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定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霉制剂,西瓜,定殖能力,根际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定殖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荣,陈杭,康萍芝,杜玉宁,张治科[1](2018)在《木霉制剂在西瓜土壤中定殖能力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连作8年的西瓜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利用传统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施用4种木霉制剂后对西瓜根际的定殖能力,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木霉制剂后改变了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其中以Ty3制剂处理效果最为突出。施入42d时,与对照相比,西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82.35%和295.23%;而真菌数量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24.29%和24.16%;定殖试验结果表明,Ty3制剂施入14d时,木霉在西瓜根际土壤中的定殖量最大,比对照增加14 077.08%,之后基本保持稳定,施入56d时仍比对照高出156.7倍。表明木霉制剂施用后可显着提高西瓜根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增长,减轻了连作障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1期)
王颖,杨成德,薛莉,崔月贞,杨小利[2](2016)在《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着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 cfu/g,根内为49~630 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着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着)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着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杰,朱渭兵,郭天文,谭雪莲,王东胜[3](2015)在《放线菌定殖及其对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放线菌Act11、Act12及G5对盆栽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的影响,及其在根区土中的定殖情况,采用盆栽拌土接种Act11+Act12混合放线菌剂和G5放线菌剂进行试验。收获期采用稀释平皿法对根区土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测数,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方法对优势细菌和放线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拌土接入Act11+Act12混合放线菌剂和G5放线菌剂后,根区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发生如下变化:细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减少30.5%(P<0.05)和28.0%(P<0.05),真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减少17.9%和45.8%,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44.1%(P<0.05)和4.1%;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A/F较对照分别提高75.4%和92.4%;优势细菌JB1、JB2、JB3及优势放线菌JA3、JA4、JA5数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8.7%~100.0%及0.4%~100.0%;经鉴定JB1为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JB2为飞禽岛海草球菌(Phycicoccus bigeumensis),JB3为黄金节杆菌(Arthrobacter aurescens),JA3为德克萨斯糖丝菌(Saccharothrix texasensis),JA4为新疆糖丝菌(Saccharothrix xinjiangensis),JA5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Act11+Act12)和G5在根区土的定殖率分别为34.4%和45.9%。供试3株生防放线菌拌土接种对盆栽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均有显着影响,接入菌在马铃薯根区土中的定殖能力均较强。(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余贤美,侯长明,王海荣,安淼,张琼[4](2014)在《枯草芽孢杆菌Bs-15在枣树体内和土壤中的定殖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s-15在枣树定殖能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菌株Bs-15在枣树体内和土壤中的定殖情况,通过固体平板法和Biolog方法分析了菌株Bs-15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浇灌法和涂抹叶片法,菌株Bs-15均能在枣树根、茎、叶和土壤中成功定殖,定殖量达到104 cfu/g以上的水平。接种菌株Bs-15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略有增加,而真菌数量的增长速度极显着下降。Biolog ECO微生物平板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s-15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72 h后达到极显着差异;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Simpson均匀度和McIntosh均匀度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s-15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整体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功能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瑞芹[5](2014)在《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定殖动态及对叶内微生物调整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茶炭疽病(Camellia oleifera anthracnose)是我国油茶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茶质量和产量。本课题组从健康油茶叶片内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内生拮抗细菌Y13,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13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苗木病害防治实验效果好,,为了更好开发菌株Y13为生防菌剂,本论文研究Y13在油茶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油茶叶内微生物的调整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生拮抗细菌Y13在油茶植株体内定殖动态研究。采用抗利福平诱导法,筛选出抗利福平浓度为300μg/mL的标记菌株Y13R,然后采用灌根法、喷雾法、注射法和刺伤叶片法四种接种方法对油茶苗接种菌株Y13R,并于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对油茶组织内Y13R菌株的定殖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标记菌株Y13R能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油茶根茎叶内,并在油茶体内繁殖和传导。