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匹配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概念格,文献检索系统,概念匹配度,概念格匹配度
概念匹配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09)在《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文献检索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手工文献检索中,科技文献的标引和检索都是人工完成的。随着电子文献的增多,手工处理文献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对大量的文献进行自动处理,从文献的标引到检索都要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大大增加了文献处理的数量和速度。信息检索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从基于简单好用的布尔模型的检索系统,到基于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的检索系统,使信息检索的精度不断提高,但是不同的检索系统对不同的文献会显示出不同的性能。为了提高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针对性,对现有检索系统进行改进以适应中文科技文献,是很实用和必要的。如何完善网页文档的表示方法使之更加准确的表示网页的实际内容;如何改进网页文档与用户查询的匹配方法,使得文献检索返回的网页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这些都关系到了文献检索的精确率的提高。本文采用了概念格理论从概念的角度去分析网页文档的表示问题,将查询与返回的文档都映射到本体后,我们再由它们共同构成的形式背景构造出概念格,在概念格上就可以找到用户提出的问题的相应的概念节点,用概念匹配度就可以计算出任意其它概念节点与问题概念节点之间的匹配度。最后按照与概念节点的匹配度排序,从而可以找到最满足用户查询的答案。这就是本文第3章提出的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文献检索系统。同时考虑到为整个待查询数据库建立一个单一的大概念格,所花费时间及格之间移动开销非常大等问题。第4章中给出了一种文档的新的表示形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网页文档与用户查询的匹配策略——基于概念格匹配度模型的文献检索系统,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查询质量。通过实例证明,改进后的匹配模型更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符合人们对概念的理解,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1-01)
李静,宋振明[2](2008)在《一种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中文问答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答案抽取是问答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采用了本体论方法,借鉴了概念格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中文问答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与问题概念节点的匹配度,就可以抽取出查询问题的答案。该模型采用了定量计算,缩短了问题—答案匹配时间,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概念匹配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答案抽取是问答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采用了本体论方法,借鉴了概念格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中文问答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与问题概念节点的匹配度,就可以抽取出查询问题的答案。该模型采用了定量计算,缩短了问题—答案匹配时间,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模型是有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匹配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文献检索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李静,宋振明.一种基于概念匹配度模型的中文问答系统[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