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效应论文-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

软化效应论文-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uCrZr合金,35CrMo钢,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软化作用

软化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1](2019)在《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的CuCrZr和35CrMo高温流变行为本构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变形过程中动态再结晶对金属流变行为的影响,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CuCrZr合金和35CrMo钢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通过观察热变形后样品的金相组织,证明了样品在热变形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以应力-位错密度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定义了由动态再结晶所引起的净软化作用η。η与Z参数之间呈三次递减关系。计算得到的CuCrZr合金和35CrMo钢的最大η值分别为21.9%和29.8%。基于所提出的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构建了两种合金的高温流动行为本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定义和求解。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所得的数据高度吻合。(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6期)

张娜,王水兵,何枭,李家斌,高伟皓[2](2019)在《深部煤系页岩吸水及软化效应微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研发的深部软岩水理作用智能测试系统,对采自辽宁沈阳大强煤矿的页岩样品进行了不同水压条件下的吸水实验,并对吸水前后的页岩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实验、压汞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实验以及单轴压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试样的吸水率随吸水时间增长而显着增加,而吸水速率则随吸水时间增长显着下降,吸水曲线均可以通过指数函数拟合;②不同水压条件下页岩试样吸水能力差异显着,水压能显着提高页岩试样的吸水率;③页岩试样的吸水能力与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特别是伊利石在页岩试样的吸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④页岩试样的吸水能力与有效孔隙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在原因与其微观孔隙结构密切相关;⑤水化页岩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含水率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吸水后岩石内部孔隙率的增加是导致页岩试样吸水之后强度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矿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贺艳娥[3](2019)在《1-MCP处理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及软化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翠香和徐香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期1-MCP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及软化相关酶的影响。果实采收后当天室温下放置过夜,散去田间热,次日入库。一部分果实经不同浓度1-MCP处理(翠香用0.0μL/L、0.2μL/L、0.4μL/L,徐香用0.0μL/L、0.2μL/L、0.4μL/L、1.0μL/L),密闭熏蒸24 h后,置于(0.5±0.5)℃、RH 85%~95%冷库中,定期观测果实品质、生理指标及软化相关酶活性,探讨不同品种1-MCP处理的最佳浓度。另一部分果实分别于入库当天、入库一周后、入库两周后用适宜浓度1-MCP处理(翠香用0.4μL/L,徐香用0.2μL/L),密闭熏蒸24 h后,继续放置(0.5±0.5)℃、RH 85%~95%冷库中,定期观测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生理指标及不同组织软化相关酶活性,探讨1-MCP处理最佳时期。试验结果如下:1、1-MCP处理浓度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影响很大。对于翠香猕猴桃来说,0.2μL/L、0.4μL/L 1-MCP处理均可有效抑制果实硬度降低,延缓果实糖度、可溶性固形物上升及酸度降解,降低腐烂率和冷害率,维持较高干物质含量,以0.4μL/L处理效果最好。0.2μL/L、0.4μL/L 1-MCP处理还有助于翠香推迟猕猴桃果实呼吸高峰,降低呼吸峰值,0.2μL/L处理更为显着,对乙烯释放量的影响与呼吸相同。对徐香猕猴桃来说,0.2μL/L、0.4μL/L1-MCP处理均可抑制果实糖分积累及酸度下降,降低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及冷害率,以0.2μL/L处理效果较显着。1.0μL/L1-MCP处理仅在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及抑制果实呼吸作用方面优于0.2μL/L和0.4μL/L处理,但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率均为最高,不利于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4种浓度1-MCP处理均对抑制果实干物质含量下降的效果不明显,且在贮藏前期,0.4μL/L处理甚至加速干物质分解。综合来看,翠香猕猴桃以0.4μL/L 1-MCP的使用效果最好,而徐香猕猴桃以0.2μL/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2、入库当天、入库一周及入库两周处理对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翠香来说,入库当天处理效果最佳,可显着延缓果实硬度、酸度以及干物质含量的降低,减缓果实糖度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入库当天处理的呼吸峰值最低,比入库一周和入库两周处理降低了24.4%和12.8%。贮藏结束后,入库当天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失重率以及冷害率也均为最小,仅为2.0%、8.2%及17.9%。与翠香猕猴桃相同,入库当天处理对延缓果实酸度和干物质含量的降解,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降低腐烂率、失重率及冷害率的效果也最好,但在果实硬度、糖度和可溶性固性物方面有一定差异。入库当天处理在贮藏30 d前均有效抑制了果实糖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贮藏30 d后,入库一周处理的抑制效果更好。对于果实硬度,在贮藏50 d前,入库当天处理效果好于入库一周后处理,50 d后,入库一周后处理反而优于入库当天处理。3、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能够促进翠香和徐香猕猴桃POD和CAT活性的增加,抑制CX和PG等酶活性的上升。对翠香来说,0.4μL/L处理对提升果肉和中柱POD活性与抑制PG、CX活性的效果优于0.2μL/L处理。而对于CAT活性,在果肉中0.2μL/L处理较好,中柱中0.4μL/L处理较好。对徐香来说,0.2μL/L处理能有效提高果肉和中柱CAT活性,降低果肉和中柱CX、PG活性,0.4μL/L处理次之,而1.0μL/L处理的效果最差。但1.0μL/L处理可提高果肉和中柱POD活性,明显高于0.2μL/L和0.4μL/L处理。综合来看,0.4μL/L处理对翠香效果最好,0.2μL/L处理对徐香效果最佳。4、入库当天处理对促进翠香和徐香猕猴桃果肉和中柱POD、CAT活性增加的效果最好,显着优于其他时期处理。对翠香来说,不同时期处理对果肉PG、CX活性均无显着影响,入库一周处理对中柱CX活性抑制作用较入库当天处理较大。对徐香来说,贮藏40 d前,入库当天处理对果肉和中柱CX活性抑制效果较好,而40 d后,入库一周后处理的抑制效果好。对PG活性来说,入库当天处理在果肉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中柱中,入库当天及入库一周后处理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春梅,崔广芹,鲍先凯[4](2018)在《砂岩饱水软化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顶板围岩在长期富水条件下强度弱化,对巷道掘进与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为探究围岩在饱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开展了叁轴条件下砂岩饱水软化效应试验。研究表明:随着饱水时间的持续,砂岩应力-应变曲线变化不同;裂隙压密阶段持续过程逐渐延长,弹性变形阶段持续过程逐渐缩短;砂岩各项力学参数逐渐衰减,衰减幅度随饱水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饱水时间达到90d时,衰减幅度趋于平缓;砂岩饱水劣化效应明显,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劣化度累积具有相似的规律,饱水时间60d之前急剧累积,从60d到90d累积速率逐渐趋于平稳。(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8年12期)

