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张惠清,费海峰,孙宏伟

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张惠清,费海峰,孙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存活率分析,横结肠系膜前叶

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文献综述

张惠清,费海峰,孙宏伟[1](2018)在《未侵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患者胃癌根治术后生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对肿瘤未直接侵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胃癌患者生存率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在西安凤城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3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术中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对照组术中保留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癌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显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222,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测显示有5例(7.58%)出现癌转移,转移率在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前后壁位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范围为患者癌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0,χ~2=0.086、0.038、0.513,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程度高、临床分期晚及肿瘤浸润程度高的胃癌患者越易出现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胃癌根治手术中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对患者手术生存率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龚龙波,吕孝鹏,孟良,谢志远,张才华[2](2016)在《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的转移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理学检查判断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7例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和(或)胰腺被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示癌转移,其中5例同时经病理检查也提示癌转移。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癌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选择性地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对肿瘤侵及浆膜层及TNM分期为Ⅲ期的胃癌患者应彻底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对肿瘤未侵及浆膜层及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可不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6年02期)

韦皓棠,董保国,李霖,谢桂生,梁万强[3](2014)在《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Borrmann类型及TNM分期对其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的影响。结果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转移49例,转移率为38.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Borrmann类型与转移无关(P>0.05),L区肿瘤,肿瘤直径≥5 cm,浸润浓度为T3、T4,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病理分期为Ⅲ、Ⅳ期患者更易发生转移。结论胃癌根治术应根据肿瘤本身生物学特性评估并选择术式,合理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4年07期)

周健[4](2014)在《胃癌根治术中切除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胃癌在全球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位,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合理化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大部分胃癌患者一经诊断明确就已经处于进展期,因此,其死亡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的局部或远处复发及转移,尽管胃癌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进步,其治疗模式也已经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联合规范化手术和围手术期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综合治疗方法的进步以及早期诊断能力的提高,胃癌的总体生存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手术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基础,规范化合理化的胃癌根治术仍然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从医学的发展史来看,手术是治疗癌症的第一种可用的方法。1809年,EphraimMcDowell在没有用麻醉的情况下切除了一个卵巢肿瘤,提供了肿瘤肿物可通过手术治愈的证据。1881年,Billroth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胃切除手术,1908年Voelcker成功施行第一例全胃切除手术。但在随后的50余年时间里,胃癌的外科治疗基本只限于胃大部切除水平。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学者提出了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以切除胃2/3以上及行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术作为根治目的的标准胃切除手术,同时开展了受累及脏器的联合切除术,相继提出了胃癌标准根治术D2、D3手术。但胃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一直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以往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的中国、日本等胃癌高发国家,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要来得更激进,更倾向于淋巴结扩大清扫,而西方国家则相对保守。近年来,根治Ⅱ(D2)淋巴结清扫已经成为了东亚国家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式的标准,然而,胃癌D2根治术中切除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是否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还没有一个定论,例如,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专家主张行横结肠系膜前叶与胰腺包膜切除,而美国Mayo Clinic和M.D.Anderson CancerCenter的专家则认为横结肠系膜前叶与胰腺包膜切除没有临床意义,一般不切除。目的:通过本前瞻性随机性研究,进一步探讨肿瘤未直接侵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的胃癌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时是否有必要常规切除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为以后制定规范化、合理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胃癌治疗小组自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计236例,将最终入组的2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组(108例)及R组(105例)。研究指标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cm)、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年、5年生存率。对N组和R组临床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术后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两组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秩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双侧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R组105例患者术后病理中有9例检测出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有转移癌细胞,R组术后病理阴性患者96例(定为R(-)组),胃癌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癌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前后壁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分级、Borrmann分型无关(P>0.05)。而N组和R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N组和R(-)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程度越高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的癌转移,但是,与N组患者相比,切除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的R组在术后生存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说明在胃癌根治术中,不需要对所有患者常规行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切除。(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4-05-01)

丁明锋,许军,刘昶,王知非[5](2010)在《胃癌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转移规律,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切除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3例行胃癌根治术清扫胰腺被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对各期胃癌胰腺被膜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细胞角蛋白20(CK20)、癌胚抗原(CE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1%(20/83)、26.5%(22/83),CK20 mRNA、CEA mRNA阳性率分别为50.6%(42/83)、38.6%(32/83)。胃癌胰腺被膜癌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可以选择性清扫胰腺被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选择性清扫胰腺被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04期)

王琰珉,何庆泗,孙国瑞,李盛梅,姜金波[6](2009)在《CK19和CK20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19、CK20对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价值,并探讨与微转移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2007年6月—2007年10月期间30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中行横结肠系膜前叶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19及CK20的表达,并行HE染色,以腹腔灌洗检查癌细胞作比较。结果:CK19及CK20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30.0%,明显高于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法(10.0%),且阳性率因肿瘤侵出浆膜层而升高。结论:术中行活组织检查检测CK19、CK20,可用于判断胃癌患者有无腹膜微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为判断预后及建立个体化的术后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09年01期)

李海林,范东,朱颖钊[7](2008)在《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癌转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的肿瘤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常规病理HE染色和应用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58例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组织。结果:58例胃癌患者的横结肠系膜前叶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而CK20检测阳性率(32.75%,19/58)。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癌转移与肿瘤的侵润深度、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能够检测证实胃癌筋膜微转移。胃癌网膜囊筋膜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为胃癌根治术术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韦皓棠[8](2008)在《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及其清扫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清扫的适应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3月~2007年10月间45例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研究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Borrmann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分期等因素对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的影响。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早期胃癌4例(8.9%),进展期胃癌41例(91.1%);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73.3%),横结肠系膜前叶或胰腺被膜转移17例(37.8%)。统计学分析表明,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或胰腺被膜转移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四项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1.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在胃癌患者中有一定的转移率,尤其是肿瘤位于中上部、浸润至浆膜层以外、组织分化程度较差及TNMⅢ、Ⅳ期的胃癌转移率较高,故对以上的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时应彻底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2.对于肿瘤未浸及浆膜层和TNMⅠ、Ⅲ期的胃癌行根治术时可保留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以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8-02-01)

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的转移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病理学检查判断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是否存在癌转移,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7例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和(或)胰腺被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示癌转移,其中5例同时经病理检查也提示癌转移。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癌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应选择性地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对肿瘤侵及浆膜层及TNM分期为Ⅲ期的胃癌患者应彻底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对肿瘤未侵及浆膜层及TNM分期为Ⅰ、Ⅱ期的胃癌患者可不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惠清,费海峰,孙宏伟.未侵犯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患者胃癌根治术后生存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8

[2].龚龙波,吕孝鹏,孟良,谢志远,张才华.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

[3].韦皓棠,董保国,李霖,谢桂生,梁万强.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及胰腺被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4

[4].周健.胃癌根治术中切除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4

[5].丁明锋,许军,刘昶,王知非.胃癌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

[6].王琰珉,何庆泗,孙国瑞,李盛梅,姜金波.CK19和CK20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

[7].李海林,范东,朱颖钊.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癌转移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

[8].韦皓棠.胃癌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转移及其清扫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横结肠系膜前叶论文-张惠清,费海峰,孙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