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热解气论文-于聪,胡国艺,陈瑞银

烃源岩热解气论文-于聪,胡国艺,陈瑞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烃源岩热解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煤系烃源岩,碳同位素,氢同位素,轻烃

烃源岩热解气论文文献综述

于聪,胡国艺,陈瑞银[1](2019)在《不同煤系烃源岩热解气地球化学差异及其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煤系烃源岩(煤、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生气差异,对叁者进行了高压釜热模拟实验,并对热模拟气进行了组分分析、碳氢同位素分析和轻烃地球化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煤的产气率高于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并在热模拟初期阶段产生大量CO_2气体,煤在低温阶段的CO_2产气量可达20%;暗色泥岩热模拟气甲烷含量在整个热模拟阶段都处于领先地位,炭质泥岩的C_2—C_4烷烃气的含量高于煤和暗色泥岩,煤生成的非烃气体含量最多;在整个热模拟阶段,煤热解气的碳、氢同位素略重于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热模拟气(δ~(13)C_(2煤)>δ~(13)C_(2暗泥)>δ~(13)C_(2炭泥)),热模拟温度高于500℃后,热模拟气出现碳同位素序列倒转现象;在轻烃产物中,煤热模拟气具有较高含量苯、甲苯以及2,3-二甲基戊烷,而炭质泥岩热模拟气具有较高含量的2,4-二甲基戊烷。将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到苏里格气田,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苏里格气区煤系烃源岩生烃早期形成的CO_2可能与储层致密化有一定关系;(2)轻烃特征可作为不同煤系烃源岩生气鉴别指标,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的主要贡献者是煤。(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巢前,蔡进功,周祺盛,刘伟新,张彩明[2](2017)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Es_3/Es_4烃源岩热解特征及生烃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东营凹陷沙河街组Es3的下亚段(沙叁下)与Es4的上亚段(沙四上)两套烃源岩样品,开展岩石热解检测,探讨其热解特征及生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沙叁下和沙四上的成熟度相近,但沙叁上的常规热解参数(TOC、干酪根类型和生烃总量)要优于沙四上,这表明沙叁下相比沙四上是更优质的烃源岩。进一步分析发现,沙四上的游离烃(S1)以及S1/PC值高于沙叁下,而沙叁下的热解烃(S2)与S2/PC值相对更高,表明两者的生烃能力存在差异。结合前人对有机质赋存态和热解参数关系的理解,沙叁下较高的S2值和丰富的伊蒙混层矿物意味着沙叁下拥有更多的蒙脱石层间吸附有机质。同时,沙四上咸水环境和沙叁下淡水环境的差异,使得沙四上的蒙脱石伊利石化进程提前于沙叁下。蒙伊化这一矿物转化过程致使蒙脱石层间吸附有机质排出并早期生烃,造成沙四上的S1值高于沙叁下,这可能是造成已探明储量中沙四上生烃贡献量远大于沙叁下的原因。因此,深入剖析S1、S2等热解参数与有机质赋存的关系,能更深刻了解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和生烃差异。(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郑伦举,关德范,郭小文,马中良[3](2015)在《影响海相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地质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解生烃实验是研究油气生成机理与定量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方法.烃源岩热解生烃模拟结果不仅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层孔隙水及压实成岩作用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高压流体和高压釜(低压水蒸气)两种生烃热模拟方法对低成熟海相二迭统大隆组(P2d)黑色泥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实验模拟.对比分析两组实验结果表明地层孔隙热解实验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并极大地提高了干酪根的生油气潜力,显示了高压液态水、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地质因素对烃源岩中有机质热成熟生烃反应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高压液态水的近临界特性有关,近临界特性地层水的参与改变了干酪根热力生烃反应的物理化学行为.推断在实际地质温压(100~200℃,30~120MPa)条件下,烃源岩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水的近临界物理化学特性,因此高压流体生烃热模拟实验与实际地层情况更为接近,能更有效地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周祺盛[4](2014)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叁/沙四段烃源岩热解特征及生烃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叁沙四段烃源岩样品,利用热解方法对其有机质特征与生烃差异进行分析对比。沙叁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纯上的热解指标证明了它们作为东营凹陷主力生油层段的地位。沙四上亚段纯下相比前两者差一些。我们关注的是,在烃源岩成熟度相近的条件下,沙四上亚段有机质特征比沙叁下亚段更差,对应的热解烃(S2)也更差,然而游离烃(S1)、产烃率(PI)等指标却更好。(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5)

