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靠性度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度量
可靠性度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能鹏,李国胜,刘祥[1](2019)在《大型复杂网络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构建及度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系统分析大型复杂网络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及需求,以及当前网络可靠性指标体系构建及度量方法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从网络连通性和网络性能两个方面,对大型复杂网络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及度量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涵盖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可用性)、完成性等适用于多冗余网状拓扑,分布式业务应用系统等网络特点的基于健壮性的可靠性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度量方法建议,为开展大型复杂网络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分析与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2019年船舶电子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王磊[2](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难以度量。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经过多年发展,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几百种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模型来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论文通过对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针对基于GRU(Gated Recurrent Unit)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CG-EGU(Efficient Gated Unit with Control Gate)神经网络,并且利用深度CG-EGU神经网络,在软件失效数据集上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针对GRU单元更新门学习能力不足导致GRU单元整体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门控单元EGU(Efficient Gated Unit)。为了使GRU单元更新门学习时更有效,EGU单元在GRU单元的更新门更新时引入遗忘门,增加了更新门更新的效率,降低了训练开销,提高模型性能。(2)针对深度GRU网络多个隐含层之间信息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EGU网络的深度CG-EGU神经网络。深度CG-EGU神经网络在深度EGU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隐含层之间添加控制门的方式,增强隐含层之间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3)通过实验对本文提出的EGU单元和深度CG-EGU神经网络的性能分别进行对比验证。在公认的软件缺陷数据集中,分别建立基于深度BP神经网络、深度GRU神经网络、深度EGU神经网络、深度CG-EGU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模型的召回率,验证在隐含层个数相同时,EGU单元相比于GRU单元而言性能是否提高。验证在隐含层个数不同时,深度CG-EGU网络相比于深度EGU网络而言性能是否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李玲玲,孙进,张鑫保[3](2018)在《考虑性能退化的IGBT模块可靠性度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考虑性能退化因素的IGBT模块可靠性度量模型,该模型以广义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了应力和强度间的相关性以及使用过程中强度的退化性问题。分析了IGBT模块失效原因和失效类型,通过功率循环加速老化试验获取IGBT模块的退化数据,并选用Gamma分布来描述IGBT模块性能退化参数的退化过程;最后,根据广义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取某种应力环境下对应的IGBT模块可靠度,建立了广义应力与广义强度间的关系,计算得到IGBT模块在某种应力环境下的可靠度区间值。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可靠性度量模型相比,该方法能够实现IGBT模块可靠性度量,可应用于IGBT模块的器件选型。(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杨春晖[4](2018)在《软件可靠性模型中的知识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知识在软件测试和软件可靠性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缺陷密度的Weibull分布出发,分析测试者的知识水平与故障分布的定量关系,发现尺度参数c与知识量成反比关系.据此可以依据知识量与缺陷发现的分布曲线预测测试发现问题的趋势及软件的可靠性,从而确定测试结束时机.通过开展软件测试工程实验对所提出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表明测试者的知识增多,Weibull分布的比例因子c减小.此外,根据软件知识的程度及在测试中所发现的问题的趋势估计,预测软件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梁钰,严宏举,霍永华,晋荣[5](2018)在《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总结了软件全生命周期过程,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产品发布和运行维护各阶段中可能影响软件质量和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可靠性度量参数均从不同角度进行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之间彼此都有一定的关系,有很多参数是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估或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的必要参数,以可靠度函数和G-O可靠性模型为例研究参数与模型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8年15期)
宋叁华[6](2018)在《基于可靠性度量的无线传感网络恶意节点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二值事件的分布式检测系统中,局部的传感节点统计过程容易遭受恶意节点的安全袭击,而检测二值事件的准确性依赖于传感节点的可靠性。为此,提出基于可靠度量的恶意节点的检测算法RDICS识别恶意节点,并减少这些恶意节点的融合权值,进而削弱它们对最终决策的贡献。在设置融合权值时,先计算基于所有传感节点的融合中心决策与单个传感节点决策的不一致性,然后再计算包含除此传感节点的决策外的所有传感节点的融合决策与此传感节点决策的不一致性。再依据这两个参数,估计传感节点的可靠性,进而设置融合权值。最后,实验数据表明,RDICS算法的检测率优于现存的RBDA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8年07期)
