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净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质净水材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浸泡实验,溶出物
净水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滕恺[1](2019)在《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原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人们对饮用水水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家用净水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活性炭类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吸附作用明显等优点而作为有机质净水材料在净水器中应用。但材料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其溶出的有机物会干扰人体内正常物质的分泌过程,与水中的余氯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溶出难降解性、可累积性的金属,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有机质净水材料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超声提取+顶空-气质联用(GC-MS)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多种有机质净水材料进行了本体所含元素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然后利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材料在标准浸泡水中阴离子等溶出物的含量,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用(GC-MS)测定材料在不含氯浸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最后研究不同浸泡水温度和pH对材料中金属溶出量的影响。本研究最后得到如下结论。采用燃烧法元素分析对椰壳活性炭、炭棒、炭纤维和KDF+活性炭4种材料中的N、C、H、S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EDS能谱分析。结果发现,4种材料中C含量均为最高,在68%-88%间,其次为O和H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从而导致其中的C、H、O含量较高。在炭纤维中检测到部分N,可能是炭纤维中还含有一定的含氮官能团。这些官能团的存在使净水材料具备较强的吸附及催化作用。建立椰壳活性炭、炭棒和炭纤维3种净水材料中有机物的超声提取+顶空-GC-MS测定方法。以丙酮作为提取剂对材料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将材料和提取液用顶空-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材料中有机物种类均多达50余种,但大多数有机物含量较低。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较高,可能是将其作为增塑剂、扩孔剂在材料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将标准中金属检测项目进行揉合,总结出需检测的铝(Al)、铬(Cr)、锰(Mn)和汞(Hg)等18种金属元素。建立了4种材料中18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ICP-MS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此法消解完全,效果明显;4种材料均不含有Pb、Be和Hg,其他15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金属主要有Al、Zn和Ba。其中KDF+·活性炭材料中Cu、Zn含量较高,比例约为1∶1,因此推测材料中的KDF型号为KDF55。研究了以上4种材料分别在pH为8、硬度为100 mg/L、有效氯为2 mg/L的标准浸泡水和不含余氯的浸泡水的浸泡实验,检测标准浸泡水的pH、耗氧量、TDS等指标,不加氯浸泡水中51种有机物含量。结果发现4种材料经过24 h浸泡后水中的pH、TDS、浊度、CHCl_3、Al、Zn、Ba的增加量均超过标准规定值,炭纤维和KDF+活性炭中CH_2Cl_2溶出超标,饮用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研究分析了浸泡水温度和pH对4种材料的金属溶出量影响。结果发现高温增加金属的热运动,加快其溶解速率,更易使其中的金属溶出;Al、Ba、Ni在温度较高时溶出超标。不同金属随pH的变化在水中的溶出情况差异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类:(1)pH越低,越易析出;(2)pH越高,越易析出;(3)在pH=7时溶出量最少,在酸性和碱性水中较易析出。部分金属在不同pH水中存在溶出超标情况。(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林琳,徐斌,覃操,叶涛[2](2013)在《黄浦江原水NDMA前体物的组成规律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削减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黄浦江上游水源的二甲基亚硝胺(NDMA)前体物的组成规律,并以某水厂常规净水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在水厂工艺单元中的削减特征。研究发现:黄浦江水中NDMA前体物主要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和亲水性组分为主,其组成规律基本与溶解性有机氮(DON)一致,有效控制水中DON的含量是控制NDMA产生的重要方法;常规处理工艺中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整体工艺可削减NDMA生成潜能,但总体对生成潜能的削减不足原水NDMA生成潜能的50%,无法有效去除水中NDMA前体物,且对其他亚硝胺类NDEA、NPIP和NDBA等的前体物去除效果均小于52%。(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3年02期)