马素萍,罗春树,田春桃,杨燕[5](2013)在《湖相碳酸盐烃源岩热解生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湖相碳酸盐岩的生烃研究较为薄弱,但具有重要的勘探与理论意义。选择酒西盆地青西凹陷2种岩性的湖相烃源岩——泥岩和泥质白云岩进行热解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岩性湖相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并建立了它们各自的生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白云岩生烃高峰明显晚于泥岩,即甲烷产量峰值较泥岩后移,液态烃的生烃高峰出现在高温演化阶段,具有晚期生烃的特点。对于湖相碳酸盐岩生油盆地,2套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模式不同,生烃高峰期亦不同,门限深度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期刊2013-01-17)

马素萍,罗春树,田春桃,杨燕[6](2012)在《湖相碳酸盐烃源岩热解生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湖相碳酸盐岩的生烃研究较为薄弱,但具有重要的勘探与理论意义。选择酒西盆地青西凹陷2种岩性的湖相烃源岩——泥岩和泥质白云岩进行热解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岩性湖相烃源岩的生烃过程,并建立了它们各自的生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泥质白云岩生烃高峰明显晚于泥岩,即甲烷产量峰值较泥岩后移,液态烃的生烃高峰出现在高温演化阶段,具有晚期生烃的特点。对于湖相碳酸盐岩生油盆地,2套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模式不同,生烃高峰期亦不同,门限深度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王娟,金强,马国政,王力,王秀红[7](2009)在《高成熟阶段膏岩等盐类物质在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重要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查明民丰地区深层天然气成因,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实验模拟了高成熟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热模拟气与民丰天然气的C6轻烃组分比较发现,膏盐等盐类物质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上述盐类物质参与的烃源岩热解过程所生气态烃的组成与民丰天然气最接近。这一结论对认识高成熟盐湖相天然气的生成过程及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张振苓,邬立言,脱奇,舒念祖[8](2007)在《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_(max)异常值的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因油、沥青或其他可溶有机质的侵入而导致Tmax值降低的烃源岩,只要改变岩石热解分析S2峰的热解分析条件,提高其起始分析温度,便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对热解烃S2峰的干扰,恢复其Tmax原值。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S2起始分析温度对未熟烃源岩Tmax值、高成熟烃源岩Tmax值及非烃进入S2峰相对量的影响,及氯仿沥青"A"、原油、泥浆有机添加剂的侵入对烃源岩Tmax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变S2峰的热解分析条件,以380~600℃温度范围分析S2峰,可还原Tmax真值。应用该方法对受重质可溶有机质严重污染的烃源岩Tmax值进行了还原,还原结果与该岩样的镜质体反射率吻合,证实了其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07年05期)

