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体论文-段天姝,朱刚

笔记体论文-段天姝,朱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笔记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于役志,郫筒酒,牛心寺,天竺寺

笔记体论文文献综述

段天姝,朱刚[1](2019)在《行旅书写与“笔记体游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题解《全宋笔记》编纂之初,编者对"笔记"的涵义曾有如下説明:笔记乃随笔记事而非刻意着作之文……笔记叙事虽或有所侧重,然其内部并无严密体系,各条记事互不相关,表现了其信笔札録,叙事纷杂的特性。故凡题材专一,体系结构紧密的专集,虽亦有逐条叙事者,则亦非随笔之属,如专门的诗话、语録、谱(本文来源于《新宋学》期刊2019年00期)

马自力,王朋飞[2](2019)在《笔记体与宋代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随笔记录式散文文体,笔记终宋一代始终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其对宋代诗学面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首先,以笔记为体是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笔记为诗话之源,类似诗话的材料也存在于笔记当中,诗话与笔记中的诗论是宋代诗论的主体部分。其次,以笔记为诗是宋代诗艺的一种倾向。笔记影响到宋代诗歌艺术,从以笔记存诗到以笔记证诗,到对诗歌创作、体裁、体例产生的影响,到以笔记代诗的独立存在,笔记与诗歌的关系日渐密切。再次,以笔记为格是宋代诗学的主要特征。以笔记为体之诗论带有笔记内容杂、形式散的特点,呈现出随意性、纪实性、议论性和思辨性的特征,"资闲谈"的北宋诗学偏向前两种特征,"重理论"的南宋诗学侧重后两种特征,这也是宋代诗话日益理论化、系统化的过程。从笔记的角度考察宋代诗学,有助于认识宋代诗学体系构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军红[3](2018)在《明笔记体着作《今言》版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今言》是明嘉靖时期名儒郑晓的最后一部笔记体着作,是研究明代前期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笔者通过爬梳古今官私目录,了解前人对《今言》的着录情况,并收集、整理出《今言》的传世版本及馆藏概况,发现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所藏明嘉靖四十五年刻《今言》并非唯一传世单行本。在此基础上,通过逐页检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天师)藏本《今言》,研究其中所载刻工,并核对现有各种刻(本文来源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2018年10期)

吴兆路[4](2017)在《纪昀笔记体小说及其写作思想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晚年主要集中于《阅微草堂笔记》的写作。他对笔记体小说有独特的理解,他继承了晋宋志怪小说的写作理念,重在"表彰风教",有益于世道人心;同时要求笔记体小说只应记录那些奇异非常之事,不能"诬谩失真",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或恩怨私情去颠倒事实,否则就是"为例不纯"。在纪昀看来,笔记体小说同样离不开真情实感的表现,他非常强调情感表现在志怪小说人物事件中的重要性。《阅微草堂笔记》那种只是搜奇志异、以记狐鬼神怪故事为主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纪氏对笔记体小说的一种文学解读。(本文来源于《四库学》期刊2017年02期)

薛永年[5](2017)在《当代笔记体艺文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的艺术学界,新手辈出,新作甚丰,成果脱手亦快,往往大块文章。据说一旦有了选题,便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或电子图书收集材料,收效快,斩获丰,极大地提高了速度。但是未免失去了传统做学问的从容不迫、细密精审与举重若轻。传统的书画研究,总(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7-09-21)

吕文浩[6](2017)在《社会学家陈达的笔记体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记作为一种着述体裁,起源于魏晋时期,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至明清两代达到风靡兴盛之境。其内容包括鬼神仙怪、历史琐闻、山川风物、世风人情、考据辨证等诸多方面;其形式则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笔记是古代文人学士颇为青睐的一种着述体裁,产生了诸如(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7-07-20)

张玄[7](2017)在《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的影响,笔记体小说被长期忽略,大量作品被排除在小说研究之外。而在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中,又缺乏对笔记体小说文体、理论方面的探索。在笔记体小说的发展中,学界普遍认为,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成就,前不及唐、宋,后不如清代,是一个“成就不高”、“地位尴尬”的发展阶段。事实上,明代笔记体小说不但总结了唐、宋笔记体小说发展成果,还对清代笔记体小说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而在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中,中前期显得较为沉寂,随着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的转变,晚明时期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作品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观念、文体、内容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而发达的出版业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明代笔记体小说发展的最高成就,是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发展阶段,也为我们了解明代笔记体小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文体与文献研究并行。下编为《晚明笔记体小说知见传本叙录》,对现存的晚明笔记体小说作品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发掘新作品、新材料。《叙录》分为作家、着录、版本、内容四个部分。考证作家生平事迹,介绍作品着录情况。标注版本,尽可能的搜罗每部作品的所有版本,详细着录版本信息,并加以研究。内容方面,辑录作品序跋,前人题识。在较为扎实的文献基础上,展开上编文体理论的研究。首先,明确笔记体小说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梳理并思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客观、合理的研究方法。其次,考索晚明笔记体小说观念,解决什么是笔记体小说以及笔记体小说有何文体特点,进而对晚明笔记体小说的分类、成书、编撰者等基本问题进行归纳研究,揭示其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对晚明笔记体小说在传播中出现的禁毁、评点、插图、增补与摘录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凸显其独特价值。晚明笔记体小说在文体方面,既有继承,也存在一定新变,对于这些新的文体特点,本文将采取宏观分析结合个案研究的方式,力图完整的呈现出其在叙事、语言、体制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总结晚明笔记体小说的价值及其在笔记体小说史中的过渡意义,并客观的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缺陷。本论文在避免“以西例律我国小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研究贴近文献,从晚明笔记体小说文献中来探索其发展的内在理路,对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探讨。既有从小说史的宏观角度对晚明笔记体小说进行观照,也有从具体作品出发,来做“以小见大”式的研究。籍此,来管窥明代笔记体小说的发展演变及其独特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傅逸尘[8](2016)在《建构“新笔记体批评”随想》一文中研究指出1、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之繁荣昌盛恐怕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难以企及的;可是何以作家与读者买账者甚少?换言之,批评没有失语,但批评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批评的话语如江河般汪洋恣肆、泥沙俱下,然而自顾自地流淌过后,却也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独特且深刻的印记。返顾间(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9-05)

