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洛威尔论文-赵彤

艾米洛威尔论文-赵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艾米洛威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米·,洛威尔,意象主义,女性意识,中国情结

艾米洛威尔论文文献综述

赵彤[1](2019)在《艾米·洛威尔的意象主义与中国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是美国20世纪早期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代表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诗人。洛威尔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于1919年出版的诗集《浮世绘》中的第二部分被命名为"中式诗",其中的诗歌均为受到中国古诗的启发而作。1921年,洛威尔出版了中国古诗英译集《松花笺》。本文从意象主义和中国情结等角度分析艾米·洛威尔的诗歌创作特色。(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董心湉[2](2019)在《中国文化与艾米·洛威尔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是美国着名现代主义女诗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以前的研究更多注意到了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而忽视了其创作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正是对中国文化与古典诗歌养分的吸收,洛威尔才成为了一位公认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最初,诗人的创作深受浪漫主义影响,读者市场与文化圈对她的早期的作品并不认可,甚至拒绝承认洛威尔的诗人身份。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洛威尔艺术技巧日臻成熟,最终成为了一名现代主义诗歌大将。同时,作为一位诗人,洛威尔借鉴中国文化资源,革新美国文学的审美趣味,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格,也推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本文主体部分共有叁章。第一章通过爬梳历史文献,考察洛威尔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与理解。她最开始接触中国文化,来自于其兄长帕西瓦尔从日本带回的日本绘画与俳句;之后她从家族丰富的藏书有关中国文化的诸多介绍中更多学习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再者,她有几位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美国朋友们为她经常介绍中国文化,包括提供给她中国诗集与历史典籍,也成为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最后,她从与闻一多的书信交往中,也获得了不少有关中国文化的介绍。显然,洛威尔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看,渠道是比较丰富的,这为她逐渐了解遥远的中国提供了保障。第二章通过分析洛威尔的汉诗英译《松花笺》,探讨洛威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以及选择性接受。当时,诗人正处于创作停滞时期,但中国文化带给了洛威尔灵感。并且,《松花笺》为洛威尔赢得了口碑,拓展了读者市场。在诗人的翻译实践中,洛威尔选择突出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动意象,舍弃僵硬的韵律,而保留悠远的意境。因为热爱中国文化,洛威尔在翻译诗歌时,大量阅读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书籍,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她所译诗歌的文化土壤。洛威尔的译作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与情感的互动关系,尽管有些误读,但是《松花笺》英语译本无论作为翻译文本,还是作为英语诗歌文本,整体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洛威尔在翻译过程中,更深入地吸收了中国文化因素,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艺,因此,此后其诗歌创作水平相比前期作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第叁章论述了洛威尔后期诗歌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以此证明对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吸收是洛威尔形成现代主义诗歌风格的重要因由。从其后期作品看,通过对中国文化与诗歌的学习,洛威尔的诗歌创作有了明显的进步:褪去了早期创作的矫揉造作,在语言方面变得更加精练、含蓄,最终成为公认的现代主义诗人。与其他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如艾略特、庞德等比较而言,洛威尔的诗歌可谓自成一格。前者的的风格灰暗阴森,且其书写对象偏爱工业城市的颓废,以及现代城市中的肮脏面,以表达现代人的绝望;而洛威尔虽然也如同其他现代主义诗人一样崇尚自由诗体,但其诗歌中具有更多的清新的意象与简短的比喻,整体诗歌风格清新典雅。本文认为,正是由于洛威尔长期对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学习和吸收,才形成了其精练又含蓄的现代主义风格。(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欲晓,刘欣圆,王芷玥[3](2018)在《艾米·洛威尔《松花笺》中的意象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是美国意象派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从语义和美学角度再现了中国古诗的意象之美。《松花笺》使得艾米·洛威尔确立了自己的意象派信条,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蒋文燕[4](2018)在《阿瑟·韦利与艾米·洛威尔的李白研究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瑟·韦利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艾米·洛威尔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意象派"女诗人,他们产生的交集缘于中国诗人李白。本文在概述阿瑟·韦利和艾米·洛威尔对李白诗歌翻译的基础上,对比了他们对李白认识之异同。阿瑟·韦利认同宋代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批评,但他同时又肯定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形之下,艾米·洛威尔和弗洛伦斯·艾思柯的《松花笺》赞赏李白诗歌普遍的抒情特质。与某些中国学者注重解读李白诗歌的政治性相比,西方学者似乎更欣赏李白诗歌的抒情性。(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8年01期)

