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焱①DaiYan;郭峰①GuoFeng;王孟钧①WangMengjun;王喜军②WangXijun
(①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长沙410075;②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北京100055)
摘要:本文将建设项目视为一个能自主利用各种资源的有机体,首先探讨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概念及其特点,并就其生成机理过程构建了“金字塔”模型,介绍资源、能力集、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以及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各层次的概念和相互逻辑关系。最后,分析如何培育和提升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得出可以从建立协调机制、设置和完善管理制度以及促进信息沟通等三个方面达到目的。
关键词:项目可持续;能力;协调;整合
中图分类号:F4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2-0222-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扩张,我国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社会系统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1]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宏观领域,企业可持续能力以及建设项目可持续性、项目可持续能力等属于微观领域。对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则集中在定义及后评价上,如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可定义为建设项目在其生命周期内,维持各种效益和影响之间的动态均衡,约束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互适应,可以成功地延伸至项目目标属性。[2]2005和2006年,刘建等人对项目可持续管理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3,4]王家远和申立银(2005)提出以可持续发展值(SDV)来衡量项目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以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总体SDV来作为评估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SDA)的指标。[5]但这些文献中并没有对项目可持续能力的由来做任何分析和探讨,也没有分析如何培育和提高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建设项目属于大型建筑企业的战略经营单位,本文将整个项目视为一个有机体,认为其拥有自主利用各种资源的才能,从项目本身角度出发分析和思考上述提到的两个问题。
1项目可持续能力内涵
项目可持续发展是指项目从立项、建造、形成到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直至最后项目报废,所达到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标准程度,既要能实现项目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能与环境、社会、经济三大系统保持长期动态协调发展。这个抽象的定义是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也是建设项目要努力达到的最终目标,但是学者们试图将其从概念化变为具体化以便进行评价研究[6,7]。项目可持续能力是以项目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基础,客观存在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表现为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小。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项目可持续能力大小。
项目可持续能力特点包括:①整合性。在生产过程中,项目可持续能力会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而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堆砌。②继承性和持续性。通过组织学习创新,能将形成和提高能力的手段与措施作为组织和个人的经验保存,并运用于今后所有类似的项目。③能够自主学习更新。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吸纳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生成项目可持续能力。
2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生成机理分析
“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到,产生项目可持续能力的过程包括从资源层到能力集层,和由能力集层到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通过知识积累和创新,转化为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实线箭头代表下一层转化为上一层采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如通过协同利用资源,形成能力集;通过整合协调能力集,生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通过知识积累和创新,对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产生影响。虚线箭头代表上一层对下一层的要求和反馈,即对原有的资源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利于上层所需要的改进。
2.1“金字塔”模型层次介绍
2.1.1资源层建设项目是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制度资源等。组织资源指项目组织结构和形式以及职责划分。人才资源主要指知识结构、人才梯队以及项目团队三方面。财务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本以及企业在筹集和使用资本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财务专用性资产。社会资源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政府部门、沿线社区、媒体等的联系。制度资源指投资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等保证项目正常高效运转的显性或隐性的组织文化。
2.1.2能力集层能力集是指整合协调各类资源完成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开发出来的各种能力的集合,其是构成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基础,包括投资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建设管理能力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等。投资决策能力是指项目立项初期识别和分析市场机会和风险,选择项目进行投资和决策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或减少风险出现概率的能力。建设管理能力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监管和控制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是指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各类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能力。
2.1.3项目可持续能力层项目可持续能力是指项目从立项、建设到运营的过程中,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以及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整合和协调项目所有资源的能力。其需要项目可持续来促进能力集的转化,项目可持续则是在培育项目可持续能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2.1.4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层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是指建筑企业通过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的约束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8]其在企业识别市场机遇、增强企业素质、抵御市场风险、因应环境变化中发挥着根本的作用,是帮助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9]
2.2“金字塔”模型逻辑关系分析
2.2.1资源层与能力集层的关系分析在建设项目中,资源层是整个能力模型体系的基础和源泉,能力集的核心任务就是合理配置及管理有限的资源,而协同利用可以帮助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从项目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结束,通过协同利用对建设项目各类资源之间的各种动态配合关系与配合过程进行设计、维持和改进。
