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

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

◇胡超

(绵竹实验学校绵竹618200)

【摘要】:探究实验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明显区别之一,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因此实验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学习,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生物学新教材课程目标的关键之一。生物实验是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生物实验探究学习创新思维素质教育

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探究学习的活动,每一步都是探究学习的结果。

怎样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在学习中自觉探究,使学习的全过程充满无限乐趣和动力,是每个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

在我校生物组教育科研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教学策略研究》(德阳市级)的研究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了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等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下面笔者介绍几点怎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的体会。

一、挖掘实验探究点,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强化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

在生物第一册关于蒸腾作用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正确认识植物发生蒸腾作用的实质和发生的部位呢?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蒸腾作用相同吗?假设植物的蒸腾作用与叶有关,学生们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一致吗?上课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把自己的实验和他人实验进行了对比,并就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得出了结论: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体的叶片部分,但植物体幼嫩部分的茎和叶柄也能少量地进行蒸腾作用,而且植物的正面和背面,老叶和嫩叶蒸腾作用不同。利用这组实验,学生能透过现象,正确的认识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逐步让学生养成在实验中探究的习惯。

在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实验探究点的挖掘,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分别是什么?我课前要求学生思考,上课时给予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有点难,但我相信肯定有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学生抓住探究点,查资料,问父母,问老师,真的还做得有板有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初一.五班有个同学他就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片颜色深浅不同的叶片做实验就得出不同的现象,然后就查资料掌握了叶绿素的知识。还有同学用对比实验把同一植物放在光下和黑暗处又有不同现象,有同学说在森林里比城市空气好,说明绿色植物要产生很多氧气。学生根据书上的实验,自己又设计实验,这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由此可见,合理确定探究点并积极引导他们投身于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设计完整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思想的指导下实验,加强探究力度,培养探索精神

设计实验是建立在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属于探究能力的较高层次。现以“关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为例,谈谈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这是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的过程。

1、提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变甜吗?

2、提出问题:细嚼馒头,说说你感受到有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馒头在口腔中,牙齿、舌和唾液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变成了什么物质?

3、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②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花,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花,将棉花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5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4、5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试管号实验物试剂处理方法现象

1馒头碎屑A2毫升唾液放入37℃的温水充分的搅拌5—10分钟后取出试管,滴2滴碘液、摇匀。不变蓝

2馒头碎屑B2毫升清水放入37℃的温水充分的搅拌变蓝

3馒头块C2毫升唾液放入37℃的温水不进行搅拌变蓝

4淀粉2毫升清水放入37℃的温水不进行搅拌变蓝

5麦芽糖2毫升清水放入37℃的温水,不进行搅拌不变蓝

4、得出结论:2、3、4号试管中变蓝。说明2、3、4号试管中馒头(淀粉)没有被消化;1、5号试管中没有变蓝。说明1号试管中馒头(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

5、交流讨论:1、2、3号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①你的实验结论与其他组学生一样吗?如不一样请分析原因?

②食物与牙齿、舌和唾液有什么关系?

③为什么要放在37℃的温水中?了解酶的知识。

④根据1,2、3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证明:馒头消化需要哪些条件?

⑤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6、实验总评:师生评议,评价探究实验

①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②实验结果和假设与观察是否一致?

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有存在问题?

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了哪些知识?

⑤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有无更好的设计?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可能有的设计不恰当,但这是学生自己的成果,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帮助其完善实验设计,学生对这样的探究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讨论营造了好的基础,使学生较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还使他们学习到了课本上所不能直接得到的知识,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验探究和探究实验有机结合,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学属实验性科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在实验课上,他们有动手的机会,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增加了大量的实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但实验课最令教师头痛的是纪律问题,所以许多老师干脆就用“讲述”或利用多媒体“模拟”手段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将分组实验变作为老师的演示实验等等,这些都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有的老师虽让学生动手操作,但需预测的结论、结果早已在教师讲授的暗示之中,学生只是按老师或书上的实验步骤和要求来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学生只是“照方抓药”,这样做都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掌握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如在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中,我增加了把叶片浸入热水中,比较叶片正、背面气泡的数目,从而验证了为什么要选择叶片下表皮作材料观察气孔等等,这样,增加了实验的内容和深度,使学生不是为实验而实验,而是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课外、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实验的课外延伸,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为什么鱼能在水里游动?为什么鸟儿能飞而鸡鸭不能?为什么夏天时飞蛾总是在灯光下聚集?为什么动植物的异常反应可以预示气候变化的原因?我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去进行香蕉的催熟,看谁催熟的香蕉最好吃。让学生参与植物园的管理,看谁种植或喂养的动植物最好看等等,既提高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实际生活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由于探究实验以学生活动为主,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初级中学生物课本》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初级中学生物课本》八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植物学》

4、《植物生理学》

标签:;  ;  ;  

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