杨晓琳,李德超[5](2017)在《译创中的现代性:对艾米·洛威尔英译中国古诗集《松花笺》的多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分别采取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特征分析及横向比较分析文本特征的方法,相互印证,发现并总结了艾米·洛威尔英译中国古诗集《松花笺》这部作品的语言特点:1)词汇变化丰富,画面感强;2)带有明显的心理时间特征;3)译者的主观意识无处不在;4)写作技巧的创新。不同于以往单一维度的分析法,以上带有显着现代主义特点的语言特征通过文中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到了较为有力的互证。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洛威尔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译创理念,即将翻译视为一种阐释,一种创作,并且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包括技巧形式上的创新与符号的转换传递来践行。(本文来源于《外语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陈静[6](2017)在《艾米·洛威尔诗中的东方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派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影响下,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1874-1925)接触到意象派并成为其中一员,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广意象派诗歌。从小受兄长帕西瓦尔·洛威尔(Percival Lowell,1855-1916)与自身兴趣所引,洛威尔接触到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并从东方汲取创作灵感,在一系列诗作中展现出鲜明的东方色彩。中国的古典诗词及日本的俳句丰富了她的写作形式和内容,提升了洛威尔对异质文化中的意象和诗歌文本的简洁风格的认知。本论文拟通过分析洛威尔的《浮世绘》(1919)、《松花笺》(1921)和《几点钟》(1925)等叁本诗集,探讨洛威尔在探索东方的过程中所接受的多种东方元素,以及她在诗歌中对这些元素的灵活使用,并论证其对美国现代诗歌和后辈诗人的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论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及结构。第二章阐述洛威尔与东方接触的始末,对东方文化所持的观点及其运用陌生化手法对东方异质文化的引入。第叁章论述洛威尔其诗中体现的对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仰慕,论证李白诗中中国女性形象、月亮及中国式园林等元素对洛威尔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分析日本“浮世绘”绘画艺术中的艺伎形象在其诗作中的灵活运用,以及洛威尔模仿日本俳句形式进行的实验性诗歌写作。第五章研究洛威尔作品中东方文化对美国现代诗歌及后世的影响。她将东方文化中的多种元素引入到西方现代诗歌及社会生活中,为美国现代诗歌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推动了一大批现当代诗人如肯尼斯·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1905-1982)和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等对东方文化的兴趣。同时,洛威尔运用陌生化的写作手法,吸收东方的文化和宗教思想,为西方世界展示异质文化的同时,也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东方。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7)

扎西央珍[7](2013)在《从《松花笺》的翻译看艾米·洛威尔的意象主义文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是美国意象派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意象派运动后期她从庞德手中接过大旗,确立了自己的意象派信条。她早期的诗较为传统,讲求音律和节奏。当她了解到意象派诗歌后,被深深吸引,逐渐成为了一名意象派诗人。之后她的诗歌都是以自由诗形式创作的。她后期的诗歌创作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很深,她对东方艺术的兴趣可以追溯至她童年时期。她于1919年出版的诗集《浮世绘》是受东方艺术影响的直接产物。《浮世绘》中大部分诗是对日本俳句的模仿,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章命名为“中式诗”,其中的诗歌都是由中国古诗启发而创作的。两年后,艾米.洛威尔翻译中国古诗的诗集《松花笺》问世了。这本诗集是艾米.洛威尔和她的好朋友汉学家佛洛伦斯.艾思柯一起翻译完成的。作为一名意象派诗人,在这本翻译集中,艾米.洛威尔对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处理十分出色。这篇论文将对《松花笺》中意象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解释了《松花笺》中意象的分类。《松花笺》中的意象被分为两类:感官意象和修辞意象。感官意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态和通感意象。修辞意象包括明喻、隐喻、借代、拟人、双关和象征意象。第二章从语义翻译角度讨论了《松花笺》中意象的翻译,内容包括《松花笺》中意象翻译的策略和艾米.洛威尔创造的“拆字法”这一翻译技巧。最后一章从美学传译角度分析了《松花笺》中的意象翻译。《松花笺》中意象的排列组合方式体现了艾米.洛威尔的美学翻译观。而意境的传译则是原诗美学意义的直接再现。由于过分强调忠于原文这一翻译原则,《松花笺》中一些原诗的意象被处理得过于平铺直叙诗味不足。然而,本文将试着分析证明在意象的语义翻译和意境再现上,《松花笺》确实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04-01)