2.2.2能力集层与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是一个以能力集为基础整合协调而产生的系统,其大小决定于能力集。实现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最大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尽量增强能力集中最弱的能力;二是协调好各能力间的关系,减少冲突。能力集通过协调和整合构成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但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每个能力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项目可持续能力大小不仅要控制能力集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还要协调约束能力集之间由于资源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关系。
2.2.3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层与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层的关系分析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位于“金字塔”模型的最顶端,与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辩证法来看待。企业可持续能力是站在企业整体立场,而项目可持续能力是站在企业局部作为企业战略业务单位的立场。整体的能力强大,会带动提高局部的能力;局部的能力增加,组成整体的能力也会上升。企业可持续能力与项目可持续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靠。
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转化为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的途径是知识积累和创新。在当今社会,知识不再局限于信息或技术,而是包括所有除资源等实在物体以外的事物,如除信息、技术外还有文化、制度、管理手段等都属于知识。知识积累是指建筑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各方面的组织学习,储存和精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使获得的知识能迅捷有效地运用到另外的建设项目上,巩固其自身运作建设项目的能力。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建筑企业通过知识创新,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并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中,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保证持续系统的发展。
3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培育及提升
前面已经分析到项目可持续能力与能力集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针对项目可持续能力的培育及提升,首先进行的是能力集的培育,其次是增强这些能力之间的润滑度,即能力提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提高整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实现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整体促进。
3.1能力培育
建设项目运作过程中,应当全面收集与项目有关资料,选择合理的项目融资模式,避免不适的融资模式影响项目的融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培育从建设项目可研阶段到建设阶段再到运营阶段,运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自留等风险应对方法,建立风险机制来储存和反馈信息,降低项目中所遇的风险。针对建设项目管理则采用动态的控制方法,合理配置项目中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工程项目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运营管理应该从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上做出适当的改变以区别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其他时期,只有结合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项目建成后更好地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3.2能力提升
能力集构成项目可持续能力,而建设项目各类资源又是能力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因此,控制资源短缺引起的冲突,就能协调好能力集之间的关系,进而良好地促进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提升。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2.1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协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各参与方进行组织和控制使其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在项目建设中协调机制有沟通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
3.2.2设置和完善管理制度国内学者汪丁丁将“制度”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契约形式”或“契约关系”。[10]制度体系的设置和完善包括从目标控制、宏观监管控、信息管理、参建方管理、激励管理和环保管理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手册,改进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制度条文基础上,确立需要相应的相关的监管措施以及有效的处理机制,以确保制度的落实。
3.2.3促进信息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在各项目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项目管理工作平台,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定义各方的责、权、利,并要求各组织应抱着坦诚公开无偏见的态度参与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以项目目标作为共同的使命,全力投入。
4结论
“金字塔”模型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构成和由来,有利于分析探讨怎样提高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文中表明项目可持续能力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培育及提升,但是能力的大小及提升的程度却不知晓,原因在于当前评价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的模型或方法还不成熟,正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建设项目可持续能力与建筑企业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详尽地阐述和解释,仍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曲福田: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
[2]朱嬿,朱志平.建设项目可持续性概念与后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06,(1):11-16.
[3]LiuJian,SunZhiyu,LouPeng.etal.ProjectsustainabilitymanagementinChina’shydropowerdevelopment[A].WorldWater&EnvironmentalResourceCongress2006[C].Omaha,USA.2006.
[4]刘建,黄明华,娄鹏.现代管理技术在水利规划设计企业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05,(11):32-34.
[5]王家远,申立银.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05,(3):42-44.
[6]郎启贵,徐森.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2):34-37.
[7]王巍,赵国杰,毕星.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测评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2-125.
[8]乔增光.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4:5-10.
[9]陈耀,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及其生成机理[J].管理世界,2006,(12):111-114,141.
[10]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1:自然与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