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历史教育论文-苑城睿,陶萍

学校历史教育论文-苑城睿,陶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历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体观,学校武术,历史转型,发展路径

学校历史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苑城睿,陶萍[1](2019)在《身体观视域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追溯学校武术的发展历史,结合身体观的视角来分析学校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的身体观念与发展历程,探究学校武术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转型原因,为当今学校武术的发展提供启示与路径,以期学校武术在未来朝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研究方法:本文以身体观为视角,以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手段对学校武术的历史转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身体"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起源,从原始社会野蛮的身体到现代社会和谐的身体,身体随着人类的发展随之变迁。武术与身体的关系十分紧密,抛开其文化留下来的就是身体,因此武术是身体的实践,身体是武术的表达。1.文明化的身体观: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教育出现在夏商时期,发展到周代教育体系已愈加完备,出现了六艺的教育内容。周代以射箭为载体,对人民进行德育与教化,这是武术文明化的开端。学校武术在这一时期已经不单单是野蛮的争斗,而是文明化的教育。2.伦理化的身体观:在封建时期的拜师收徒中,身体的伦理化对学校武术的传承起到了规训的作用,师徒制的拜师递贴体现了规范化的传承形式,习武者的习武场所是师父监视弟子和检查弟子的场域,身体的伦理化是学校武术传承的主要特征。3.国家化的身体观:近代时期学校武术的目的从"以武强身"转化为"以武救国"。学校武术教育作为一种教化的手段对学生们进行着改造,使改造后的身体成为国家化的身体、社会化的身体以及救亡图存的身体,身体成为国家和社会训练的对象。4.科学化的身体观: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推动了学校武术向着科学化不断发展,中西方体育思想碰撞时期的"土洋之争"使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在科学思潮的影响下,学校武术通过引用西方的科学研究手段进行科学化改造,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均开始了科学化的改良。5.政治化的身体观: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外体育思想的不断介入,学校武术教育逐渐朝着体育化方向发展。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背景下,学校武术完成了体育化的转变并成为了体育项目的一部分。政治权力的转变对学校武术进行了改造,身体被当做了政治的工具完成着使命。6.经济化的身体观:西方体育运动对于场地和器材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建国之初社会的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在经济因素的约束下,学校武术不受场地和器材的制约成为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手段。7.艺术化的身体观:进入21世纪后,人们渐渐从物质追求转换为精神追求。这一时期的学校武术越来越追求艺术化的表演。最开始武术表演在学校中是为了发扬尚武精神、传播武术文化,但是到了后期,武术表演多出现在学校运动会、大型活动及比赛的开幕式之中,成为了一些学校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8.健康化的身体观: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发生变化,通过运动去促进健康已逐渐成为主流,传统武术养生功法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着的疗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众多人群的选择,学校将传统养生功法引入课堂之中以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纵观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从封建时期到近代时期再到现代时期,学校武术经历了多次历史转型以及身体观念的变迁。研究结论:"身体"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本质与原点,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就是身体塑造的过程。在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历史中,从封建时期的"伦理道德"到近代时期的"强种救国"再到现代时期的"增强体质",社会的转变是学校武术转型的根源。身体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与角色,同时身体也从"权力"的控制下渐渐摆脱束缚,走向了身体解放之路。因此学校武术在未来发展中应以史为鉴,提倡尚武精神、恢复武术技击,从思想层面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改造,从行为层面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重新地塑造,通过对身体的塑造与认知,使学校武术向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亚夫,陈德运[2](2019)在《近代学校历史教育中的民族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划分的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凡109年。中国近代学校历史教育史从1904年到1949年,凡55年。~①显然,中国近代学校历史教育史与中国近代史并不完全同步。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历史教育史则的确与其并行演化,可谓同呼吸、共患难。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此等民族主义,既是国人直抒爱国情怀,追求民族独立,争取国权和世界地位的民族主义,也是在摸索中适时地混杂军国民思想和世界主义等复杂元素的民族主义。审视近代学校历史教育(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5期)

周颖[3](2019)在《美国替代性学校的定义和历史画像——兼谈对我国工读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标准定义,通过努力仍然可以为美国的替代性学校勾勒出一副四维历史画像。在其诞生之初,设立学校的目的是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守取代了创新。尤其在零容忍纪律和问责制的双重压力之下,替代性学校越来越多地与高风险、强制性、惩罚性相关,整个替代性学校体系逐渐陷入丧失多样性的风险之中。中美两国面对的实际上是同样的教育问题,工读教育改革应该借鉴美国替代性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工读教育的多样性以及教育属性应该得到更大的关注。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厘清与司法的关系,重点在传统教育与工读教育间建立纽带,着力完善两者间的双向流动机制。(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9年05期)