耿新华[9](2006)在《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特点是有机质丰度低、热成熟度高、经历的地质历史较长、研究难度大。有关碳酸盐岩生烃演化机理以及其成烃潜力、资源评估一直是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碳酸盐岩烃源岩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气液态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定量模型。 通过对低熟碳酸盐岩全岩样品与其干酪根进行生烃动力学热模拟条件试验,表明全岩和干酪根样品的气态烷烃具有相似的动力学参数。干酪根的分离对动力学参数的求取几乎没有影响。 对低熟碳酸盐岩干酪根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分析了海相碳酸盐岩热解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并分别计算了各组分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按一般情况设定的地质条件下,海相碳酸盐岩热解生成气态烃的主要温度为150℃-220℃(Easy%Ro介于1.0%-3.0%),液态烃的生成温度主要为100℃-170~C(Easy%Ro介于0.5%-1.5%),并应用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准确的提出了适合我国的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定量模型。 通过对碳酸盐岩Ⅱ型干酪根裂解生成的油来进行分子级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揭示了油在裂解成气过程中气态烃产物的演化特征,建立并标定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和干酪根裂解生气相比,原油裂解生气滞后于干酪根降解生气,滞后Easy%Ro0.3以上。 对济阳坳陷下古生界Ⅱ型干酪根进行二次生烃动力学研究,推导出各类产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与低熟干酪根生烃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并应用于济阳坳陷的古地温演化史中,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生烃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济阳坳陷整个生烃过程存在两次生烃,由低成熟度样品恢复的第二次生烃过程与直接用已经历过一次生烃过程的成熟度较高的样品进行实验得出的二次生烃结果相似,二次生烃未见有迟滞性。运用实验数据对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甲烷生气量进行粗略的计算,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烃源岩经二次深埋后可再次生气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气源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06-05-13)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10](2006)在《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烃动力学对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情况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对气液态烃类组分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专用Kinetics软件将动力学参数作为参照指标,用动力学方法外推到地质实际中.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海相碳酸盐岩热解生成气态烃的主要温度为150℃~220℃(Easy%Ro介于1.0%~3.0%),液态烃的生成温度主要为100℃~170℃(Easy%Ro介于0.5%~1.5%).通过该研究可以建立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生烃动力学演化的参照系,进而能够对中国成熟度较高的其他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作出相对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定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为加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6年05期)

烃源岩热解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东营凹陷沙河街组Es3的下亚段(沙叁下)与Es4的上亚段(沙四上)两套烃源岩样品,开展岩石热解检测,探讨其热解特征及生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沙叁下和沙四上的成熟度相近,但沙叁上的常规热解参数(TOC、干酪根类型和生烃总量)要优于沙四上,这表明沙叁下相比沙四上是更优质的烃源岩。进一步分析发现,沙四上的游离烃(S1)以及S1/PC值高于沙叁下,而沙叁下的热解烃(S2)与S2/PC值相对更高,表明两者的生烃能力存在差异。结合前人对有机质赋存态和热解参数关系的理解,沙叁下较高的S2值和丰富的伊蒙混层矿物意味着沙叁下拥有更多的蒙脱石层间吸附有机质。同时,沙四上咸水环境和沙叁下淡水环境的差异,使得沙四上的蒙脱石伊利石化进程提前于沙叁下。蒙伊化这一矿物转化过程致使蒙脱石层间吸附有机质排出并早期生烃,造成沙四上的S1值高于沙叁下,这可能是造成已探明储量中沙四上生烃贡献量远大于沙叁下的原因。因此,深入剖析S1、S2等热解参数与有机质赋存的关系,能更深刻了解烃源岩的有机质特征和生烃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烃源岩热解气论文参考文献

[1].于聪,胡国艺,陈瑞银.不同煤系烃源岩热解气地球化学差异及其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巢前,蔡进功,周祺盛,刘伟新,张彩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Es_3/Es_4烃源岩热解特征及生烃差异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7

[3].郑伦举,关德范,郭小文,马中良.影响海相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地质条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

[4].周祺盛.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叁/沙四段烃源岩热解特征及生烃差异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5].马素萍,罗春树,田春桃,杨燕.湖相碳酸盐烃源岩热解生烃特征[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离退休和其他部门.2013

[6].马素萍,罗春树,田春桃,杨燕.湖相碳酸盐烃源岩热解生烃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王娟,金强,马国政,王力,王秀红.高成熟阶段膏岩等盐类物质在烃源岩热解生烃过程中的催化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

[8].张振苓,邬立言,脱奇,舒念祖.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_(max)异常值的还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

[9].耿新华.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10].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6

标签:;  ;  ;  ;  

烃源岩热解气论文-于聪,胡国艺,陈瑞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