不同浓度的Y13R菌液均能在油茶体内定殖,但随着Y13R菌液浓度的增加,定殖时间逐渐延长,回收Y13R菌株数量也相应增加,Y13R菌液的最佳接种浓度为109cfu/mL,最佳接种方法为刺伤法。刺伤法接种Y13R菌液在油茶植株体内的定殖趋势为“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接种20d后,Y13R菌株定殖量趋于稳定,最终定殖量为3.59×103cfu/g。(2)油茶健株与病株体内主要微生物区系差异的研究。油茶健株与病株体内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细菌和真菌两大类群组成,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可培养内生细菌主要属于5个属的7个已知种,内生真菌主要属于9个属的7个已知种。油茶健株与病株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类群有所不同。病株各组织内细菌的种类均多于健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为油茶健株与病株体内所共有的优势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p.)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病株特有的优势细菌。健株体内真菌的种类多于病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p.)、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健株和病株所共有的优势真菌。油茶健株与病株叶片内细菌数量均显着高于真菌(P<0.05)。病株叶内细菌的数量是健株的1.12~26.63倍。健株叶片内真菌数量是病株的1.33~2.40倍。对油茶健株与病株叶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株叶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程度均高于病株。(3)内生拮抗细菌Y13对油茶叶内微生物区系的调整效应。实验表明,菌株Y13R能够在油茶健株与病株叶内稳定定殖,定殖能力较强。接种Y13R菌株后,健株叶内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提高32.81%-902.59%,而真菌数量则较对照组减少4.36%~39.30%;接种3d和20d时,病株叶内细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62.85%和138.98%,之后均低于对照组,而病株叶内真菌数量则显着高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提高44.41%-109.42%。不同处理油茶叶内优势类群数量差异很大。接种Y13R菌株后,在健株与病株叶内,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均较对照组提高87.71%~5358.54%;胶孢炭疽菌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18.45%~79.48%。油茶健株和病株的病情指数差异显着(P<0.05),菌株Y13R对健株的预防效果为70.85%,对病株的治疗效果为64.84%。(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古丽君,徐秉良,梁巧兰,尹婷[6](2013)在《生防木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定殖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适宜培养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定向选择性培养基,对19种培养基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培养基分别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甲霜.霜霉、马丁氏培养基+1 mL 1‰孟加拉红、高氏1号培养基+重铬酸钾0.1 g。将生防木霉施入草坪土壤中,测定了其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深绿木霉菌后能够明显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施入深绿木霉17 d后,真菌的数量比对照减少了4 001 cfu/g;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增加了1.27×1010 cfu/g;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定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在施入草坪草土壤1个月后能够很好的定殖。木霉在施入25 d时,相对含量达到最低,但是30 d以后木霉的含量略有所上升,并基本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齐永霞,陈方新[7](2013)在《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生孢子诱变法获得了球孢白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测定球孢白僵菌不同抗性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及遗传稳定性。选择其中对多菌灵EC50为245.069 7,抗性水平指数达到229.29的抗性突变株BC-8菌株作为定殖菌株。采用盆栽接种试验和涂抹平皿法测数等方法研究球孢白僵菌抗性突变株BC-8菌株在玉米根际的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8菌株可以在玉米外根际和根表定殖,但未在根内分离到;玉米移栽后28 d,外根际、根表的分离数量达到最大值;用BC-8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玉米幼苗后,玉米根际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均比对照减少;玉米移栽后14 d,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相比都有大幅度的减少;移栽后28 d,根际各种微生物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相比,仍呈减少趋势;移栽后42 d,根际微生物的数量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任效东,陈庆森,李俊洁,周丽丽,阎亚丽[8](2013)在《酪蛋白糖巨肽和乳铁蛋白灌胃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定殖抗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探讨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和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与肠杆菌属数量对数值比值(B/E值)的影响。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日食组),安慰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低、中、高剂量CGMP组(灌胃等体积不同质量浓度的CGMP溶液),低、中、高剂量Lf组(灌胃等体积不同质量浓度的Lf溶液),灌胃周期为14d。分别在灌胃前以及实验的第3、7、11、15天和停止灌胃后6d(第21天)用逼迫法采集小鼠新鲜粪便,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肠道中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中剂量的CGMP(0.5mg/mL)和Lf(0.1mg/mL)均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且抑制肠杆菌增殖,B/E值增加,且CGMP促进小鼠肠道B/E值的增长最为显着。