聂小保,陈慧,黄廷林,张金松,张爽[3](2011)在《净水工艺中蠕虫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珠江地区B水厂净水工艺中蠕虫的分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结合净水工艺特征和检出蠕虫的生活习性等,对其分布规律和污染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水厂净水工艺中蠕虫优势种属为仙女虫、线虫和摇蚊幼虫。仙女虫虽然有88.4%可被混凝沉淀和砂滤拦截,但进入BAC池后会大量孳生,出水平均密度高达18.94个/m3。各净水单元均对线虫有较好的拦截效果。摇蚊幼虫虽然也能被净水工艺有效拦截,但会在沉淀池大量孳生。从污染类型来看,线虫以原水输入的外源型污染为主,仙女虫和摇蚊幼虫则以二次繁殖引起的内源型污染为主。其中仙女虫污染暴发位置在BAC池,摇蚊幼虫则在沉淀池。净水工艺中蠕虫分布规律和污染类型均与蠕虫生活习性和净水工艺特点相关。(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1年04期)
陈慧[4](2011)在《仙女虫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的富营养化可以导致蠕虫在水源水体中过度孳生,当蠕虫随源水进入净水工艺后,将引发供水水质的水生生物和微生物安全风险。与此同时,蠕虫还可能在净水工艺内进行二次繁殖,进一步加剧污染风险,其中O3/BAC内由于微生物丰富,溶解氧水平较高,污染现象尤以严重。基于此,本文先对净水工艺中蠕虫的分布规律与污染类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再深入研究了蠕虫中优势种属仙女虫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及其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旨在为净水工艺中仙女虫污染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实验结果如下:(1)笔架山水厂中检出的优势种属为仙女虫、线虫和摇蚊幼虫。线虫以源水输入的外源型污染为主,仙女虫和摇蚊幼虫则以二次繁殖引起的内源型污染为主。仙女虫污染爆发位置在BAC滤池,摇蚊幼虫则在沉淀池。(2)炭滤池更适合仙女虫的生长。以炭滤池反冲洗水中杂质作为食物培养仙女虫,其数量增加了1.5倍,而以沉淀池底泥作为食物时,仙女虫数量未见增加。仙女虫的迁移方式有叁种:泥内迁移,附着迁移,浮游迁移。温度、溶解氧和氧化剂都对仙女虫的迁移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为20℃时,仙女虫浮游迁移率最高,为18.5%;溶解氧水平为8mg/L时,仙女虫的随机浮游迁移率最高;氧化剂浓度为0.1mg/L和0.2mg/L时,促进仙女虫的浮游迁移,迁移率分别为33%和32%。(3)生命周期表法适用于仙女虫生长繁殖规律的研究。温度和溶解氧越高,繁殖速率越快。23℃时,仙女虫即可实现快速裂殖增长,种群倍增时间t为6.56±0.91d; 16℃时种群倍增时间t显着增加,为24.46±4.45d;高溶解氧水平适合仙女虫的快速生长,溶解氧为8mg/L时,种群倍增时间t最短,为4.97±0.16d。BAC滤池模拟实验中仙女虫种群倍增时间t为12.60±0.42d,种群数量呈明显增长态势。(4)混沉过程对仙女虫去除效果很好,基本上都可以实现100%的去除;在实验条件下,砂滤池对仙女虫有100%的截留灭活效果;BAC滤池对仙女虫具有较好的拦截效果,实验期间仙女虫的穿透率不超过4%;采用V型滤池气水联合反冲洗对仙女虫去除效果较好,接近80%。(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曲志军,尤作亮,徐洪福[5](2008)在《净水工艺流程水质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的自来水厂主要以常规处理工艺为主,随着水源状况的恶化,常规净水工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南方地区 S 水厂工艺流程中水质状况的长期监测,研究了主要水质指标在常规净水工艺流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原因。(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08年01期)
净水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黄浦江上游水源的二甲基亚硝胺(NDMA)前体物的组成规律,并以某水厂常规净水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在水厂工艺单元中的削减特征。研究发现:黄浦江水中NDMA前体物主要以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和亲水性组分为主,其组成规律基本与溶解性有机氮(DON)一致,有效控制水中DON的含量是控制NDMA产生的重要方法;常规处理工艺中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整体工艺可削减NDMA生成潜能,但总体对生成潜能的削减不足原水NDMA生成潜能的50%,无法有效去除水中NDMA前体物,且对其他亚硝胺类NDEA、NPIP和NDBA等的前体物去除效果均小于5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净水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滕恺.有机质净水材料的溶出规律及对饮用水安全的耦合影响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林琳,徐斌,覃操,叶涛.黄浦江原水NDMA前体物的组成规律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削减特性[J].给水排水.2013
[3].聂小保,陈慧,黄廷林,张金松,张爽.净水工艺中蠕虫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类型[J].给水排水.2011
[4].陈慧.仙女虫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在净水工艺中的去除[D].长沙理工大学.2011
[5].曲志军,尤作亮,徐洪福.净水工艺流程水质变化规律研究[J].城镇供水.2008
标签:有机质净水材料;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浸泡实验; 溶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