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晶体论文-许永强

类晶体论文-许永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KDP,上海光机所,快速生长,交界面

类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上海光机所无锥柱交界面KDP类晶体长籽晶快速生长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上海光机所应用于Ⅱ类切割的430 mm口径KDP类晶体的长籽晶快速生长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利用自主研发的KDP类晶体连续过滤快速生长系统,在国际上首次结合长籽晶点晶技术(籽晶长度260 mm)获得长籽晶KDP晶体(图1),晶体尺寸为471 mm×480 mm×400 mm(长×宽×柱面高)。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晶体透明度好,可以满足无锥柱交界面的(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武玉琳[2](2019)在《水分子及杂质在KDP类晶体表面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DP类晶体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光学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水和杂质是影响KDP类晶体生长和光学质量的两大因素。水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 KDP类晶体正常的生长及高质量表面的加工,另一方面又会导致表面潮解、表面腐蚀等现象。另外,KDP类晶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各种杂质,包括有机物、金属离子以及各种无机物等。这些杂质能够吸附在晶体的不同表面,导致生长习性变化、光学质量降低。当前关于水分子及杂质与KDP类晶体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方面,理论探索相对较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明确。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选取KDP类晶体中最为常见的ADP及KDP为代表,研究了水分子以及杂质在两种晶体表面的吸附行为。这一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为晶体生长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目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 1~3个水分子在ADP晶体(100)及(101)表面的吸附行为。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水分子能够自发吸附到ADP表面。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吸附能随水分子数量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水分子可以与表面的氢、氧原子产生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与表面的氢、氧原子形成氢键;另外,当多个水分子吸附到(100)面上时,可以与表面磷酸根中的氢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相比之下,水分子与(100)面的相互作用更强,吸附更稳定。吸附使水分子及ADP晶体表面的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化学键普遍被拉长,甚至导致水分子及(100)表面的H-O共价键断裂。(2)考察了乙醇分子在KDP晶体(100)及(101)表面的吸附行为。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乙醇可以自发吸附到KDP的表面上。乙醇分子主要通过羟基与表面的氢、氧以及钾原子相互作用,在(100)面上可以形成两个氢键和一个钾氧离子键,而在(101)面上则形成一个氢键与一个离子键。乙醇与(100)面之间形成的键数目更多且强度更大,因此吸附更稳定。吸附后乙醇分子及KDP晶体表面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化学键普遍呈现被拉长的现象,结构变得不稳定。(3)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K+,Na+,Ca2+,Cu2+,Al3+,Cr3+)在KDP晶体(100)表面的吸附行为。六种离子在表面的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吸附的稳定性随着金属离子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加,表现为一价<二价<叁价。另外,金属离子与KDP(100)表面的键合机制和离子半径有着一定的关系,半径较大的离子(Na+,K+和Ca2+)与表面之间更多的是形成离子键,而较小的离子(Cu2+,Al3+和Cr3+)往往通过共价作用与表面结合。