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珠屿大伯公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伯公庙,石雕,书法
海珠屿大伯公庙论文文献综述
帅静泉[1](2018)在《马来西亚海珠屿大伯公庙石雕书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马来西亚老一辈华人长者希望能通过种种渠道为后人留下属于本族人民深刻而丰富的文化资本,对客家五属海珠屿大伯公庙的修缮与保护成为了一种历史使命。石头本身没有意义,通过书法篆刻赋予它大伯公庙的历史记忆与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一个景观的同时具备人文的精神价值,让华人文化通过石雕书法得以代代相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琛发[2](2014)在《客家先贤与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信仰,实源于当地华人敬重领导大众开拓邻近地区的会党先贤,慎终追远、崇功报德,以后凡事归功大伯公英灵冥冥中庇佑。到19世纪中叶,当地华人虽因矿区经济等等利害关系发生争执,但分裂各方,尤其是来自闽广客家府县的先民,即使互相血战,依然在照顾共同信仰出钱出力,由此不放弃未来和解机会。等到庙产主权经历长期变化,在19世纪末落入嘉应、惠州、增龙(增城与龙门)、大埔、永定五属共管,以客家人为主的五属同仁一方面根据叁位大伯公的客家原籍,以尊神作为曾经分裂对抗的五属建立客家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回归到尊神带领先民开拓南洋的民族先驱意象,强调信仰大伯公的客家精神是以回归与服务整个民族为主轴。(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14年03期)
秦俊晖,陈锐[3](2013)在《浅析海珠屿大伯公庙宗教艺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槟城的海珠屿大伯公庙是马来西亚华人祭拜华侨先驱的场所,也是槟城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文章主要探究大伯公庙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并对其在教学应用方面体现的自然、人文与宗教价值等进行了探讨,期望宗教艺术在大学教学应用中能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23期)
陶珂,唐胜天,帅民风[4](2012)在《拓展新功能,保护古建筑——以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环境改造规划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历来作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图腾,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伯公文化信仰逐渐淡化,现有的大伯公庙的功能已不适合当前的文化发展。针对古庙修缮改建的现状,结合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给古庙赋予新的交流、纪念、游览功能,使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2年06期)
李佩珊[5](2008)在《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华人大伯公庙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马来西亚的历史,你会发现它与中国的关系是十分源远流长的。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华人最早踏上马来西亚土地的是公元初王莽派遣译使往印度“黄支国(kancipura)”之时,船只意外的把他们送到了马来半岛上的龙运国。(Dungun)。从此以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传统友谊就延续了千年之久。初期,中国华人都是以译使、僧侣、商人或冒险者的身份前往马来半岛的。后来,从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华人到马来半岛的身份就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以个人的自由之身份前往了,大部分都是以被剥夺自主权的劳工身份抵达马来半岛,这是若干种不同的因素所造成。当时以劳工身份抵达马来半岛的华人,相比于之前到达马来半岛的华人而言,生活得十分艰难,且没有自我尊严。华人劳工初抵达时,大都处于人生不熟又无处栖身的环境中,最后,许多人往往都会被安顿在各方言群所建立的各种社团、工会或庙宇里栖身。因为当时这种组织团体或庙宇,都可以保护他们的自身安全以及工作上的便利。庙宇在华人劳工的眼中除了提供上述所说的益处外,更可以令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这一点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是比人身安全或钱财都更为重要的。这也导致他们将家乡比较灵验的神灵也一齐带到了马来半岛,并在当地建筑庙宇敬奉卒也们。不过,马来西亚的华人庙宇所供奉的神灵,并非全都是华人从家乡带过来的,有一部分的庙宇供奉的神灵,是属于马来西亚本土的神灵,例如槟城海珠屿的大伯公庙所供奉的就是属于本土化的神灵。槟城的海珠屿大伯公庙不仅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前往敬奉祂,同时,祂也引起了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许多国家学者的兴趣。他们为了探究大伯公在东南亚的历史来源、大伯公与土地神的渊源等问题,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学术界里引起了多次的争论,迄今对于大伯公的来源及其与土地神的渊源都还未有统一且明确的说法。最后,有的学者认为与其在稀少的文献记载中附会假设,还不如回到民间作实地的田野调查,以调查对象的实况,再以文字文献作为佐证,这样兴许会发现更多新鲜有用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海珠屿大伯公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信仰,实源于当地华人敬重领导大众开拓邻近地区的会党先贤,慎终追远、崇功报德,以后凡事归功大伯公英灵冥冥中庇佑。到19世纪中叶,当地华人虽因矿区经济等等利害关系发生争执,但分裂各方,尤其是来自闽广客家府县的先民,即使互相血战,依然在照顾共同信仰出钱出力,由此不放弃未来和解机会。等到庙产主权经历长期变化,在19世纪末落入嘉应、惠州、增龙(增城与龙门)、大埔、永定五属共管,以客家人为主的五属同仁一方面根据叁位大伯公的客家原籍,以尊神作为曾经分裂对抗的五属建立客家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回归到尊神带领先民开拓南洋的民族先驱意象,强调信仰大伯公的客家精神是以回归与服务整个民族为主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珠屿大伯公庙论文参考文献
[1].帅静泉.马来西亚海珠屿大伯公庙石雕书法的应用研究[J].北方文学.2018
[2].王琛发.客家先贤与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探析[J].八桂侨刊.2014
[3].秦俊晖,陈锐.浅析海珠屿大伯公庙宗教艺术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3
[4].陶珂,唐胜天,帅民风.拓展新功能,保护古建筑——以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环境改造规划项目为例[J].艺术探索.2012
[5].李佩珊.马来西亚槟城海珠屿华人大伯公庙的历史与现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