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宙
广西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5302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取70例。送检痰培养,通过WHONET5.4软件的采用,对培养痰结果以及药敏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痰培养阳性的70例患儿中,阳性率是。患儿的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中,居首位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大约占全部阳性标本的46.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是31.3%,真菌以及其他的混合菌分别占11.8%、10%。而在这些病原菌之中,数量居于前列的分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是10.1%、10.5%、10.8%和14.9%。耐药菌株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造成小儿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种类比较多,但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较好,在实际的临床用药中应该充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并谨慎进行抗生素选择。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儿科;病原体;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尤为儿科多发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是造成5岁以下患儿死亡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所占儿童死亡原因的30%[1]。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引发患儿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细菌。近年来,非典型病原体以及病毒所占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耐药菌株也明显增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疾病病原菌谱[2]。目前,临床上不断推出了新的耐药机制,这就为抗菌药物的正确选用,降低多重耐药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笔者以实例样本进行研究分析,从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证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3月到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抽取70例。患儿被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种包括: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以及支气管异物合并感染等。所有患儿不存在先天性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送检痰培养合格的70例患儿中,男40例,女30例。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有22例,1~3岁的患儿有30例,而3~6岁的患儿有15例,大于6岁的患儿有3例。53个患儿具有院外抗生素的应用史。
1.2痰液采集方法
患儿入院48小时之内进行痰液标本采集。进行采集前的2~4,提醒患儿家长不能给患儿喂食。对于6岁以下的患儿,先用清水进行口腔清洁工作,患儿保持半卧位,轻扣其背,将一次性无菌密闭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对深部气道分泌物进行收集,或者将吸痰管的尖端进行剪裁再送检培养;对于6岁以上的患儿,先用生理盐水来漱口清洁口腔,再将深部分泌物或痰液用力咳出,集于痰培养瓶中并及时送检。如果患儿存在咳痰困难,可以进行诱导排痰工作,将3%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极少一部分的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内的气管镜痰液吸取工作。收集好标本后,都应该在及时送检。开展痰标本涂片的检查工作,低倍镜下显示的鳞状上皮细胞10个以下、多核白细胞25个以上。或者两者之间的比例小于1:2.5,则证明标本合格,可以培养痰细菌[3]。
2.结果
2.1儿童下呼吸道感染送检及检出情况
痰培养阳性的70例患儿中,送检痰培养的病原菌检出率:1岁以下的患儿为57.8%、1~3岁的为46.7%、3~6岁的为33.9%、而6岁以上的为1.7%。由此可知,高年龄组的检出率低于1~3岁组的检出率,年龄分布上的病原菌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8.17,P<0.0001)。
2.2病原菌分布情况
从70例检痰培养合格的患儿标本之中,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有32株,其中的革兰阴性菌(G-菌)有15株,所占的比例高达46.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G+菌),有10株,所占的比例是31.3%。而真菌以及其他分别占4株和3株,占的比例就比较少。在具体的病原菌分布之中,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4%、5.4%、8.1%、10.8%和14.9%。革兰阳性菌之中,所占比例依次递增的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4%、10.1%、10.5%。其中,真菌中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的比例最大,高达3.4%。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下呼吸道感染,此种感染在儿科中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小儿的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和脏器功能相对较差,容易导致各种各种致病菌的感染,加之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下呼吸道的感染致病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明显实现了耐药性的升高[4]。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在耐药性、病原菌种类方面差异较为显著,在进行抗菌药物选择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以保证选择和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痰培养阳性的70例患儿中。患儿的下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革兰氏阴性菌,大约占全部阳性标本的46.9%。革兰阳性菌所占的也较大,为31.3%,真菌以及其他的混合菌分别占11.8%、10%。而在这些病原菌之中,数量较多的分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所占比例分别是10.1%、10.5%、10.8%和14.9%。
综上所述,造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比较多,但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较好,在实际的临床用药中应该充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并谨慎进行抗生素选择。因此,高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理认识,注重病原学检查工作,保证采集标本的合格性,并及时送检,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病原菌检出率[5]。1~3岁年龄段的患儿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表明该年龄段的患儿最容易感染病原菌,这可能跟低年龄组的患儿的呼吸器官尚未发育完善紧密相关。加强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下呼吸道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力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黄江浩,陈宝娜,徐志康,叶佐婉,刘平,汪其云,於艳霞,石如珠.1499例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呼吸道病毒抗原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12)
[2]薛白,刘洁,胡志刚,邹旭美.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2)
[3]胡英会,张景亮,杨继红.呼吸道感染IgM联检试剂盒临床应用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02)
[4]庄苏.儿科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03)
[5]陆小梅,黎四平,何月敬,彭琪,刘绍基.呼吸道感染患儿1256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