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教语文

实实在在教语文

关键词:教语文;识字;词语;理解;积累

一、关于识字的教学。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提出了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因此对于每课的生字我让学生用自己既熟练又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如看生字是由哪几个部成组成、什么结构,其中某一笔的写法,和同音字、形近字作比较、组词说话等,然后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练习书写,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或在小组之间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地去引导和充分地去肯定。在过去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本人对生字教学不重视,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就这几个生字,你给我读几遍,写几遍,然后再听写。”每课都这样,方法死板单一,学生毫无兴趣,虽然他们在老师施加的压力下记住了,但多数学生印象不深,过几天甚至一下课就忘了,这真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二、词语教学方面。

对于词语的理解,多数学生只会照着字典上或其它资料上的词条,很规范的说出它的意思,善于查字典这固然很好,但这个词在句子中在课文中该如何理解,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他们不会联系课文把词放在句子中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表面上他们答得非常准确,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在词语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既结合字典上的解释,又要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造句、做动作、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读等。这样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的意思,还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三、在理解课文方面。

1.工具性与人文性要并重。

新课标颁布以后,广大教师虽经过了学习讨论,但还是出现了偏重于人文性,弱化工具性的现象,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光环上。老师们都在努力改变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毕竟是在探索实践的阶段,一下子改变沿袭了几百年的教学方法并非易事,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满堂问”的教学方法诞生了。老师按课文顺序一段一段地组织学生理解,不时提些“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以及其它一些教师提前预设、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见学生答不到自己心坎上,就毫不留情地给予否定,再抛一个依然如此,然后教师就会面带怒色趾高气扬地说出"标准"答案。紧接着老师又会按计划盛气凌人地提出下一个问题,可学生被一次两次否定后,他们便再也没有回答问题的勇气,他们毕竟是孩子,经不起太多的失败,他们的自尊心经受不住一次次地伤害。因为那些问题锁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强行灌输,学生消极接受。课堂提问本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能太碎太杂,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评价,只要孩子答得有道理就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看法感受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跌到、站起,使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以朗读默读合作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有效合作,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懂,知识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写作方法方面的等,老师给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回答我轻易不给予否定,而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会,把他们回答的正确与否放在其次,只要他们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思想健康,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授课形式不能华而不实。

新课标给语文课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手脚放开了,自然也就多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多起来:演讲、小小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形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等于丰硕的收获?课堂上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学生充分接触课文,不见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么采取什么方法,运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呢?我想,这可能是连专家也很难给出我们一个具体的标准。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四、关于语文积累方面。

学习语文要立足小课堂走进大课堂,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接触文本,广泛地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如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的优美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一些句子、段落,同学交流中用到的一些好词好句等。还有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所见所闻中积累等等。对学生在作业中作文中用到的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以及其它的好词好句等,我都要作记录,然后给予表扬。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学到这些好词句的,把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鼓励与指导,慢慢地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面对课改浪潮的冲击,我们教师的头脑必须清醒,要实实在在教语文,既不要追求时尚的形式,又不要丢弃传统的方法,要学会继承发扬和创新,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乡贤街小学041000)

标签:;  ;  ;  

实实在在教语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