所有的金属离子都会影响KDP(100)表面结构,表面化学键被拉长,同时氢键的结构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叁价离子对表面结构的影响最大,Al3+和Cr3+能够吸引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使表面H-O键断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许永强[3](2019)在《铌酸盐类晶体光学特性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结构的铌酸盐类晶体因具有高稳定性、耐久性、宽带隙可用性、无毒性或光学性质易调控等优点而在光催化、光伏等领域备受关注。但部分铌酸盐晶体因其宽带隙而仅对紫外光敏感。因此,需要借助外部调控来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改善该类材料的光学特性,进一步拓展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部分晶体虽然具有可见光活性,但其光催化活性的物理机理尚需澄清。本文基于平面波赝势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针对铌酸盐类晶体(KNbO_3,NaNbO_3和SrNbO_3等)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调控研究。总结出这类晶体光学和光催化性质物理机制的一些基本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系统研究了立方、正交和四方KNbO_3晶体的几何结构、力学弹性、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可能的光催化机制。结果表明,立方、正交和四方相均为机械稳定相,并具有明显的弹性各向异性。四方相的[001]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光学各向异性。从叁个体系的电子结构、光生载流子有效质量、迁移率、电子和空穴对复合率以及光吸收谱计算结果判断,KNbO_3叁个相光催化活性的相依赖关系由低到高依次为四方<正交<立方。(2)替位掺杂调控KNbO_3晶体电子结构和光活性的研究。系统研究了KNbO_3晶体中N原子替位Nb和O以及N、F原子对替位O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并分析了单、共掺杂调控对体系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替位Nb不同于N替位O,不会在禁带区域引入杂质态来充当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中心,并能降低带隙到2eV左右,从而明显提高KNbO_3的可见光活性。但形成能计算结果表明,N替位Nb比N替位O更难实现。然而,当引入N、F共掺杂替位O之后,F的出现使体系形成能降至N单掺杂替位O以下,并能明显减小带隙到可见光区域,而且在禁带区域也未引入杂质态。同时,不同共掺杂组态的带边缘位置均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故作为光催化剂时能同时析出氢和氧。因此,预计N、F共掺杂能提高KNbO_3体系的光活性。另外,随着共掺杂浓度降低(由5%到2.5%),体系带隙减小,可见光活性增加。(3)采用N、F替位O进行单、共掺杂对立方NaNbO_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调控。研究发现,F单掺杂只能引起体系带隙略微减小(接近可见光上限值)。N单掺杂尽管能使体系带隙明显减小并增强可见光吸收,但在费米能级以上的禁带区引入了局域的未占据电子态作为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从而可能导致更低的光转换效率。不同于单掺杂,N和F替位O双掺杂可有效改善光活性。体系不但具有无污染的禁带,还可明显减小带隙以适合可见光吸收,且禁带边缘位置对比水的氧化还原势均满足分解水的要求。形成能计算结果表明,F和N共掺杂形成电荷平衡体系而促进N的吸收。因此,上述共掺杂策略预计能改善NaNbO_3体系的光催化活性。此外,相比N-F杂质间距最小的组态,当杂质间距增加时,各体系光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4)系统对比了完整SrNbO_3和缺陷Sr_(0.97)NbO_3晶体的结构、弹性和电子性质。基于晶体和电子结构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了两体系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两体系均为金属性,其电子结构均可划分为完全占据、部分占据和空带叁部分。部分占据带到空带的跃迁导致两体系的可见光吸收。从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对光活性的影响分析,预测完整SrNbO_3比缺陷Sr_(0.97)NbO_3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5)系统研究了Sr空位缺陷对SrNbO_3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缺陷体系在可见光下也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但不同于完整SrNbO_3,其光催化活性可能归因于由完全占据带到部分占据带的电子跃迁。其次,从缺陷体系的电子结构、光生载流子有效质量以及电子-空穴对复合率分析,空位浓度较大(约5%)时才能收到明显的调控效果。此时,自旋极化现象明显增强,促使体系带隙(B_(-1)~(__)CB)减小到可见光区域。并且体系两空位分别位于Sr立方体面对角线和体对角线位置时的可见光活性比位于棱位置时更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30)

