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轴蠕变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蠕变试验,黏-弹-塑性体,加速蠕变,伯格斯模型
叁轴蠕变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屈丽娜[1](2019)在《基于煤体叁轴蠕变试验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伯格斯模型无法描述煤体加速蠕变的缺陷,利用RLW-500G煤岩叁轴蠕变-渗流试验系统对原煤试样开展叁轴压缩蠕变试验,分析了不同应力水平下煤样轴向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煤样加速蠕变过程中应变加速度与时间呈正比的关系,利用一个非线性黏-弹-塑性体来表示煤体加速蠕变特征,将其与伯格斯体进行串联得到一个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推导得到该模型在叁维状态下的蠕变方程表达式。利用原煤叁轴压缩蠕变试验数据,采用模型辨识的方法对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相关系数平方R~2均高于0.98,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样非衰减蠕变过程中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具有较高适用性及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炎志,张强勇,张龙云,任明洋,尹相杰[2](2019)在《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花岗岩的加卸荷叁轴蠕变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下深部洞室围岩的蠕变力学特性,以甘肃北山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叁轴蠕变试验,有效揭示洞室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提出一个确定花岗岩长期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均具有蠕变阀值;2)蠕变速率受围压和偏应力水平的影响较大,且横向变形相较于轴向变形更为敏感,这一规律在卸荷蠕变时最为明显,导致卸荷蠕变扩容比加载蠕变更加突出;3)加载蠕变岩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卸荷蠕变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剪破坏;4)岩石长期强度可以通过岩石的变形模量-时间曲线来确定,得到的流变长期强度与流变破坏强度的比值即σ∞/σf为0.626~0.717,比传统方法减少4%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圣,李树清,袁越[3](2017)在《基于围压增量的损伤砂岩叁轴蠕变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石峰后轴向与径向蠕变特性,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叁轴压缩下红砂岩峰后蠕变试验,获取了不同性态的峰后轴向与径向蠕变曲线,探讨了岩石峰后轴向与径向蠕变特征,研究了损伤程度、围压增量对峰后轴向与径向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峰后轴向与径向蠕变曲线主要由等速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组成,峰后径向蠕变特征相比轴向蠕变特征更显着;轴向和径向蠕变量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径向蠕变相比轴向蠕变对损伤程度的敏感性更高,损伤程度的变化对径向蠕变的影响程度更强;施加围压增量,轴向与径向蠕变速率大大降低,蠕变失稳时间延长;围压增量对径向蠕变的影响明显强于轴向蠕变,工程实践中应重点控制围岩的径向变形.(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张强勇,张龙云,向文,江力宇,丁炎志[4](2017)在《考虑温度效应的片麻状花岗岩叁轴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下洞室开挖深度的增加,温度已成为影响洞室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反映温度对深埋地下洞室围岩长期稳定的影响,依托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开展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应力路径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的叁轴蠕变试验,系统分析了温度、围压、轴压对片麻状花岗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强度和蠕变破坏模式的影响。通过蠕变试验发现:片麻状花岗岩的蠕变性能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变化;片麻状花岗岩存在蠕变应力阈值,且温度越高,蠕变应力阈值越低,蠕变破坏时间越短;片麻状花岗岩稳态蠕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符合指数关系,其蠕变长期强度和蠕变破坏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效应条件下,片麻状花岗岩蠕变破坏模式主要为沿斜截面的剪切破坏。试验研究成果为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7年09期)
王新刚,谷天峰,王家鼎[5](2017)在《基质吸力控制下的非饱和黄土叁轴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研究区(黑方台地区)黄土的非饱和蠕变特性,采用改进型的FSR-10非饱和叁轴蠕变仪进行了基质吸力控制条件下的叁轴蠕变试验,研究发现:(1)当施加的偏应力较小时,黄土的变形较小,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恢复性,随着偏应力的增加,土颗粒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够移动到新的位置,达到新的平衡,当偏应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颗粒移动难以达到平衡,土样发生破坏。(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围压与试样产生的变形量呈负相关,且围压越小,变形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也越长;(3)在围压和偏应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土体的变形量随基质吸力呈负相关,且基质吸力越小,蠕变曲线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苏立海,李宁,朱才辉[6](2016)在《土工布加筋土的叁轴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行研发的大尺寸叁轴蠕变试验仪,开展不同围压、加筋层数的素土和加筋土的叁轴蠕变试验,得到不同偏应力、不同加筋层数下土体的蠕变特性和加筋对土体加固的机制,提出一种可以描述加筋土"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PH经验模型,得到所获取的模型参数与加筋层数和偏应力的关系;并基于Burgers元件模型,建议一种加固效果系数来评价加筋前后对土体刚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其加筋效果呈线性增加,与高填方工程中以增加压实度的方法来减小工后变形相比,在填料中增加筋材具有更佳效果。