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内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学生,校内焦虑,脑电生物反馈技术
学校内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王鹤翔[1](2015)在《基于脑电生物反馈技术的小学生学校内焦虑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压力渐渐渗透到了学校,升学压力和沉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倍感疲乏,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要面对这些压力,越发严重的学校内焦虑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对校内焦虑进行干预,并辅以测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焦虑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本研究以高焦虑水平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干预/不干预,因变量:校内焦虑水平。干预组成员将接受为期3月,每周3次,共计36次每次约1个小时的训练;对照组成员在此期间正常生活、学习。在生物反馈训练开始前,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前测,在两组受试者的干预结束后进行后测。在训练结束后两个月,干预组、对照组进行追踪测试,对部分干预组被试进行了个案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探究了Neuro Harmony脑电生物反馈仪对于改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校内焦虑的作用,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干预能改善高焦虑的小学生的校内焦虑水平。并且经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干预后,小学生校内焦虑水平,可以在一段时间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林静,王世伟,黄辛隐,何木叶[2](2011)在《日本学校内焦虑量表在苏州市区的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荒木纪幸编制的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量表进行修订,考察修订后量表的的信效度以及苏州市区初中生学校内焦虑状况。方法对134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所得资料以SPSS 15.0和Amos 4.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结果①修订后的量表由7个维度组成,共解释方差49.02%,C ronbach'α系数为0.90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χ2/d f<3,RMSEA<0.08,NFI、NNFI、RFI、CFI等均>0.90);②我国初中生学校内焦虑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31.7%)、中度(36.1%)和偏重(21.9%)3个方面;③女生组焦虑总分大于男生组(t=-2.049,P=0.041),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课堂表现焦虑(t=-1.988,P=0.047),同学关系焦虑(t=-2.636,P=0.008),初一学生的焦虑得分在3个年级中处于最高(χ2=45.944,P<0.01)。结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顾丹丹[3](2010)在《小学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修订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苏州市四所小学的学生为被试,初步修订了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编制的《小学生学校内焦虑问卷》,并探索了小学生学校内焦虑在各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并根据结果绘制个体诊断图。通过分析和讨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修订后的小学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由四因素组成:考试和成绩焦虑、人际关系焦虑、上课焦虑、身体和安全焦虑。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2)小学生学校内焦虑总分以及各维度在学校类型上都有较为显着的差异。重点学校的焦虑得分要显着高于普通学校得分。(3)小学生学校内焦虑总分、考试和成绩焦虑、人际关系焦虑以及身体和安全焦虑在性别上都存在着显着差异。男生焦虑得分高于女生。(4)小学生单亲与否在考试和成绩焦虑分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单亲小学生得分都高于非单亲小学生。(5)小学生学校内焦虑总分、考试和成绩焦虑、上课焦虑以及身体和安全焦虑在年级上差异较为显着。五年级>六年级>叁年级>四年级。(6)家庭月收入水平不同的子女在学校内焦虑总分以及各分维度上差异较为显着。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小学生在学校内焦虑总分和各维度得分都高于家庭月收入较高的学生。(7)父亲学历层次不同的子女在学校内焦虑总分、考试和成绩焦虑维度以及人际关系焦虑上差异较为显着。父亲学历层次越低,其子女的焦虑水平越高。(8)母亲学历层次不同的子女在学校内焦虑总分、身体和安全焦虑、人际关系焦虑以及上课焦虑维度上差异显着。母亲学历层次越低,其子女的焦虑水平越高。(9)自我成绩评价不同的学生其焦虑水平也存在较为显着差异。自我成绩评价较差学生的焦虑得分显着高于自我成绩评价优秀的学生。(10)运用个体诊断图描述个体学校内焦虑情况。(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4-01)
顾丹丹,邢延清,黄辛隐[4](2010)在《苏州小学生学校内焦虑及自尊的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编制的"小学生学校充实度问卷"和"自尊感情问卷",对苏州小学生实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小学生的学校内焦虑性别差异不显着,在年级上差异显着;苏州小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显着,在年级上差异显着;苏州小学生的学校内焦虑与自尊成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张绍刚[5](2009)在《高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初步修订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山东省烟台、青岛等地市八所高中的学生为被试,初步修订了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编制的《高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并初步探索了高中生学校内焦虑在各个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此外,本研究还进行了高中生学校内焦虑和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和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关于《高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经过修订的高中学校内焦虑问卷包括五个因素:考试焦虑、师生关系焦虑、自信心缺乏、评价相关焦虑、疏离感与孤独感;共26个项目,问卷的信度为0.905,分半信度为0.725,重测信度为0.912,结构效度为0.582;问卷采用四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水平越高。