郭艳梅[4](2018)在《光致机械运动偶氮吡啶类晶体的合成及其结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吡啶衍生物的光响应特性以及自组装特性,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偶氮吡啶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正在逐步展开,在自组装纤维以及光响应液晶材料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是,关于偶氮吡啶衍生物分子晶体的光致机械运动还没有报道,对于其在光致机械方面的应用还有待开发。在此背景下,本文对4-(6-羟基-4-己氧基)苯偶氮基)吡啶(6CAZPY)化合物以及其叁种金属复合物的结晶及光致机械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合成6CAZPY化合物,运用固体红外、液体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缓慢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了黄色片状的6CAZPY晶体并研究了该晶体的热稳定性。其次,结合6CAZPY的自组装性能,以Zn(acetylacetone)_2·H_2O为配体,制备得到了叁种新型的金属有机复合物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之后分别对叁种晶体的晶体形态以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Zn(acetylacetone)_2·H_2O)(6CAZPY))(complex-Ⅰ)晶体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转晶为((Zn(acetylacetone)_2)(6CAZPY))(complex-Ⅱ)晶体。此外,培养出了complex-Ⅰ以及complex-Ⅲ的单晶,并从分子排列方式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方面对这两种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对6CAZPY以及叁种金属有机复合物的光致异构现象以及光致机械弯曲运动进行了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以上四种物质的光致异构现象,发现甲苯溶液中四种化合物的光致异构反应是遵循一级动力学的;研究了6CAZPY晶体的光致机械弯曲运动,发现弯曲运动的幅度受到晶体尺寸以及紫外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叁种金属有机复合物晶体的光致机械弯曲运动,发现金属复合物晶体在较厚的情况也能发生明显的光致机械弯曲运动;结合各物质的稳定性与光致机械性能,最终发现complex-Ⅲ晶体具备更强的光致机械运动性能。最后,研究了四种偶氮吡啶类化合物的光致机械弯曲运动机理。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分别测试了四种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前后的衍射峰位置以及强度的变化,发现化合物光致异构反应的发生会导致晶体结晶度降低,但是没有新的晶型的产生。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测试了四种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前后晶体表面拓扑结构的变化,均发现光致异构反应的发生会使得晶体表面出现短程无序的现象。以上关于6CAZPY的结晶,金属有机复合物的合成及结晶,偶氮吡啶类晶体化合物的光致异构、光致机械运动及其机理的研究均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帆[5](2018)在《芬那酸和烟酸类晶体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晶体工程是现代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有机药物和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晶体中分子间存在的氢键、卤键、范德华力以及π···π间相互作用等弱相互作用对于晶体的结构、对称性及其稳定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晶体结构中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晶体工程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本论文从理论化学计算的角度,通过Gaussian09、CrystalExplorer等软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M06-2X方法、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理论(QTAIM)以及Hirshfeld表面分析等理论方法,对芬那酸及烟酸类晶体分子中弱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究和讨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章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晶体工程对于化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重大影响,晶体分子中存在的弱相互作用类型等。本章包括研究背景、晶体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类型、晶体工程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内容和目的等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二章:理论计算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量子化学的发展历程、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及Hirshfeld表面分析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内容。第叁章:芬那酸晶体中存在两个不对称单元的起因研究。本章研究了芬那酸晶体中分子的不同构象A、B、P、L的扭转角、键长、构型能等性质,并对不同构型组成的复合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做了QTAIM分析。采用了M06-2X密度泛函方法,对单个芬那酸分子和预测的芬那酸分子采用了没有几何约束的的优化,对芬那酸晶体的两个构象异构采用了部分优化,结果表明四个异构体的扭转角以及键长均有差异,这说明它们在各自的晶体中具有不同的堆积方式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另外,对它们的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发现除去分子对的氢键,还有其他的叁种类型:一类是与构象异构体A、B、P构型的羧基(即O-H和C O键)相互作用的相邻分子,这对氢键的强度有重要影响,另外两种是分子间的取代基相互作用以及未取代苯环间的相互作用。众所周知,氢键的相互作用对于晶体生长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晶体的稳定性也有重要的贡献。因此,对这叁种氢键进行了键长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比较,不同分子的构象异构体A和B也可以通过不对称氢键O–H···O结合形成Z'=2的芬那酸晶体,因为它们的构象能和O–H···O氢键强度几乎相等,这些因素也是它们能够共存的原因。最后,对具有相同构型的含有构象异构体A、B和P的复合物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复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进行了QTAIM分析。整个工作研究发现,Z'=2的芬那酸晶体中不对称的O–H···O氢键甚至强于Z'=1晶体中对称的O–H···O氢键。同时,Z'=2的芬那酸晶体中构象异构体A和B的分子对的交替排列与Z'=1芬那酸晶体中构象异构体P有序排列形成的相互作用是具有相同强度的。在交替排列的构象异构体A和B中,两个异构体相邻分子间取代基和非取代苯环的相互作用对于构象异构体的稳定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Z'=2的芬那酸晶体是比较优先的排列方式。这个结果的获得对于Z'=2或者更高Z'结构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线索。第四章:Hirshfeld表面分析分子晶体中弱相互作用力。