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互连悬架论文-王旭,高钦和,刘志浩,冯江涛

油气互连悬架论文-王旭,高钦和,刘志浩,冯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互连悬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连油气悬架,系统特性,试验与仿真,阻尼特性

油气互连悬架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高钦和,刘志浩,冯江涛[1](2018)在《重型多轴车辆互连油气悬架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型多轴车辆互连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四轴互连油气悬架液压系统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管路沿程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和油缸活塞杆运动摩擦力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互连油气悬架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垂向和侧倾工况下互连悬架和独立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以及对互连悬架阻尼特性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垂向工况下,互连悬架蓄能器内气体体积变化量相当于各活塞杆进出油缸的体积,与独立悬架蓄能器内气体体积变化量相等,因此互连悬架与独立悬架刚度特性相同,但其阻尼力大于独立悬架;侧倾工况下,互连悬架在增加侧倾刚度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阻尼力。两种工况下,独立悬架阻尼特性不变,互连悬架阻尼力随单向阀直径增大、阻尼阀直径增大、油管直径增大、油缸内径减小和活塞杆直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05期)

田文朋,焦生杰,杨波,王伟[2](2016)在《互连式油气悬架的空程畸变分析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油气悬架的性能,设计一种参数可变的耦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推导大速度激励下悬架油缸无杆腔出现空程畸变现象的数学模型,并仿真得到空程畸变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曲线。根据建立的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在某选定的参数下进行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仿真结果显示,该油气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在频率和振幅均较高的激励下出现了空程畸变。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研究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6年05期)

张军伟,杨波,李洪彪,陈思忠,李辰[3](2016)在《多工况下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建模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法,建立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模型,通过对各部件数学模型的原理分析,确定各部件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根据油气悬架系统的连接关系将各个部件模型连接起来,得到多工况下的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互连式油气悬架模型,对多种典型工况下的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互连式油气悬架主要参数的变化特性,为互连式油气悬架整车控制算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军丽,孙大刚,王秀鑫,梁建宗,张旺[4](2015)在《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建模与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桥互连式双气室油气悬架对某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振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互连式油气悬架的数学模型和3自由度振动模型,分析了其刚度和阻尼的非线性特性,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研究不同激励下互连式油气悬架对该机振动性能的影响,并与独立式油气悬架的振动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互连式油气悬架能更有效地隔离路面振动,降低车身垂直加速度,提高驾乘人员舒适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5年05期)