董卫,邵兵,闫怡飞,闫相祯[5](2018)在《高压注水井地层吸水软化效应及井筒应力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井高压注水增产措施会导致地层吸水软化,改变地层应力状态,从而使井筒受力状态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岩心样品进行浸泡及压缩实验,结果表明:浸泡后的岩样弹性模型和抗压强度均发生大幅降低,证实了高压注水措施对地层的软化作用。进一步建立地层、水泥环及套管的叁重耦合有限元模型,讨论了高压注水工况下下套管及水泥环的应力状态以及套管壁厚、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变化井筒围岩弹性模量的方式模拟井筒围岩的吸水软化作用,并分析套管、水泥环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地层软化作用下对套管及水泥环的应力增加非常明显。实验及计算结果为高压注水井井筒受力及套损的理解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赵建军,解明礼,李涛,谭盛宇,巨能攀[6](2017)在《饱水条件下千枚岩软化效应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岩作用是造成水库岸边坡岩体强度劣化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千枚岩这类特殊性岩体,遇水时强度劣化现象尤为明显。本文以某边坡千枚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在不同饱水条件下的岩石常规叁轴压缩试验,并综合分析试验结果随饱水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千枚岩与水作用反应强烈,前60d岩石力学参数随饱水时间增加呈近线性降低,至70d逐渐趋于稳定,岩石变形逐渐由弹性变形为主演变为塑性变形为主;各参数劣化规律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与非均匀性,随饱水时间增长,总体衰减幅度呈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平稳的趋势;根据破裂面的剪切破坏模式,得出岩石饱水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累计损伤过程。该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水库岸边坡岩体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刘文斌,涂建维[7](2016)在《黏弹性阻尼器温度软化效应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新型黏弹性阻尼器温度软化效应的补偿与控制策略,通过控制试验检验智能控制器精度及温度软化效应补偿控制效果。据此研制出基于脉宽调制技术的温度补偿智能控制器,结果表明,智能控制器精度较高,所提出的温度补偿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补偿黏弹性阻尼器温度软化效应,控制器精度与补偿效果均能满足阻尼器实际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周恒[8](2016)在《考虑软化效应的桩侧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有荷载传递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桩简化的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的特点,采用矩阵位移法进行程序编写,计算了某工程现场试桩试验,将计算结果和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能够较好的吻合。(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09期)