本章对芬那酸及其衍生物和烟酸及其衍生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Hirshfeld表面分析。芬那酸及其衍生物和烟酸及其衍生物的晶体结构可以从晶体开放数据库中获取。从获取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到,同一种分子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对实验上获得的晶体结构采用CrystalExplorer软件对晶体分子内的弱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在这个工作中,对每一个晶体结构都做了相应的Hirshfeld表面分析,根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距离来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另外,通过指纹图分析来确定分子间存在的氢键、卤键、π-π的弱相互作用。对于同种分子形成的不同晶体也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它们之间由于分子构型以及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孙德辉[6](2015)在《周期极化基质材料钽酸锂/铌酸锂类晶体生长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显示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和长寿命等优点,代表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叁基色(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为光源的激光显示是当今新型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红色和蓝色激光光源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而大功率绿光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尚不成熟,因而采用了基于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固态激光器。基于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类晶体,由于其非常高的非线性效率、体积小、易于实现热管理及容易实现产业化等优点,是用于绿色全固态激光器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非线性器件。铌(钽)酸锂晶体,叁方晶系,3m点群,晶体结构以铌(钽)氧八面体和锂氧四面体为主体,在居里温度以下铌(钽)、锂阳离子与阴离子中心在主轴方向上有位移,形成自发极化,利用周期计划技术,可以制备出满足准位相匹配的要求的周期极化铌(钽)酸锂晶体。同成分铌(钽)酸锂晶体内部本征缺陷密度大,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能。生长掺镁铌(钽)酸锂晶体(MgO:LN/LT)和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SLN/SLT)是两个非常有效的改进晶体性能的途径。而掺镁近化学计量比铌(钽)酸锂晶体(MgO:SLN/MgO:SLT)理论上综合了两种改进方案,是性能最优越的铌(钽)酸锂类晶体。另外,通过非线性光学技术,拓展激光波长,获得更加丰富的光谱范围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采用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周期极化钽酸锂晶体,通过光参量振荡过程可以实现3-5μm波段的中红外连续可调谐激光输出。由于SLT和MgO:SLT的矫顽场低且抗光伤阈值高,可以实现Z方向较大厚度(3mm)的铁电畴周期反转,使通光孔径最大化,增加中红外激光输出功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然而目前SLT和MgO:SLT晶体材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其在这方面应用研究的发展。将多种功能复合,在一种晶体上同时实现不同的物理过程,是实现激光器件小型化的重要途径。将周期极化铌酸锂/钽酸锂的自倍频性质与激光激活粒子的相结合,形成的基于稀土的激光性能与非线性晶体耦合效应的自倍频和自泵浦光参量振荡,是实现激光器小型化的重要方向。而生长出高质量的稀土与镁共掺的铌(钽)酸锂晶体是推进这项研究的先决条件。基于以上激光领域研究的材料需求和本课题组的研究基础,本论文在铌(钽)酸锂类晶体的生长和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1)液相合成掺镁的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多晶料批量制备技术。利用水热法和有机酸的络合作用合成含Ta、Li和Mg等元素的透明前驱体溶液,使所有元素在溶液中达到了原子级均匀混合,消除了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中镁元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促进MgO:SLT晶体生长质量的改进。将新的合成方法所得的掺镁钽酸锂多晶料与传统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多晶料进行了对比研究:XRD物相分析证明了新工艺在煅烧温度上的优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及定点元素扫描分析发现固相反应合成掺杂多晶料中掺杂元素分布不均匀;XPS能谱证明了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镁元素均匀掺入钽酸锂晶格中,消除了+4价的反位钽缺陷。2)利用提拉法生长了SLT晶体,并发现了由于多晶料烧结不充分导致锂元素挥发的证据。利用液相法合成的多晶料,生长了MgO:SLT晶体。对比研究了CLT, MgO:CLT, SLT和MgO:SLT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讨论Li/Ta计量比和镁掺杂对钽酸锂晶体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调控机制。3)生长了高掺镁的镁钕双掺Nd:MgO:CLT晶体。利用CGSi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确定了生长钽酸锂晶体的合适温场。利用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测试了Nd:MgO:CLT晶体内的Nd离子和Mg离子的浓度,并计算出其分凝系数。利用变温XRD研究了Nd:MgO:CLT晶体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钽酸锂晶体的与掺杂离子位置非常靠近的几个特殊晶面受掺杂离子的影响有畸变。利用GSAS软件精修系列变温XRD曲线,获得LT晶格常数的温度依赖性。利用激光热导仪测量了Nd:MgO:CLT晶体的热导率值, ka=4.429 W/(m·K), k=5.155 W/(m-K). Nd:MgO:CLT晶体的偏振吸收谱和发射谱均具有明显分裂现象,σ偏振的吸收峰半峰宽比π偏振的宽。研究了两种切型的Nd:MgO:CLT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c切晶体的激光性能优于α切晶体,实现了最高输出功率3.58 W的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化效率达到22.78%。4)利用JPG自等径控制系统生长了3英寸掺钕浓度0.8 mol%的Nd:CLN、掺钕浓度0.5 mol%和镁浓度5 mol%的Nd:MgO:CLN等晶体。利用XRD研究了Nd:CLN和Nd:MgO:CLN等晶体的结构,并利用FULLPROF软件精修XRD曲线,得到掺杂离子占位对铌酸锂晶格常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了掺钕0.5 mol%的Nd:MgO:CLN晶体的不同波长的折射率,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得到了Nd:MgO:CLN晶体的Sellmeier方程。对比研究了不同切型(α切和c切)的Nd:MgO:CLN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并用两种不同透过率的输出镜,研究了不同谐振腔对α切晶体样品的连续激光性能的影响。采用本文生长的Nd:MgO:CLN晶体,利用外加电场法得到了结构均一的周期极化的Nd:MgO:CLN晶片,并利用PPNd:MgO:CLN晶片首次获得了80 mW的单色光自倍频绿光,中心波长为542nm。(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3)