(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杨春景,张迪[7](2016)在《非饱和重塑黄土叁轴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陕西咸阳扶风地区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利用SR-60型双联叁轴蠕变仪针对非饱和重塑黄土进行了叁轴固结排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含水率、固结围压和偏应力水平对蠕变变形具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当含水率较大、固结围压较小时,蠕变变形量大,蠕变现象明显;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在偏应力水平较大条件下,试样变形大,蠕变现象明显。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验模型,并与Singh-Mitchell和Mesri模型对比后发现,新模型具有精度高、参数少且参数容易获得等优点,能较好地模拟该地区黄土蠕变过程。(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浴阳,巨能攀,周新[8](2016)在《倾倒变形边坡层间破碎带土体叁轴蠕变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倾倒变形是工程边坡变形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发生倾倒变形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层间破碎带的发育极大的促进了边坡倾倒变形的发生。从澜沧江某水电站的倾倒变形边坡中取样来进行叁轴蠕变试验。首先,分析层间破碎带土体的蠕变特性;其次,优选出适合蠕变特征曲线的本构模型,该模型为Burgers模型,并确定该模型参数;最后,以实验的成果为依托确定了层间破碎带土体的长期强度为瞬时强度的0.47~0.58倍。这对评价倾倒变形边坡的长期稳定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雷恒,杨春景,刘子祺[9](2015)在《黄土叁轴蠕变试验与Singh-Mitchell模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陕西省咸阳市扶风地区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利用SR-60型双联叁轴蠕变仪对非饱和重塑黄土进行了叁轴固结排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含水率、固结围压和偏应力水平对蠕变变形具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当含水率较大、固结围压较小时,蠕变形变量大,蠕变现象明显;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在偏应力水平较大条件下,试样变形大,蠕变现象明显。同时,利用Singh-Mitchell模型和修正后的Singh-Mitchell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修正后的模型克服了偏应力水平对原始模型模拟精度的限制,拟合精度高,且后期趋势基本吻合,能较好地模拟该地区黄土蠕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张昊,顾强康,裴元新,王乐凡,刘少博[10](2015)在《高应力条件下黄土叁轴蠕变试验及经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填方地基黄土在高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围压下针对陕西延安机场高填方黄土进行叁轴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采用"陈氏法"对试验数据分析处理,获得分别加载下各围压的蠕变曲线和应力-应变等时曲线。试验发现黄土的蠕变特性在高应力与低应力水平下有显着不同:其应力-应变关系在低应力条件下近似呈线性特性,高应力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以围压600kPa为例,由指数函数描述应力-应变关系,双曲线函数描述应变-时间关系,建立了适合延安机场并可以反映高应力条件下黄土蠕变特性的经验模型。将Mesri模型、Singh-Mitchell模型与经验模型比较,发现该模型与试验数据拟合度高、形式简洁、参数少且易获取,能更好地对延安机场黄土的蠕变特性进行反映和预测。(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叁轴蠕变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地下深部洞室围岩的蠕变力学特性,以甘肃北山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为研究背景工程,开展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叁轴蠕变试验,有效揭示洞室花岗岩的蠕变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提出一个确定花岗岩长期强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加卸载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均具有蠕变阀值;2)蠕变速率受围压和偏应力水平的影响较大,且横向变形相较于轴向变形更为敏感,这一规律在卸荷蠕变时最为明显,导致卸荷蠕变扩容比加载蠕变更加突出;3)加载蠕变岩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卸荷蠕变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剪破坏;4)岩石长期强度可以通过岩石的变形模量-时间曲线来确定,得到的流变长期强度与流变破坏强度的比值即σ∞/σf为0.626~0.717,比传统方法减少4%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轴蠕变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屈丽娜.基于煤体叁轴蠕变试验的非线性伯格斯模型[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
[2].丁炎志,张强勇,张龙云,任明洋,尹相杰.深部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花岗岩的加卸荷叁轴蠕变试验与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圣,李树清,袁越.基于围压增量的损伤砂岩叁轴蠕变试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张强勇,张龙云,向文,江力宇,丁炎志.考虑温度效应的片麻状花岗岩叁轴蠕变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
[5].王新刚,谷天峰,王家鼎.基质吸力控制下的非饱和黄土叁轴蠕变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
[6].苏立海,李宁,朱才辉.土工布加筋土的叁轴蠕变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7].杨春景,张迪.非饱和重塑黄土叁轴蠕变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
[8].张浴阳,巨能攀,周新.倾倒变形边坡层间破碎带土体叁轴蠕变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9].雷恒,杨春景,刘子祺.黄土叁轴蠕变试验与Singh-Mitchell模型修正[J].水电能源科学.2015
[10].张昊,顾强康,裴元新,王乐凡,刘少博.高应力条件下黄土叁轴蠕变试验及经验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