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增量动力分析,地震需求模型,易损性曲线
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岳武,符云集,颜璐,赵晓苗,万克成[1](2019)在《基于IDA的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易损性,以我国西部某主桥跨径为249.5m+550m+550m+249.5m的叁塔四跨铁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其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获得结构地震响应,结合对数回归分析最终获得各关键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二次拟合得到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整体略优于一次拟合;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支座呈现出较高的损伤概率,其中固定支座损伤概率最大;桥塔和桥墩的损伤相对较低。因此在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抗震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位移和变形的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4期)
刘伟伟,宋孟燕,相更,丁敏[2](2019)在《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事故发生后,当喷淋系统失效时,安全壳内置换热器作为余热导出的主要设备,在保证安全壳整体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安全壳内置换热器支撑装置的设计一直是一个工程难点问题,其中,支撑装置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核电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必要环节。减震格构式刚架是一种新型支撑体系,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势。本文重点研究在各种地震强度下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指标。开展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首先需要定义结构地震需求参数,明确对应的性能水平和损伤状态极限值。根据结构特点,本文选取减震格构式刚架悬臂端相对位移作为地震需求参数,用来计算地震易损性指标;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分析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核电标准RG1.60的0.3g设计谱人工波输入,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法进行了减震格构式刚架地震易损性分析。在不同峰值加速度输入所对应的地震强度指标下,获得了结构地震需求参数与地震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悬臂端最大相对位移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对数函数关系式,得到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由此获得易损性曲线。(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赵金钢,胡靖,张永水,杜斌,贾宏宇[3](2019)在《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公路桥梁中常用的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以某高度为90 m的矩形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高墩为研究对象,考虑桥墩本身随机变量和近场地震波的随机性,通过Open Sees软件进行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获得截面曲率响应最大值,并以墩身截面临界曲率值作为损伤指标,进行高墩地震易损性和塑性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墩身高度方向,各截面顺桥向和横桥向临界曲率值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高墩在顺桥向和横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发生严重损伤的概率均较小,顺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墩底和墩身中上部区域均容易损伤并形成塑性铰,而横桥向近场地震动输入时,仅墩底区域最容易损伤形成塑性铰,墩身中上部区域的损伤概率较小;仅考虑近场地震波的随机性确定钢筋混凝土高墩塑性铰的形成区域时,会低估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高墩塑性铰的分布区域和长度。(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吕大刚,刘洋,于晓辉[4](2019)在《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中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及正逆概率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主要是指结构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与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的地震易损性定义和内涵并不相同。为了澄清二者的不一致性,首先介绍传统地震风险理论中地震易损性的定义和概率模型,然后指出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存在五个层次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地震需求易损性模型、抗震能力易损性模型、地震损伤易损性模型、地震损失易损性模型和抗震决策易损性模型,指出了这五种模型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推导得到了地震需求易损性模型和地震损伤易损性模型分布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不确定性传递路径,提出了正向PBEE和逆向PBEE的概念,以通过不同方式求解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的风险积分公式。基于地震危险性函数的近似表达式以及地震易损性模型及其分布参数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正向PBEE和逆向PBEE方法,分别得到了具有相同表达形式的工程需求参数EDP、地震损伤DM和决策变量DV叁个层次的概率地震风险表达式。通过该文的研究,将传统地震风险分析理论与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理论统一在一致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毛晨曦,冯利飞[5](2019)在《基于振动台试验的移动通信节点机房蓄电池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移动通信设备的地震易损性是城市移动通信系统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本文以移动通信系统节点机房中常用的蓄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来研究蓄电池组的抗震性能,并获得其地震易损性。试验过程中,首先采用FEMA P695建议的方法从美国PEER强震数据库中遴选出对蓄电池组较为危险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试验激励,随后逐步增大各条地震动记录的幅值,基于振动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试验后根据蓄电池组的地震损伤特征,定义了其损伤指标和损伤水平,并基于振动台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典型蓄电池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鼎,刘航,王娜,梁俊松,刘汉昆[6](2019)在《大跨度拱形空间桁架干煤棚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拱形空间桁架具有自重轻、结构效率高、造型美观多样、施工安装方便等优势,现广泛应用于公共展厅、体育馆、火车站、工业库房等大跨度空间建筑。然而,地震作用下拱形空间桁架存在结构整体平面外失稳、杆件屈服、支座破坏等潜在风险,需要进行抗震验算。基于此,本文对一电厂干煤棚的大跨度拱形空间桁架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获得了地震易损性曲线,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拱形空间桁架干煤棚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之后,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强度指标,依据非平稳地震动的演变功率谱模型,采用谱表现方法模拟获得了地震动时程样本,计算了结构地震响应;进一步,采用基于结构整体损伤指标的能力需求比模型曲线拟合法,获得了拱形空间桁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依据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对结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给出了改进意见。