席周周[7](2015)在《溶液中磷酸钙类晶体成核早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准确度较高的分子体系计算机模拟技术。仿生矿化是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合成类生物矿物的无机物的过程,其中广泛存在于人体骨、牙齿等部位的磷酸钙类晶体的仿生矿化引起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论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借助模拟软件NAMD和可视化软件VMD,从“分子-离子-原子”层面探究Na+、Ca2+、HPO42-、PO43-、OH-、柠檬酸根和水分子等在水溶液中特定的理化条件下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模拟轨迹、粒子种类与距离统计、径向原子对分布函数、平均回旋半径、均方根偏差等多种方法表征溶液中粒子所形成团簇的成分、形状、尺寸和结构,从而详细研究了溶液中磷酸钙类晶体成核早期阶段各粒子间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发现,叁个HPO42-离子与Ca2+结合时,会形成类似于羟基磷灰石晶体中平行于c轴的“磷等腰叁角形”结构的聚集体,该聚集体结构十分稳定,基本不会受柠檬酸根等其他强负电基团的影响,因此有存留在聚集体中直到晶核形成甚至晶体长成的可能;六个HPO42-(或PO43-)离子与Ca2+结合时,能得到大小、尺寸与Posner模型相近的较稳定的团簇体,且在六个PO43-离子与Ca2+形成的团簇体中,发现了结构非常特殊的“循环四边形”结构;HPO42-和PO43-与Ca2+结合形成聚集体的过程,是组成短程链条状结构,接着首尾相扣形成环状面状结构,最后不断翻转演变形成立体结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15)

