,庞丹梅,张翼.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9].李玉红,贾爱华,鲁庆阳,任玉波.E-钙黏蛋白和Ki-67在非特殊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
[10].张淑平.不同于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
标签: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β-catenin; 雌激素受体; 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