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扰动论文-贺中,吴军强,蒋卫民,吴继飞

头部扰动论文-贺中,吴军强,蒋卫民,吴继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部扰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迎角空气动力学,非对称流动,压缩性,头部扰动

头部扰动论文文献综述

贺中,吴军强,蒋卫民,吴继飞[1](2013)在《高速下模型头部扰动与非对称涡流动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尖拱细长旋成体模型,在M=0.4~1.2范围内,通过表面压力测量和PIV流态观测手段,对高速情况下模型头尖部微扰动与大迎角非对称涡流动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高速范围内,尖拱细长旋成体的大迎角流动仍然呈现出非对称多涡结构,头部微扰动对非对称涡有影响,但对模型的非对称气动力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3年06期)

孙淑园,邓学蓥,詹慧玲[2](2005)在《不同头部形状单孔位微吹气扰动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对具有不同头部形状的尖拱形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大迎角下进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控制实验.通过对物面压力分布、截面侧向力分布和以前细长旋成体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单孔位微吹气扰动对于细长旋成体横侧向控制作用在于模型头部背风侧非对称二涡结构对扰动的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单孔位微吹气扰动这一大迎角非对称控制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控制能力的大小则由该头部形状的初始状态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袁湘江,张涵信,沈清,高树椿[3](2003)在《钝体头部大扰动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钝体头部边界层受局部有限幅值扰动而转捩的问题。结果表明:流场转捩的发生与一种类似“发卡”状的拉伸结构出现有关,而国外的计算结果中并未发现这一结构。此外,流场的失稳过程和物理图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国外目前的做法和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同时,模拟的结果也说明,这种方法对研究大扰动转捩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海峡两岸计算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08-01)

头部扰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亚临界流动范围内,对具有不同头部形状的尖拱形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大迎角下进行单孔位微吹气扰动控制实验.通过对物面压力分布、截面侧向力分布和以前细长旋成体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单孔位微吹气扰动对于细长旋成体横侧向控制作用在于模型头部背风侧非对称二涡结构对扰动的敏感性.实验分析表明,单孔位微吹气扰动这一大迎角非对称控制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控制能力的大小则由该头部形状的初始状态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部扰动论文参考文献

[1].贺中,吴军强,蒋卫民,吴继飞.高速下模型头部扰动与非对称涡流动响应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3

[2].孙淑园,邓学蓥,詹慧玲.不同头部形状单孔位微吹气扰动控制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3].袁湘江,张涵信,沈清,高树椿.钝体头部大扰动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C].第四届《海峡两岸计算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标签:;  ;  ;  ;  

头部扰动论文-贺中,吴军强,蒋卫民,吴继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