高凌云[8](2014)在《类晶体生长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家确定晶体是一种内部原子规律性重复排列的材料。但在1982年,海法市以色列理工的材料学家特曼(Daniel Shechtman)发现,一种铝和锰的合金也有规律的原子顺序,但是在一种模式下排列顺序却不可重复。这种"类晶体"迫使化学家改写教科书,而特曼也因此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自这个早期发现后,自然界也找到了类晶体,工程师研制了各种各样的类似材料用于剃须刀片和炊具(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4年02期)

酒井不二,杨光,陈国颂,江明[9](2013)在《多重非共价作用诱导凝集素ConA组装成类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对天然蛋白质组装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加。蛋白质作为天然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大的结构以及特定的分子识别行为,可以组装成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在生命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一些研究者利用糖和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或通过基因突变引入配位基与金属相互作用,得到较大的蛋白组装体甚至晶体。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利用多重非共价作用诱导蛋白进行组装并获得微米级的"类晶体"组装体的报道。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一个便捷的方法实现了多重非共价作用诱导蛋白质进行大尺度的"类晶体组装"。我们将罗丹明B(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期刊2013-10-12)

王绍青[10](2013)在《高熵合金的类晶体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又称之为多主元合金(multi-principal-element alloys)。高熵合金的概念最早由我国台湾学者叶均蔚等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他们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在2004年成功制备了首块高熵合金样品[1]。高熵合金一般由至少五种以上接近等摩尔百分比的金属元素组成。这类合金在力学性质的高温稳定性、抗腐蚀、耐磨损等物化性质方面与传统合金材料相比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国际金属材料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8-06)

类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KDP类晶体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光学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水和杂质是影响KDP类晶体生长和光学质量的两大因素。水的存在一方面保证了 KDP类晶体正常的生长及高质量表面的加工,另一方面又会导致表面潮解、表面腐蚀等现象。另外,KDP类晶体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各种杂质,包括有机物、金属离子以及各种无机物等。这些杂质能够吸附在晶体的不同表面,导致生长习性变化、光学质量降低。当前关于水分子及杂质与KDP类晶体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方面,理论探索相对较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明确。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选取KDP类晶体中最为常见的ADP及KDP为代表,研究了水分子以及杂质在两种晶体表面的吸附行为。这一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为晶体生长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目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 1~3个水分子在ADP晶体(100)及(101)表面的吸附行为。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水分子能够自发吸附到ADP表面。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吸附能随水分子数量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水分子可以与表面的氢、氧原子产生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与表面的氢、氧原子形成氢键;另外,当多个水分子吸附到(100)面上时,可以与表面磷酸根中的氢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相比之下,水分子与(100)面的相互作用更强,吸附更稳定。吸附使水分子及ADP晶体表面的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化学键普遍被拉长,甚至导致水分子及(100)表面的H-O共价键断裂。(2)考察了乙醇分子在KDP晶体(100)及(101)表面的吸附行为。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乙醇可以自发吸附到KDP的表面上。乙醇分子主要通过羟基与表面的氢、氧以及钾原子相互作用,在(100)面上可以形成两个氢键和一个钾氧离子键,而在(101)面上则形成一个氢键与一个离子键。乙醇与(100)面之间形成的键数目更多且强度更大,因此吸附更稳定。吸附后乙醇分子及KDP晶体表面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化学键普遍呈现被拉长的现象,结构变得不稳定。(3)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K+,Na+,Ca2+,Cu2+,Al3+,Cr3+)在KDP晶体(100)表面的吸附行为。六种离子在表面的吸附能均为负值,意味着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吸附的稳定性随着金属离子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加,表现为一价<二价<叁价。另外,金属离子与KDP(100)表面的键合机制和离子半径有着一定的关系,半径较大的离子(Na+,K+和Ca2+)与表面之间更多的是形成离子键,而较小的离子(Cu2+,Al3+和Cr3+)往往通过共价作用与表面结合。所有的金属离子都会影响KDP(100)表面结构,表面化学键被拉长,同时氢键的结构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叁价离子对表面结构的影响最大,Al3+和Cr3+能够吸引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使表面H-O键断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上海光机所无锥柱交界面KDP类晶体长籽晶快速生长技术取得重要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9

[2].武玉琳.水分子及杂质在KDP类晶体表面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许永强.铌酸盐类晶体光学特性的调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4].郭艳梅.光致机械运动偶氮吡啶类晶体的合成及其结晶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8

[5].杨帆.芬那酸和烟酸类晶体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孙德辉.周期极化基质材料钽酸锂/铌酸锂类晶体生长与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7].席周周.溶液中磷酸钙类晶体成核早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

[8].高凌云.类晶体生长新方法[J].现代物理知识.2014

[9].酒井不二,杨光,陈国颂,江明.多重非共价作用诱导凝集素ConA组装成类晶体[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2013

[10].王绍青.高熵合金的类晶体性质研究[C].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标签:;  ;  ;  ;  

类晶体论文-许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