张军伟[5](2015)在《多轴重型车辆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连式油气悬架因其优异的减振、抗侧倾、平衡轴荷、车高可调等性能越来越多的在重型多轴车辆上得以应用。但是,其多支路互连结构在提供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复杂、刚度阻尼耦合、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等问题。本文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背景,针对多支路油气悬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将分数阶理论应用于油气悬架建模中,重点对多支路油气悬架所存在的刚度阻尼耦合问题、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需要,搭建多支路油气悬架测试平台,对理论推导及仿真分析进行试验验证,为多支路油气悬架的设计及整车控制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油气悬架主要部件的模型,其中包括蓄能器模型、节流阀模型、溢流阀模型、单向阀模型、油缸模型;根据系统中各部件的连通关系,建立了单油路油气悬架整数阶模型和多支路油气悬架整数阶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分数阶理论,建立了单油路油气悬架分数阶模型和多支路油气悬架分数阶模型,是对整数阶模型的扩展和延伸,并将分数阶模型、整数阶模型与台架试验对比,验证了分数阶模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分数阶模型在研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问题时的优势所在;分析了分数阶阶次改变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为后续的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互连式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模块化建模方法,基于所建立的蓄能器模型、阀模型及油缸模型,根据系统中各部件的连通关系,对单轮激励工况、同侧前后轮激励工况、同桥左右轮激励工况、四轮激励工况下的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中各部件模型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四种激励工况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四种激励工况下的互连式油气悬架活塞位移、活塞速度、蓄能器压力、油缸输出力等系统动态特性,为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多支路油气悬架弹性力和阻尼力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现象,提出了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问题,通过对多支路油气悬架油缸模块、阀组模块、蓄能器模块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及输入输出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强耦合的机理;通过研究刚度域参数、阻尼域参数、运动域参数对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的影响,以仿真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鉴于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的强耦合特性,无法将弹性力和阻尼力解耦,对多支路油气悬架的系统输出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续的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多支路油气悬架在一个完整的压缩伸张行程中的刚度曲线不重合、阻尼曲线不重合现象,提出了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问题;基于多支路油气悬架模型,对多支路油气悬架活塞位移、蓄能器压力、支路流量、阻尼功率等系统状态变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产生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即多支路的结构及各支路参数的非对称性导致各支路之间产生交叉充放油现象;分别研究了刚度域参数(蓄能器预充气压力)、阻尼域参数(节流孔直径)、运动域参数(活塞位移、活塞速度)对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的影响,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建立了分数阶模型阶次与多个参数对多支路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综合影响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对多支路油气悬架系统刚度阻尼特性更深层次的研究。根据试验验证需要,设计了多支路油气悬架台架试验方案,采购和设计加工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搭建了多支路油气悬架系统特性测试平台,首先对试验方案和多支路油气悬架模型进行了验证,确保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刚度及阻尼非一致性的理论推导及仿真分析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张军伟,陈思忠,吴志成,杨林,赵玉壮[6](2014)在《多支路互连式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支路互连式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对同一行程阻尼非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该油气悬架连通结构形式及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液压系统中阻尼阀、蓄能器及部分液压系统数学模型。通过软件仿真,观察比较了系统特性的变化,找出了同行程阻尼非一致性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同行程阻尼非一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互连式油气悬架阻尼半主动控制研究具有指引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纪鹏,孙大刚,王磊,李占龙,梁培根[7](2014)在《全路面起重机互连式油气悬架机构输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悬架组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某大吨位全路面起重机,介绍其单桥上互连式双气室油气悬架的结构和原理,建立单桥动力学模型和液压模型,并采用AMEsim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在连续振动路面和冲击作用路面2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垂直方向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输出特性曲线,并对悬架的减振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此油气悬架系统具有非线性变刚度、变阻尼的特点,可满足大吨位全路面车辆的减振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4年03期)

李艳春[8](2008)在《基于某6*6越野车的油气互连悬架应用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郭孔辉教授提出的全局耦合油气悬架消扭原理以及承担的某6*6越野车消扭悬架的开发和设计项目,来把消扭原理用于实车。本论文以实践工作为基础、仿真为指导来研究。军用汽车行驶的路况一般都比较差,经常通过不平路面,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带等,车身和车架由于受到扭矩和冲击会产生过度变形甚至出现裂纹等早期损坏现象。本文就是鉴于上述问题,基于AMESIM进行油气弹簧特性研究,建立了消扭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并对该整车模型进行了不同路面的激励。仿真结果显示:消扭悬架系统的整车模型基本正确,整车在消扭缸作用下,车身的姿态、车架受扭、整车振动都明显优于无消扭缸的汽车。这些工作给实车安装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0)

油气互连悬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油气悬架的性能,设计一种参数可变的耦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推导大速度激励下悬架油缸无杆腔出现空程畸变现象的数学模型,并仿真得到空程畸变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变化曲线。根据建立的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在某选定的参数下进行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仿真结果显示,该油气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在频率和振幅均较高的激励下出现了空程畸变。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研究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互连悬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旭,高钦和,刘志浩,冯江涛.重型多轴车辆互连油气悬架特性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8

[2].田文朋,焦生杰,杨波,王伟.互连式油气悬架的空程畸变分析与仿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

[3].张军伟,杨波,李洪彪,陈思忠,李辰.多工况下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建模及特性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6

[4].张军丽,孙大刚,王秀鑫,梁建宗,张旺.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建模与振动特性分析[J].建筑机械.2015

[5].张军伟.多轴重型车辆互连式油气悬架系统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6].张军伟,陈思忠,吴志成,杨林,赵玉壮.多支路互连式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4

[7].纪鹏,孙大刚,王磊,李占龙,梁培根.全路面起重机互连式油气悬架机构输出特性分析[J].工程机械.2014

[8].李艳春.基于某6*6越野车的油气互连悬架应用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油气互连悬架论文-王旭,高钦和,刘志浩,冯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