朱林[8](2013)在《艾米·洛威尔:在女性意识中崛起的美国女诗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作为生活在女性意识逐渐苏醒、女性话语权越加受到重视时期的女诗人,把对女性的认识借助于意象派的写作手法和东方主义的创作风格表达出来。论文分析了艾米·洛威尔在文学理论和富有东方色彩的诗歌中运用不同的方式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以期探索其对女性在现代美国社会和文学领域中地位的独特的立场和观点。(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陈怀志,王拉沙,罗伦全,赵彤,胡竹[9](2012)在《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与李白的诗歌情缘》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和艾米·洛威尔(Amy Lowell)是20世纪初美国诗歌意象派的代表。艾兹拉·庞德和艾米·洛威尔不懂中文,却在20世纪初和李白诗歌结下了深厚的情缘。(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葛文峰,李延林[10](2012)在《艾米·洛威尔汉诗译集《松花笺》及仿中国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米·洛威尔作为美国20世纪初叶的"意象派"挂帅诗人,继庞德之后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松花笺》的成书颇具传奇,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是"信"与"新"的结合。在译介汉诗的同时,她创作了诸多融合了汉诗元素的"仿中国诗"。《松花笺》与"仿中国诗"使得洛威尔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艾米洛威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艾米·洛威尔是美国着名现代主义女诗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以前的研究更多注意到了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而忽视了其创作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正是对中国文化与古典诗歌养分的吸收,洛威尔才成为了一位公认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最初,诗人的创作深受浪漫主义影响,读者市场与文化圈对她的早期的作品并不认可,甚至拒绝承认洛威尔的诗人身份。但是,通过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洛威尔艺术技巧日臻成熟,最终成为了一名现代主义诗歌大将。同时,作为一位诗人,洛威尔借鉴中国文化资源,革新美国文学的审美趣味,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风格,也推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本文主体部分共有叁章。第一章通过爬梳历史文献,考察洛威尔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与理解。她最开始接触中国文化,来自于其兄长帕西瓦尔从日本带回的日本绘画与俳句;之后她从家族丰富的藏书有关中国文化的诸多介绍中更多学习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再者,她有几位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美国朋友们为她经常介绍中国文化,包括提供给她中国诗集与历史典籍,也成为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最后,她从与闻一多的书信交往中,也获得了不少有关中国文化的介绍。显然,洛威尔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看,渠道是比较丰富的,这为她逐渐了解遥远的中国提供了保障。第二章通过分析洛威尔的汉诗英译《松花笺》,探讨洛威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以及选择性接受。当时,诗人正处于创作停滞时期,但中国文化带给了洛威尔灵感。并且,《松花笺》为洛威尔赢得了口碑,拓展了读者市场。在诗人的翻译实践中,洛威尔选择突出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动意象,舍弃僵硬的韵律,而保留悠远的意境。因为热爱中国文化,洛威尔在翻译诗歌时,大量阅读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书籍,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她所译诗歌的文化土壤。洛威尔的译作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与情感的互动关系,尽管有些误读,但是《松花笺》英语译本无论作为翻译文本,还是作为英语诗歌文本,整体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洛威尔在翻译过程中,更深入地吸收了中国文化因素,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艺,因此,此后其诗歌创作水平相比前期作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第叁章论述了洛威尔后期诗歌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因素,以此证明对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吸收是洛威尔形成现代主义诗歌风格的重要因由。从其后期作品看,通过对中国文化与诗歌的学习,洛威尔的诗歌创作有了明显的进步:褪去了早期创作的矫揉造作,在语言方面变得更加精练、含蓄,最终成为公认的现代主义诗人。与其他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如艾略特、庞德等比较而言,洛威尔的诗歌可谓自成一格。前者的的风格灰暗阴森,且其书写对象偏爱工业城市的颓废,以及现代城市中的肮脏面,以表达现代人的绝望;而洛威尔虽然也如同其他现代主义诗人一样崇尚自由诗体,但其诗歌中具有更多的清新的意象与简短的比喻,整体诗歌风格清新典雅。本文认为,正是由于洛威尔长期对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学习和吸收,才形成了其精练又含蓄的现代主义风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艾米洛威尔论文参考文献

[1].赵彤.艾米·洛威尔的意象主义与中国情结[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

[2].董心湉.中国文化与艾米·洛威尔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形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3].张欲晓,刘欣圆,王芷玥.艾米·洛威尔《松花笺》中的意象翻译[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8

[4].蒋文燕.阿瑟·韦利与艾米·洛威尔的李白研究之比较[J].国际汉学.2018

[5].杨晓琳,李德超.译创中的现代性:对艾米·洛威尔英译中国古诗集《松花笺》的多维度研究[J].外语论丛.2017

[6].陈静.艾米·洛威尔诗中的东方元素[D].武汉理工大学.2017

[7].扎西央珍.从《松花笺》的翻译看艾米·洛威尔的意象主义文学观[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8].朱林.艾米·洛威尔:在女性意识中崛起的美国女诗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9].陈怀志,王拉沙,罗伦全,赵彤,胡竹.艾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与李白的诗歌情缘[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葛文峰,李延林.艾米·洛威尔汉诗译集《松花笺》及仿中国诗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  

艾米洛威尔论文-赵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