严世良,夏建国,李小文[4](2019)在《战后日本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历史沿革、现状特色及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技术科学大学”技术教育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背景,着眼于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技术科学大学"技术教育体系,通过对其历史沿革及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制度、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科研工作等现状特色的考察,分析了日本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特色,从中寻找对我国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Z1期)

陈礼伟[5](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的缺失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课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授课计划中占比很小,不少学校的授课计划中没有历史。偶有开设的,往往将其归于德育大类,从而造成历史课定位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教育对中职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长远来看,在职业学校中普及历史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22期)

孙彩云[6](2019)在《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因此,在中职院校开设历史选修课程意义重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雪朋[7](2019)在《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理念的历史溯源、表现特征与内核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现教育强国、体育强国道路建设中,为全面落实执行国家提出的“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体系”的“总目标”。武术教育是传承优秀文化的价值表现,学校武术体系化发展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本土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体,改变和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必须强化学校武术在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理念,学校武术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知识教育核心群体,那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新时代文化“共存齐飞”,学校武术教育如何与现代发展相适应。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才能使学校武术焕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对学校武术教育理念的研究是关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关乎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回顾历史,武术教育可以说是几乎同教育制度同步,尤其是近代学校武术教育(古代传统武术教育、近代学校武术教育、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过程。首先,梳理我国学校武术价值理念与历史溯源、武术文化的理性内涵、武举制制度的制定对武术人群教育思想理念变革,在传统社会的武术教育中以及以国为家、道德至上的行为理念。其次,分析了近代学校武术价值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动因,军国民思想推动了学校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必须深化“文化武术”主体理念、追求“武术立德”的过程理念、塑建“武术育人”的效果理念、树立“健康武术”的目标理念。总之,新时代的学校武术教育要栽培青少年心中有道德、体重有力量、脑中有智慧;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只有创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才会有科学的教学实践,让理念指引与心,并指导与行。(本文来源于《吉林体育学院》期刊2019-05-18)

仇怀凯[8](2019)在《民国政府时期阿拉善旗学校教育发展历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拉善旗地处中国西北边疆,在民国时期该旗学校教育起步比较晚,共经历了叁个阶段:被动发展阶段、开明人士倡导下的积极发展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通过这叁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并表现出了一些特色。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发展为阿拉善旗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教育的繁荣。(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锐[9](2019)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区别于普通高级中学,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国家的农村振兴战略中强调要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是就业、出国的教育,也是升学的选拔教育,要树立“就业有路,升学有望,出国有门,创业有成”的观念,促进学生目标明确,使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历史教育担负着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育人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的育人价值,探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现状,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意义,同时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实践、所遇问题及展望。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包括绪论和正文。绪论部分介绍的是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缘由以及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创新性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即第二部分,第叁部分,第四部分。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现状,其中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材分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的现状和缺失。第叁部分重点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的内容,此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历史教育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育人价值,第二章讨论历史教育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的育人价值,第叁章讨论历史教育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育人价值,第四章讨论历史教育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育人价值;第五章探讨历史教育的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对每一种育人价值都进行理论研究,内涵分析以及该价值历史教育的体现和现实意义的讨论。第四部分讨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育人价值实践,以及在实践中所遇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3-30)

郭方惠[10](2019)在《浅析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以讲授历史知识为主,忽视着将情感教育蕴含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着学生对历史学习存有较为刻板的印象,降低着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以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为探讨核心,首先解析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历史教学的策略,以期促进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向着更加合理化、完善化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07期)

学校历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界划分的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凡109年。中国近代学校历史教育史从1904年到1949年,凡55年。~①显然,中国近代学校历史教育史与中国近代史并不完全同步。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历史教育史则的确与其并行演化,可谓同呼吸、共患难。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此等民族主义,既是国人直抒爱国情怀,追求民族独立,争取国权和世界地位的民族主义,也是在摸索中适时地混杂军国民思想和世界主义等复杂元素的民族主义。审视近代学校历史教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历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苑城睿,陶萍.身体观视域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转型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赵亚夫,陈德运.近代学校历史教育中的民族主义[J].历史教学问题.2019

[3].周颖.美国替代性学校的定义和历史画像——兼谈对我国工读教育改革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

[4].严世良,夏建国,李小文.战后日本技术教育体系构建的历史沿革、现状特色及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技术科学大学”技术教育体系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

[5].陈礼伟.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的缺失与反思[J].学周刊.2019

[6].孙彩云.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9

[7].刘雪朋.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理念的历史溯源、表现特征与内核变迁[D].吉林体育学院.2019

[8].仇怀凯.民国政府时期阿拉善旗学校教育发展历史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黄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历史教育育人价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10].郭方惠.浅析职业学校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9

标签:;  ;  ;  ;  

学校历史教育论文-苑城睿,陶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