研究证实CGMP和乳铁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肠道B/E值增加,并且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乔俊卿,刘邮洲,慕少峰,梁雪杰,聂亚锋[9](2012)在《生防菌Bacillus subtilis 1619在番茄根围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施蔬菜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设施蔬菜种植空间的密闭性及重茬连作的栽培方式,由土传病害(细菌或真菌性)引起的连作障碍日益暴发,严重威胁着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室于2006年开始关注江苏省设施茄果类土传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以设施番茄常见真菌性枯萎病菌和细菌性青枯病菌为指示菌,筛选出具有优秀拮抗能力和防效的生防菌Bacillus subtilis 1619。本研究通过室内MS平板定殖实验、温室盆栽实验、大田根围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酶活性检测及PCR-DGGE技术就生防菌Bs1619在番茄根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整个根围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目的是为生防菌Bs1619在田间的大批量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MS平板播种实验证明,生防菌Bs1619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并能在番茄根部定殖,但其根部定殖量并非与浸种菌液的起始浓度成呈相关;在浸种菌液浓度OD=1.0时,生防菌在根部定殖量达到最大,约为1.5×10~9cfu/g根,其促生率也达到5.7%。温室盆钵根部定殖实验显示Bs1619在定殖后,定殖数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趋于稳定状态的规律,15天后生防菌定殖数量仍能达到10~6cfu/g根。通过比较施用和未施用生防菌的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含量及酶活性,进一步表明生防菌Bs1619能够有效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土壤微生物含量数据显示,Bs1619对土壤中的细菌有抑制作用,而对真菌和放线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酶活性检测显示,Bs1619能够促进土壤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而尿酶的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含量呈正相关,这也进一步表明Bs1619能够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总含量。利用土壤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PCR-DG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番茄植株在土壤中的定植,其根围细菌含量及种群结构逐渐增多,而施用生防菌Bs1619的根围细菌数量及种群呈现下降趋势,这和之前土壤微生物含量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所得结果表明生防菌Bs1619能够在番茄根围有效定殖,且具有调节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含量的作用,这为其田间生防效果的发挥和成功、安全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4)
姜楠,汪小福,徐俊锋,黄志宏,周育[10](2012)在《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的数量效应,首先确定水稻根、茎、叶表面微生物的消毒时间和条件;其次,在有效排除水稻植株表面微生物干扰的条件下,应用纯培养方法对转Bt基因及其亲本水稻各组织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进行检测分析,初步评估各亲本水稻在引入外源Bt基因后,给水稻植株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根际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7 min,茎和叶表面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2 min,以无菌水漂洗2次,可达到杀灭表面微生物的效果。本次试验中,ZJ-22和明恢63两个水稻品系亲本植株根、茎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在苗期和分蘖期时均高于对应的转Bt基因植株(ZJ-22Bt和TT51-1);苗期时两个品系亲本水稻叶片内生微生物数量同样高于转Bt基因水稻,分裂期转Bt水稻TT51-1叶片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则多于其亲本植株明恢63。以上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亲本水稻插入外源基因后,在苗期和分裂期对亲本植株各部位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情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微生物定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GFP标记和平板分离法研究了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着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ZA1-gfp在土壤中定殖数量为3.7×10~4~7.3×10~4 cfu/g;马铃薯根际为3.0×10~3~1.5×10~5 cfu/g,根内为49~630 cfu/g;马铃薯的根部横切面、根毛和根表皮等部位均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菌株ZA1-gfp菌体或聚集菌落。利用灌根法施入生防菌后,土壤中细菌、放射菌数量显着增加(P<0.05),土壤真菌数量在中期下降;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数据之间差异不显着)消长。该结果说明菌株ZA1-gfp能够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定殖且不影响土壤中土着微生物的群落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定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荣,陈杭,康萍芝,杜玉宁,张治科.木霉制剂在西瓜土壤中定殖能力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2].王颖,杨成德,薛莉,崔月贞,杨小利.拮抗内生细菌BacillusmojavensisZA1在马铃薯根内及根际的定殖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
[3].陈杰,朱渭兵,郭天文,谭雪莲,王东胜.放线菌定殖及其对马铃薯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5
[4].余贤美,侯长明,王海荣,安淼,张琼.枯草芽孢杆菌Bs-15在枣树体内和土壤中的定殖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
[5].王瑞芹.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定殖动态及对叶内微生物调整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古丽君,徐秉良,梁巧兰,尹婷.生防木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定殖能力研究[J].草业学报.2013
[7].齐永霞,陈方新.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际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
[8].任效东,陈庆森,李俊洁,周丽丽,阎亚丽.酪蛋白糖巨肽和乳铁蛋白灌胃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定殖抗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3
[9].乔俊卿,刘邮洲,慕少峰,梁雪杰,聂亚锋.生防菌Bacillussubtilis1619在番茄根围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10].姜楠,汪小福,徐俊锋,黄志宏,周育.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效应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