结果表明,此拱形空间桁架横向抗震性能明显强于纵向,纵向地震作用易引起结构失效,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其纵向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徐子祺,肖梅玲,邢倩倩,李天贝[7](2019)在《昆明市城中村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与疏散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与人员疏散能力的关系,以一典型砌体结构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输入20条地震波对该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地震作用下每层IDA曲线;同时采用FEMA 365评估标准估计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砌体的最大层间允许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出现的时间,找出8度基本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倒塌时间;并得出各楼层人员安全逃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砌体结构首层倒塌概率最大,而顶层最小;当遭受8度罕遇地震作用时,无法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首层最先发生倒塌,顶层最后倒塌;位于低楼层的人员相比于高楼层的人员具有更大的逃生机会。(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冯环,武芳文[8](2019)在《考虑支座材料劣化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之一,随机性和破坏性都很强,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如今,橡胶支座在桥梁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但因为其长期暴露在使用环境中,会受到各种介质和其他力学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支座性能出现变化。支座性能的退化势必会导致其对桥梁结构减隔震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研究橡胶支座在恶劣环境与自身老化共同作用下出现的基本力学性能变化非常必要。本文以某近海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为背景,以结构性态目标为基础,在考虑支座劣化的条件下对斜拉桥主塔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横向地震波作用下,中塔顶截面、过渡墩底截面损伤概率明显增大。考虑了支座材料性能的退化后,桥梁各个关键截面在地震作用下易损截面位置不会出现变化,但出现损伤的概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服役年限的增长使截面出现轻微损伤和中等损伤概率增大,但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损伤的概率会减小。(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单德山,张二华,董俊,李乔[9](2019)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铁路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通过引入核密度估计算法建立一种非参数化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基于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框架,考虑结构参数及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将非参数化的核密度估计思想引入地震动强度和抗震需求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及地震动边缘分布函数的估计中,克服了经典易损性分析方法中人为假定易损性函数分布形式的缺点。以某铁路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梁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四种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用本文算法分析示例桥梁各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对比不同构件的地震易损程度,为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范书立,田硕,陈健云[10](2019)在《基于响应面法的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考虑混凝土拱坝材料以及地震动的不确定性,按照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材料-地震动样本,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拱坝有限元模型并对样本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计算,然后以拱冠位移为性能指标建立响应面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从响应面模型中抽样,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而获得地震易损性曲线,为基于性能的拱坝抗震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拱坝响应面模型精度较高,基于响应面法的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比传统的蒙特卡罗模拟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7期)
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电事故发生后,当喷淋系统失效时,安全壳内置换热器作为余热导出的主要设备,在保证安全壳整体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安全壳内置换热器支撑装置的设计一直是一个工程难点问题,其中,支撑装置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核电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必要环节。减震格构式刚架是一种新型支撑体系,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势。本文重点研究在各种地震强度下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指标。开展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首先需要定义结构地震需求参数,明确对应的性能水平和损伤状态极限值。根据结构特点,本文选取减震格构式刚架悬臂端相对位移作为地震需求参数,用来计算地震易损性指标;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分析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核电标准RG1.60的0.3g设计谱人工波输入,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法进行了减震格构式刚架地震易损性分析。在不同峰值加速度输入所对应的地震强度指标下,获得了结构地震需求参数与地震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悬臂端最大相对位移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对数函数关系式,得到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由此获得易损性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周岳武,符云集,颜璐,赵晓苗,万克成.基于IDA的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刘伟伟,宋孟燕,相更,丁敏.减震格构式刚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3].赵金钢,胡靖,张永水,杜斌,贾宏宇.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地震易损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吕大刚,刘洋,于晓辉.第二代基于性能地震工程中的地震易损性模型及正逆概率风险分析[J].工程力学.2019
[5].毛晨曦,冯利飞.基于振动台试验的移动通信节点机房蓄电池组地震易损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9
[6].王鼎,刘航,王娜,梁俊松,刘汉昆.大跨度拱形空间桁架干煤棚的地震易损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7].徐子祺,肖梅玲,邢倩倩,李天贝.昆明市城中村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与疏散能力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冯环,武芳文.考虑支座材料劣化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9].单德山,张二华,董俊,李乔.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铁路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J].铁道学报.2019
[10].范书立,田硕,陈健云.基于响应面法的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J].人民长江.2019
标签: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需求模型; 易损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