张潇桐[9](2016)在《《世说新语》笔记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纂的一部专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的作品。本文从笔记体的角度,探索《世说新语》作为笔记所具有的各种文体特征。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中间四章为主要内容。绪论回顾并概括前人对“笔记”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对《世说新语》文体性质的讨论,并说明本文选题的意义。第一章笔记体辨析。“笔记”一体因其特殊性,其概念一直模糊不清。欲深入研究笔记体,必先将其概念厘清,梳理出笔记体的的形制特征,并进一步研究笔记体是如何发展的,从而给出“笔记”准确而全面的定义。第二章《世说新语》的小说性特征。《世说新语》被称为小说,是因为其内容具有明显的小说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物刻画手法、故事情节的创设和抒情与娱乐功用等方面,本章从文本出发,深入分析《世说新语》的小说性特征。第叁章《世说新语》的史料性特征。本章包括创作背景考证、材料来源考证和史料价值影响叁部分。刘义庆为何主持编纂《世说新语》,深入探索作者的创作背景,可以得知个人爱好、政治因素、精神寄托等均是原因。考证材料来源,能进一步探索《世说新语》记载的故事和史书记载的史实之间有多少差距,从而论证其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后代史书对《世说新语》的内容也有颇多借鉴,甚至很多正史没有记载的历史事实,却能从《世说新语》中找到,更进一步验证了《世说新语》的史料性特征。第四章《世说新语》的学术性特征。《世说新语》包罗万象,为各领域学者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可借鉴的资料。本章主要包括士族门阀与世家联姻、魏晋风度与政治避祸、审美新变与文人意识觉醒叁方面。士族门阀林立是魏晋南北朝社会的一大特点,与当时的选官制度和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魏晋风度”,同时思想上的解放也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做出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郭琳[10](2016)在《近代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记体小说古已有之。在清末民初小说兴盛的阶段,这种篇幅短小、叙事简单的传统文言小说文体形式在时代的刺激下,一方面对传统进行了接续,另一方面则又产生了不少异于传统的变化。这些新变在报刊所载的那部分小说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因此,本文以近代报刊载笔记体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其在小说观念、题材内容、文体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新突破。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从古至今比较混乱的“笔记”、“小说”、“笔记体小说”的概念作一简要辨析,并探究近代人的笔记体小说观念。近代一部分人仍遵循古代传统的小说观,将一切随笔杂录、篇幅短小的琐碎材料都纳入笔记体小说的范畴中时,另一部分人则在泰西小说观的影响下,开始意识到笔记与笔记体小说的不同,关于二者的区别意识初露雏形。第二章重点分析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的题材类型,除传统的神鬼怪异类、轶事琐闻类、博物类小说外,近代报刊上还出现了科学小说、政治小说、广告小说等新的小说类型。同时,与传统相比,报刊载笔记体小说对现实更加关注,更敢于对时政进行直接的抨击与披露。第叁章关注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的文体形态。近代报刊载笔记体小说文体形态方面出现了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小说的叙事者与叙事视角、叙事方式、情节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的创新。最后一章关注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的传播。近代报刊的出现使得笔记体小说在单行本小说以外,获得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身兼报刊编辑与小说作者双重身份的报刊文人出现。同时,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的读者群也逐渐扩大化与平民化。近代报刊还通过登载征文与售卖广告、图文相配等手段来提高读者对报刊的关注度,客观上促进了笔记体小说的传播。此外,新闻与报刊载笔记体小说间也有着十分亲密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笔记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随笔记录式散文文体,笔记终宋一代始终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其对宋代诗学面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首先,以笔记为体是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笔记为诗话之源,类似诗话的材料也存在于笔记当中,诗话与笔记中的诗论是宋代诗论的主体部分。其次,以笔记为诗是宋代诗艺的一种倾向。笔记影响到宋代诗歌艺术,从以笔记存诗到以笔记证诗,到对诗歌创作、体裁、体例产生的影响,到以笔记代诗的独立存在,笔记与诗歌的关系日渐密切。再次,以笔记为格是宋代诗学的主要特征。以笔记为体之诗论带有笔记内容杂、形式散的特点,呈现出随意性、纪实性、议论性和思辨性的特征,"资闲谈"的北宋诗学偏向前两种特征,"重理论"的南宋诗学侧重后两种特征,这也是宋代诗话日益理论化、系统化的过程。从笔记的角度考察宋代诗学,有助于认识宋代诗学体系构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笔记体论文参考文献

[1].段天姝,朱刚.行旅书写与“笔记体游记”[J].新宋学.2019

[2].马自力,王朋飞.笔记体与宋代诗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军红.明笔记体着作《今言》版本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8

[4].吴兆路.纪昀笔记体小说及其写作思想的再认识[J].四库学.2017

[5].薛永年.当代笔记体艺文着述[N].南方日报.2017

[6].吕文浩.社会学家陈达的笔记体着述[N].团结报.2017

[7].张玄.晚明笔记体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傅逸尘.建构“新笔记体批评”随想[N].文艺报.2016

[9].张潇桐.《世说新语》笔记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郭琳.近代报(刊)载笔记体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笔记体论文-段天姝,朱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