赵瑞曼,王学万,滕士波,朱翠云,王蕾[7](2017)在《VLMC软件可靠性系统级度量模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LMC软件可靠性系统级度量模型,是为解决软件可靠性结构化度量需求中,模块间控制转移变动依赖关系模拟技术难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度量建模方法。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演绎推理、循环不变式证明等技术对该模型建模合理性、模型度量结果有效性进行了严谨的形式化证明;但目前仍然缺乏具体的、系统的实例验证研究。论文应用该模型方法于某型舰载指挥中心损管监控台软件可靠性测试度量工作中,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VLMC软件可靠性系统级度量模型能够充分利用来自早期版本的、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对软件系统整体可靠性水平的度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7年装备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张琎[8](2017)在《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公交可达性度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基础,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公交可达性,能够合理有效地评价公交发展水平,展现土地利用与公交系统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在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与改善用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叁种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公交车载GPS数据量大结构单一的特性,选用可靠性缓冲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建立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接着,综合考虑常用可达性模型及其优缺点,提出广义出行成本与广义出行时间的概念,并通过广义出行成本将公交车辆的行程时间可靠性考虑到公交可达性度量当中,建立了公交可达性度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公交可达性度量算法。然后,围绕公交可达性度量算法,针对设计目标,考虑用户实际需求与设计原则,从总体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体系结构以及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等方面入手,介绍公交可达性评价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展示系统实例。最后,本文以哈尔滨市为实例,简述相关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分析公交线路与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在时段和季节影响因素下的差异,并使用公交可达性评价原型系统,分析并比较行程时间可靠性、时段、工作日与周末、季节以及收入水平对哈尔滨市公交可达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交可达性分析中不应忽视行程时间可靠性的重要性。考虑了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公交可达性度量方法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影响下可达性的时空变化,有助于交通职能部门和公交运营公司分析公交网络现状并制定相关政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孙剑萍,罗意平,汤兆平[9](2017)在《区间模型的结构可靠性度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在应力-强度6种不同取值区间关系图中的含义,给出一个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几何意义上的直观理解,提出了根据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在图中所对应的夹角大小,进行结构可靠状态的判断方法.针对6种区间关系,利用文章提出的图解法、Ishibuchi、Tanaka提出的区间不等式成立度方法、Sengupta、Pal提出的区间不等式的可接受度方法、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定义计算法以及结构安全度方法进行了区间模型的结构可靠性分析.研究发现5种方法对结构的可靠性判定具有一致性,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7年04期)
邱志平,胡永明[10](2016)在《椭球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度量和区间安全系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椭球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度量和区间模型安全系数的关系。根据基于椭球凸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和非概率可靠度的定义,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按照区间模型安全系数的定义,给出了由椭球参数确定的3种区间模型安全系数,分析了它们的意义;建立了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和区间模型安全系数之间的解析关系,讨论了它们在评估结构可靠性或安全程度上的意义;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可靠性度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难以度量。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经过多年发展,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几百种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模型来度量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论文通过对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针对基于GRU(Gated Recurrent Unit)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CG-EGU(Efficient Gated Unit with Control Gate)神经网络,并且利用深度CG-EGU神经网络,在软件失效数据集上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针对GRU单元更新门学习能力不足导致GRU单元整体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门控单元EGU(Efficient Gated Unit)。为了使GRU单元更新门学习时更有效,EGU单元在GRU单元的更新门更新时引入遗忘门,增加了更新门更新的效率,降低了训练开销,提高模型性能。(2)针对深度GRU网络多个隐含层之间信息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EGU网络的深度CG-EGU神经网络。深度CG-EGU神经网络在深度EGU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隐含层之间添加控制门的方式,增强隐含层之间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3)通过实验对本文提出的EGU单元和深度CG-EGU神经网络的性能分别进行对比验证。在公认的软件缺陷数据集中,分别建立基于深度BP神经网络、深度GRU神经网络、深度EGU神经网络、深度CG-EGU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通过比较模型的召回率,验证在隐含层个数相同时,EGU单元相比于GRU单元而言性能是否提高。验证在隐含层个数不同时,深度CG-EGU网络相比于深度EGU网络而言性能是否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靠性度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能鹏,李国胜,刘祥.大型复杂网络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构建及度量方法[C].2019年船舶电子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磊.基于深度学习的软件可靠性度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3].李玲玲,孙进,张鑫保.考虑性能退化的IGBT模块可靠性度量模型[J].半导体技术.2018
[4].杨春晖.软件可靠性模型中的知识度量[J].信息安全研究.2018
[5].梁钰,严宏举,霍永华,晋荣.软件可靠性度量参数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8
[6].宋叁华.基于可靠性度量的无线传感网络恶意节点检测算法[J].中国测试.2018
[7].赵瑞曼,王学万,滕士波,朱翠云,王蕾.VLMC软件可靠性系统级度量模型应用研究[C].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7年装备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2017
[8].张琎.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公交可达性度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孙剑萍,罗意平,汤兆平.区间模型的结构可靠性度量方法研究[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7
[10].邱志平,胡永明.椭球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度量和区间安全系数的关系[J].计算力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