(2)关于高中生学校内焦虑现状及差异性研究a.高中生学校内焦虑水平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学校内焦虑水平较高;高中生学校内焦虑各维度中,自信心缺乏与评价相关焦虑情况更为明显。b.高中生学校内焦虑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从学校内焦虑总体水平和对考试焦虑情况看,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类高中;师生关系焦虑、评价相关焦虑及疏离感与孤独感则是普通高中>职业类高中>重点高中。其中自信心缺乏方面是职业类高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c.高中生自信心缺乏、考试焦虑维度有显着的年级差异,差异主要集中在高一和高叁方面。差异显示结果:高一<高<高叁。d.评价相关焦虑维度在男女性别上有显着的差异,且女生高于男生。在疏离感与孤独感、自信心缺乏上男生分数高于女生,其它都是女生分数高于男生,但没达到显着差异。e.高中生学校内焦虑总体、师生关系焦虑、评价相关焦虑及疏离感与孤独感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有显着的差异,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f.学校内焦虑总体及各维度在生源地、文理科(包括未分科)等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3)高中生学校内焦虑与自尊、应对方式关系a.高中生学校内焦虑与自尊、积极应对呈显着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着正相关;自尊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着水平。b.自尊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高中生焦虑的重要因素。c.自尊是应对方式影响高中生学校内焦虑的中间变量。(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4-01)
林静[6](2008)在《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初步修订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苏州市区几所初中的学生为被试,初步修订了日本荒木纪幸教授编制的《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并探索了初中生学校内焦虑在各个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此外,本研究还进行了初中生学校内焦虑和自尊的关系研究。通过分析和讨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经过修订的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为一个二阶七因素结构,七个因素为:课堂表现的焦虑、考试成绩的焦虑、老师评价的焦虑、毕业前途的焦虑;同学关系的焦虑、集体的不适应、惧怕否定。这七个因素又可以分别归为两个二阶维度:前四个因素归为“学习焦虑维度”,后叁个因素归为“人际焦虑维度”。(2)初中生的学校内焦虑在学校类型上有显着的差异。普通学校的焦虑得分要显着高于重点学校得分。(3)父母的学历层次不同,其子女的焦虑水平在学校内焦虑的各项指标上有显着差异。父母学历层次越低,其子女的焦虑水平越高。(4)家庭月收入水平不同,其子女在学校内焦虑的各项指标上有显着差异。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初中生学校内焦虑得分显着高于家庭月收入较高的学生。(5)初中生的学校内焦虑总分、人际焦虑维度在男女性别上有显着的差异。女生的焦虑得分要显着高于男生得分。(6)各个年级初中生在总分、学习焦虑维度以及其因素上差异极其显着。初一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初一〉初叁〉初二。(7)自我成绩评价不同的组别,其焦虑水平也存在显着差异。自我成绩评价较差学生的焦虑得分显着高于自我成绩评价优秀的学生。(8)初中生学校内焦虑与自尊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学校内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荒木纪幸编制的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量表进行修订,考察修订后量表的的信效度以及苏州市区初中生学校内焦虑状况。方法对134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所得资料以SPSS 15.0和Amos 4.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结果①修订后的量表由7个维度组成,共解释方差49.02%,C ronbach'α系数为0.90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χ2/d f<3,RMSEA<0.08,NFI、NNFI、RFI、CFI等均>0.90);②我国初中生学校内焦虑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31.7%)、中度(36.1%)和偏重(21.9%)3个方面;③女生组焦虑总分大于男生组(t=-2.049,P=0.041),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课堂表现焦虑(t=-1.988,P=0.047),同学关系焦虑(t=-2.636,P=0.008),初一学生的焦虑得分在3个年级中处于最高(χ2=45.944,P<0.01)。结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内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鹤翔.基于脑电生物反馈技术的小学生学校内焦虑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林静,王世伟,黄辛隐,何木叶.日本学校内焦虑量表在苏州市区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
[3].顾丹丹.小学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修订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顾丹丹,邢延清,黄辛隐.苏州小学生学校内焦虑及自尊的现状调查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5].张绍刚.高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初步修订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
[6].林静.初中生学校内焦虑问卷的初步修订与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