杜强,王超,赵光明,贾瀚文[9](2015)在《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的开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洞室埋深愈深,应变软化现象愈明显。为研究深部裂隙岩体开挖后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结合裂隙岩体损伤及演化本构方程,利用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采用VC++编程语言,建立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以某矿井地下圆形巷道开挖为例,分别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和自开发的本构模型对该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巷道围岩的位移、塑性区和安全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开发的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岩体应变软化特性和裂隙对岩体的损伤作用,可对维护围岩体的稳定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5年11期)

刘丽娟,吕明,武文革[10](2014)在《再结晶软化效应对Ti-6Al-4V修正本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应力-应变数据的分析,考虑到再结晶软化效应对材料本构的影响情况,建立了J-C修正本构模型,该模型用2个表达式来表示不同临界应变值区间材料本构的特点;利用增量法建模,屈服服从Huber-Mises准则,应力更新采用径向回退法,使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基于AdvantEdge FEM的子程序。通过对2种本构及高速铣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证明了在表现高速切削Ti-6Al-4V合金的切屑形态时,修正J-C本构比J-C本构更适用。(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软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主研发的深部软岩水理作用智能测试系统,对采自辽宁沈阳大强煤矿的页岩样品进行了不同水压条件下的吸水实验,并对吸水前后的页岩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实验、压汞实验、电子扫描电镜实验以及单轴压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页岩试样的吸水率随吸水时间增长而显着增加,而吸水速率则随吸水时间增长显着下降,吸水曲线均可以通过指数函数拟合;②不同水压条件下页岩试样吸水能力差异显着,水压能显着提高页岩试样的吸水率;③页岩试样的吸水能力与黏土矿物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特别是伊利石在页岩试样的吸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④页岩试样的吸水能力与有效孔隙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在原因与其微观孔隙结构密切相关;⑤水化页岩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其含水率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吸水后岩石内部孔隙率的增加是导致页岩试样吸水之后强度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化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效应的CuCrZr和35CrMo高温流变行为本构模型(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2].张娜,王水兵,何枭,李家斌,高伟皓.深部煤系页岩吸水及软化效应微观机理研究[J].矿业科学学报.2019

[3].贺艳娥.1-MCP处理对猕猴桃贮藏品质及软化效应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张春梅,崔广芹,鲍先凯.砂岩饱水软化效应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8

[5].董卫,邵兵,闫怡飞,闫相祯.高压注水井地层吸水软化效应及井筒应力状态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赵建军,解明礼,李涛,谭盛宇,巨能攀.饱水条件下千枚岩软化效应试验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

[7].刘文斌,涂建维.黏弹性阻尼器温度软化效应补偿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

[8].周恒.考虑软化效应的桩侧非线性荷载传递模型[J].山西建筑.2016

[9].杜强,王超,赵光明,贾瀚文.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裂隙岩体损伤本构模型的开发及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

[10].刘丽娟,吕明,武文革.再结晶软化效应对Ti-6Al-4V修正本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标签:;  ;  ;  ;  

软化效应论文-黄元春,李明,马存强,肖政兵,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